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不了危機就製造新的危機」美國政客將黑手伸向中美人文交流

2020-09-13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央視網

1979年1月中美建交後,時任兩國領導人作出了向對方國家互派留學生的決定。40多年來,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不斷壯大,中國已經連續十年成為美國國際學生第一大生源國,教育交流已成為兩國人文合作的重要內容。

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與美國大選的臨近,美國政府內的少數政客不停拋出抹黑中國、轉移矛盾的怪腔怪調,近日更是對中國赴美留學生與訪問學者進行籤證限制,阻礙中美正常人文交流和人員往來。

籤證限制措施多針對中國理工科留學生

當地時間9月9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摩根·奧特加斯透露,美國政府已註銷了超過1000名中國學生或研究人員的籤證,因為在美國政府一些人看來,他們屬於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的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一份網上在線文檔顯示,被註銷籤證的中國留學生當中,一些人目前身在美國,更多人在中國境內。他們的本科以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院校居多,多數為計算機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理工科專業,但也有讀經管、經濟等專業的學生。

此次大規模註銷學生籤證的做法早有端倪。今年5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文件,要求限制部分中國赴美留學生或訪問學者的籤證。對此中國外交部和教育部已多次表示反對。

9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再次發聲,批評美方在中美人文交流領域採取了一系列消極言行,給中美正常人文交流和人員往來帶來了嚴重消極影響,嚴重損害了兩國關係的社會基礎。

趙立堅:「美國政府公然採取損害中國在美留學人員合法權益的措施,是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和種族歧視,嚴重侵犯了中國留學人員人權。我們支持中國留學人員依法維護他們的合法正當權益,中方保留對此事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高水平學術交流項目被叫停

美國國務院2019年的一項報告顯示,中國連續10年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僅在2018至2019學年,中國在美留學生總數就有約37萬人,佔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但是自2017年以來,美國政府對中國留學生的籤證進行種種限制,越來越多中國理工科學生在抵離美國時被留置盤查。此外,擁有70多年歷史的中美高水平國際學術項目——富布萊特交流項目也在今年7月被美國政府叫停。

曾經兩次作為富布萊特學者在美國訪問與交流的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蘇浩指出,人文交流對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促進雙方多領域的合作與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兩國高水平人文交流,本來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 蘇浩

蘇浩:「中國的訪問學者現在水平都比較高。到了美國,對美國的科技發展,對美國對於中國的了解和認知起到了非常積極正面的作用。去美國的中國學生也非常優秀,成為美國科技發展的一種重要補充,美國本身也從中獲益。現在美國單方面阻礙中國學者和學生到美國交流,對美國自身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對中美關係也是一種刻意的破壞。」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美國在眾多領域的領先地位離不開國際人文交流的貢獻。保爾森基金會智庫馬克·波羅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科技進步與中國人才輸入密切相關,以人工智慧領域為例,全美頂尖的人工智慧人才有將近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龐大的中國留學生群體還是美國高校收入的重要來源。2018年,中國留學生為美國財政貢獻了149億美元。

拒絕合作 誰才是損害美國利益的人

事實上,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

正在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市一所高校攻讀碩士學位的李偉告訴記者,在他所接觸的美國人當中,多數人並不贊成本屆政府的做法。

李偉:「我接觸到的大部分美國人都認為,美國現在這種排外特別是排華的做法是一種倒退。這三年多的事實已經充分證明,這屆政府沒有辦法解決危機,就不斷製造新的危機,沒有辦法解決國內的問題,就不斷在國際社會上製造新的問題。我的一些美國朋友都說,這是為了選舉連任而使出來的伎倆。」

△8月18日,美國紐約大學學生準備開學

9月9日,美國大西洋理事會亞洲安全高級學者德克斯特·羅伯茨在由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上表示,限制中國學生的做法不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亞洲安全高級學者德克斯特·羅伯茨

德克斯特·羅伯茨:「為了遏制雙邊關係的迅速惡化,美國應該努力重啟自2017年關閉的100多個政府間論壇。與此同時,美國必須努力加強與中國嚴重受損的民間交流,在解決自身關切的同時,停止針對中國學生的籤證限制,努力讓美國再次成為所有國際學生出國的首選。」

當前,全球面臨空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和迫切。蘇浩指出,美國個別政客為了一己之私不惜破壞中美正常人文交流,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蘇浩:「新冠肺炎疫情本來就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但是美國對中美間學術交流的阻礙,對疫情之下的國際合作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尤其美國自身的疫情非常嚴重,但美國的一些自私的政客,為了自己小圈子的政治利益,甚至不顧美國國內的抗疫需要,實際上是損害了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疫情終將結束,美國大選也很快會塵埃落定。但是美國政府在疫情期間罔顧人命、轉嫁矛盾的種種表現,讓美國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

