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財務數據分析:與沃爾瑪對比

2020-12-14 聯商網linkshop

  對於家樂福和沃爾瑪的運營模式的差別,業界從不同角度存在著多種觀察,然而其中很多觀察難以得到數據方面的佐證,因此我們藉助於兩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包括沃爾瑪2010財年年報(截至2010年1月31日)、家樂福2009年財報(截至2009年12月31日)及家樂福2010年業績快報,採集了部分基礎數據,將兩者進行簡單對比,並對家樂福經營的一些基本狀況進行概述。

  1) 持有物業:家樂福更加「輕資產」

  有評論認為,家樂福的擴張更多是採取租賃模式,未來業績將會受制於租金的上漲。沃爾瑪和家樂福都未在財務報表中披露其所持有物業的細節,我們只能從其資產負債表中窺探大致狀況。其中,沃爾瑪總資產為1707.06億美元,流動資產僅為483.31億美元,佔比為28.3%,固定資產中,土地(Land)和建築(Building and improvements)兩項合計高達1000億美元,佔總資產約六成,扣除累計折舊後的不動產和設備約為995.4億美元;家樂福的總資產為515.53億歐元,流動資產為192.67億歐元,佔比37.4%,固定資產中,有形固定資產(Tangible fixed assets)加上投資性不動產(Investment properties)兩項合計約155億歐元,佔總資產比重約三成。如果將物業資產做分子,無論分母是總資產還是固定資產,兩項比重家樂福均遠遠低於沃爾瑪。

  我們無法直接推斷,家樂福更願意採取租賃而不是持有物業的模式,只能說,相比較沃爾瑪,家樂福確實顯得更像一家「輕資產」公司。事實上,家樂福財報中甚至專立章節,簡單談及了「家樂福不動產」(Carrefour Property),其主要運營集團在法國、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和羅馬尼亞的商業地產,據外界估計,此部分資產價值200億歐元。

  2) 盈利能力:家樂福毛利率20%

  零售業中,毛利率、存貨周轉率、坪效(單位面積產生的營業額)等都是衡量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由於兩者覆蓋的地理範圍並不完全一致,我們只選取毛利率、存貨周轉率兩項進行比較。

  利潤表顯示,沃爾瑪淨銷售(Net sales)為4050.46億美元,相應的成本為3046.57億美元,毛利率接近25%;家樂福對應的兩項數據分別為859.63億歐元和680.98億歐元,毛利率約為20%,在零售業中,5%的毛利率差距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雖然有報導指出,和許多中國零售商一樣,家樂福主要依靠「吃供應商」獲取利潤,不過這在其全球的財報中沒有得到直接反映。毛利率的差距,也直接作用於淨利水平,沃爾瑪2010財年的淨利高達148.48億美元,而家樂福2009年的淨利僅僅為4.37億歐元,同比下降71.5%。盈利能力弱,且2009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20億歐元,就不難解釋2010年家樂福在全球範圍內捨棄部分虧損業務,收縮戰線。

  在存貨周轉率方面,沃爾瑪2009、2010財報,公布的存貨分別是345.11億美元和331.6億美元,可計算得出其存貨周轉率為9次,而家樂福2008、2009年末的存貨分別為68.91億和66.7億歐元,存貨周轉率約為10次,略勝出一些。

  3) 帳期:家樂福應付項目相當於90天的採購額

  零售行業中,帳期是衡量零售商如何處理與供應商關係的一個重要指標。

  沃爾瑪的財報顯示,其應付項目(Accounts payable)為304.51億美元,對應全年採購成本,約為36天的採購金額。家樂福對供應商和其他(Suppliers and other creditors)的應付項目合計168億歐元,對應680.98億歐元的採購金額,剛好是90天的採購量。我們大致推斷,供應商為家樂福供貨,可能要提供更長的帳期。當然,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即家樂福在採購價格和借款周期方面給出一個不同的組合,比如說,雖然家樂福確實結款時間較為漫長,同時亦支付了更好的採購價,因此毛利率低於沃爾瑪。

