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應對多邊主義的裂變危機

2021-01-11 新華社新媒體

應對多邊主義的裂變危機

半月談

近年來,伴隨著國際局勢的複雜化與個別西方國家領導人的任性舉動,國際多邊主義面臨著巨大壓力,國際秩序的走向備受關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近期發布報告稱,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主義機制遭遇巨大挑戰。大國地緣戰略競爭逐漸升溫,國際衝突浮出水面,全球化趨勢遭遇逆轉,國際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眼下由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秩序難以為繼。該報告認為,多邊主義裂變危機存在深層次根源,比如西方國家無法再使這一秩序符合其自身的政策目標,並且不願為之付出外交和經濟成本。

世界報業辛迪加的評論員文章則認為,多邊主義會在大國關係裂變的時代倖存下來。文章指出,儘管中美是戰略競爭關係,但兩國仍然依賴全球市場、金融和創新,也需要聯合其他國家和地區來維持影響力。多邊組織在發生改變,但不是在崩潰。

英國《經濟學人》的網站社評指出,世界需要一個更好的衛生組織。文章指出,世衛組織在全球性問題上的作用非常大。目前,各國已意識到加強對世衛組織支持的重要性,且其內部小組正在研究《國際衛生條例》的改革,人們期待未來世衛組織能夠更加及時地發布有關公共衛生緊急事態的信息。

當然,也有智庫和政客在打「小算盤」。北約前秘書長、西班牙埃薩德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哈維爾·索拉納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G20應對全球衛生和經濟危機時領導力不足的缺陷,應設立「全球領導力集團」繼承G20的使命並彌補其缺陷。他提議由經合組織在秘書處中發揮主導作用,以此維護西方國家的主導地位。更有甚者,有智庫或政客在鼓動對抗,比如上述布魯金斯學會的報告認為,西方國家應當重新認識多邊主義國際秩序,將其視為一個競爭場域,並與中國等拒絕西方價值觀的大國展開競爭。

(完)

