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幾眼嫿嫿寫作業,我看她寫了幾個字,就惱火了!
她都五年級了,竟然寫字盡發倒筆,讓我看得百爪撓心。
比如玻璃兩個字,她寫「王」字旁,就是先寫一橫,再寫一豎,再寫一橫一提或者說是兩橫,更過分的是璃字的右邊「離」字,她竟然是先一點一橫之後,就把下面的半包寫完,再寫裡面的叉,而下面那部分,則是寫了撇折和一點之後,再寫外面的半包。
看得我真難受啊!
小時候我們學寫字,老師都會教筆順規則,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左到右等等,有筆順歌和筆順表,比如「離」就會有,缺口朝上的,先裡後外,缺口朝下的,先外后里,恰好和嫿嫿寫的順序是反的。
我站在嫿嫿旁邊,要她寫給我看,一遍一遍,寫了而是多遍,只有兩遍寫的是對的,她寫得哭了,我看得怒了。
我吼她,難道老師沒有教該怎麼寫這些字嗎?難道你們對寫字的筆順沒有要求了嗎?
嫿嫿哭著說,老師沒有要求!
嫿爸在旁邊要我不要急了,說字是寫給人看的,寫出來不錯就行了,怎麼寫的不用過於在意!
我很生氣,漢字的筆順書寫,與漢字本身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怎麼能隨隨便便寫就行了呢?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語文考試必考的一道題就是漢字的筆畫順序,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一個字的偏旁部首,有幾畫幾筆等,似乎嫿嫿的語文試卷,真的沒見過這種題目。
我上網查了一下,果然語文試卷取消了對比順的考察,所以很多老師也不再花精力教筆畫筆順了。
難道,取消對小學生的筆畫筆順要求,也是減負的一部分嗎?
難道,小學生學寫漢字,已經不必要求筆順正確了嗎?
對於這一點,我個人堅決持不同意見,我堅定認為,漢字書寫,必須強調筆順正確,從小教起,從小做起!
在我個人看來,中華民族文明傳承千年的不斷,漢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漢字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漢字講究「字如其人,字正人正」,在寫字的時候注意穿插避讓、先後有序,也是人品性格的一種塑造、一種傳承。
寫漢字時,心裡想著應該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應該怎樣下筆、起承轉合、收筆,也是學習如何做好事情的一種態度。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將就章法,有章可循,而不是隨心所欲,隨波逐流。
漢字的書寫順序,也影響著漢字書寫的美觀,遵循正確的筆順能讓寫出來的字更協調美觀,讓字與字之間更加連貫。
就好比嫿嫿寫「離」字,她的寫法和規範寫法恰好相反,於是她的「離」字上下大小不勻稱,要麼上面太擠,要麼下面太扁,總之很難寫好看,每一個字寫得都不一樣。
漢字發展至今,怎麼寫更好看,怎麼寫更快,都體現在筆順中,而且,大家都遵從同一種書寫筆順,對於漢字的使用,會更有好處。
比如查字典,國內的字典都是按「橫豎撇點折」等筆順規則排序,掌握了漢字的書寫筆順,查字典都會比別人快一些,有些難檢字,哪一筆在先,哪一筆在後就顯得更重要了。
我是一個編輯,平時沒什麼事的時候,喜歡看字典,看各種奇奇怪怪的漢字,比如簡簡單單的一豎「丨」,也是一個字,還是一個多音字,竟然有四個發音,其中兩個還和寫的時候寫法不一樣有關,從上往下↓寫念「tuì」,從下往上寫↑念gǔn,這多有意思啊!
現在我們都是用鋼筆原子筆寫字,「丨」從上到下寫或者從下向上寫,根本看不出來,但是在毛筆書寫的時代,是有區別的,並且在計算機手寫輸入的時候,也是有所區分的。
現在我們使用手機時,有時候不知道一個字怎麼拼讀,但是知道怎麼寫,就可以用手寫輸入,而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裡,所有輸入法的算法對於漢字的識別都是基於國家的筆順規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輸入的次序不一樣,出來的漢字是不一樣的。
嫿嫿對於我逼著她按照正確的筆順寫字非常抗拒,我倆幾乎是要為這個事情發生一場火拼,嫿爸又覺得這件事情可大可小,無謂做鬥爭,寫字嘛,認識就可以了!
我說,如果現在寫字不注意筆順,以後就沒辦法寫好看的書法,嫿嫿叫嚷她不學書法。
寫字如做人,就算不學書法,也需要寫好字。
雖然嫿嫿嗷嗷地抗拒,但是我還是告訴她,明天繼續考她的筆順,寫不對就一直寫,直到寫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