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愛「裝嫩」 或是心理沒斷奶(圖)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留著可愛的芭比髮型,喜歡穿由大量蕾絲、蝴蝶結、泡泡袖點綴的A字娃娃裙和粉色系的衣服,背包上掛滿了各種毛絨玩具,話語裡經常出現「漂漂」、「貓貓」一類的詞彙,拍照時總會嘟起嘴巴……

  這樣的女生在大學裡已不罕見。「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如同《不想長大》裡的歌詞一般, 「裝嫩」一族悄然出現在大學校園裡。近日,記者就長沙各大學校園中的「裝嫩」現象進行了一番調查。

  奶瓶水杯很可愛

  「我大一時就開始用奶瓶了。」雷芳邊說邊從包裡拿出自己的「水杯」。大二女生雷芳念的是法學專業,選擇了一門嚴肅學科的她卻有個看似幼稚的愛好——用奶瓶喝水。她的第一個奶瓶是網購的,後來發現學校周圍也有賣,五顏六色還有仿真型奶瓶,買的瓶子就越來越多了。

  「頭次用奶瓶喝水,肯定有些不好意思,當時只覺得新奇。」雷芳記得自己第一次在寢室拿出奶瓶喝水時,同寢室姐妹都覺得好笑,還拿著奶瓶逗了她半天,「現在倒是習慣了,還有人覺得好玩也買了個,有段時間它甚至還成為我們寢室的送禮佳品。」雷芳笑了笑。

  「最特別的是,用奶瓶喝水感覺很舒服。」談到為什麼選擇用奶瓶來喝水,雷芳的同寢室姐妹李夢說,主要是新奇,感覺既時尚又可愛,而且方便,水又不容易灑出來。

  嗲聲嗲氣很好玩

  「這個東東好好玩哦」、「你這個包包好漂漂噢。」走在大學校園裡,時不時會飄來這些很嗲的聲音,這些喜歡把疊字和個別英文單詞夾雜在一起的話語悄然間成為一種時尚和習慣,一些詞彙甚至成了大學生當中的流行語。

  艾莎離家來長沙讀大學已經3年了,這個20歲的女生說話習慣有時卻如同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你家貓貓好好看噢」、「人家還是小孩子嘛」,只聞其聲,還以為她是個不到10歲的小女孩。

  「也不是刻意去這麼說的,以前在家撒撒嬌也會這麼說,也許是習慣後現在說話就順口溜了出來。」艾莎說,覺得這樣說話很好玩,有時朋友也會跟著調侃兩句。讓艾莎覺得有趣的事還包括給同學起外號,與別人不同的是,她取的外號都頗有孩子氣——「小爸」、「小媽」、「娭毑」……還有一些寫不出的童聲疊詞。提起取外號的事,艾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好玩是一方面,還有就是這樣喊有時會讓我找回小孩子的感覺。」

  嘟嘴照相很有個性

  假睫毛加超濃眼線、鼓著腮幫子嘟著嘴、瞪大眼睛一臉無辜表情……這是時下流行的非主流自拍打扮,多是用手機或攝像頭,這種自拍在大學生中也十分盛行。

  打開劉妍的QQ相冊,可以看到很多類似這種風格的自拍照。在河西某高校念大一的劉妍,平時喜歡自拍,也喜歡在拍的時候鼓著臉嘟嘟嘴。「感覺這麼照挺有個性的,那種咧咧嘴、做個勝利V字的拍照POSE太俗套了。」劉妍說,從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感覺很有趣。「現在流行這麼照,而且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照會顯得很可愛。」談到網上有人稱這些照片是「裝可愛」時,劉妍回答得很乾脆:「不管別人怎麼說,我都會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穿「卡哇伊」服裝很舒服

  在人們的印象中,即將走入社會的大學生的著裝風格應該是往成熟的一端傾斜,尤其是即將步入職場的畢業生,高跟鞋、職業裝……是他們畢業前轉型的必備物品。但不知從何時起,大學校園裡也颳起了「卡哇伊」(日文「可愛」的音譯)風。

