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6
山東大學2008「人才年」的主旨是「關注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即「人才年」不是針對少數人的,而是為了學校每一個人,包括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在本科生培養方面,根據學校制定的方案和學校領導的指示,人事處、教務處、國際處、設備處、國內合作辦、就業指導中心等部門,共同商定了「人才年」本科教學十項重點工作。目前,大多數工作都已經順利開展,並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教師培訓與考核機制
啟動「青年骨幹教師海外培訓計劃」,首批派出35名青年教學骨幹到海外名校進修一個學期。啟動「青年骨幹教師國內進修計劃」,計劃派出30名新建專業教學骨幹到國內名校進修一個學期,目前正在落實中;繼續支持大學英語教學骨幹海外短期培訓和聘請外籍專家來校授課項目,該項目將在今年暑期進行。以上項目將逐漸形成制度。加強青年教師教學方法和技能培訓。為新聘青年教師和師資博士後配備「教學導師」;為青年教師開設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技能培訓課程;建立青年教師教學工作「上崗資格認證」制度和定期培訓制度。這些工作將於今年下半年陸續展開。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完善由學生評價和專家評價相結合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形成教學質量在教師學術評價體系中的「一票否決」制度。評估辦目前正在組織專家調研論證,制定評價標準和體系,下學期在部分學院試點。
二、專業建設與評估
建立「山東大學本科專業建設與評估標準」,根據「優秀專業標準」,對6個教育部本科教學「基地」進行「優秀評估」;根據「合格專業標準」,選擇10個新建專業開展「合格評估」;選擇部分工科專業和臨床醫學專業進行「專業認證」自評。專業評估和專業認證工作由校外專家組主持。把專業評估與重點建設相結合,根據專業評估的結果有針對性的進行實驗室重點投入和重點建設。在今年的實驗室建設經費中,已經對前期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的專業加大了投入。以專業建設為平臺集成培育「名師、精品課程、教學團隊、教研項目、教學成果」等精品項目,2008年,學校以專業建設為平臺,集成培育「名師、精品課程、教學團隊、教研項目、教學成果」等精品項目,全面貫徹實施「質量工程」,一大批建設項目憑藉自身實力被教育廳推薦到教育部參加國家級評選。
三、實踐平臺建設
重點建設醫學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充分發揮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學科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示範」和「輻射」作用,搭建和培育更多的省級以上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規劃建設好南新區工科公共實驗教學平臺。做好新建專業實驗條件和實驗教學體系和內容的建設,下半年將全面啟動該項工作。建立一批學生社會實習基地,加強實習工作的規範管理。下半年將召開基地建設方面的小型會議,推進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四、推進本科生「三種經歷」
「第二校園經歷」學生達到700人,佔年招生量的10%。「第二校園經歷」是山東大學首倡並予以成功實施的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創新舉措。截至7月,山東大學已向國內19所高校派出訪學學生563名,比2007年派出人數翻一番。派出訪學學生涉及25個學院,由原來的只有部分學院派出訪學學生,到現在的全校80%學院派出學生訪學;涉及72個專業,此次學生選派涉及學院面更廣,專業面更闊,呈現飛躍發展的勢頭。「海外學習經歷」學生(包括一個學期以上的長期海外學習經歷和暑期學校等短期海外學習經歷)達到700人,佔年招生量的10%。「海外學習經歷」是山東大學正在大力推行的學生「三種經歷」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截至到2007年,山東大學已累計派出1558名學生前往海外高校交流學習;2008年上半年已派出230人,其中包括95名執行國家高水平大學博士生培養計劃的博士研究生。今年夏秋時節,來自全校30個學院的375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又將分別被派往16個國家和地區的56所友好學校,進行為期10天到1年不等的海外學習。設立「形勢政策與社會實踐」課程;大力推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專業實習;實現100%學生具有社會實踐經歷。
五、雙學位、主輔修和暑期學校
大力推進雙學位和主輔修專業,注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在已有英語+法學、英語+國際政治等雙學位班的基礎上,增加工科+管理、信息+X、語言+X、管理+X、環境+X、法學+X等雙學位或主輔修班,使雙學位項目達到30個左右,20%左右的學生參加雙學位或輔修專業。做好暑期學校。除雙學位和主輔修項目之外,增加實驗室開放項目和計算機、英語等專項技能培訓項目,聘請海內外高水平學者開設學術前沿講座,篩選若干個海外名校暑期訪學項目,繼續開展面向省屬院校的第二學士學位項目,使參與暑期學校學生達到一萬人。
六、創新與創業能力培養
做好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組織學生廣泛參與「挑戰杯」、全國或國際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大賽、機械設計大賽、藝術作品大賽等各項課外科技競賽和創新活動,支持學院組織各類創新競賽,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創新活動,使在校內外參與各種創新和創業競賽的學生人數達到一萬人。開設創業教育通選課程和創業教育系列講座,加強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知識的培訓;設立學生創業基金,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七、教學方法與考試方式創新
推動教學方法創新。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合課程特點採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案例課程教學、雙語課程教學、公開課、精彩一課等課程教學形式,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討論、交流,並將課堂教學延伸到了課堂之外。推進考試方式改革,推廣包含作業、報告、論文、隨堂測試等多項內容的綜合考試形式,規範日常成績的管理。
八、兼職教師隊伍與案例課程
繼續實施「流動崗位教師」計劃,邀請100名海外優秀學者為本科生講授100門課程。設立國內流動崗位計劃,聘請30名國內名師講授30門精品課程。在應用學科專業開設15門「案例課程」。邀請企業和政府機構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在應用學科專業開設「案例課程」並形成制度。推動實施由研究生承擔的「助教」制度。在去年已經實行的實驗室管理助教基礎上,今年又增加了幫困助教、公共課助教等形式。
九、關注學習困難學生
建立學生成績「警示制度」,對學習成績不合格學生及時給予警示。為深化教學管理,培養創新型人才,2007年底,山大頒布了新的本科學生學籍管理規定。新版學籍管理規定,體現了山大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理念,強調過程管理和精細管理,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設立由優秀研究生承擔的「幫扶導師」崗位,幫助學習有困難的本科生完成學業。今年聘任了30名研究生對70多名受到學習警告的同學進行幫困。
十、學風與學術規範教育
加強學術規範教育,積極探索本科生學術規範教育,制定本科生學術規範和學術違紀處理細則,開設學術規範系列講座,使學生初步了解學術規範,敬畏學術尊嚴。重點做好畢業論文寫作規範,在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方面重點抓選題、實驗和設計、寫作等環節,嚴肅處理抄襲、剽竊、弄虛作假等違紀事件。嚴肅考試紀律,維護良好學風,進一步修改和完善考試紀律,從新生開始做好考試紀律的宣講和告知工作,對出現的考試違紀事件決不姑息遷就,嚴肅處理。
(責任編輯 薛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