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首博開館首日:展廳「進一出一」,熱門展排起長隊

2020-12-22 騰訊網

觀眾在參觀《穿越》特展。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穿越』展是浙江文物精華展,這個展覽非常好看,有很多一級品以前都沒出過浙江。現在正在樓上展廳展出,但是提醒一下,可能需要排一下隊。」今天(5月1日)中午,首都博物館講解員劉楓在博物館大廳的展牌附近向觀眾介紹。

首都博物館今天在閉館三個多月後恢復開放,開放首日,展廳迎來1000名觀眾。防疫期間,首博將每日參觀量限定在1000人,上下午各500人,今天下午,2日、3日門票已經預約完畢。

《從南京到北京》特展限流參觀,觀眾在門口排隊。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展廳嚴格限流 瞬時客流不超70人

在首博三樓,記者進入「穿越——浙江歷史文化展」之前,在門外的長椅上稍微等待了幾分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展廳瞬時人流已經達到規定的70人,需要限制流量。幾分鐘後,記者獲準進館參觀,從展廳走出後,出口工作人員立刻用對講機與入口同事溝通,可以放行一人。

首博目前僅開放方形展廳一層至五層所有展廳,可以參觀首博部分常設展,以及兩個熱門的臨時展:「1420:從南京到北京」「穿越——浙江歷史文化展」。 「1420:從南京到北京」今年1月剛開幕,用267件文物回望明北京城建城史,紀念明北京城建成六百年。去年秋天開幕的「穿越——浙江歷史文化展」,原計劃今年2月撤展,首博新聞發言人楊丹丹透露,受疫情影響,這項展覽預計延期至5月底,整個5月,觀眾仍可欣賞這批來自浙江的精美文物。

「1420:從南京到北京」是首博目前客流量最大的展覽,展廳門口一直有近10位觀眾間隔一米排隊。

「這個展覽是年前剛開幕的,沒過幾天就到了過年,然後就閉館了,一直沒有機會見到。」從事軟體工程的觀眾林先生說,他熱衷於研究北京城市史,首博是他最常參觀的博物館,今天開館首日,就迫不及待一覽這項為紀念明北京城建成600年策劃的大展。

劉楓說,今天來的觀眾很多人帶著目的來,就像林先生這樣,奔著某個展或者某件文物而來。另一些觀眾則是以休閒為主,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來逛,回歸了日常生活。

市民在看展。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講解隊變身導覽員向觀眾推薦熱門展覽

限流之後,觀眾大幅減少,但首博工作人員並沒有減少。楊丹丹告訴記者,保證每個崗位都與以前一樣有人在崗。

劉楓是首博「芳華講解隊」的成員之一,這支特殊的講解隊由20多名退休市民組成,平常承擔講解任務,每周工作4個半天。疫情期間雖然首博暫時取消了人工講解服務,但隊員們也來到首博,為觀眾提供引導服務。

她今天的任務主要是提醒大廳裡觀眾一些防疫事項,並回答觀眾的問題。「防疫期間博物館有了很多新要求,比如我們要提醒觀眾保持相互距離。還有小孩子玩興奮了就摘了口罩,會提醒他們戴好。另外,現在直梯不開,但行動不便的觀眾如果有需求,我們也會幫忙定向開啟。」她說,絕大部分的觀眾都能謹手各項要求,只有極個別觀眾不太理解,例如對排隊有所埋怨。

不過,劉楓也給自己增加了新的任務。由於服務點位是在展覽海報展板前,當觀眾在海報前停留的時候,她會主動上前介紹展覽情況。「什麼叫『從南京到北京』?『穿越』是什麼意思?能看到什麼東西?因為我們對展覽很熟悉,在沒有人工講解的情況下,希望為觀眾多提供一點信息,相當於把一部分講解搬到了展廳之外。」

觀眾進展廳參觀。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展櫃每天消毒6次 導覽器用完即消毒

目前首博有限開放,在限流的同時,消毒是每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為了留出更多的消毒時間,首博調整開放安排,每天縮短兩小時,用於消毒等工作。