  4)中國市場:家樂福仍在繼續增長

  沃爾瑪近年加快了在華的擴張步伐,大有追趕家樂福的態勢,兩者競爭態勢為人們所關注(兩者在華門店數量參見邊欄),進而有人認為家樂福在華已顯疲態。然而,這種結論至少在數據層面難以得到支持。

  家樂福2010年第四季度業績快報顯示,家樂福第四季度在華銷售同比增長了12.9%,其中9.6個百分點來自於經營面積增加和收購,3.3個百分點來自於坪效增長,2010年其在中國市場獲得了14.8%的增長。從家樂福近期披露的2010業績快報來看,其全年在華增加了22家大型超級市場(Hypermarket),其中第四季度就有14家,其管理層在年報中亦反覆強調擴展中國、巴西這些新興市場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資產負債表中,家樂福的商譽(Goodwill)為114.73億歐元,沃爾瑪該科目為161.26億美元,商譽往往產生在併購交易中,考慮到家樂福的經營體量約為沃爾瑪的三分之一,我們推測,相比較沃爾瑪,其在擴張中可能更傾向於採用收購的方式。

  財務數據: 2953.26億

  家樂福(CARR.PA):

  2010年全年總收入為926.85億歐元(不含汽油業務);2009年為873.79億歐元;

  沃爾瑪(WMT):

  2011財年(起止日為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全年總收入為2953.26億歐元;2009年為2924.16億歐元;

  麥德龍(MEOG.DE):

  2010年總收入達到673億歐元,2009年為655.29億歐元

  (註:2月23日美元兌歐元的匯率為 1∶0.7292.)

  門店數:15661家

  家樂福:擁有15661家門店(截至2009年12月31日)。在中國擁有176家大型超市(截至2010年12月底),360家折扣店(截至2009年12月31日)

  沃爾瑪:擁有8445家門店(截至2010年4月30日)。在中國100多個城市開設了224家商場,在全國創造了超過50,000個就業機會(截至2010年12月底)

  麥德龍:擁有2131家門店(截至2010年12月31日)。目前在中國的35個城市開設了48家商場,擁有約8000名全職員工。

  Tesco樂購:目前在中國39個城市擁有90家門店,擁有17,600名員工。

  大潤發:目前在中國擁有143家門店(截至2010年12月31日)

  門店類型:

  家樂福:

  大型綜合超市(Hypermarkets)、標準超市(Supermarkets)、折扣店(hard discount stores)、便利店(convenience) 、現購與自運營模式店(CASH & CARRY)

  沃爾瑪:

  沃爾瑪商店、沃爾瑪購物廣場、沃爾瑪社區店、小模式便利商店(Marketside)、Supermercado、山姆會員商店(SAM)

  麥德龍:

  現購與自運營模式店(CASH & CARRY)、大型超市(Real)、電子產品連鎖店(Media Market and Saturn)、百貨商場(Galeria Kaufhof)和其他類型的門店(other)

  毛利率(過去5年的平均毛利):23.95%

  家樂福:21.16%、 沃爾瑪:23.95%、 麥德龍:20.96%

  盈利模式

  家樂福:通過銀行貸款、向供貨商轉嫁成本收取「進場費」以及延期回款實現盈利。渠道費用及供應商佔款為主要利潤來源 (主後臺毛利);

  沃爾瑪:通過改進信息技術,建立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和物流配送系統來降低成本,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獲取利潤(主商品毛利);

  麥德龍:採取現購自運配銷體制(Gash and Garry,C&C),即會員客戶以支付現鈔和自運自助方式在倉儲式商場內選購商品。C&C配銷制使商品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資金佔用時間完成流通;

