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位優秀校友所說,母校是家鄉、是故土、更是一種情結。我校開展迎接建校70周年校慶徵文活動以來,廣大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踴躍來稿,傾訴對母校多年以來的深情。本公眾號特開闢專欄,為讀者分享校慶徵稿。
攝影:孫恆振
我叫王立忠,清河縣城關鄉王城後村人。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八年在清河中學初中十一甲班、高中二十班讀書。一九六九年參軍入伍,現為北京軍休第二十二所師職幹部。
在清河中學建校七十周年之際,回憶清中這段校園生活,倍感親切。在我大半生的經歷中,清河中學這六年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母校培養了我,教育了我,使我從一個農民的孩子,一個普通的中學生,成長為一名解放軍的師級幹部。這與當時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精心培養是分不開的。為此,我非常感激母校的領導,也非常感謝我的老師及教職員工們。正因為這樣,清河中學這段歷史,才使我終生難忘。我在外地工作幾十年,常常思念母校和老師,每次回清河,都要去原清河中學舊址走一走,看一看。儘管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我還是在那裡盡情地尋覓學校當年的模樣。我退休後,閒暇時間多了,便在武松西街、原清河中學位置旁邊的紅都大廈十五層租了一套房子。一方面是為了方便照顧年邁的老母親,另一方面也是為就近更好的觀察母校的位置。藉助這個有利條件,我便經常站到陽臺上,向下面眺望,看看哪裡是學校東院,哪裡是傳達室,哪裡是我們的教室,哪裡是籃球場,哪裡是閱覽室,哪裡是食堂,哪裡是宿舍……滿懷激情地尋找著、思索著、聯想著學校上課的場景,老師、同學們的音容笑貌尤如在眼前。有時過了吃飯時間,老伴叫我,才能從回憶中走出來。清河中學為什麼讓我如此嚮往,為什麼讓我如此難以忘懷,下面的經歷,便是我的初衷。
我的中學時代,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的後期。家庭生活非常艱難,加上我家有兄弟六個,多數還是孩童,日子過得很貧苦,吃飯穿衣都成問題,經常是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我考上初中後,學習成績在兄弟們當中最好,父母很看重我。家裡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省吃儉用供我上學,甚至勸停了我大哥的學業,全力支持我。為了讓我這個中學生像個樣兒,父母當時還借了錢,給我置辦了新衣,新鞋,新書包,這在當時來講已經是很高的待遇了。為此,我非常感激父母。在學習上我就更用功了。初中時期是個打基礎的學習階段,學校各科室的老師,在教學環境條件不是很好情況下,努力克服各種困難,認真備課,細心教學。老師是真教,我們是真學。白天我認真聽課,努力完成作業。晚上我還要在煤油燈下加班兒,把第二天要上的課預習一下。因此,我的學習成績日漸上升,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高中。
在清河中學的高中階段,我學習更加刻苦認真。各科的學習成績也都不錯,尤其是語文、物理,外語就更突出。教我們班語文的孫邦瑞老師經常把我的作文作為範文在課堂上講評。在初中時,我對物理就非常感興趣,非常愛學習電子、電路、無線電方面的原理。當時教我們物理課的李亞夫老師發現我這個愛好,經常在課餘時間向我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到高中後,郝桂蓮老師教我們物理課。她看我的物理基礎不錯,很重視我。在正常課以外,經常幫助我解析一些物理難題,尤其在無線電方面,支持我實際操作,幫我分析研究電子電路,使我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長進。當時我自已就可以攢電子管、電晶體的無線收音機了。我們的英語課先後有魏琴柏老師、劉彥興老師教,他們從每個字母、音標的發音到每個單詞,句子的構成,講的非常仔細認真,我學的也很帶勁,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後來副校長孟季樵也來教我們英語,他發現我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英語基礎不錯,二是個子高(當時我已經一米八六了)腿長胳膊長手大,問我喜歡打籃球嗎?我說平時愛玩一玩。他說那好,我來教一教你。自此以後我一邊跟孟校長學英語,一邊跟他學打籃球。他經常在課餘時間,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幫我練習口語發音,教我語法措詞。他還利用節假日時間,不辭辛苦地一遍一遍地傳授我籃球技術。在孟校長的精心調教下,我的英語水平進步很快,籃球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孟校長教我的快下轉身上籃和底線0°角定點跳投,我用一個暑假期,幾乎天天都練這兩手,尤其是定點跳投成功率都達到了90%以上。我練的這兩個絕活兒,在當時校內外的籃球比賽中,多次成為我們制勝的進攻手段。以上這些,為我以後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我職業生涯的關鍵時刻,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我們那個年代,學生考上大學是很光榮的,也是每個家長和學生夢寐以求的。當時我之所以學習很努力,很刻苦。主要是為了不辜負父母對自己的囑託和希望,努力考上大學,為家庭爭光,找個好工作,改變家庭和自己的窮苦面貌。然而,事與願違。正當我為實現大學夢而努力奮鬥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它擊碎了我的大學夢,前途變得十分渺茫。這個突然其來的變故,給我和我的家庭夢想帶來了不小的打擊。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心情都很沉重。正在我一籌莫展,萬籟俱灰的時候,傳來了一個好消息,頓時使我眼前一亮。
