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昨天兩條日本帶魚上了熱搜,但是這兩條帶魚非比尋常,它們不是普通的帶魚,它們的全名叫勒氏皇帶魚,它們的出現一度還引發了日本人民的恐慌。它們究竟是何方妖物?竟然能引如此軒然大波,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2月15日的新聞。
連續兩年造訪日本海岸
據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報導說,在日本的一個漁港發現兩條巨大的帶魚在岸邊遊弋,遊姿優美,宛若兩條戲水神龍,遊了兩天後不知所蹤。這兩條勒氏皇帶魚的同時出現在世界範圍內是屬於極為罕見的情況,此事引起了日本人民熱烈的議論,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
看完這則新聞我馬上上百度搜索了一下這個大傢伙,不搜不知道,一搜就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去年的2月份這傢伙也多次「造訪」日本海岸。
2019年皇帶魚出現在日本海岸的新聞
2019年時新聞報導
為何皇帶魚出現會令日本民眾不安?
日本民眾為何不安?難道它有什麼超能力?或許我們應該先來認識一下它。
勒氏皇帶魚雖然與我們常吃的東海帶魚同叫帶魚,但它們並非同一魚種,皇帶魚屬於月魚目皇帶魚科皇帶魚種,而我們常見的帶魚則屬於鱸形目帶魚科白帶魚種,顯然它們差別巨大。
皇帶魚,又稱布倫希爾蒂,俗名龍宮使者、白龍王、龍王魚、大帶魚、大鯡魚王、地震魚,是輻鰭魚綱月魚目皇帶魚科的其中一種。
廣布於熱帶深海。它是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體亮銀色,腹鰭紅色,槳狀,英文原意為「槳魚」。背鰭亦呈紅色,很長,始於頭頂如鬃冠。很少見於水面,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北緯72度至北緯52度的深海裡。棲息於20至1000米的水深,但通常在水深20至200米間。
在日本皇帶魚被稱為「龍宮使者」,也稱「地震魚」,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前夕,至少有十多條條原本生活在海底深處的皇帶魚被衝到了海岸邊,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民眾會感到不安的原因。另外,皇帶魚面目醜陋,身軀龐大,又與許多不為人知的恐怖傳說有關聯,這加劇了人們對皇帶魚的恐懼感。
皇帶魚又緣何與地震扯上關係?
科學解釋是地震前海底地殼發生移動,地殼的移動使海水流攪動,使得深處的海洋生物不得不從海底遊到海面。有動物專家認為,這種魚類可以提前感知自然災害的發生。因為地震發生時產生的靜電荷形成的過氧化氫是一種有毒化合物。帶電離子還可能氧化有機物質,魚類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它們只能被迫離開深海並遊上海面。
當然,這兩種解釋有一定可能性,但還沒有足夠多的案例作為支撐,就像去年的皇帶魚出現日本並未引發地震和海嘯。也有人調侃皇帶魚可能因為氣候變暖出來水面呼吸點新鮮空氣,也有人認為可能是個吃貨,為了追捕它的獵物來到水面。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時刻保持警惕,敬畏自然這才是人類對大自然該有的姿態。
日本的恐慌,中國的盤中餐
在日本極為罕見的皇帶魚,在我國東海卻不是什麼稀罕物,據東海的漁民介紹,皇帶魚繁衍很慢,11月中旬正是它們交配繁殖的季節,皇帶魚之所以會出現在東海是為了繁衍後代。雖然無法證實這種繁衍說法的可靠性,但至少我們知道漁民們對皇帶魚並不陌生,經常可以捕到這類帶魚,捕到之後它們是放歸大海還是成了人們的盤中餐呢,答案不言而喻!
據漁民介紹,在國內懂得吃皇帶魚的人不多,懂得行情的漁民打撈到皇帶魚,要麼扔回海裡,要麼拿上岸賣,能賣出去的價格也只能與普通帶魚相當。當然懂貨的人也有,遇上了也能賣出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