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離婚後最大的悲哀,不是夫妻分離,而是親子關係的「斷裂」

2020-12-15 孕育島

每位成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結婚生子,但是在結婚後又因為很多因素,導致不得不離婚,而離婚後最大的悲哀並不是夫妻之間沒有感情了,而是親子關係的斷裂。

幾乎有很多現實的夫婦離婚後,會私下約定,也會走上法庭,對夫妻之間共有財產進行分割,還有更加重要的就是對於孩子,應該在誰身邊生活。

有少部分的父母會做的比較好,即使離婚後,也不會弄得跟深仇大恨一樣,無論是孩子屬於誰,父親或是母親都可以隨時隨地的看望關愛孩子。但是也有大部分的父母,離完婚甚至是比陌生人還要陌生,有著很大的仇恨,從此再不相見。

婚姻是由法律約定的,通過法律結束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一旦有了孩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婚姻關係可以通過法律來結束,但是親子關係永遠不可能通過法律來結束。

孩子的身上留著父母兩個人的血液,不是說她不是你母親就真的不是了,這種親子關係是永遠存在的。

但是很多成年人在處理離婚這件事情時,經常會把自己對前任的恩怨和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纏繞在一起,甚至孩子成為兩位成年人之間互相要挾的工具成為互相發洩情緒和詆毀的默認承受者。

離婚離掉的單單只是夫妻關係,其中並不包含親子關係。無論法律將孩子判給誰,那個人也不能完全的控制孩子,孩子有權接受父親或是母親給的贍養費,也有再見父親或母親的權利。夫妻之間的恩怨,只存在於兩個大人之間,和孩子沒有任何關係。任何一位大人都沒有權利去阻斷孩子和母親或是和父親之間的親子關係。

每一個人都是生活著一輩子,其中必然會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雖說大家都是經歷了婚姻中很多的不好的事情,才會選擇離婚。但是離婚最需要父母之間做到的就是,可以理性的對待。

很多人會很感性,離婚後就將對方的所有黑歷史全部都說出來,甚至會和孩子說對方的壞話,這其實並不是作為一個理智的成年人應該做出來的事。

既然曾經是夫妻,既然已經有了孩子,成為了孩子的監護人,即使離婚,也應該果斷的放下,那段歷史不再提起,重新鼓起勇氣面對未來的生活,而不是繼續的互相傷害,更可怕的是將這這種傷害固化到孩子的生活當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相關焦點

