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人壽或停售火爆新品 銀保重壓致其自建隊伍

2021-01-07 人民網

  中郵人壽的分紅型產品「年年好」自3月份推出至5月底,保費規模已達80億元,約佔今年以來公司銀保保費收入的近一半

  不少激進型的險企今年一季度在銀保渠道陸續推出高收益萬能險產品,與此同時,也有其他險企選擇了高保底收益的分紅險作為主打,中郵人壽就是其中的一家。

  憑藉3月份推出的「年年好」,中郵人壽5月單月規模保費躍至全國銀保市場第一,其當月實現的首年規模保費達45億元。但在產品高收益及資金快返承諾的重壓下,中郵人壽也在考慮這款產品的停售問題。

  同時,據《證券日報》保險周刊記者了解,在經歷了三年多時間野蠻生長的階段後,中郵人壽此前的增長路徑難免對郵儲銀行渠道及客戶有過度消耗,銀保後勁不足是其面臨的難題,建設自己的銷售隊伍已經提到中郵人壽的日程上。

  決策面臨十字路口

  各大險企銀保業務經歷了開年不順後,在3月底似乎迎來了反擊的機會,銀監會下發旨在規範銀行理財產品的「8號文」,這被認為將拉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而不少險企藉機重新推出強調高收益的銀保產品,令銀保市場重現生機。

  中郵人壽也於3月份推出了一隻分紅型產品「年年好」。資料顯示,該產品交費方式為躉交,2萬元起售,每份1000元;保險期間為5年;出生滿30天至65周歲的人均可作為被保險人。與此同時,該產品保單猶豫期長達30天,還具有保單質押借款功能,在保險責任期間內,客戶可以申請最高達現金價值淨額90%的借款。

  該產品強調高固定收益,每1000元保費的基本保險金額按年齡段不同從1123元至1128元不等。與眾不同的是,持有該保單滿一年後的現金價值高於所交保費,1000元保費在一年末的現金價值為1008元,資金返還快也成為該產品在諸多銀保產品中的一大優勢。

  《證券日報》保險周刊從同業交流平臺獲得的數據顯示,中郵人壽的這款新產品自3月推出至5月底的這段時間內,保費規模已達80億元,佔今年以來中郵人壽銀保業務收入的近50%。

  在此產品的助力下,中郵人壽5月單月的銀保業務規模保費達45億元,躍居全國銀保市場第一,同比猛增558.9%;其中首年期繳保費佔比1%,為0.46億元。而今年前5個月,中郵人壽的規模保費為166億元,同比增長123.4%;其中首年期繳保費為4億元,佔比2.4%。

  無論是與前幾大壽險公司相比,還是與銀郵系險企相比,中郵人壽的上述期繳佔比均屬最低。如目前最為激進的生命人壽5月單月期繳佔比為4.3%、今年累計期繳佔比為2.9%;工銀安盛5月單月期繳佔比為3.7%、今年累計佔比為5.5%。

  儘管新推出的上述產品銷售狀況良好,但記者了解到,中郵人壽目前正在考慮該產品的停售事宜,高收益及資金快速返帶來的成本壓力,都可能是其考慮停售的原因。要規模還是要效益,成為這家公司此時在考慮的選擇題。

  激進者謀自建隊伍

  同時,業內也在盛傳中郵人壽目前正在考慮建設自有隊伍,緩解靠銀保一條腿走路的艱難局面,試圖擺脫對郵儲銀行的過分依賴。

  中郵人壽是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各省(區、市)郵政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國有全資壽險公司,總部位於北京,註冊資本金20億元,2009年9月正式開業。

  作為典型的銀郵系險企,銀行代理一直是中郵人壽極為倚重的渠道。2010年,中郵人壽的前五大產品中尚有一隻產品的銷售渠道為團險,而在隨後的2011年和2012年,該公司的前五大產品的銷售渠道皆是銀行代理。而2010年至2012年,前五大產品在其當年保費收入中的佔比也分別高達99.99%、99.98%、99.97%。

  除了銀行渠道保費的高佔比外,這家公司的發展方式在業內也屬激進派。

  從市場規模看,中郵人壽自成立起就維持著高速增長。2009年成立當年在只有4個月左右經營時間的情況下,該公司實現了511萬元的保費收入;2010年,中郵人壽的保費收入為20.3億元,市場份額一舉升至0.2%;2011年,中郵人壽的保費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增長295.3%至80.2億元,市場份額大幅增至0.84%;2012年,中郵人壽以145.4億元的保費收入佔據市場份額的1.46%,同比上升了0.62個百分點,市場排名也由2011年的第14位升至第10位,成功晉級前十大壽險公司。

  而從產品來看,中郵人壽的主打產品以分紅型為主,其歷年的五大產品中,分紅型保險均佔據多數,2011年和2012年,五大產品中均有四隻產品為分紅型產品,2010年也有三隻產品為分紅型。而中郵富富餘1號兩全保險(分紅型)則屢屢蟬聯銷售冠軍,單是這隻產品實現的保費收入在全部保費中所佔的比例,從2010年至2012年就分別高達99.2%、97.8%、84.1%。

