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一直以來都以高就業率被不少有志於從教的考生追捧著。
因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報考門檻並不高,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均有開設,幼師的就業前景越來越好,所以,很多考生考分不高的情況下會毫無猶豫選擇學前教育專業。
幼師給人的形象非常美好,我國大部分幼師是女性教師,不僅長相姣好、能說會唱會跳,還能把一堆孩子管理得規規矩矩。不僅多才多藝,簡直稱得上是全能型人才。
但是,大家只看到了幼師光鮮亮麗的外表,她們的工作是什麼樣的你了解多少呢?
幼師的工作並不輕鬆,是教育系統裡最辛苦、風險最大的一個職業,並且公辦編制幼師的待遇並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高,活卻要幹不少。
身為一名幼師不容易,千難萬難也不要選擇當幼師,這是我身邊一位朋友給很多人的忠告。
其實,幼師這個職業雖然知識含金量要求不高,卻是一個很挑人的職業。不具備一定的優勢是不適合幹幼師這份工作的。
外表老成,性格內向,內心封閉的人是當不了幼師的,更不適合去讀學前教育專業。
幼兒教育主要面向3-6歲的寶寶,他們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新奇,並且特別需要周圍人的照顧和溫暖。
如果幼師不願意發現孩子的需求,主動感知孩子的情感情緒變化,就不能對幼兒秩序管理得井井有條。
幼兒入園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認得多少漢字、會讀多少英文單詞,更重要的是對他們的性格進行培養,所以,幼師有一顆童心,時時刻刻保持耐心跟幼兒交流很重要。
幼兒教育不像小學、中學、大學那樣正襟危坐地學知識。這個年齡階段主要是陪著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
養成他們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
幼兒教育很多都是通過幼師組織各項活動來完成的。如果沒有一定的活動組織能力是無法勝任幼師工作的。
這就要求幼師自身的專業素養要過關,活動設計要考慮到幼兒的方方面面,例如參與人數的多少、組織這個活動能讓孩子們得到什麼啟發和收穫以及安全性方面的問題。
幼師必須學會用正確的、多樣的方式與幼兒溝通和相處。
除了語言溝通以外,幼師還需要掌握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特徵,讀懂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與幼兒溝通時,幼師可以適當使用一些肢體語言來表達對孩子的期待。
例如,幼師可以用眼神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明白老師在關注自己,老師是喜歡自己的。
還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撫摸孩子的小腦袋,這些肢體動作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溫暖,從而充滿安全感和自信心。
幼師是一項全能型職業,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對幼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沒有具備特定的職業素養,即便是入了幼師這個行,將來也是越幹越痛苦的。
討論:你認為優幼師這份職業怎麼樣?一起來說說吧!
我是朱老師,文章為本人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發!
關注我,經常跟你分享高考、大學和專業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