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蒙牛搶灘植物蛋白飲料 不同種類存區域局限性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紅牛蒙牛搶灘植物蛋白飲料市場

  

  

  ■植物蛋白飲料行業內部細分市場結構

  

  ■2013年軟飲料行業淨資產收益率對比

  2020年市場份額或達500億元

  根據《飲料通則》的定義,植物蛋白飲料是指,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為原料,經加工、調配後,再經高壓殺菌或無菌包裝製得的乳狀飲料。業內人士介紹,在分類上,植物蛋白飲料屬於蛋白飲料中偏植物性的飲料,因植物蛋白飲料一般使用較具本土特色的植物作為原料,其與王老吉、加多寶這樣的涼茶飲料一起被劃分為「亞洲特色飲料」,與歐美起源的咖啡、可樂等飲品對應。

  但在國家統計局統計方法口徑中,植物蛋白飲料與含乳飲料的產值歸為一類進行統計。根據統計局數據,2013年我國含乳和植物蛋白飲料行業收入為895億元,同比增長19.54%。

  行業佔比比重較低

  根據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含乳及植物蛋白在整體飲料行業中的佔比為17%。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研究員陳天宇表示,受益於消費者對健康飲品日益增長需求,國內植物蛋白飲料行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但目前在行業中佔比仍然較低。

  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植物蛋白飲料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銷售額達到895億元,同比增長23.5%。通過統計近幾年含乳及植物蛋白飲料在整體飲料結構的佔比發現,含乳及植物蛋白飲料在整個飲料市場中的佔比正在逐年提升,但提升的速度有減緩趨勢。

  而根據數據分析機構Euromonitor(歐洲透視)對我國植物蛋白飲料調查給出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植物蛋白飲料的終端零售額為253億元,含乳飲料的終端零售額為833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深行業分析師王強表示,依據此數據,假設生產到終端之間的渠道獲利能力相同,即中間商和零售商對於植物蛋白飲料和含乳飲料兩種飲料獲利程度相當(毛利率相同),由於同為統計的一個分類,渠道產生的增加值分攤到植物蛋白飲料和含乳飲料一致。那麼,我國植物蛋白飲料在整個軟飲料行業中的比重大致位於3-4%之間,佔比明顯較低。

  行業巨頭紛紛搶灘

  陳天宇表示,目前國內植物蛋白飲料行業格局尚不清晰,植物蛋白飲料細分龍頭從戰略上向綜合類龍頭方向發展來打造全國性品牌。另一方面,其他領域飲料企業紛紛進軍植物蛋白飲料行業,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功能飲料巨頭紅牛中國近期一則收購案消息撩動了業內神經。今年7月中旬,紅牛中國分銷商華彬集團斥資1.6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億元)購買美國最大椰汁銷售商Vita Coco25%的股份。據了解,該交易完成以後,華彬集團將在中國開展Vita Coco產品的分銷。這被業內視作為看好植物飲料市場潛力。

  蒙牛乳業在日前公布的2014半年報中表示,「計劃於年底推出植物蛋白飲品,填補國內高端植物蛋白飲品市場的空白,豐富蒙牛的產品線。」此前在今年1月份,雅士利及蒙牛乳業1月6日早間在香港聯交所發布聯合公告,宣布雅士利將其鄭州工廠以3.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蒙牛同美國食品與飲料商White Wave組建的合資公司。而根據中報信息,從4月初開始,該合資公司已展開對雅士利鄭州的工廠生產布局、技術改造,並著手產品研發及品牌定位、營銷策略制定。

  業內認為,蒙牛此舉意在從其擅長的動物蛋白市場擴展至植物蛋白飲品市場。國內知名乳業專家宋亮對新快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幾個植物蛋白飲料企業做得都不錯,蒙牛通過與美國最大的植物蛋白飲品公司合作,可以降低進入市場難度,還可將其現有的品牌和技術帶入中國,有望攪動國內植物蛋白飲料市場格局。」

  曾推出過黑芝麻露但最終折戟的南方食品在今年8月宣布,將投入20億元重金重返植物飲料市場,將旗下的黑芝麻乳打造成公司第二個核心產品。果汁巨頭匯源則在今年已推出植物飲料新品「愛上小時光」系列,囊括市面上銷量較大的核桃、杏仁、椰子三種口味植物飲品。娃哈哈也在今年5月推出青梅陳皮植物飲品。匯源果汁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將會在一元化的前提下多元化發展,拓展非果蔬汁業務以豐富產品線。