  大潤發:採取草根式「包養」策略,將大米、豬肉、水果等品類從供應端廠商那裡包下來,以獲得最穩定的供貨及最低價格。 

  症狀

  ·盈利模式異化

  高度依賴收費和節省人員成本的盈利方式弱化了其自身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力。

  ·零供關係惡化

  偏好收取渠道費使零供關係惡化,導致其失去價格優勢,在二三線城市,失去價格優勢等於失去客源。

  ·租金壓力高漲

  在華門店基本都是租賃模式,隨著租金水漲船高,給長期盈利造成壓力。

  ·集權失敗

  分權弊端:分權之後,門店權力過於集中,總部難以完全掌控;門店管理人員存在較高道德風險,易滋生腐敗

  集權弊端:人才流失。「集權制」改革,包括店長權限回收、薪酬問題、審計考核制度等引發成熟店長集體離職。此外,權限被收回後,店長無法招人,也不能為員工加薪,又導致大量一線員工流失。

  ·決策本土化的倒退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家樂福中國區除總裁為外國人,包括部門總監、區域經理等在內的決策層內,臺灣人、大陸人等佔到了50%左右。但如今由家樂福總裁、高級副總裁組成的決策層裡並無華人,而老外對變化中的中國市場以及各地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可能認識不足。

  ·戰略不夠靈活,門店拓展難

  家樂福對場地評估體系僵硬,主要看營業額,而較少看地產升值等因素,這使其整體開店速度放緩。與此同時,競爭對手沃爾瑪、TESCO等則在華大量發掘結合地產和其他形式的靈活開店模式。

  此外,現實的單店銷售額下降→銷售額預估降低→選址時削減成本→談判競爭力下降,優質網點被搶→最終將導致銷售額再次下滑。

  ·不善於使用先進科技

  相比沃爾瑪通過高效率物流系統及衛星信息中心等手段控制成本,家樂福在高科技運用方面的落後使其只能依靠向供應商大量收取渠道費用獲利。

  ·不善兼併

  1999年家樂福兼併法國第三大零售商Promodes,可是隨即遭遇整合瓶頸。之後,家樂福鮮少使用大宗收購方式拓店,這也限制了其擴張速度。

  家樂福沃爾瑪為何一到中國就「變壞」

  1.習慣了沒有同等級競爭對手,習慣了享受傾斜的政策照顧,這樣的商業環境讓企業自大起來,並降低對消費者利益應有的尊重。

  2.消費者主權的遲遲不能確立助長了兩大巨頭對於消費者的懈怠。在侵犯消費者權益成本很低,個體消費者維權成本太大的背景下,這種懈怠很容易發展為對於消費者的欺詐。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陳曉平 許夢縈)