相關焦點

  • 聯合國:團結一致捍衛多邊主義 共同應對挑戰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單邊主義逆流出現,對此,國際社會持續發出捍衛多邊主義、團結應對挑戰的主流聲音。在聯合國18日舉行的首次「可持續發展目標時刻」高級別活動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及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博茲克爾均重申,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國際社會更應團結一致應對挑戰,阻止倒退。
  •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中國堅定捍衛多邊主義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中國堅定捍衛多邊主義 蘇曉暉/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11-23 06:24
  • 什麼是多邊主義?什麼是單邊主義?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究竟哪個好
    踐行多邊主義,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摘自鳳凰網《踐行多邊主義合作應對挑戰——抗擊疫情離不開命運共同體意識》小編認為,以上觀點具有自相矛盾嫌疑:既然"全球化時代,各國面臨的挑戰是共同的,責任是共同的,命運是共同的",所以,我們要踐行單邊主義,朝著一個"邊",一個方向前進,而不應該"踐行"多邊主義。
  • 「雁行戰略」應對全球糧食危機
    面對這場由糧價上漲引發的「無聲海嘯」,各國政府、民間機構和新聞媒體等正在提出一個兼顧短期和中期的「雁行戰略」,以應對當前的全球糧食危機。世界糧食計劃署每年預算高達30億美元,在糧食危機發生後,該組織正在緊急呼籲捐助國再追加7.55億美元捐助。而糧農組織則正在積極籌劃定於6月初在羅馬召開的全球糧食問題高級別會議,希望能在會上形成全球性的應對戰略。  與此同時,世界銀行已宣布向受糧食危機衝擊嚴重的海地緊急提供1000萬美元援助,用於幫助海地貧窮家庭的兒童和其他易受糧價上漲影響的人群。
  • 新華國際時評:捍衛多邊主義,中國知行合一
    某種程度上,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的交鋒進入關鍵時期。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以順大勢、合大道的理念和紮實有力的行動,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維護多邊主義,推動多邊主義不斷前行。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中國就多邊主義的發展方向和路徑發出響亮聲音。
  • 印度專家:中國倡導多邊主義意義深遠
    印度專家:中國倡導多邊主義意義深遠  印度環球智庫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夏爾瑪表示,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到多邊主義必將戰勝單邊主義,這對於當前世界有著重要意義。  印度環球智庫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夏爾瑪:我對習近平主席發表的講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促進多邊主義,促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的合作。並敦促所有成員國團結起來,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 世界需要什麼樣的多邊主義?「中國方案」指明方向
    他從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克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鴻溝、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等四個方面,剖析了解決時代課題的途徑,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這也成為中國維護多邊主義的又一實踐。  「多邊主義的要義是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這是習近平對世界所需的多邊主義概念的闡述,其中的關鍵在於「商量著辦」。
  • 歐盟高級官員:支持聯合國,呼籲多邊主義;①在紀念聯合國成立七十五...
    歐盟高級官員:支持聯合國,呼籲多邊主義;①在紀念聯合國成立七十五周年高級別會議即將於9月21日當天召開之際,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發表視頻聲明,表達了歐盟對於聯合國的支持,並呼籲加強多邊主義;②博雷利表示,非常時期需要非常行動,而我們現在就處於一個非常時期。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
    新華社巴黎3月26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全文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  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埃馬紐埃爾·
  •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多邊主義是世界前進的唯一正確道路和方式
    在當前情況下,多邊主義和多邊主義機構的作用非但不能削弱,而應當進一步加強。 面對質疑,各方應對多邊主義機構和多邊主義抱有信心。世界確實存在著長期的挑戰,但是單邊主義的想法聚焦於世界上非常小的一部分,並不代表著聯合國會員國主體的看法,最近的調查也表明,近期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口相信多邊主義,相信多邊主義的機構。
  • 半月談|三重危機,正在撕裂歐洲
    三重危機,正在撕裂歐洲尹繼武 姜靜雅飽受新冠肆虐的歐洲,又籠上了恐怖主義的陰霾。11月3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中心城區發生槍擊,槍手將槍口對向了新一輪「封城」前聚集街頭的民眾。10月29日,法國南部城市尼斯一座聖母院教堂發生了持刀襲擊。
  • 捍衛聯合國權威 應對全球性挑戰(環球熱點)
    「多邊主義是我們的唯一選擇,聯合國在國際體系中應該也能夠發揮核心作用。」王毅指出,聯合國成立75年來,以對話談判消弭分歧,用斡旋調解定紛止爭,已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面對下一個75年,國際社會應共同行動起來,堅決捍衛多邊主義,維護人類發展進步正確方向。「當今世界充滿危機和挑戰,各國更加意識到人類休戚與共、命運相連。」
  • 慕尼黑安全會議將啟 默克爾將發聲力挺多邊主義
    將出席這一全球安全領域重要高峰會議的德國總理默克爾9日表示,她將在本屆慕安會上為維護多邊主義體制以及促進其進一步向前發展而積極發聲。第55屆慕安會將於本月15日至17日舉行。默克爾9日發表視頻致辭時作出上述表示。資料圖:德國總理默克爾。
  • 【一帶一路】李向陽:「一帶一路」:區域主義還是多邊主義?
    這些倡議和機制不僅與「一帶一路」存在高度重疊,更重要的是它們都將以構建區域合作的機制化為目標,有些乾脆明確宣稱是應對 「一帶一路」。從「一帶一路」的內部運行機制來看,貫徹義利觀需要協調好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關係、予與取的關係、微觀層面目標與宏觀層面目標的關係。這都需要有相應的規則和機制化安排作保障。
  • 習近平訪問聯合國日內瓦總部 繼續捍衛全球化和多邊主義
    古特雷斯致歡迎辭,感謝習近平主席蒞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並發表重要演講,稱讚中國是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為聯合國維和行動、可持續發展等事業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治理進程作出了積極貢獻。 習近平在演講中指出,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回首過去100多年的歷史,全人類的共同願望,就是和平與發展。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
  • 觀察丨「一帶一路」:區域主義還是多邊主義?
    同時,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又是相互關聯的,區域主義既有可能成為多邊主義的「墊腳石」,也有可能成為「絆腳石」。「一帶一路」理論中也有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它是屬於區域合作機制(區域主義)還是多邊合作機制(多邊主義)?其答案不僅決定著「一帶一路」的範圍和治理結構,而且決定著它的發展路徑選擇。
  • 裂變·聚合·希望——2017年世界局勢回眸
    美國總統川普當日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新華社記者 顏亮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大調整中出現裂變,大變革中發生聚合,大發展中充滿希望。  2017年,處於大變局中的世界走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一年,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走到發展演變的重要關頭。
  • 從話語危機到安全危機:機理與應對
    中國在近三十年來一直面臨來自西方世界的話語壓力,在國際輿論場中經常陷入不利境地,有時由於某個話題成為輿論焦點,遭遇話語危機,如「中國威脅論」「中國強硬論」「中國威脅南海航行自由」「中國威脅世界秩序」以及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等。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亟須研究和應對話語壓力和話語危機。
  • ...多邊主義和經濟一體化原則——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新華社坎培拉11月9日電 專訪:APEC應繼續堅持多邊主義和經濟一體化原則——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德賴斯代爾新華社記者徐海靜 趙博來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彼得德賴斯代爾的辦公室,很難不注意到窗邊的一塊車牌,上面寫著「APEC DADDY」(APEC
  • 朱光耀:要克服全球治理危機,大國之間需要不衝突、不對抗
    因為它不僅是一場全球的公共衛生危機,不僅是一場全球的深度經濟衰退,不僅是全球治理體系的危機,而是三者相互疊加、相互影響的系統性的危機。要戰勝危機,就必須要有系統性的、整體的、體現全球各國,特別是主要國家能夠回到團結協作、同舟共濟的戰略思路。但是很不幸,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起到了退群,對全球治理體系倒行逆施的一系列的惡劣作用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