在美中國留學生李偉說,美國目前創造的反華和排華氛圍,讓自己總有一種無形的壓力。以前他對美國抱有良好的印象,而現在,他只想順利畢業。而下一步,不論是繼續讀書還是就業、生活,他都不太可能再把美國當成第一選擇。

此前中國一家教育機構發布的《2020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今年英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留學人群的首選目的國。

相關焦點

  • 環球深觀察丨「解決不了危機就製造新的危機」美國一些政客將黑手伸向中美人文交流
    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與美國大選的臨近,美國政府內的少數政客不停拋出抹黑中國、轉移矛盾的怪腔怪調,近日更是對中國赴美留學生與訪問學者進行籤證限制,阻礙中美正常人文交流和人員往來。今年5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文件,要求限制部分中國赴美留學生或訪問學者的籤證。對此中國外交部和教育部已多次表示反對。 9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再次發聲,批評美方在中美人文交流領域採取了一系列消極言行,給中美正常人文交流和人員往來帶來了嚴重消極影響,嚴重損害了兩國關係的社會基礎。
  • 中國已成為美國新的「假想敵」,兩國人文交流正滑向深淵,35萬留學...
    5月29日,美國白宮又發布公告,宣布將自6月1日起限制理工或高科技領域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入境美國。二是中止學術交流項目。今年7月14日,美國宣布暫停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富布賴特項目。該項目創建於1946年,是中美兩國重要的教育交流項目,用於通過教育和文化交流促進兩國之間的了解,對中美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 國臺辦:民進黨黑手伸向臺灣大專院校和兩岸學術交流,倒行逆施不得...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劉歡、陳舒、查文曄)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4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一些政客以所謂「修法」等手段強行阻撓、限制兩岸民間交流,製造「綠色恐怖」,現在又變本加厲,把黑手伸向臺灣大專院校和兩岸學術交流。
  • 臺灣學者:警惕美國川普製造臺海危機
    警惕美國川普製造臺海危機。(圖片來源:網絡)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3月26日籤署生效所謂的「臺北法案」,為行政部門在符合美國利益下,強化所謂美臺實質合作關係,鼓勵臺灣的「邦交國」鞏固關係,以及支持臺灣成為「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會員」等提供法源依據。
  • 從話語危機到安全危機:機理與應對
    經過一系列言語互動,語言不僅促使某些本不屬於安全範疇的問題安全化,還建構安全問題的緊迫性和威脅程度的高低,從而製造話語危機。實際上,中國在2012年就提出中美要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並一直為此而努力。近年來,儘管中美經歷貿易摩擦等一系列問題,中國還是努力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但是,美國一直在話語和行動上誇大中國的「威脅」。
  • 一再破壞正常國際人文交流 美國的「政治算盤」打錯了
    近年來,美國政府不斷以各種理由,限制和打壓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侵犯他們的正當權益,妨礙中美正常人文交流。美國政府日前頒布的限制留學生籤證新規,又把妨礙學術交流的觸角伸向了世界各國的留學生。然而,中外分析人士都認為,美國的這一系列舉動,將削弱美國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美國的算盤打錯了。刁難中國學者由來已久此次變相「刁難」留學生,只是美國破壞國際人文交流一系列行為的冰山一角。
  • 美荒唐藉口將手伸向新疆,華春瑩一句反問,美國慌了
    針對這一情況,我國已多次對不懷好心的西方勢力發出警告。眾所周知,美國如今深陷各種危機之中,但美國政客依舊在樂此不疲地炒作新疆議題。近日,美國又拿新疆地區的「人權問題」做文章,隨後以此為理由故意打壓新疆生產的棉花及其相關產品。難道,美國就真的不害怕中美關係繼續惡化嗎?
  • 人文學科存在危機嗎?
    在中國,至少從1993年開始,一直有學者不斷表達這種危機感,但是不是在客觀上有這樣的危機,是另一回事。    人文學者的危機感一般來自他們所觀察到的人文學地位的衰落變化,從而產生強烈的失落感。但人文學科地位的降低和衰落,是一個相對的變化,是相當於自然科學或其他學科的變化,其本身不一定就構成人文學生存的危機。人文學科比起以前興盛時代,當然不甚景氣,但這與人文學科的危機還是不同的。
  • 海外網評:強生巨額罰單揭露美國「阿片危機」真相