1969年9月中旬,邢臺軍分區來我們縣選招籃球運動員。聽到這個消息,我就到了武裝部報上名,當時的楊鳳海部長見我長得個兒高,身體也很棒,問我籃球打的怎麼樣,我說還可以吧。他笑著說,看你的運氣啦!說完陪我去見了邢臺分區來選招的參謀長和劉幹事,並約好第二天上午九點,在清河中學東院籃球場測試。那天我早早的穿好運動服和運動鞋,按時來到籃球場。沒過一會兒,楊部長陪著邢臺分區的參謀長和劉幹事(後來知道他是邢臺軍分區籃球隊的主力後衛)來了。開始他們先讓我活動活動身體,爾後讓我運球來回跑一跑,再後來又讓我自選兩個動作表演一下。這時,我想起了孟校長教我的兩個絕活兒。我卯足了勁兒,一個快步轉身單手上籃,穩穩的把球扣在籃筐裡,場邊頓時響起了掌聲。後來我又在球場兩個底線0°角,各跳投了三個球,一共進了五個。我聽到軍分區的劉幹事在旁邊連說了三個不錯。我也看見分區參謀長和楊部長滿意的不住點頭。果然,第二天武裝部就通知我去體檢了。後來我順利的被特招入伍,到了郉臺軍分區籃球隊。我這個意外的人生轉化。讓父母喜出望外,也讓我對前途充滿了信心。
在邢臺軍分區籃球隊,我有幸得到了原八一籃球隊主力付瑞德教練的指導。付教練畢竟是名隊出身,有一套專業訓練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我進步很快。有一天付教練很高興,在全隊會議上宣布了一條好消息:「經毛主席批准,解放軍八一隊又要重建啦!要在全軍選拔運動員,我歲數大了不行啦,你們小夥子們可要努力啊!」這個消息讓我很興奮。於是,我訓練更加刻苦,著重在速度和耐力上下了苦功夫,身體素質和專項機能得到空前提高。爾後我報名參加了部隊各級選拔賽,先後由邢臺軍分區到河北省軍區,再到北京軍區,一路奮力拼搏,過關斬將,專項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最後被八一隊選拔上,成為解放軍最高專業運動隊的一名成員。我在八一隊通過一年更系統,更艱苦,更嚴格的訓練,運動成績提高飛快,在來年的全軍、全國運動會上,都取得了好成績,在我參加的項目上,分別獲得了冠軍、亞軍、季軍。當時的戰友報、解放軍報、中國體育報都有過報導。在中央新聞記錄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新聞片中也都留下了我的身影。更榮幸的是當年我還以全軍、全國優秀運動員的名義,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華主席、鄧主席、葉副主席的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北京軍區和總政治部還先後給我記了三等功並通令全軍嘉獎。後來八一隊還根據我的運動成績和表現,擇優選送我去北京體育學院進修和訓練。在那裡我接觸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訓練方法,受到了國際專家和知名教練的親自指導,競技理論和運動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在接下來的國內國外比賽中,先後取得了不少好成績,為國家和軍隊爭得了榮譽。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體能的下降,從1977年開始,我陸續退出了一線訓練。在面臨工作分配,去與留的關鍵時刻,我抓住當時全國全軍恢復高考的時機。憑著我清河中學良好的文化底子和刻苦認真的複習,順利的考上了解放軍後勤學院。
我根據自己物理基礎好,外語能力較強的優勢,在後勤學院重點選修了計算機專業和軍事外語專業。這給我以後的工作分配,職務晉升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畢業後,由於我後勤學院成績突出,被擇優留隊了。我先後在基層做過文書,當過領導秘書,到學員隊任過教員。後來又調到大隊機關,先在政治部當幹事,後又被任命到管理處當協理員。在此期間,我的計算機優勢,發揮了作用。我在機關第一個創建了計算機辦公系統,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賞識和肯定。當時部隊很重視學歷和基層工作能力。我當時還算年輕,又有北京體育學院和解放軍後勤學院兩個大學文憑,加上我是從基層工作幹起的,有實際工作經驗和能力。上級對我很重視,任用提拔也是比較快的。 35歲時,我已經是團職幹部了。後來總政直屬系統幹部調整,我作為優秀基層幹部,被提升到八一電影製片廠管理處當處長。再後來中央軍委任命(軍隊師以上幹部必須經中央軍委任命)我到該廠故事片部任政委擔任師級黨委書記併兼任廠黨委(軍級)委員。由於我軍事外語基礎好,廠領導還讓我帶隊參加了義大利國際軍事電影節。在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大國參加的國際軍事電影展上,我們參展的影片榮獲了一等獎,為國家和軍隊爭了光。
隨著我的事業不斷發展,給我的家庭也帶來了好運。我的家屬和孩子先後調來北京,我們生活條件好一些後,又把父母接到了北京。為感謝大哥當年的讓學之恩,我幫他籌建了一個螺母廠。我還把我四弟和六弟先後送到了部隊,他們在部隊發展的都不錯。老三聰明,善於經商,後經去了國外發展,他現在是紐西蘭北京華人商會副會長。在我的支持幫助下,在農村的老五,也搬到了縣城,開了一家超市,效益也很好。我老母親今年92歲了,身子骨一直很硬朗,她老人家對現在的日子很知足。她經常念叨,人這一輩子要懂得感恩,所以常常囑咐我,不管你走到哪裡,都不要忘了你的中學和教你的老師們呦!
至此,我圓了大學夢,也圓了家庭夢。我自己和我的家庭都有了很好的發展。上述經歷,使我深深的感到,沒有清河中學,沒有熱心的老師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在清河中學建校70周年之際,我再次向母校道謝!向老師們道謝!並衷心地向你們致以崇高的——軍禮!
北京軍休第二十二所
王立忠2018年撰稿於北京
清 河 中 學 新 媒 體 運 營 中 心 致 力 於 持 續 出 品 優 質 內 容
這裡有老師上課的風採,有班主任動人的故事,有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校友的青春印記。從美麗的小花園到高標準的體育場,從明亮的教學樓到高配置的專用教室,從辦學方針到招生政策,從放假通知到考試表彰,我們為您展示清中的角角落落、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