我其實一直好奇一個問題,古人是怎麼心疼人的。古來相思纏綿,或纏綿繾綣,或心如刀割,或輾轉悱惻,或對酒放歌,萬般的溫存悽婉詩文自是浩如煙海,但是除了這些相思相念的詞句外,古人到底怎麼心疼對方的呢?
答案或許有點兒不那麼浪漫——「努力加餐飯」,說白了就是勸對方多吃飯。
據查這種說法至少始於東漢時期了,最早的記載都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在《文選》中,一首是收入樂府三首「古辭」中的《飲馬長城窟行》,另外一首是收入雜詩「古詩一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世稱為《行行重行行》)。
有意思的是《飲馬長城窟行》和《行行重行行》這兩首詩雖然都提到了「多吃飯」,但其中的心情卻大有不同。
《飲馬長城窟行》中的「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是女子收到愛人書信中提到的。男子先是囑咐「你要好好吃飯啊」,接著又叮嚀說「你多想我啊,不要忘了我」。這是遠方男子的思念,其中也隱藏著深深地不安。而《行行重行行》中的「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則是女子對遠人的哀怨和關切。「算了算了,什麼都不要說了,你要好好吃飯啊,照顧好自己!」
也許是「加餐飯」太貼心了,所以古詩裡多有提及。西漢的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訣別書》就有一句「努力加餐勿念妾」。據說這《訣別書》是卓文君在知道司馬相如另有新歡時,寫給負心人的分手信,並隨信有一首膾炙人口的《白頭吟》。
想來,卓文君也不是真的想分手,所以,一方面哀怨思舊,一方面還要叮囑司馬相如「你要好好吃飯,千萬不要想我」。
後來「多吃飯」的關心不再局限於男女之情,也開始用於男性朋友間的祝語。大抵第一個如此親密搞基的是岑參和王昌齡。
岑參在《送王大昌齡赴江寧》中就提到「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讓好基友不要因為遠去江寧兒難過,好自珍重。
而白居易可謂對「多吃飯」是最情有獨鐘的,在詩中多有提及。如他寫給劉武主簿及一幹好基友的「慷慨臨歧重相勉,殷勤別後加餐飯」,又如他寫給我元稹的「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飯」。
其實,友情也罷,愛情也罷,思來想去,萬般柔情蜜意,種種思念關心,說到最後,往往正如白居易在《有感三首》所說,「二事最關身,安寢加餐飯。」
嗯,望你好眠,努力加餐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