  未來幾年有望保持20%年增長率

  胡鋒表示,通過近幾年植物蛋白飲料市場的表現來看,植物蛋白飲料的零售額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另一方面,根據行業數據顯示,植物蛋白飲料與軟飲料的其他類別比對,其淨資產增長率均高於其他,而淨資產增長率作為考量行業運用資金的效率以及獲得後續資金投入的重要指標。

  「因為植物蛋白飲料主要屬於日常消費品,其產值的擴大更依賴於銷量的擴大而不是價格的提高,就當前相對較低的通過膨脹率來說,認為植物蛋白飲料的均價應該穩定在10元附近,因此在預測上進行保守的估計,到2020年有望達到或接近500億元。」胡鋒表示。

  多家券商也對這一飲料細分領域表示看好。申銀萬國證券發布研報稱,目前美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規模約300億美元,年增速7%,是美國飲料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而與美國相比,中國植物蛋白飲料處於發展初期,在二胎放開、城鎮化、老齡化背景下,未來人均消費額和產品升級提升空間巨大,預計未來3年行業仍將保持20%左右增速。

  「與美國相比,國內植物蛋白飲料產品仍處於發展初期,其產品品類數量較少、口味較單一。與美國植物蛋白飲料、中國乳製品及飲用水的消費升級相比,國內植物蛋白飲料還尚未出現成規模的高端化產品,消費升級空間較大。」申銀萬國證券研究員曾鬱文指出。

  ■專家觀點

  不同種類區域局限性較強

  目前,植物飲料行業市場表現較為突出的品類主要有杏仁露、核桃露、椰子汁等。從行業格局來看,承德露露在杏仁露飲品中佔據絕對優勢,2013年杏仁露銷售收入達到24.8億元,市場份額已超過90%。核桃露龍頭公司為河北養元智匯,市場份額達到80%左右。而椰子汁行業的龍頭為椰樹集團。

  據介紹,早在1998年國內的植物蛋白飲料行業就已經有企業涉足,主要集中在花生露、核桃奶、椰子汁等,至2000年有一些突破,真正發展騰飛是2008年之後,牛奶受到消費者的一些質疑和顧慮,植物蛋白飲料得到很大的發展空間。

  陳天宇表示,目前以椰汁、豆乳、核桃乳等植物蛋白飲料行業市場集中度不高,品牌仍以地方性品牌為主,全國性龍頭品牌企業還沒有出現。在產品營銷方面,植物蛋白飲料銷售具有季節性和區域性,目前以商超為主要零售渠道,企業在餐飲、商超渠道展開更為激烈的競爭。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建軍認為,當前國內植物蛋白飲料中,不同品類的地域發展局限性仍較強,豆奶和椰汁主要集中在南方市場,而杏仁露和核桃露則主要集中在北方市場。「市場割據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植物蛋白飲料的發展壯大。」

  除了拓展市場之外,向建軍認為,多數植物蛋白飲料的發展存在產品和銷售渠道過於單一等不足之處。植物蛋白飲料中,維他奶的表現較為良好,也是具有發展潛力的植物蛋白飲料企業,不僅利用商超等渠道,而且開拓餐飲渠道,積極搶佔市場。

  此外,植物蛋白飲料近年市場的快速發展,也為這個行業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非法添加、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2013年,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曾指出市場上有近半數植物蛋白飲料不合格。(李騫)

