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私立學校的出現是教育市場化的結果,其中利弊兼而有之。
公立學校並非不如私立學校
有人說在美國想要接受精英教育就必須去上私立學校,實際上並不盡然。在基礎教育階段,美國的私立學校只佔約10%,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質量相當,學校好不好和私立公立沒有必然關係,要看所處的社區。
上公立學校的不一定都是窮人,要看學區好壞。美國教育最大的差別不是公立和私立的差別,而是社區好壞的差別。
美國的公立學校是根據孩子居住的地方劃分學區的,也就是所謂的「學區房」,你住在這個地方,你就可以上這個學區的學校。由於學校財政很大部分來源於稅收(美國徵收房產稅),房子越貴,稅收越多,給相應的學校投入的經費越多。
學校有了錢,自然可以修建良好的學校設施,僱傭更好的老師,學生由於多來自重視教育的高收入家庭,自然整個學校的運作也是一個良性循環。
所以中產家庭居住區域的公立學校質量自然會高,而且公立學校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會開很多類似私立的學校,比如「天才學校」,「特長學校」等,這類公立學校需要考試才能入學。
很多有錢的父母更喜歡私立學校,其中一個原因,私立學校的衣食父母就是孩子,家長為了孩子可以決定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而公立學校很少受到孩子父母意願的左右。
免費的美國公立學校
美國公立學校有政府財政支持,所以學生上學是完全免費的。在公立學校上學,你不能強制要求學生帶或買任何東西,只能建議,包括並不限於校服、課本、文具(包括鉛筆、橡皮、鉛筆盒、紙、本子之類的用品)等,學校裡會提供大部分東西。
有些學校會要求學生穿校服,但是如果學生買不起,學校也會提供一些。
早餐和午餐也是如此,如果是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請打折或者免費。其實本來也不貴,一頓飯也就4塊美金左右,兩頓不到10塊美金,就這樣,很多人也出不起這筆錢。
所以其實很多窮人送孩子上學的一個目的:有人給看著,而且有飯吃。除此以外,還有免費的校車等其他服務。
昂貴的私立學校
私立學校的學費因為地區不同,價位也不同,就加州而言,小學一年的學費從6000多美金到3W多美金不等,平均1W多美金比較常見。但是私立學校除了學費以外還有各種材料費、活動費、書本費、校服費,還有捐款等費用。
無論公立還是私立,下午基本3點左右放學,3點到6點之間可以選擇上after school或者day care。有少數是免費的,多半是收費的,即便是公立學校也如此,私立學校更貴而已,一個月幾百到上千美金不等。
美國家庭一般家裡會養兩個孩子,除去衣食住行這些必備開銷,剩下的就是教育了。
公、私立學校家庭收入狀況
那麼美國家庭一般的收入是多少呢?拿加州舉幾個例子(稅前年薪):
◇普通辦公室職員:2.5-3.5W(稍微高於最低工資)
◇公務員(警察、消防員):4.5W-6.5W起薪-10W
◇程式設計師、工程師:10W起薪
◇醫生、律師:30W-50W,上下浮動較大
所以如果父母雙方都做的是最普通的工作,那麼家庭年收入就是5-7W左右,除去稅款(25%左右)、租房、養車、吃飯這些必須花銷,基本上是很難存下來錢的,所以基本上只能上公立學校。
如果雙方都是公務員,家庭年收入11W左右,也很難供孩子上私立學校,一個孩子還有點可能。
基本上家庭年收入在20W左右及以上,上私立學校是比較有可能的(雖然這個年薪稅更高)。
教育市場化讓美國富人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
好的社區,公立和私立學校都很好;差的社區,公立學校相對而言則不那麼夠看,一般也很少有私立學校。對於優質社區,公立學校有更多、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給學生。
基本上住在好社區(學區)的人,不管上公立還是私立,家裡條件都不會差,只是上私立的家裡更不差錢而已。
這就是教育市場化所造成的結果。
當然,美國的教育市場化在提升富人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佔有率之時,不至於讓公立學校的質量那麼難看。反觀國內,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許某之流事件,體現了過度的教育市場化帶來教育質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道德素養方面,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