  然而,在市場規模日益增大的同時,中郵人壽也經歷著退保金的幾何式增長。如最新年報數據顯示,中郵人壽2012年的退保金達2.9億元,同比增長了397.1%。2011年,該公司的退保金為5967萬元,同比增速高達12.3倍。2010年與2009年(當年的經營時間約4個月)相比,退保金大幅增長1241倍。

  自2009年9月開業以來,中郵人壽的虧損額也逐年增加。2009年至2012年分別虧損216萬元、3965萬元、4742萬元、1.8億元;其中,2012年的虧損額同比增長294.5%,也使其成為當年虧損額增幅最大的壽險公司。

  事實上,憑藉得天獨厚的股東資源,中郵人壽在成立不到4年的時間內就進入十大壽險公司之列,這個過程中,不免發生過度開採郵儲銀行的渠道及客戶的情況。這不但對中郵人壽及郵儲銀行的形象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並且這種野蠻方式更決定了其未來的發展後勁不足。

  無論逐步確立個險業務還是自行設立銷售公司,都是擺在中郵人壽麵前的道路。

  自建隊伍或銷售公司已成為越來越多公司的選擇,如保監會於6月9日批覆了融匯保險銷售有限公司的設立申請,這家銷售公司由弘康人壽獨自出資5000萬元設立,成為由保險公司出資設立的第16家保險銷售公司。■本報見習記者 劉敬元

(來源:證券日報)