相關焦點

  • 植物蛋白飲料好處有限
    「無添加」、「富含植物蛋白」、「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營養健康」……如今,市面上各種植物蛋白飲料盛行,所宣稱的口號也令人眼花繚亂。不過專家表示,植物蛋白飲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有限,人體日常所需蛋白質更多還應從食物中獲取,而非靠喝植物蛋白飲料。
  • 伊利、蒙牛強勢入局植物蛋白飲料市場,維維豆奶能扛住嗎?
    隨著蒙牛、伊利等乳業巨頭的入局,中國的豆奶市場競爭或將愈演愈烈。  2017年年底,伊利集團推出了即飲豆奶新品植選濃香豆乳,正式入局豆奶市場,而為發力春節檔,伊利不惜重金冠名2018年湖南衛視的「華人春晚」,為該新產品造勢。伊利想分割植物蛋白飲料行業千億市場「蛋糕」的決心可見一斑。
  • 植物蛋白飲料好處有限 專家:蛋白質含量並不高
    原標題:植物蛋白飲料好處有限 專家:蛋白質含量並不高   「無添加」、「富含植物蛋白」、「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營養健康」……如今,市面上各種植物蛋白飲料盛行,所宣稱的口號也令人眼花繚亂。不過專家表示,植物蛋白飲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有限,人體日常所需蛋白質更多還應從食物中獲取,而非靠喝植物蛋白飲料。
  • 植物蛋白飲料會誕生百億大單品嗎?
    我們不禁思考:面對全球植物基的浪潮,植物蛋白飲料能否乘風破浪,有創造百億大單品的可能呢?目前植物蛋白飲料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01、植物蛋白飲料十年增速超20%,成為飲料行業增長的新賽道 國內植物蛋白飲料近年來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統計,2007年以來,各飲料子行業增速最快的是植物蛋白飲料。
  • 植物蛋白飲料身價高 專家表示蛋白質含量有限
    「無添加」、「富含植物蛋白」、「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營養健康」……如今,市面上各種植物蛋白飲料盛行,所宣稱的口號也令人眼花繚亂。不過專家表示,植物蛋白飲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有限,人體日常所需蛋白質更多還應從食物中獲取,而非靠喝植物蛋白飲料。
  • 植物蛋白飲料、植物奶、豆漿與牛奶有什麼不同?
    在英語裡,豆漿是「soy milk」,再翻譯回中文也經常被稱為「豆奶」,但國外的「soy milk」與傳統的豆漿有一些不同。此外還有其他植物蛋白做出來的「植物奶」,比如杏仁、大米、椰子等。在中國,還有一大類產品叫「植物蛋白飲料」,比如椰汁、核桃乳、杏仁露、花生乳等。植物蛋白飲料、豆漿、植物奶,到底有什麼不同,它們能夠代替牛奶嗎?
  • 植物蛋白飲料發展面臨新問題:品牌在混戰 山寨在搗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除去養元飲品外,老牌的承德露露(000848,SZ)、維維股份(600300,SH)等均在植物蛋白飲料這一細分領域有深入布局,此外,乳製品企業如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業(02319,SZ)、三元股份(600429,SH)等亦在不斷加碼進入,競爭已然十分激烈。
  • 健康養生:植物蛋白飲料補充蛋白質靠譜嗎?
    不過,我市有關醫學專家表示,植物蛋白飲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有限,人體日常所需蛋白質更多還應從食物中獲取,而非靠喝植物蛋白飲料。  植物蛋白飲料成為新寵  昨日,記者走訪了我市青泥窪橋、開發區金馬路附近的多家超市發現,目前的植物蛋白飲料的品牌還真不少,多達十幾種。
  • 養元飲品:植物蛋白飲料龍頭 積極推進復購頻率
    客觀來說,食品飲料板塊個股今年漲幅遠超上證指數,且隔三差五年都有相關個股創出歷史新高,食品飲料行業的優質賽道毋庸置疑。今日,董秘連線走進一家公司,植物蛋白飲料龍頭——養元飲品。要點◆食品飲料板塊個股股價長線優良,頻繁創出歷史新高;◆養元飲品現為植物蛋白飲料龍頭,未來計劃研發新品,提高產品復購率;◆分析傳統行業個股,要思考定價、消費人群、適合的場景等因素。巴菲特曾說過,要分析一家上市公司如何,不妨去超市轉轉。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產    1.1.2 植物蛋白飲料行業特徵業  1.2 植物蛋白飲料產品主要分類調    1.2.1 不同種類植物蛋白飲料價格走勢(2015-2026年)研    1.2.2 豆乳飲料    6.1.1 全球市場植物蛋白飲料不同類型植物蛋白飲料產量及市場份額(2015-2026年)C    6.1.2 全球市場不同類型植物蛋白飲料產值、市場份額(2015-2026年)i    6.1.3 全球市場不同類型植物蛋白飲料價格走勢(2015-2026
