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有機會走出家門,帶著孩子來到首都博物館,讓居家學習了很久的孩子得到一個外出了解北京歷史文化知識的機會,我們一家都很高興!」市民申先生興奮地說。
今天上午十點,首都博物館如約重新開門迎客。門口的安檢區,觀眾們踩著1.5米的「安全線」,有序地排隊等待入館。觀眾之中,最多的就是「兩大一小」的一家三口,市民申先生一家就是第一撥走進首博的觀眾。
開放首日預約「滿員」
「目前,首博每日預約名額1000人,上下午各500人,觀眾可通過首博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分時段進行預約。」首都博物館新聞發言人楊丹丹告訴記者,開放預約當天,不到1小時內名額就「定」出去300多個,今天開放首日預約名額已經「滿員」。「大家居家了這麼長時間,確實也想出來走走。跟著我們設計的參觀流線『走』下來,會感覺很舒服。」
楊丹丹介紹,權衡展廳的通透度和參觀的流暢性,博物館做出了相應的規定調整,比如,機動車進入博物館,需走東側停車場;乘坐公交來館的觀眾則從北側廣場進入。體溫檢測和「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的檢查工作則前移至室外廣場環境進行,一旦「有情況」,可在館外空間及時處理。「這樣不僅能防止出入口人員聚集,還能為展廳內創造更加寬鬆安全的環境。」
「個人觀展空間」保持10到15平方米
「請您注意防護,保持1.5米間距!」在二樓的「古都北京 歷史文化篇」展廳的入口處,一名工作人員悉心提醒著每一位進入展廳的觀眾。
展廳內,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手中拿著提示牌,提醒觀眾不要觸摸展品、保持安全距離。楊丹丹說,處於防疫安全考慮,現在首博每個展廳限流50人,「每個展廳的展陳面積在500至700平米不等,計算下來,這樣可以保證每位觀眾的『個人觀展空間』在10到15平方米,體驗上舒適,空間上安全。」
每個展廳同時看展人數不超過50人,這要怎麼保證呢?當記者即將走出展廳,展廳出口處的工作人員立刻拿出對講機,與入口處的工作人員進行聯繫,同時拿出隨身攜帶的記事本,對觀眾的進出情況進行實時地記錄。「出入口『協同作業』,保障展廳人數不超員。」
記者注意到,首都博物館的展廳裡暫停了人工講解,大量使用自助語音導覽機為觀眾進行講解。楊丹丹告訴記者,每一臺自助語音講解機在一天內只服務一名觀眾,之後要經過24小時的紫外線消毒,才會再度「上崗」。另外,包括展廳在內的公共區域,每天消毒次數不少於6次。
文創商店「限流」5人
目前,首都博物館暫定開放區域僅為方形展廳一層至五層所有展廳,地下一層展廳與圓形展廳暫不對外開放。為了確保防疫安全,避免觀眾聚集,放映廳、戲樓、茶室、自助餐廳、七彩坊等區域還沒有啟動服務。
「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考慮到大家都感興趣,我們在1層、2層、5層的文創商品經營也已經開放了。」記者來到位於首博2層的文創商店,店裡有5名觀眾正在選購,此時,門口的工作人員拉起圍欄,「商店限流5人。」而在收銀臺前方,則劃有1.5米的間隔線,等候付款的觀眾不能超過這條線。收銀臺上,擺放著告示板,提醒觀眾「防疫期間,實行無接觸付款方式,暫不支持現金支付。」
「一些相對封閉的觀展環境目前我們不主張開放,等運行一段時間後,我們還會根據情況對開放政策進行調整,希望大家觀展安心、放心、舒心」,楊丹丹說。
【來源:北京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