  有人總結說,在校園裡穿得很成熟的一般是大四學生,而很可愛的一般是大一學生。在中南大學讀大四的珊珊卻不是這樣,一件純白色A字裙襯得本就嬌小的她更加乖巧可愛,大量蕾絲、蝴蝶結、泡泡袖點綴的A字娃娃裙是珊珊上網搜得最多的商品。「雖然是大四了,但沒想過刻意去改變自己的風格。」珊珊說,穿成熟的套裝感覺太嚴肅,趁著還沒離開校園,抓緊時間多享受一下這種可愛休閒的打扮。

  卡通印花的上衣、淺色的牛仔褲、白色塗鴉帆布鞋、別著卡通掛飾的雙肩包,面前的菲菲就像一個剛放學的中學生。在長沙理工大學念書的菲菲也是今年畢業,同珊珊一樣,她對成熟套裝也不感冒。「穿上套裝尤其是職業裝,我就渾身不自在,感覺束手束腳的。」菲菲說,高跟鞋自己也穿不慣,覺得太累,還是休閒裝好,穿著舒服。「卡通圖案是我的最愛」,菲菲笑說,不只是衣服、鞋和書包,自己連襪子也是卡通的。

  專家:或是表明心理沒斷奶

  在隨機採訪中,一些學生對「裝嫩」一詞很反感。他們認為所謂的「裝嫩」,秀的只是一種年輕的心態,是一種展現自我的生活方式。「只要不是為了某種目的刻意去做的,我就能接受,因為它只不過是一種生活態度。」剛讀大一的何芳認為,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多些嘗試也未嘗不可,沒必要活得那麼拘束,自己開心,又不會影響別人的生活,這有什麼不可以呢?

  面對大學校園裡颳起的「裝嫩」風,有關專家認為,應該辯證地看待這一現象,有一部分學生「裝嫩」確實只是追求時尚、趕時髦,或者純粹是為了娛樂,這種外表上的「嫩」並沒有什麼可擔憂,這樣的「裝嫩」可以說很正常;而有一部分學生「裝嫩」卻體現出了他們心理上的不成熟。專家指出,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父母事事都替他們考慮好了。

  長期下來,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養成了很強的依賴心理,這些孩子身體雖在長,心理卻一直沒斷奶,潛意識裡覺得自己還是小孩子,還需要周圍人的呵護。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現在大學生就業壓力很大,為了逃避現實、逃避壓力,一些學生出現了不想長大的心理,他們懷念童年的無憂無慮,潛意識裡拒絕長大。可以說,心理上的柔弱和不成熟是這部分大學生「裝嫩」的主要原因。大學生執奶瓶「水杯」裝嫩或表明心理沒斷奶。

  心理學家史宇認為,「『嫩』沒有錯,但是『嫩』要『嫩』得健康」。那麼如何來分辨自己的「裝嫩」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呢?一般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分析:如果在面對巨大壓力時,自己還能保持積極的態度,正視錯誤、迎難而上,就說明自己擁有一個健康成熟的心態,「裝嫩」只是一種追求娛樂、追求潮流的表現;若是在面對巨大壓力時,自己總想逃避,總想尋求避風港,總是以「我還小」之類的藉口來逃避困難、原諒自己的錯誤,那就表示,自己在用外表的「裝嫩」來表達「我還是個孩子」的心理,希望別人讓著自己、寵著自己,這就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了。

  相關連結

  上海中年白領「裝嫩」成風

  背個雙肩包、身著牛仔便裝、頭戴棒球帽——這樣的裝束不僅僅來自時尚的青年學生,如今,走在滬上街頭,青春靚麗的裝扮隨處可見,尤其是學歷高、收入不菲的中年白領一族,更是從頭到腳穿著、行事「裝嫩」成風。