  • 被出軌後沒離婚,怎樣分離小三挽救婚姻?怎樣修復夫妻關係?
    被出軌了為什麼不離婚,這個問題藍方在文章中已經說過了很多次,為錢,為孩子,為面子,為父母,為了各種各樣婚姻帶來的牽扯,不能離婚的原因有很多,每個人不離婚的原因不同,不需要評價別人到底為了什麼不離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每個人都有迫不得已。
  • 中國式夫妻最大的問題,從來不是婆媳問題,而是假性親密關係
    事實上他後來之所以會和自己的妻子離婚,也是因為他滿足於表面上的和諧,但是本質上夫妻感情缺乏一種非常深入的交流關係,唐·德雷柏不敢坦白自己的身世,讓妻子感覺對他根本不了解,他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同床異夢。
  • 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錯了!
    親子重要還是夫妻重要?愛與分離,是生命中兩個永恆的主題。健康的家庭,充盈著愛,也懂得分離。健康家庭的父母,深愛孩子,將他養大,不是為了自己分享這一結果,不是為了永遠與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將他推出家門,推到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讓他去過獨立而自主的生活。
  • 離婚訴訟要符合哪些條件?哪些是夫妻共同債務?親子關係問題?
    如果不是極特殊原因,個人還是希望能為孩子們保存一個完整的家庭,讓孩子健康成長。話不多說,步入正題。面對離婚,最常見的是會出現財產或者債務糾紛,當然也可能會出現親子方面的問題。為了更好維護個人的權益和利益,國家出臺了《民法典》,更好的保護我們。
  • 夫妻離婚後,怎麼告訴孩子?
    ;他她離婚了,他們擔心對孩子有不利影響,暫時隱瞞欺騙孩子,等中高考或者成人後再告訴孩子;他她離婚了,她對孩子痛訴他說:你爸爸酗酒!……夫妻離婚沒有贏家,受傷最深的不是丈夫、妻子,而是孩子。夫妻離婚了,怎麼告訴孩子?我愛我心理工作室諮詢師:父母打著「為孩子著想」的旗號,對孩子隱瞞、迴避、推遲告知雙方離婚的事實,打破了孩子的心理平衡,使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
  • 最傷夫妻感情的話,不是「離婚」,而是這三句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就算有緣,若是無份,也成不了夫妻。 夫妻之間吵架之時,「離婚」就會脫口而出,但情緒平復之後,日子還是照樣過;反而是這幾句平時看似不經心的話,最傷夫妻之情!
  • 父母課堂┃親子養育勿忘夫妻關係
    夫妻在建立其婚姻關係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生育子女、子女成長與分離,夫妻關係逐漸演變,經歷形式與本質上的發展與變化。一對男女從結婚、成家到養育子女,並不是靜態不變的情況,而是隨著各個發展階段而隨時在更改夫妻和親子間的關係,改變彼此的角色與功能。包括生育及養育子女、子女發展各個階段的管教、以及子女離家獨立後的分離階段的適應。
  • 高考後離婚是「無語夫妻」,年後離婚是「爭吵夫妻」?前者更絕望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孩子們徹底放鬆了,但父母們卻沒有熬過愛情,為了離婚排起了長龍。從高考結束後,每個月離婚的就有300多對,這是某個民政局最新統計的數據,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夫妻一直多年隱忍,而高考後父母離婚排隊,還一度上了熱搜。
  • 夫妻關係對孩子的影響
    特別是對三歲以內的孩子來說,自我還沒有完全形成,對於分離的接納度是很低的。這時候爸爸媽媽分開,從而造成孩子和其中一人分離,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所以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他需要知道「爸爸媽媽不會分開」。比如萬一爭吵,之後可以對孩子說:「我們兩個是會吵架,也會意見不同,但我們不會分開。」當然,吵完架後爸爸媽媽的關係有沒有受影響,影響有沒有大到足以讓他們分開,孩子也是能看出來的。
  • 離婚後仍以夫妻名義同居,並不影響離婚協議效力
    【案件回放】蕭葦與竇斌於2016年10月協議離婚,約定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霄雲路XXX1號房屋歸蕭葦所有。現竇斌拒絕履行該離婚協議中要求配合辦理該房產產權的轉移登記手續,蕭葦遂訴至法院,請求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請。
  • 家庭教育​中如何理解先有夫妻關係後有親子關係?
    在一個家裡,人們普遍會陷入一個誤區,注重親子關係超越了夫妻關係。殊不知,親子關係是一個偽命題,夫妻關係才是影響親子關係的重要關係。中國的夫妻,很多在結婚三五年後,剩下的基本就是親情了。爸爸對孩子的媽媽,有時候漠不關心,有時候發洩情緒毫不留情。也有一部分媽媽,孩子才是一切,在家庭排名上,往往把孩子放在首位,丈夫放在了其次。
  • 最傷夫妻感情的,不是「離婚」二字,而是這三句話
    什麼都是我一個人做,你還是不是個男人。我當初怎麼會看上你。」老公見王瀟說出這樣的話,也不開心了,大聲的地說:「麻煩你出去好嗎?現在我不想聽你說這些,愛做不做,整天都像個潑婦,我還後悔娶了你呢。」之後她並沒有再和丈夫繼續吵下去,而是一個人去了廚房,把碗洗了,洗碗的時候王瀟卻哭了。
  • 《婚姻法》中夫妻忠實義務與夫妻財產制的關係
    有人認為《婚姻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六條是對《婚姻法》第三條的細化,針對的並不是第四條的夫妻忠實義務。那麼,按此觀點,《婚姻法》第四條的夫妻互相忠實義務並無對應的細化條款,根據「無救濟則無權利」的原則,夫妻忠實義務條款僅為倡導性條款,並無強制效力。
  • 家庭教育要把夫妻關係排在親子關係之前
    雖然只是一個網上的搞笑視頻,但也反映出現在的家庭中很多夫妻不知道該如何權衡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很顯然在這個家庭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位置放錯了!一個家庭的核心關係應該是夫妻關係,而不是親子關係。一對夫妻有了孩子之後就把孩子永遠的放在了C位,親子關係排在了夫妻關係之前,總覺得孩子是小兩口愛情的結晶,是小兩口的未來,從而忽略了夫妻關係。
  • 以案說法:夫妻離婚後雙方仍享有夫妻店的商標使用權
    由於夫妻感情破裂,雙方於2009年3月18日協議離婚並辦理了相關手續。在離婚協議中,分割夫妻共同財產部分對原、被告共有的七個眼鏡店進行了分割,原告分得東崗店(現該地名為翟營南大街)、天山店、化工店、信息店,被告分得槐安店、師大店、橋西店。
  • 基督徒親子感悟:分離和獨立才是親子關係的主旋律
    」 三 現實生活裡,很多家庭並不認為親子關係是一次次的分離和獨立,而是以無限聚合的方式處理——重親子,輕親密。孩子一出生,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夫妻關係漸漸疏遠冷淡。當親子關係成為家庭的主角,夫妻親密關係成為配角的時候,父母和孩子都無法成熟獨立。 成人本該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可是,孩子一出生,就以孩子為全部,以為放棄自己的愛好、事業、夢想,全心照顧孩子是崇高是奉獻。
  • 家庭生活中夫妻關係永遠大於親子關係
    想要一個家庭的和睦,一定讓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的和諧,才能讓家庭氛圍變得更融洽。媽媽心疼爸爸的工作辛苦,爸爸理解關心媽媽的操勞,孩子耳濡目染,在有愛家庭環境中長大,對孩子的性格三觀有著積極正面的影響。要想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系統,必須將夫妻關係置於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 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哪個更重要?
    在一個家庭中,到底是夫妻關係重要還是親子關係重要?正方:夫妻關係更重要1、夫妻關係才是一個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影響一個家庭的核心要素,不管是對婆媳關係還是對親子關係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只有夫妻關係和諧,才不會有那麼多難相處的婆媳問題,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正面的影響。
  • 親子關係出現問題,多半是因為你沒有處理好夫妻感情問題
    理論上講這句話是對的,因為孩子的存在,夫妻也就會有更多的感情交流,可是現實中多數家庭的情況並沒有像理想中的那麼美好。夫妻就好比是一座橋的兩邊橋臺,如果夫妻感情長期出現不和的情況,那就意味著他們的感情漸行漸遠,隨之崩潰的是身為他們之間的「橋梁」的孩子,甚至還有可能引發孩子在心理上的一些「疾病」。
  • 夫妻離婚後重組,為何會允許另一半傷害親生孩子,因為錯的不是我
    許多面臨問題、矛盾、糾紛的夫妻會選擇離婚。孩子會跟著其中的一方生活,當父親或者母親重組家庭後,親生孩子和繼父母不得不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距離被拉近的同時不滿和敵意也隨之而來。當孩子年齡尚小,要化解和繼父或者繼母直接的衝突並不難,可是為何年齡越小的孩子,受到傷害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