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寶寶1歲之前要持續進行母乳餵養。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對於寶寶1歲的寶媽們來說,斷奶成了當務之急。寶媽們一邊為終於不用母乳餵養而感到欣喜,一邊寶寶斷奶哭鬧而心疼不已。
小石頭1歲時,石頭媽也在準備給小石頭斷奶。雖說之前也做好了,孩子會哭鬧的準備,但令她沒想到的是,寶寶的斷奶之路居然這麼艱難。
石頭媽給小石頭斷奶後,寶寶就一直哭鬧不止。婆婆給媽媽支招,讓媽媽出門,原想著寶寶看不見媽媽,肯定就不會鬧了。
誰知寶寶照樣不買帳,不喝奶就不罷休。最後石頭媽只能使出「殺手鐧」,那就是辣椒水,果然在寶寶幾次碰壁後,寶寶成功的斷了奶。
雖說斷奶成功了,但寶寶卻有了後遺症,那就是對媽媽疏遠了。原本小石頭和媽媽是最親的,一刻看不見都要發脾氣,現在反而沒有那麼愛粘媽媽了。
誤區一:1歲就該斷奶
這種說法在媽媽群裡廣為流傳,但其實1歲只是一個基礎,畢竟哺乳需要犧牲媽媽的很多時間,所以才有這個「最短時限」。
但很多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生計生委其實也指出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持續母乳餵養寶寶2歲時,再給寶寶斷奶。
大家不用守著1歲這個時間節點,斷奶還是要按寶寶的情況來,如果媽媽的條件允許,寶寶又有強烈的排斥行為,那適當的延長一下斷奶時間也是可以的。
誤區二:來了月經的奶「有毒」
還有的人說,女人來了月經後,母乳就「有毒」,孩子不能喝了。但是母乳和月經之間其實只有量的關係,沒有「質」的關係。
當女性生完孩子,她們的身體就會分泌一種催乳素,這種成分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殖激素的分泌,所以很多媽媽會很長時間不來月經。
一般媽媽們恢復月經後,奶量會有所減少,但是奶的質量其實是沒有改變的,而且通過科學追奶,還是夠寶寶吃的。
誤區三:6個月後母乳就沒有營養了,可以斷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6個月後母乳對孩子來說沒有營養了。所以6個月後就可以給寶寶斷奶了。
事實上,母乳是非常有營養的,6個月後寶寶,確實需要更多的食物來補充營養,但母乳的營養也是其他食物無法取代的。
誤區四:斷奶塗辣椒水、苦瓜汁
最後一種誤區就是,使用極端方式來給寶寶斷奶,除了辣椒水、苦瓜汁,甚至有些地方還會塗上紅墨水。
這種極端方法是最不可取的,雖然效果快,但是也會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而且塗抹這些東西,也會對媽媽造成刺激。
正確的斷奶方法應該是自然離乳,以一個緩和的、漸進的方式,幫助寶寶斷奶。
1)選擇對的時機
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再給寶寶斷奶。如果寶寶的身體有以下三種情況,不建議給寶寶斷奶。
① 寶寶生病
如果寶寶現在正在生病或是身體出現什麼問題,那麼這個時期媽媽最好不要給寶寶斷奶。
生病時,寶寶的抵抗力比較弱,這個時候再失去母乳,從身體到心理都會接受不良。另外,當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也不要給寶寶斷奶。
② 寶寶對配方奶過敏或接受不良
如果你家寶貝對配方奶或者牛奶存在過敏的話,也可以考慮繼續母乳餵養。畢竟奶類的蛋白和營養物質是一般食物所代替不了的。
③ 家庭情況出現調整
最後一種情況就是搬家、父親或長期照顧寶寶的人突然離開等,都需要暫緩斷奶,以免寶寶出現不適或過度緊張。
2)逐步減量、減次
斷奶是一個遞進的過程,可以最開始先減掉白天的一頓奶,然後停掉白天的奶,之後再斷掉晚上的奶。
在斷奶的同時,需要給寶寶添加相對於的配方奶或牛奶,還要添加輔食。
3)用一些方式轉移寶寶注意力
如果寶寶在斷奶的時候反映強烈,就可以適當的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
可以在白天的時候陪孩子玩玩具、講故事,還可以帶他們出門,孩子看見新鮮的事物時,就不容易想起「喝奶」了。
很多媽媽都反應,當寶寶白天去特別多地方,或者今天玩的特別開心,晚上就不會再糾結喝奶問題了。
4)讓爸爸發揮作用
在斷奶的過程中,可以讓爸爸多和寶寶相處。尤其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儘量讓爸爸哄睡。
糖果媽媽留言板:斷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寶寶也會出現反覆的情況,媽媽們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