由於目前取消了人工講解,觀眾需要借用自助語音導覽器獲得講解服務。據介紹,這些自助語音導覽器都經過紫外線消毒,每用過一次就返回消毒櫃裡消毒。

展廳中的展櫃,每天也會進行定時消毒,平均2小時一次,加上開館前和閉館後,每天要進行6次消毒。

首博採取預約參觀,上下午各500個名額。截至1日下午,2日、3日門票已經預約一空。

新京報記者 倪偉 攝影記者 浦峰

編輯 陳思

相關焦點

  • 武漢國博中心15日開館迎首展
    首展結束後,本月26日,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又將迎來第十二屆中國(湖北·武漢)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這是移師國博舉行的第一個大型本地專業展會,本次汽車展規模空前盛大,展覽面積將超過首展達到10萬平米。解讀這些數字,告訴你國博的「大氣」國博展館,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詞:大氣。
  • 現場|上海博物館重新恢復開放,首日996人參觀
    上午9點,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上博南門入口處,探訪恢復開放首日的上海博物館。今天恢復開放的還包括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等。
  • 上海博物館、歷博等恢復開放首日 閉館50天終開館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現場|上海博物館、歷博等恢復開放首日,閉館50天終開館疫情之下,上海博物館在經歷50天閉館之後,終於在今天恢復開放。上午9點,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上博南門入口處,探訪恢復開放首日的上海博物館。今天恢復開放的博物館包括12家市級博物館和5家區級博物館。
  • 首博2020年重點展覽公布 開年特展「出圈」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7日電(記者 上官雲)17日,首都博物館(以下簡稱「首博」)公布了2020年度重點展覽概況,同時宣布2020年開年特展「1420:從南京到北京」正式拉開大幕。開年特展「1420:從南京到北京」引關注在展廳認真參觀的人們。首都博物館攝影師 張京虎 攝「1420:從南京到北京」展是首博的開年特展,十分受關注。展覽由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總館共同主辦,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等共同協辦。
  • 首都博物館開放首日預約「滿員」,每個展廳限50人
    觀眾之中,最多的就是「兩大一小」的一家三口,市民申先生一家就是第一撥走進首博的觀眾。開放首日預約「滿員」「目前,首博每日預約名額1000人,上下午各500人,觀眾可通過首博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分時段進行預約。」
  • 博物館各有各的「難念經:」國博缺座椅喝水難 軍博無紙質介紹遊客...
    記者了解到,國博的休息區集中在地下一層和四層,其中四層休息區可以坐四五十人,地下一層休息區略大,可以滿足七八十人坐下歇腳,但這與觀眾的人數相比可謂杯水車薪。除了座位,飲水設施也略顯不足:全館僅有三個直飲水處,兩個在地下一層,一個在三層;全館僅有兩個飲料自動販售機,分別在三層和四層,記者見到,口渴的人們在機器前排起了長隊。
  • 首博營建記:吳晗、鄭振鐸提議創建首博(圖)
    現在的新首博史展中仍借鑑沿用這一脈絡。  經過兩年多緊張籌備,1981年10月1日,在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13號的孔廟裡,歷經了三起兩落的首都博物館終於正式開館。  早上九時,一位退休工人第一個走進了首博的大門。館長梁丹親自將他迎進大門,帶著他參觀了《北京簡史陳列展(古代歷史部分)》、《北京民俗展》、《李大釗紀念展》三個展覽和孔廟古蹟。
  • 國博、首博也有消息了
    好久不見的故宮博物院4月29日晚發出「復出通告」,首日5千人次的參觀門票已經售罄。從29日晚21時29分發布5月1日起陸續恢復開放,到首日門票約空,僅耗時95分鐘。國博5月1日恢復開放每日限流3千人5月1日,國家博物館將錯峰限流預約開放。開放時間為每天9:00-17:00 (16時停止入館),周一例行閉館(節假日除外),夜間場次暫時取消。期間,國博每日限流3000人,採取全員線上限量預約,當日16時前可預約7日內參觀,不接受團體預約和現場預約。
  • 411件海昏侯墓文物首博開箱 下周三開始展出 參觀需提前預約
    (首都博物館 供圖)   本報記者 劉冕   昨日9時許,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展廳裡,七八位文物工作人員戴著白色手套,圍在一張臨時搭起的方桌前,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將一件精美的編鐘捧出囊匣。此時,備受關注的《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已進入開箱布展階段。下周三起,411組件文物將在首博展出,同時還將揭開這座恢宏墓葬真正主人身份。
