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的寫作課說了啥?「努力加餐飯」,就是大白話!

2020-12-14 新湖南

劃重點"不怕通俗不怕過時不怕淺陋不怕土氣不怕平淡"

12月16日下午,毛澤東文學院,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協主席王躍文帶來一堂特別的「寫作課」。

湘江「小北」特意去聽了現場。在數百人圍坐的「大課堂」,有回到大學校園的感覺。

作協主席如何上「作文課」?從小說創作講起,以一個一個例子切入。小北非常認真地做了筆記,劃了重點,並於課後第一時間整理了筆記本。

現在,可以跟小北的筆記一起來聽課啦~

(湖南省作協主席王躍文在文學名家講堂上談「小說創作」。)

「努力加餐飯」——在我看來,都是大白話

不要怕通俗。

嚴肅文學、純文學應該不是作為通俗文學的對立面提出的,而是指文學精神、文學品質和作家創作態度上的嚴肅、純粹。不要對小說的通俗性產生懷疑。通俗是文學作品最重要的特之一。

首先,語言要有通俗性。其次,故事本身也是通俗的,只是不同的作家會有不同的處理和表現。

文學作品從《詩經》開始,語言大體上都是通俗的。你現在讀覺得語言不夠通俗,只是有些字詞不用了,或某些過去的語法現在不用了。文與白是相對的,很多古人講的白話,今天的人聽起來是文言。

我們從方言的田野調查中,可以看出很多方言很文,其實就古時候的白話。《古詩十九首》過去兩千多年了,我們讀起來仍是大白話。你看: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及物才能情景交融

不要怕過時。

小說的故事、題材不存在過時的問題,只有一個作家怎麼對題材進行有效處理的問題。所謂舊的題材,如果作開掘性、創新性處理,就不存在過時的問題。馬爾克斯說過:如果一個題材會過時,只說明這個題材不值得寫。

小說常見的結構也不會過時。一切結構關係都是時間和空間的關係。我自己創作的體會是,我不是天才型作家,所以我沒有在結構上做過多的探索。當然,我鼓勵大家去探索。常見的結構方式,要麼是以時間軸線結構小說,要麼是以空間場域結構小說。

永恆的文學主題不會過時。那些向上與向善的精神,愛與美的力量,永遠不會過時。

經典的創作手法也不會過時。比如最基本的手法:講故事,人物形象塑造,心理、環境、細節描寫等等。有人說,我小說中的心理活動是推動情節的,可稱之「心理情節」。

寫作要及物。寫作時不妨問問自己:我會及什麼物?我曾問身邊的朋友,能否說出除日常吃的水果蔬菜之外,10種以上植物的名字。很多人說不出。

現在,我們小朋友的課文,他們日常寫的作文,大都是「春天來了,小鳥嘰嘰喳喳在樹上叫著……」這樣籠統、模糊、不夠具體的表達方式。是什麼樣的鳥,是什麼樣的樹?沒有及物,沒有真正的情景交融

《紅樓夢》裡有一段,王熙鳳惦記病重的秦可卿,進大觀園去探望,描寫秋的景色:

「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小橋通若耶之溪,曲徑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翻,疏林如畫。西風乍緊,初罷鶯啼。暖日當暄,又添蛩語。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之榭。縱觀西北,結三間臨水之軒。笙簧盈耳,別有幽情。羅綺穿林,倍添韻致。」

這是非常細緻的描寫。

《復活》深刻,因為託爾斯泰深刻——文學審美的價值是多元的

不要怕淺陋。

「深刻」取決於作家的宇宙觀、世界觀、價值觀,取決於作家的洞察力和對生活的把握能力。它是作品自然而然生發的。如果你在寫作前帶著強烈的主觀意識,很容易陷入主題先行。

《玉堂春》和《復活》的故事橋段大體相同,但其深刻性區別很大。《玉堂春》作為京劇是非常優秀的,但如果從文學的深刻性考察,則《復活》出是極深刻的,《玉堂春》不能與之相比。原因在於,託爾斯泰是深刻的。

文學審美的價值是多元的,社會意義之外的多元審美,同樣是另一種深刻。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請珍視中國文學裡特有的意象

不怕要土氣。

我們要學習國外一切優秀的文學經驗,但更要重視本民族的文學傳統。應該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中國文學中,有獨特的美學韻味,作為中國作家,我們要特別珍視這種韻味。有一幅對聯:

「虎行雪地梅花五,鶴立霜田竹葉三。」

虎、雪、梅,鶴、霜、竹,六個意象,形成兩個意境。這也是中國特有的意象和意境。再比如: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上半句是一個意象。在我看來,「萬戶搗衣」也是一個中國特有意象。很多人以為是「洗衣」,其實不對。中國古人穿的是麻布衣,很硬,要搗軟了穿上才舒服。搗衣,也是一個意象,《春江花月夜》裡也寫到過。

中國古人夜裡通常要做兩件事,男人舂米,女人搗衣。《禮記》有載:鄰有喪,舂不相。說的是村裡有喪事,晚上就不要舂米。這是題外話。中國文學中特有的意象,特有的美,我們倍加要珍惜

