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濤 攝影報導
煙霧繚繞中,那些關於事業、財富、平安、思念的期望,都順著嫋嫋香菸飄向天際。四川省滎經縣新添鎮,68歲的手工制香人彭明福,不經意間用他的手藝見證了世間百態。早些年,制香是為了掙點「鹽巴錢」,如今衣食無憂,他卻沒停下來,彭明福說「做香就為了混時間,不做活路我要打瞌睡」。
平日裡,彭明福就在天井中制香。
彭明福說,68歲了自己還在做香,就是為了打發時間,不然要」打瞌睡「
彭明福子女都已獨立,平日裡夫婦二人生活簡單。
尋香
七種天然香料 陰乾以後隔年使用
制香的七種原料來自新添鎮的山谷中,這讓彭明福的香有一種泥土的顏色。沒事的時候,彭明福背上背簍,帶一把鐮刀就出門了,漫山遍野的枇杷樹皮、柏樹枝都是製造香粉的原料。採來的這些植物不能馬上使用,需要在閣樓上放置陰乾。空氣是最好的催化劑。300多天的光陰,讓這些看起來普通的原料在時間的作用下散發出淡淡幽香。第二年,等水份散盡,彭明福才將這些植物用碾子磨碎,再加上木屑、碳粉作為引燃劑,按照一定比例配置,製作成香粉備用。
製作香粉的原料來自周邊山谷中。
香籤是用竹子做成的,需要烘烤去除水份。
制香
十多道工序全手手工造
滎經多竹林,易燃的竹木就是製作香籤最好的材料。砍下來的竹子先要陰乾,再劃成40釐米左右長的竹籤,用火烤去水份。彭明福家的天井裡,一個簸箕裡放滿了暗黃色的香粉,彭明福抓起一把香籤,用清水浸潤。雙手握著香籤在簸箕裡翻騰,煙霧四散中,香粉均勻地鋪滿竹籤表面。遠遠望去,就像是在打太極拳。沾滿香粉的竹籤放置在架子上陰乾。如此反覆,讓香粉一層層包裹,如此反覆6次方算完成。從砍竹子、制香籤到沾清水、裹香粉,前後大小有10多道工序。
鋪上香粉後需要陰乾,如此反覆六次。
彭明福將香粉均勻鋪在香籤上
彭明福將香粉均勻鋪在香籤上
回想起做香之初,彭明福也曾有失敗的教訓。辛辛苦苦做出來的香,不是不燃就是中途斷裂,後來才發現是配料比例問題。彭明福至今不藉助秤這些工具還衡量原料多少,一切都靠著經驗來把握。
如今有竹木加工廠生產機制香籤,這讓彭明福減少了很多體力勞動。
賣香
不吆喝 點上一支香當廣告
彭明福所在的新添鎮,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一處驛站。來往背茶的背夫多了,需要一個歇腳休息的驛站:「新添」名字的由來,正是新添加一座驛站的意思。時代變遷,新添鎮沒有了往日的喧囂。只有在趕場天才恢復一些當年繁榮景象。
一把傘,一背簍香,彭明福準備上街售香。
彭明福是新添街上的另類。在周圍商販的吆喝聲種,他安靜地坐在裝滿香的背簍旁,靜靜地點燃一隻香。那絲絲青煙四處飄逸,香味就是最好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