  「年輕心態」的歸整下,不僅穿著不再是判定實際年齡的依據,而且白領一族的行為舉止上也開始徹頭徹尾「嫩」起來。日前,記者走訪上海一些普遍認為是年輕人聚集的時尚地帶,如酒吧、迪斯科舞廳,發現那裡更是中年「裝嫩族」的天下。在上海銅仁路上的一家迪斯科舞廳,一位女服務員告訴記者,他們的客人多為中年人,「年輕」的人也在30歲以上,因為那裡消費價格不菲,沒有經濟基礎的年輕人難以承受,而附近一些高檔寫字樓裡的白領卻有能力成為這裡的常客。

  此間有心理學專家分析認為,白領普遍承受著來自家庭和工作方面的多重壓力,而「裝嫩」、「拒絕長大」正是他們釋放壓力的一種渠道。

  不少人在職場打拼,確立了白領階層地位,物質生活條件優越了,但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也讓他們對青春的悄然而逝頗感遺憾,於是,便傾向於在心理上繼續年輕,並以穿著和行動重新定義著「年輕」,拒絕「變老」。

相關焦點

  • 突然斷奶對寶寶的心理影響,你了解多少?
    最好的斷奶過程應該是溫柔的,循序漸進和充滿愛的。我們並不贊同有的媽媽採取的「突然斷奶」的方法。這樣做不但媽媽自己會遭遇乳房脹痛,甚至是乳腺炎。寶寶也要很痛苦地適應從你溫暖柔軟的乳房到冰冷的塑料瓶子的轉變。他會因為失去了「他的」乳房而非常傷心。
  • 英文說說誰愛「裝嫩」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文說說誰愛「裝嫩」 2013-07-30 16:01 來源:網絡 作者:
  • 「老黃瓜刷綠漆」「裝嫩」的英語怎麼說?
    年紀一大把,老愛裝嫩,我們說那叫「老黃瓜刷綠漆」。那「裝嫩」的英語怎麼說?雖然年紀已大,但卻保持著一顆童心,從言談舉止到裝束打扮,都透露著年輕人的感覺。在現實生活中,它也逐漸變成一種緩衝現實壓力的途徑,淡化工作不順的方式,增加自信。你身邊有沒有這樣「裝嫩」的童鞋?沒有可以平時多留意一下!嘻嘻!
  • 怎樣科學斷奶?斷奶別斷愛!斷奶的常見六大雷區你踩了幾個
    以儘量減少對孩子因突然斷奶而帶來的不適應感及孩子心靈的「傷害」。【斷奶不斷愛】在現實的育兒過程中,有的媽媽為了給孩子順利斷奶就選擇好幾天不見寶寶。遠離寶寶,在寶寶的目視範圍內想盡一切辦法躲著寶寶。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雖然最終也能讓寶寶適應,也能達到斷奶的目的,但這樣會對寶寶的心理產生極大的陰影,突然到來的母子分離讓孩子產生極強的不安全感。
  • 江湖中流傳的斷奶偏方「有毒」?斷奶4大誤區,專家推薦這樣斷奶
    雖說之前也做好了,孩子會哭鬧的準備,但令她沒想到的是,寶寶的斷奶之路居然這麼艱難。石頭媽給小石頭斷奶後,寶寶就一直哭鬧不止。婆婆給媽媽支招,讓媽媽出門,原想著寶寶看不見媽媽,肯定就不會鬧了。雖說斷奶成功了,但寶寶卻有了後遺症,那就是對媽媽疏遠了。原本小石頭和媽媽是最親的,一刻看不見都要發脾氣,現在反而沒有那麼愛粘媽媽了。
  • 別再用塗辣椒水斷奶了!記住「四字口訣」,非暴力斷奶輕鬆又順利
    沒想到剛碰到嘴,小寶寶就被辣椒嗆到了,不肯再嘗了。卓萱還沾沾自喜,以為這麼快就見效了,當她準備奶粉給寶寶喝的時候,發現寶寶連奶粉都不願意喝。 她以為寶寶還沒從辣椒中緩過來,就等了一陣子,結果接下來的一兩天裡,寶寶都沒怎麼進食。
  • 斷奶,斷不掉媽媽給你的愛
    但斷奶,斷不掉媽媽給你的愛。媽媽忍著夜裡漲奶的疼痛,偷偷掉幾滴眼淚,然後擦乾,當作從不曾有過!斷奶,是媽媽希望你以後有勇氣獨立面對所有難題的開始。有的媽媽在給寶寶斷奶前,事先並沒有做好準備,也沒有提前為寶寶添加輔食。這樣,不僅在身體上讓寶寶缺少一個適應其他食物的過程,容易生病,還會對寶寶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擊,甚至使之認為自己被媽媽拋棄了,從而情緒極不穩定,更加影響進食。