相關焦點

  • 財務數據分析:家樂福和沃爾瑪對比
    對於家樂福和沃爾瑪的運營模式的差別,業界從不同角度存在著多種觀察,然而其中很多觀察難以得到數據方面的佐證,因此我們藉助於兩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包括沃爾瑪2010財年年報(截至2010年1月31日)、家樂福2009年財報(截至2009年12月31日)及家樂福2010年業績快報,採集了部分基礎數據,將兩者進行簡單對比,並對家樂福經營的一些基本狀況進行概述。
  • 對標沃爾瑪:家樂福的財務分析
    對於家樂福和沃爾瑪的運營模式的差別,業界從不同角度存在著多種觀察,然而其中很多觀察難以得到數據方面的佐證,因此我們藉助於兩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包括沃爾瑪2010財年年報(截至2010年1月31日)、家樂福2009年財報(截至2009年12月31日)
  • 沃爾瑪與家樂福中國物流模式對比分析
    一、沃爾瑪以其物流能力而聞名      隨著世界500強之首——沃爾瑪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迅速擴張,越來越多的人把眼光聚焦於沃爾瑪成功的秘訣。人們通常把快速轉運、VMI(供應商管理庫存)、EDLP(天天平價)當作沃爾瑪成功的三大法寶,其中商品的快速轉運往往被認為是沃爾瑪的核心競爭力。
  • 分析:沃爾瑪和家樂福 截然不同的中國市場戰略
    而且分析一下各外資公司的戰略,就會發現其中有著微妙的差異。在這裡,我們來比較一下全球零售業霸主美國沃爾瑪(Wal-MartStores)和排名第二的法國家樂福(Carrefour)這「兩頭零售大鱷」的中國戰略。  2003年,沃爾瑪在全球市場的銷售額為2563.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2萬億元),而家樂福則是79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96億元),足足相差了3倍以上。
  • 家樂福中國強勁增長 大潤發謀上市、沃爾瑪上網
    家樂福公布第四季度銷售數據,去年四季度中國市場增幅12.5%。另外一家零售巨頭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近期也表現出了對中國在線消費市場的濃厚興趣,參與投資中國最大在線電器銷售商京東商城。另外,消息顯示,大潤發(需求面積:20000-22000平方米)和歐尚也積極在向資本市場進軍,擬在港IPO募資超10億美元。
  • 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
    以沃爾瑪、大潤發、家樂福為主的國際國內連鎖更是遍地開花。各個賣場都有自己的活法,個個運作得風生水起,看上去很神秘。很多經銷商還不熟悉大賣場的盈利模式就貿然前行。本文,我們從賣場競爭力——商業模式即盈利模式出發做一個淺談,並通過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三大賣場商業模式分析,讓大家對賣場有一個較為系統的了解。
  • 沃爾瑪與家樂福「對壘」節能店
    從環保店、農超對接項目到綠色供應鏈,沃爾瑪與家樂福這對全球零售巨頭的環保項目各有攻略。在他們不同的環保攻略的背後,兩家公司迥異的行事風格也顯露無遺:沃爾瑪依舊是嚴謹、系統化的作風,家樂福則更具靈活性,反應快速。  不過,沃爾瑪聯合外部供應商持續地改善供應鏈環保狀況,同時降低成本的做法,被業界認為更具有長期的效益。
  • 家樂福敗退中國,沃爾瑪會不會是下一個?雷軍最推崇的公司要來了
    【野火財經】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外,蘇寧易購用48億元買下家樂福中國80%股權,實現控股並表。家樂福選擇退出中國,與近年經營步履維艱有關。近年來線下零售業態受到網際網路衝擊,家樂福中國雖然積極應對,但仍帶來了階段性經營虧損。
  • 沃爾瑪vs家樂福:羊與的狼的競爭
    業界分析人士認為,兩大零售巨頭在中國的態勢,在市場布局、業態選擇、物流採購、政府公關、與供應商的關係等方面的運作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大巨頭的不同「性格」,甚至可以形象地認為,與家樂福不惜違規操作而遍地開店的「狼」形象相比,沃爾瑪更像一隻溫順而隱忍的「羊」。
  • 沃爾瑪家樂福同址開大賣場 生意一冷一熱原委發人深思
    同一位置開大賣場,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關門,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陽光店開業火爆異常。其中原委發人深思——   「太可怕了,簡直人山人海!老爸老媽上午去被嚇退了。我晚上去也沒敢進,在一樓排隊買了兩泡芙立馬回家。」
