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周的第48屆年度美國史密森尼民俗文化節日前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落幕。本屆民俗文化節由美國史密森尼學會民俗和文化傳統中心與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等共同主辦。「中國:傳統與生活」,作為本屆民俗文化節的主旋律之一,吸引了近百萬名遊客。誠如中國駐美國使館文化處李鴻公使銜參贊所說,這是中國民俗文化首次大規模、長時間、體系較完整地呈現在美國觀眾面前,為美國民眾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的別樣窗口。
美國史密森尼民俗文化節於1967年首次舉辦,它一直是美國首都華盛頓在夏天的一項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主要展示全美各地以及全球各國的民間文化,彰顯文化傳統的多樣性。據介紹,本屆民俗文化節有三大特點:首先,本屆民俗文化節比較規模化和體系化地展示了中國民俗文化。民俗節期間,美國民眾欣賞了來自中國15個省市的8項舞臺表演節目和16種手工藝表演,見識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的生活狀態,如苗族樂器「蘆笙」演奏,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甘肅慶陽香包的製作、陝西剪紙藝術、北京的哈氏風箏、南通的板鷂風箏、蘇繡、靺鞨繡、苗繡、羌繡演示等。其次,專門為觀眾設計了互動板塊,旨在讓觀眾在「學」和「玩兒」中體會中文、書法、太極、剪紙、風箏的內涵和魅力。最後,本屆民俗節充分發揮社交媒體的傳播作用,讓更多的美國民眾參與其中。美國史密森尼學會民俗文化節項目主任詹姆斯·多伊奇告訴記者,主辦方專門為民俗節開通了推特、臉書、博客等社交平臺,每天都能看到許多民眾的反饋和評價,同時,主辦方還在民俗節官網上每天更新有關民俗節的新聞報導、圖片資料等,希望以此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眼球。
在民俗文化節的活動現場,來自中國蘇州的刺繡大師蔡梅英的一幅蘇繡「蒙娜麗莎」讓美國觀眾頗感興趣。美國當地知名藝術家基辛格對記者說,蘇繡將蒙娜麗莎更為生動地呈現在了觀眾眼前,微笑著的蒙娜麗莎如同從畫中走出來,令人震撼!蔡梅英為了讓美國觀眾能切身體會中國傳統刺繡的技巧,指導現場觀眾體驗了分線、穿針、刺繡等工序。在「大家一起做」板塊,記者恰逢中國太極大師現場教授近兩百位觀眾打太極拳。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俗文化節成了中美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重要橋梁。詹姆斯·多伊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強調,我發現很多美國民眾對中國知之甚少,鮮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中國文化。我們舉辦這次活動的目的是讓美國民眾認識到一個全球現象,即21世紀的中國面貌。美國民眾需要了解中國。本屆民俗文化節就發揮了這種橋梁作用。一方面,為美國人民開啟了一扇了解中國的窗口,另一方面,中國的民間藝術家通過與現場觀眾的交流也了解了美國人民。蔡梅英說,我把西方油畫人物形象蒙娜麗莎以蘇繡的藝術表現形式帶到美國,祝願中美人民的友誼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永恆。
(本報華盛頓7月8日電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王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