  • 給寶寶斷奶很痛苦?學會這3個方法,輕鬆應對斷奶
    因此,斷奶並沒有最佳的時間,而是要根據媽媽的自身情況,來安排寶寶的斷奶時間。就像《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裡說的一樣:斷奶是個人的決定,如果母子二人中一個或者兩個都準備好了,就可以斷奶了。其實,斷奶不是斷媽,不能因為想要快速給寶寶斷奶,就選擇離開寶寶。寶寶沒有了最能撫慰、最能給他安全感的乳汁,還要和最愛的媽媽分離,這對他來說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傷害。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梅蘭尼·克萊因說過:當寶寶需要乳房,而它不在的時候,孩子會感覺好像永遠失去了它。
  • Amium愛蜜兒:關於寶寶斷奶的那些事
    斷奶不管是對於寶寶還是對於媽媽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同時也是寶寶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只有順利的通過斷奶時期才能更加健康的長大。斷奶如果斷的不好,一方面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入和吸收,從而影響生長發育;另一方面可能影響寶寶的心理狀態,甚至出現睡眠障礙。
  • 不知道這四點,千萬不要急著給孩子斷奶!
    要知道斷奶是不可以突然斷一次,然後又讓他吃幾天,再突然斷一次的。孩子是有很大「奶癮」的,這樣反反覆覆是會帶給寶寶帶來很大的不良的情緒刺激,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傷害。奶水變稀就斷奶很多寶媽在孩子6個月的時候奶水會變稀,就覺得奶水沒有營養了,而且發現孩子好像變得不愛喝奶,覺得也正好是斷奶的好時機,就開始著手給孩子斷奶!
  • 糟糕的「隔離式斷奶」不可取,怎樣斷奶才科學?
    都說母乳時,所有熬過的難,都不算什麼,當初看著寶寶吃奶有多滿足,後來斷奶時就有多心疼,真的是孩子哭媽媽痛,非常難熬。那麼寶寶該如何斷奶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老一輩人給孩子斷奶,無外乎是在媽媽乳頭上塗上鍋灰,黑黑的讓寶寶害怕或是塗上辣椒水,讓寶寶吃一次虧,讓寶寶斷了喝奶的念頭。
  • 調查顯示:心理不適應困擾大學生心理健康(圖)
    調查顯示:心理不適應困擾大學生心理健康(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7日 12:48 來源:     心理不適應是困擾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 斷奶沒效果?教你最簡單的斷奶方法
    很多新手媽媽聽信老人家的斷奶經驗,什麼往乳頭塗風油精啦,斷奶時候媽媽要躲起來不能見寶寶啦,對寶寶斷奶要&34;說不給就不給,寶寶哭啊鬧啊,就不要管他,時間長了就習慣了......以上種種方法,是不是有很多寶媽都聽說過,甚至有些寶媽都曾經這樣做過。但這樣的方法,是不是同樣有寶媽發現了,這不叫斷奶,這叫傷害!
  • 《她殺》試水宣傳,公布範冰冰大學生造型,齊劉海背書包被指裝嫩
    《她殺》試水宣傳,公布範冰冰大學生造型,齊劉海背書包被指裝嫩當年的一線大花、紅毯女王範冰冰,自兩年前就開始沉寂。但沉寂不代表就此退圈,恰好相反,這兩年間範冰冰一直小動作不斷。這一組新造型照曝光後,範冰冰齊劉海戴眼鏡背書包被指裝嫩。確實,如今39歲的範冰冰,穿大禮服走紅毯還可以豔光四射,演女大學生確實牽強了一些。所以對於這部電影,你還保留了當初的期待嗎?對於這次的試水宣傳,你又怎麼評價呢?