  • 蒙牛居然低調推出了0糖氣泡水!乳業巨頭做飲料,它是認真的嗎?
    一位熟悉蒙牛的業內人士今天告訴小食代,從行業角度來看,考慮到乳業和飲品的渠道存在高度重合性,預計兩個行業未來發展會越發融合。「(比如)元氣森林可以進軍乳業,乳企也可以發展0糖氣泡水。」他解釋說。有意思的是,前有伊利高調進軍礦泉水並最新劍指100萬噸產能,蒙牛也似乎同時在「盤算」它的飲料戰略。小食代今天留意到,蒙牛陸續申請了多個商標,釋放了進一步布局的信號,其中很多為植物基產品。
  • 蒙牛入股妙可藍多,旺旺推植物飲,江小白&樂樂茶推酒茶混飲…
    2、江小白聯手樂樂茶,推酒茶混飲及酒味歐包 3、中石油推功能飲料好客之力,或競逐紅牛?,支持大腦健康 9、雀巢美國推燕麥奶植物基飲料,主打高蛋白低糖 10、加碼植物奶,美國中西部1300家星巴克將推出燕麥奶咖啡 投融資類 11、蒙牛7.4億投資入股妙可藍多,奶酪在中國市場大有可為?
  • 植物蛋白飲料:大風口下的「小食代」?
    對於植物蛋白飲料行業的發展,前瞻網數據顯示,2016年植物蛋白飲料行業收入為1217.2億元,2007-2016年複合增速達24.5%,在整個飲料行業的佔比上升8.8個百分點至18.7%。預計2020年行業的市場會進一步提升達到2583億元,佔飲料製造業市場總規模的24.2%,仍為飲料製造業的主要細分品類。
  • 2019食品飲料應用中值得期待的植物蛋白
    哪些植物蛋白原料會在市場上具有潛力,並持續走俏呢?Givaudan:最具潛力的植物蛋白日前,瑞士香精香料公司Givaudan公布了六種前景廣闊的植物性蛋白,它們或可改變食品飲料行業的格局,尤其是營養飲料領域。
  • 植物蛋白飲料受到熱捧 補充蛋白質效果有限
    植物蛋白飲料受到熱捧  相較於可樂等眾所周知的健康「公害」,植物蛋白飲料的營養「內涵」受到很多人追捧。記者調查走訪北京多家超市後發現,目前市場上植物蛋白飲料種類繁多,主要有核桃露、花生露、芝麻糊、椰汁等產品,主要以罐裝為主,還有一些粉糊類食品。
  • 維他奶搶佔植物蛋白市場藍海,開創植物蛋白飲料新格局
    眾所周知,植物蛋白是比動物蛋白更健康、更高品質的蛋白質來源。據專業食品飲料調研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數字顯示,植物性食品的全球需求量在2013年至2017年間增長了62%,植物蛋白飲料正在不斷佔取牛奶的市場份額。
  • 銀鷺領銜 植物蛋白飲料告別高增長
    北京商報訊(記者 阿茹汗)在經歷了過去五年的高速增長後,植物蛋白飲料已經進入瓶頸期。利樂公司日前發布的《植物蛋白飲料的機會》報告顯示,2015年大中華區乳製品市場的總體即飲消費總量達到308億升,其中包含豆奶在內的植物蛋白飲料,佔據20%份額。
  • 中國飲料界的百億俱樂部,再添一「超級單品」
    在全球範圍內,飲料單個品牌年銷售額破百億其實並不多見。目前飲料界的百億俱樂部裡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紅牛、農夫山泉、王老吉、特侖蘇等等。特侖蘇能出現在裡面,應該出乎很多人意料。作為乳製品龍頭之一,蒙牛去年實現營業收入790億元,同比增長14.6%,連續11年入選全球乳業20強企業。經過二十餘年發展,蒙牛已打造出特侖蘇、純甄、優益C、每日鮮語等明星單品,業務覆蓋常溫奶、低溫奶、冰激凌、奶粉等等。據悉,特侖蘇在蒙語中的意思是金牌牛奶。
  • 天貓發布《2020植物蛋白飲料創新趨勢》,OATLY籤約加入「植物蛋白...
    FBIF2020食品飲料創新論壇於今年7月初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超過700家企業的數千位食品行業代表齊聚現場,共話行業新機遇。本次論壇上,關於植物蛋白行業的話題成為熱點,引發產業鏈上下遊和大眾的討論與關注。
  • 植物蛋白飲料是補充蛋白質的好幫手嗎?
    謠 言 很多人認為杏仁露、核桃露等標有「植物蛋白飲料」的飲品能起到補充蛋白質的作用。那麼,植物蛋白飲料真的是補充蛋白質的好幫手嗎? 真 相 GB16322《植物蛋白飲料衛生標準》對植物蛋白飲料的描述是: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為原料(如大豆、花生、杏仁、核桃仁、椰子等),經加工、調配後,再經高壓殺菌或無菌包裝製得的乳狀飲料。大家常見的杏仁露、核桃露和椰汁都屬於植物蛋白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