還有,漢語言本身的美,也是我們獨有的。詩情和畫意的融合之美,也是中國文學中特有的。蘇東坡說:「詠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看: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有一幅畫:《雪中芭蕉》。從常識上來說,這是不對的,白雪下怎麼還會有綠綠的芭蕉呢?千古公案,爭論不休。我看,用文學手法解釋,就說通了。王國維所說:詩人能寫境,亦能造境。王國維這幅畫,用的是文學造鏡之法。

(唐王維畫雪中芭蕉)

善於寫好日常一波三折,不如靜水深流

不要怕平淡。

我一直認為,生活的常態是平靜的,我們要善於寫好生活日常。

將日常寫得平淡但饒有趣味,是一個作家的本事。要學會對日常生活進行文學處理。

一波三折,不如靜水深流。湘江

主講丨王躍文編輯丨李婷婷圖片丨現場圖由湖南省作協提供

相關焦點

  • 努力加餐飯
    答案或許有點兒不那麼浪漫——「努力加餐飯」,說白了就是勸對方多吃飯。 據查這種說法至少始於東漢時期了,最早的記載都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在《文選》中,一首是收入樂府三首「古辭」中的《飲馬長城窟行》,另外一首是收入雜詩「古詩一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世稱為《行行重行行》)。
  • 王躍文:「官場文學第一人」是媒體強加在我身上的一貼狗皮膏藥
    「中國官場文學第一人」是媒體強加在我身上的一貼狗皮膏藥問:您作品眾多、職務眾多,但看各種資料對你的介紹,總繞不開的就是「中國官場文學第一人」這一稱呼。王躍文:這是媒體強加在我身上的,一貼狗皮膏藥,我一直在撕,到現在沒有撕下來。
  • 王躍文:熱愛文學,讓自己多一雙認知世界的眼睛
    王躍文解釋說,以儒家經典《論語》為例,其中大量的人物性格刻畫、細節描寫等都具有文學特質,正因為有文學因素加持,文化才得以流傳發展,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就是這個道理,這也說明了文學的力量十分強大。「中國文學在中國文化生成和傳承中,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意義。中國文學不但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永久地參與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建構。」
  • 在寫作中,如何運用詞彙,才能避免寫作中的大白話
    對大家來說,寫作其實就是用語言來說話,但是一篇好的作文,需要的語言就不能像說話那樣的隨便,那樣的口語化,不但如此,還要求寫作者在寫作時,寫出美感說到語言,肯定要說到詞彙,因為語言句子就是有詞彙構成的。一篇有內涵的作文,也是一篇詞彙豐富的作文。對小學生來說,可能在寫作時還在寫大白話,什麼是大白話呢?簡單的說大白話就是在生活中大家都會說的話,大家都會用的詞語,這就需要學生在寫作方面提升寫作的語言特色,以此提升自己的作文的質量。
  • 張口大白話、寫作流水帳?快收藏這些Juicy words讓娃的英語變高級
    他們誇張的表情讓我感受到了大白話也是真愛。大白話在口語中很實用,不過寫出來就有點像流水帳,讀起來沒有味道。於是,我趕緊跟小朋友們一起開展了「小小詞語收藏家」的活動:有人喜歡收集勳章,有人喜歡收集漫畫,當然就有人收集詞語,我們叫這些人「word collector」,一下子點燃了小朋友們的收集熱情。那該怎麼收集,收集什麼詞呢?
  • 古裝歷史劇《大清相國》將襲,鄭曉龍孫儷再度合作,王躍文操刀
    古裝歷史劇《大清相國》將襲,鄭曉龍孫儷再度合作,王躍文操刀宮鬥劇一直都是影視劇市場長盛不衰的話題。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港星齊聚的《金枝欲孽》,後來楊冪的《宮鎖心玉》,再到後來的《延禧攻略》、《如懿傳》,勢頭一部比一部大,陣容一部比一部強。
  • 聽寫李笑來的寫作課
    上個星期我終於下決心開始了一項浩大且註定意義非凡的工作,那就是聽寫笑來老師的寫作課。笑來老師的第一期寫作課於2020年7月12日開課,每個周日晚上上一節課,2020年8月30日已經結束。「對,就這麼做,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選擇大於努力,儘快開始吧,一旦開始你就明白了。」內心深處的一個聲音如是說。於是我開始了。第一遍我只要求自己把笑來老師的話一字不差的記錄下來,至於標點符號,不要求精確,以後再說。段落的問題,為了方便記錄,基本上每一個音頻(長的50多秒,短的十多秒)就是一個段落,至於更合理的分段,也以後再說。
  • 《大家寫給大家的寫作課》|如何系統地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說的是唐山關閉路橋收費站時,一名36歲的女員工在鏡頭前頗為無助的哭著說「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站了,我現在啥也不會。」她哭訴著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已經完全沒辦法適應這個社會了,她該怎麼活?萬物以無常而有常,生死難逃。這世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一成不變的「飯碗」,說直白一點就是,你努力工作的報應就是:不升職不加薪,獲得了繼續努力的資格而已!