  • 三年翻新,京都市京瓷美術館4月4日開館首展杉本博司
    開館同期將展出「京都美術 250年之夢」(4月4日—12月6日)以及「杉本博司 琉璃淨土」(4月4日—6月14日)作為開館紀念展。京都市京瓷美術館1933年,京都市美術館在京都最負盛名的文化要地岡崎建成,是日本最古老的公共美術館建築之一,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
  • 國際博物館日 360件考古珍品出庫入展首博[圖]
    原標題:360件考古珍品出庫入展首博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從史前到明清,360件文物珍品橫跨5000年文明史。
  • 國際博物館日 帶你到首博雲看展
    國際博物館日 帶你到首博雲看展 時間: 2020-05-18 09:12:58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 國家博物館重新開館 最新「國博攻略」請收好
    人民網北京4月12日電(池夢蕊)自從3月20日國博閉館後,歷經20天的等待,國家博物館經過改陳後重新開放。這次重新開放後,不僅增加了服務新舉措,還有至少4個重磅展覽近期開幕。
  • 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今起開放,特別展覽尚需等待
    據東京國立博物館官方網站顯示,6月2日起開放的均為常設展,僅開放本館1樓、平成館考古展示室和法隆寺寶物館、6月期間開放時間為10:30至16:00,且每周一、周二閉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官方網站的開放信息6月30日將推出重新開館後首個特別展「和服」(著物,きもの)。
  • 大英博物館8月27日重新開館:開放底層經典展廳,特展延期
    此次重新開館後,博物館大部分的底層展廳都將開放,圍繞底層展廳的一條新的單向參觀路線將讓觀眾可以接觸到博物館最具標誌性的展品,包括埃及、希臘、羅馬、亞述等展廳的近9000多件文物。自9月21日後,博物館將開始重新開放2、3上層展廳。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希·菲舍爾(Hartwig Fischer)表示,看到觀眾回歸真是太好了。
  • 上海博物館閉館50天重新開放,開館日親身體驗,日本網紅詩句特展
    聽到上海博物館開館消息,我就第一時間預約了上午9點鐘的入場名額,整個網上預約過程不到一分鐘,非常方便。 今天開館後發現,上博有了一些新變化,展廳裡的人工講解被取消了,觀眾可以租借講解機或使用手機語音聽講解,租借的講解機加強了消毒過程。
  • 中國考古20年首博開展
    (記者劉冕)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的精絕古國,有一雙勾花皮鞋一直保存至今,這雙漢晉時期的鞋,也許曾踏上過古絲綢之路;山西晉侯墓出土的銅鼎布滿鱗紋,春秋時匠人的審美與路易威登的經典造型異曲同工……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市民可免費觀賞從全國各地趕來的360
  • 中山紀念圖書館恢復開館首日,800名讀者預約進館
    為避免人群聚集,確保疫情防控期間讀者和館員的安全,中山紀念圖書館通過限時限流預約服務方式,有序引導讀者進館借閱。開館首日,共有800名讀者預約進館。 開館首日800名讀者預約進館 根據相關工作方案,中山紀念圖書館恢復開放範圍包括:中山紀念圖書館一樓大堂、一樓少兒閱讀空間、一樓中山書房、二樓青少年閱讀空間、三樓文獻借閱區,一二樓報刊閱覽室等區域及藝術分館暫不開放。疫情期間,中山紀念圖書館開放時間調整為9:00-17:00。
  • 成博國內首推「周末兒童博物館」
    成博國內首推「周末兒童博物館」 本報訊(記者 陳靜)近日,記者從成都博物館了解到, 9月11日,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首個針對青少年的周末夜間活動——「周末兒童博物館」將在成都博物館全面啟動。近五十種豐富多彩的主題課程與專題活動陸續登場,即將引爆孩子們的世界。
  • 進博開展首日,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太新鮮了
    果然,面一出鍋就有很多人表示願意挑戰。來自河南的採購商張女士平時很愛吃辣,但也禁不住三倍辣火雞面的味蕾洗禮,只一筷子就皺起了眉頭:「特別辣,味道很衝,應該是市面上最辣的方便麵了。」開展首日也是許多跨國企業力推新品的黃金時刻,達能全球高級副總裁謝偉博早早到場為達能「全球首發,中國首展」造勢。今天上午,達能攜最新科研成果——首款經科學認證能有效助力媽媽持久母乳優質餵養的愛蘊美活菌型益生菌產品重磅亮相。作為愛他美的姐妹品牌,愛蘊美富含「歐洲專利益生菌ProPS2」,旨在支持中國哺乳媽媽的乳腺健康,助力持久優質的母乳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