    (圖片來源:網絡)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地時間8月26日,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法官宣布,判決美國強生公司為近幾年該州阿片類藥物濫用情況負責,並判其支付賠償金5.72億美元。強生公司是首家因阿片類藥物危機而被起訴的製藥公司。
  • 海外網評:美國政客撕下「學術自由」假面
    美國政府又準備對中美人文交流下手了。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聲稱,希望美國大學校園內的中國孔子學院能在今年底前全部關閉。此前一天,蓬佩奧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川普政府正在考慮限制中國學生赴美學習。
  • 環球深觀察丨一再破壞正常國際人文交流 美國的「政治算盤」打錯了
    近年來,美國政府不斷以各種理由,限制和打壓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侵犯他們的正當權益,妨礙中美正常人文交流。美國政府日前頒布的限制留學生籤證新規,又把妨礙學術交流的觸角伸向了世界各國的留學生。然而,中外分析人士都認為,美國的這一系列舉動,將削弱美國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美國的算盤打錯了。
  • 破壞中美教育交流是荒誕無理的失信行為
    【鳴鏑】出於汙名化和遏制中國的企圖,美國一些政客竟將反華輿論戰燒到了教育行業,連續對正常的中美教育交流進行幹擾和阻撓。這些極端錯誤的行徑是中美建交40多年來所罕見的。蓬佩奧之流在教育行業所製造的反華氣氛,不但嚴重幹擾中美關係的正常發展,也不符合美國自身的根本利益。正如美國眾多公司企業與地方政府一樣,很多美國學校和學術機構依然在持續推進和中國更為深度的交流合作。
  • 孟悅|人文研究應如何介入生態危機?
    人文研究需要面對的任務,實際上是要克服思維方式上的意識形態機制,轉變思維方式,反思和重建內在的價值系統。人文研究者從自己的領域「解決」生態問題,不再囿於相應認知方式以及連帶的美學理論、真實觀、寫作方式和文學批評方式,如此,人文研究才能真正觸及生態危機。
  • 拜登的四個歷史性危機與好萊塢導演的三種病毒,如何影響中美關係
    下文結合好萊塢導演提出的三種病毒,進行了分析,尤其是思考了中美未來走向。一、拜登提出的美國當前四重危機:新冠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和種族公正顯然,這是拜登1月上任後的當務之急,也可以說是其執政綱領。首先是抗擊新冠疫情,拜登擔當「抗疫總統」確定無疑。
  • 對話:比較文學的危機與死亡,也是人文學科的危機
    張隆溪是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瑞典皇家人文、歷史及考古學院目前唯一的華裔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教育部長江講座教授,現任國際比較文學學會主席,香港城市大學比較文學及翻譯講座教授,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學術顧問。張隆溪教授在引言中說,西方學界最近十多年在西方和美國談到比較文學的危機和死亡,但是比較文學在中國、印度、南美洲、日本等國家則越來越壯大。
  • 對話|比較文學的危機與死亡,也是人文學科的危機
    張隆溪教授在引言中說,西方學界最近十多年在西方和美國談到比較文學的危機和死亡,但是比較文學在中國、印度、南美洲、日本等國家則越來越壯大。比較文學作為傳統的以歐洲為中心的學科在現在確實有很多挑戰。他認為世界文學的出現將超越以西方為中心的範疇,雖然這不意味著西方文學不重要了,但是世界文學將涵蓋更大的範疇,也提供了新的機遇。
  • 斬斷伸向學前教育的黑手
    於是,伸向幼兒園的黑手開始明目張胆了。從大的方面看,有拿地的開發商,承諾配套建幼兒園,等用地指標一到手,便千方百計把教育用地改變為建設用地,幼兒園建設用地轉眼轉化成為為開發商手中的房地產用地儲備;即使改不了土地用途也沒關係,開發商一方面可以忽悠購房者,一方面把建成的配套幼兒園變成了營利性的「母雞」,源源不斷地下蛋獲利。更有甚者乾脆打包上市,坐收無本之利。
  • ...疫情,不僅僅,美國,病例,病毒,疫,古特雷斯,危機,印度,遏制...
    不少的人將此次疫情與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最嚴重的流行病相比。但數據和表述越慘烈,只能引起全球更大的恐懼和恐怖,這對阻遏疫情的蔓延其實起不了多大作用。  目前全球面臨的僅僅是病毒危機嗎?非也!在過去的短短的幾個月裡,它已經從病毒擴散、疫情蔓延,演變成全球多方面的險情乃至危機,包括政治和經濟的、產業和貿易的、生產鏈和供應鏈的、市場和社會的……除了物質層面,還有人類精神層面的。
  • 半月談|應對多邊主義的裂變危機
    應對多邊主義的裂變危機半月談近年來,伴隨著國際局勢的複雜化與個別西方國家領導人的任性舉動,國際多邊主義面臨著巨大壓力,國際秩序的走向備受關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近期發布報告稱,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主義機制遭遇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