相關焦點

  • 中郵人壽躉繳+短期熱銷產品價值堪憂
    相關連結:  銷售誤導向銀郵機構轉移 6地29家郵政網點年內受罰   19家險企半年增資逾260億元 中郵人壽增資20億補虧   中郵人壽股東輸血20億元 難解連續四年虧損困局   中郵人壽四年來:對郵儲銀行貢獻越大自身虧得越狠   躉繳+短期
  • 中郵人壽註冊資本十年漲42倍 仍為緩解退保壓力增資
    而償付能力長期吃緊源於其大量銷售短期躉交分紅產品引發的集中滿期給付繼國華人壽增資95億元獲得監管部門放行路條後,「背靠大樹」的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郵人壽)再接再厲,同樣得償所願。4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同意中郵人壽此前有關增資65億元的申請。上述增資完成後,中郵人壽註冊資本將由150億元變更為215億元。
  • 頻繁增資難解償付能力下滑困局 中郵人壽依賴銀保渠道弊端隱現
    今年二季度中郵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分別下降32.85個百分點和36.35個百分點;此外,近年來其退保金支出也呈上漲態勢《投資時報》記者 宋希擁有大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網點渠道優勢的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郵人壽),可謂「背靠大樹」,但即使如此,其償付能力風險依舊未得到緩解
  • 再現「炒停售」!復星保德信人壽倒計時宣傳銷售4.025%年金險
    復星保德信人壽內部員工向記者證實,產品停售倒計時的宣傳圖片每天都在發。近日,銀保監會又召集13家保險公司總精算師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從2019年12月開始停止銷售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產品。記者了解到,12月30日下午,復星保德信人壽法務合規部處理了上述「炒停售」行為。
  • 記者手記:中郵人壽創下「三大罕見」
    熱線電話:010—85650948 郵箱:baoxian#staff.hexun.com(#改為@) [一鍵關注] [我要說兩句] [我要爆料]   [險企觀察]中郵人壽一款產品打天下 保費瘋狂增長背後  中郵人壽靠「富富餘」打天下 保障與收益雙低市場罕見  罕見之一:成立不到三年,已躋身全國前十  2012年成立不到三年的中郵人壽
  • 新保險法實施在即 專家提醒不必搶購停售的險種
    大部分公司已將或即將對在售產品作出相應調整。在保監會網站公布的壽險公司中,頗具代表性的當屬保險業巨頭,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其中,中國人壽將停售或調整120餘款產品;中國太保也將有180餘種產品在停售或調整範圍內;中國平安確定有8款產品將於10月1日停售。  記者通過中國人壽客服了解到,中國人壽在全國範圍內涉及到調整或停售的產品達120餘種。
  • 百年人壽被查,它家的保險還能安心買嗎?
    作為一家並不算很知名的保險公司,百年人壽近一年的新聞可不少。先是大股東萬達出讓股權,綠城接盤。新股東上位後,經代渠道和網銷渠道爆款產品連續停售,部分產品也大幅降低銷售費用;而後,被爆償付能力持續下降,被銀保監會列為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四家公司之一。
  • 中郵保險江蘇分公司違法遭罰 給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日訊 銀保監會網站昨日公布的江蘇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蘇銀保監罰決字〔2020〕64號、67號)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有關法律規定,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對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以下簡稱「中郵保險江蘇分公司」)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一案進行了調查、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十大壽險公司2013年主力產品大排名 中郵人壽墊底
    這十大壽險公司分別是: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人壽、太平洋人壽、人保壽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陽光人壽、合眾人壽、中郵人壽。  經過專業對比,平安人壽的「護身福健康保障計劃」和合眾人壽的「優年養老定投兩全保險」兩款產品設計合理、性價比高、創新度領先被列為五星產品,而中郵人壽的富富餘1號兩全保險雖然銷售規模很大,但產品性價比較低,無明顯優勢,在所有產品中排名墊底,僅收穫二點五顆星。
  • 部分銀行已停售安邦系產品,安邦稱集團與銀行合作關係良好
    HK)、建設銀行(601939.SH,0939.HK)和民生銀行(600016.SH,1988.HK)這三家銀行仍有安邦系產品在售。在售產品均為5年期及以上或是期交保險產品。截至2016年底,安邦人壽超過八成的人身保險產品都通過銀保渠道銷售。
  • 陳彬獲批擔任華貴人壽總精算師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10月15日,貴州銀保監局發布行政許可,核准陳彬擔任華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精算師的任職資格。根據行政許可,貴州銀保監局已收悉《華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陳彬擔任公司總精算師的請示》,經審查,陳彬符合《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
  • 中郵保險個人保單查詢官網入口
    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中郵保險app是一款由中國人壽官方推出的保險服務軟體,中郵保險app提供專業精選優質靠譜、收益穩定的保險服務,通過中郵保險
  • 2020年五大險企規模版圖浮現 舊版重疾停售在即健康險迎高光時刻
    12月20日,多名保險業分析師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壽險增速趨緩,車險綜改對車險保費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壓力延續;11月上市險企注意力遷徙,普遍聚焦明年開門紅,保費增速放緩;舊重疾產品即將停售,有望帶來健康險高速增長。11月以來,上市險企已陸續迎戰「開門紅」。
  • 明年4月前停售不合規健康險 多家險企調整猶豫期至15天
    「要嚴防銷售誤導,嚴禁炒作停售,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新老產品的平穩過渡」。而新版《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在12月1日才開始正式實施。而自11月12日新版《管理辦法》出臺後,恆大人壽、天安人壽、中華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均已發布關於所有在售長期健康險產品猶豫期調整為15天的通知,最晚生效日期為12月1日,也有的更早。「不忽悠不欺騙,就算猶豫期延長至20天或更長 ,也不怕!」對於猶豫期的調整,廣東某代理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於一直合規合法銷售的代理人來說,並不是特別在乎猶豫期的延長。
  • 交銀康聯人壽名稱將去「康聯」?
    12月8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批覆稱,批准澳大利亞康聯集團(下稱「康聯集團」)將所持有的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交銀康聯」)37.5%股權轉讓給日本MS&AD保險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MS&AD保險」)。
  • 鼎誠人壽新陣容獲批:李建成接棒萬峰,唐鶴飛任副總經理
    而在此前幾天,北京銀保監局也批准了該公司一位副總經理的任職資格——唐鶴飛,此前系前海人壽副總經理。原前海人壽副總經理唐鶴飛赴任鼎誠人壽亦獲監管批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新任董事長獲批外,近日,鼎誠人壽副總經理唐鶴飛的任職資格也於近日得到北京銀保監局批覆。
  • 銀保監會通報 人身保險監管典型問題
    長險短做、續保約定不合理、產品費率釐定存在較大利率風險……近日,中國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就近期人身保險產品監管以及監管報告審核中發現的典型問題進行了通報。根據通報,人身保險產品核查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四大方面。一、產品設計問題。一是長險短做問題。
  • 獨家|銀保監會約談13家人身險公司總精算師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網 上證報獨家獲悉,為強化人身保險非現場監管,切實防範行業風險,銀保監會人身險部於近期組織召開風險提示約談會,參會人員為保險公司總精算師。據悉,被約談機構包括中德安聯人壽、天安人壽、華夏人壽、君康人壽、信泰人壽、國華人壽、恆大人壽、百年人壽、弘康人壽、大家人壽、上海人壽、復星聯合健康及信美相互人壽等13家人身險公司。據知情人士透露,上述機構被約談跟預定利率達4.025%的年金險產品有關。目前,部分公司已緊急停售相關產品。
  • 推進中郵證券有效帳戶開發 增強郵政金融綜合服務能力
    本報訊 (記者 朱正義) 3月11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召開協同中郵證券有效戶大提升業務推進電視電話會。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康寧作工作部署,要求統一思想認識,強化郵、銀、證板塊協同,全力推進中郵證券有效帳戶開發,促進中郵證券業務快速發展,增強郵政金融綜合服務能力。     集團公司高度重視中郵證券業務發展。
  • 法國國家人壽退出,新股東注資!中法人壽能從泥潭中走出嗎?
    如果要從國內保險公司中找出一個吊車尾的,那非中法人壽莫屬。但是近日,中法人壽似乎迎來了轉機。日前,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批准中法人壽原股東法國國家人壽的股權轉讓,以及三個新股東的增資操作。至此,中法人壽的註冊資本從2億元人民幣增加至30億元人民幣,近三年的股權動蕩終於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