  • 寶寶兩歲一個月斷奶,我的斷奶經驗分享
    小泡泡斷奶有一星期了,從一開始的不舍到現在默默的接受,我們心裡都承受了一些「煎熬」,還好斷奶路走的還比較順利,三天時間就給全斷了,整個斷奶過程幾乎都是我一人完成,原本打算自然離乳的,到要斷奶了卻一點準備都沒,之前在圈裡看過很多斷奶帖子,看完後也沒有要給孩子斷奶的想法,只想著孩子現在兩歲多了
  • 斷奶有哪些方法
    斷奶有哪些方法?說到斷奶,很多媽媽可能會有無比複雜的感受和經歷,不僅媽媽,孩子也會經歷屬於他們自己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孩子應該什麼時候斷奶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給媽媽們一些建議和安心。首先,什麼時候斷奶最合適。其實自然離乳才是最理想的狀態。不過,有時現實並不能朝著理想的狀態發展。從醫學角度來看,孩子最好從出生直到6個月,都盡力保持母乳餵養。
  • 斷奶不是「斷媽」,分離式斷奶危害大,掌握這3個竅門斷奶更容易
    斷奶不是「斷媽」,分離式斷奶危害大選擇小燕這種方式斷奶的不在少數,一是因為這種斷奶方式更為快速;二是因為選擇這樣斷奶效果更好。然而就是這種看似效果好又快的斷奶方式,卻隱藏了很多看不見的危害。容易導致寶寶失去安全感「分離式斷奶」最大的危害莫過於讓寶寶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在寶寶出生後,如果平時主要是媽媽照顧,晚上也和媽媽睡的話,那麼媽媽就是寶寶主要的安全感來源和精神寄託。媽媽突然的離開會讓寶寶失去安全感,變得敏感脆弱,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心理髮育。
  • 斷奶不是「斷媽」,分離式斷奶危害大,掌握這3個竅門斷奶更容易
    然而就是這種看似效果好又快的斷奶方式,卻隱藏了很多看不見的危害。容易導致寶寶失去安全感「分離式斷奶」最大的危害莫過於讓寶寶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在寶寶出生後,如果平時主要是媽媽照顧,晚上也和媽媽睡的話,那麼媽媽就是寶寶主要的安全感來源和精神寄託。
  • 孩子5歲還沒斷奶,媽媽自責心痛不已,四個技巧幫寶媽科學斷奶
    楠楠媽最近總是愁眉苦臉、唉聲嘆氣,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孩子斷奶的事。楠楠媽本來想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斷奶,可奶奶說孩子還太小,多吃幾年沒壞處。結果這一吃就吃到了5歲,中間也曾經嘗試給孩子斷奶,可只要一說斷奶孩子就鬧,只要不斷奶孩子就大哭,楠楠媽看著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心裡就不忍心,只要又開始餵奶,所以,斷斷續續的也沒最終斷掉奶。可現在孩子已經都5歲了,再不把奶斷掉的話,楠楠媽覺得會讓自己的精神受到影響,同時對孩子也會造成危害。
  • 如何科學的斷奶?
    因此對於斷奶來說,不僅僅對孩子是一個刺激,對母親來說甚至就是一種創傷。因為孩子斷奶以後就在心理動力上的意思,就是說他可能沒那麼需要我了,所以有時候斷奶不僅僅是斷了孩子的奶,而是斷了母親的能夠全能的控制孩子的這個奶。那因此對於母親來說,她總是想有這種衝動,要回到孩子那兒去抱起孩子啊,要讓孩子重新再吸吮,因此母親就會特別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