  • 沃爾瑪、家樂福、樂購在華擴張放緩 外資零售格局悄然生變
    每經記者 趙陳婷 發自北京中國零售市場增速放緩讓全球三大零售集團——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在華門店拓展的成績單都不太好看。根據聯商網提供的 「2012年主要外資超市在華門店數量對比」顯示,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三巨頭2012年在華開店數量都不及去年,並均出現了關店現象。相比之下,作為大陸零售業後來者的臺資零售企業大潤發憑藉34家的開店業績成為2012年度外資「開店王」,其在大陸門店數直追家樂福。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單店銷售上一馬當先的大潤發,此前門店數量並不多。
  • 家樂福中西區分拆 沃爾瑪將投5億改造門店
    昨日,記者從家樂福方面了解到,家樂福(中國)決定進行結構調整,在原有的五大區基礎上新增中部大區,這也意味著之前家樂福(中國)的中西區將分拆為中區和西區,成都則依然是西區的總部。  與此同時,沃爾瑪宣布今年還將投入近5億元人民幣,升級改造全國50家門店。有分析認為,這預示國內零售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 家樂福沃爾瑪不能賣煙了?
    但今天記者在省城的家樂福、沃爾瑪等外資超市看到,一些超市仍在銷售各種菸草。對此,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企業表示,他們還未接到有關撤櫃通知。  3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新《菸草專賣許可證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 沃爾瑪被指效仿家樂福盤剝供應商 進場費翻數倍
    新年度供貨談判中,沃爾瑪的部分供應商進場費翻了數倍,扣點費率提升了10%~20%  沃爾瑪的供應商最近有點煩,他們發現,在新年度的供貨談判中,沃爾瑪開始向家樂福學習,提高進場費,部分供應商的進場費翻了數倍,扣點費率提升了
  • 蘇寧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盒馬大比拼
    我們選了幾個代表性的企業:外資大型連鎖商超沃爾瑪、2019年被蘇寧收購的家樂福、阿里旗下大潤發、新零售模式盒馬鮮生,通過對比分析來看這四大零售新老勢力到家服務哪家強。沃爾瑪和大潤發也有自己的配送團隊,但使用率和專業程度都不高,主要還是依賴第三方平臺配送,這就很難在配送方面有所發揮。蘇寧家樂福之所以在配送範圍上脫穎而出,除了自主配送和第三方配送,更多得益於蘇寧物流的背後支持。蘇寧收購家樂福以來,對家樂福進行了多方面的賦能改造,其中重要一項就是物流的打通。
  • 「沃爾瑪」、「家樂福」將進駐濟南
    中新社濟南九月二十四日電(劉麗)正在此間舉行的二00一濟南金秋經貿洽談會披露,世界零售業著名企業美國沃爾瑪及法國家樂福都已與濟南市籤約,將進駐山東省城濟南。  據介紹,作為世界零售業老大的美國沃爾瑪集團,決定在濟南投資四千萬美元興建總建築面積達五萬多平米的「萬達沃爾瑪購物廣場」。
  • 數據|家樂福的中國「潰敗」
    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成為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東,家樂福集團持股比例將降至20%。9年前就已計劃出售據界面數據公開資料統計,2010年前後,家樂福已經開始計劃出售。隨後,「被收購」、「被退市」傳聞頻繁流出,但多數被家樂福官方否認。
  • 印度為什麼沒有沃爾瑪和家樂福?
    本土零售商們從低線城市起步,透過沃爾瑪家樂福打開的窗,給自己開了一扇門。那麼,中國零售企業的逆襲和印度有什麼關係呢?在中國西南方向,盤踞著一個超級人口大國——印度。在2019年公布的數據中,印度人口13.24億,和中國旗鼓相當。
  • 中國超市之王:一路狂開3000多家超市,將沃爾瑪家樂福甩在身後
    放眼全球市場,沃爾瑪堪稱是超市中的「王者」。在《財富》雜誌發布的最新世界500強榜單中,沃爾瑪蟬聯榜首。在營收規模上,沃爾瑪超過了眾多同行對手。近些年來,沃爾瑪持續加碼海外市場,凸顯出加強海外擴展拓展的野心。但是,在中國市場,這家全球超市巨無霸的日子並不是很好過。在2018年,沃爾瑪中國依然飽受「關店潮」的困擾。
  • 家樂福沃爾瑪生鮮低價戰略增加顧客黏性
    以家樂福、沃爾瑪為代表的綜合性大賣場,為了扭轉這樣的局面,最近紛紛都亮出了「殺手鐧」,無一例外地將消費者最為看中的商品價格推到了臺前。有業界人士分析,大賣場用規模經濟來控制成本,在價格上比其他超市更有吸引力。家樂福深圳東莞區域食品採購總監劉力群甚至聲稱,採用新的銷售策略後,客流量預計會有15%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