  • 「邏輯樹」引入寫作課,徐州小學生說喜歡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徐州一些小學校先後邀請張波老師上「作文閱讀」指導課,受到廣大師生好評。懷揣「幫助小學生寫出好文章」的夢想,鑽研出來的利用「邏輯樹」的思維方式寫作文和做閱讀題的方法很實用,該方法不僅「簡單、易學、好記」,還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寫作和閱讀水平,讓學生實現從厭煩寫作到熱愛寫作的轉變。
  • 《非虛構寫作課》:名校教授筆下的寫作課,暢銷20年的寫作指南。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非虛構寫作課》,作者:簡•耶格爾(Jan Yager),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社會學家,刑事司法學碩士,藝術學士。專注於商業寫作、時間管理、人際關係等領域,已出版48部作品,被譯為34種語言暢銷全球。
  • 大白話認和尚做師傅討藥方,取豬身一物,頑疾無影蹤
    社區裡一婦女,說話辦事有點大大咧咧,人送綽號大白話。她也不生氣,說大白話就大白話吧,好記。大白話和我是鄰居。鄰俚關係不錯,沒事兒經常來串串門。每次敲門都是咚咚的,離挺遠都能聽見。社區裡有戶人家,小孩生病久矣,醫院診斷為疝氣。吃了不少藥,花了不少錢,疝氣依然是疝氣。
  • 打通「說」和「寫」,讓寫作更實用!----「說話課」回眸
    我們平常與別人交流,大小會議上的發言,對自己工作的總結,對單位或個人的宣傳等,都是寫作的具體運用,有的是口頭表達,有的是書面表達,但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既然是這樣,我們為什麼不能將「說」和「寫」打通呢?從2007年開始,我開始做這樣的嘗試,剛開始時「說」和「寫」還沒有完全打通,我只是想通過「說」,讓學生感覺到寫作的方法,讓他們感覺到寫作的實用性。
  • 習近平的「大白話」
    而「習式」語言的另一面,則是直白樸素,善用「大白話」傳遞治國理念,既「接地氣」又妙趣橫生。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的「大白話」》,與您共同領略總書記的語言風採。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諸如這樣的「大白話」、民間諺語、俗語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隨處可見,這些個性十足的白話語言,成為中國領導人與老百姓交流的獨特方式。
  • 沒有一個孩子沒內驅力,那些說自己不想努力,只想躺的人都在撒謊
    胡蘿蔔加大棒都不管用,也是挺愁人。最近我在讀阿德勒的《兒童教育心理學》他說:自卑感和追求卓越是同一事實的兩個方面,兩者密不可分。過於追求卓越是因為兒童有強烈的自卑感。太追求卓越了就像為靈魂注入了毒藥,兒童會一直感覺到不滿足。
  • 第二節課丨李笑來寫作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路之由自01,ID:luzhiyouz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李笑來寫作課第二節課,依然是乾貨滿滿。在寫作課上,李笑來不會講多少關於建立渠道的方法。但是會在其它地方講。那就是《微信網際網路平民創業》。第二點,選擇比努力重要一萬倍。這句話好似一句非常普通的話,你也好像之前就聽到過。如果,你是上面的感受,那麼你一定是沒有理解清楚這句話的意思。
  • 哈佛的寫作課(上) 博雅小學堂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幾個月前我為《南方周末》內刊所寫的一篇文章,回顧了2012-13年我在哈佛尼曼上寫作課的經歷和感受,讓大家了解下美國大學是怎樣上寫作課的。剛入學時,哈佛有很多讓我驚訝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寫作課怎麼那麼多!有針對不同年級的論文寫作課,也有劇本寫作,虛構和非虛構寫作等,不一而足。
  • 微小說,你說啥就是啥
    按說那個顧客也沒做什麼出格兒的事情,但是書畫先生就是生氣了,還把他直接排到了最後一個。那個客人也沒有生氣,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看書畫先生忙碌。時不時地對著書畫先生笑一下,或者眨一下眼睛,但是書畫先生就是不願意理他,,於是客人的表情逐漸委屈。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致歉。
  • 師董好課 | 中國商道勝經
    ——王躍文國際職業培訓師行業協會原副會長《中國商道勝經》思想體系創始人北大/ 清華 /上海交大 / EMBA /EDP總裁班客座教授《贏家大講堂》欄目首席顧問專家全球 500 強名企資深教育培訓顧問「維繫企業發展的六大基石:道,環,人,事,數,法。
  • 哈佛的虛構寫作課是怎麼上的?
    Anne說,每次課堂上都有10分鐘即興寫作練習,每次的關鍵詞我隨便說。今天的詞就是「often」,只要你的文章裡有often就行。每次練習我也參加,跟你們一起寫。現在開始!我幾乎都要暈倒,但,沒時間。腦子於是開始飛速旋轉,寫什麼寫什麼寫什麼?!我想到了中學時的一幕,於是趕緊落筆,根本不能細想。我擔心,如果磨蹭的話,十分鐘後如果就寫了個一兩句的話,那真的很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