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嶺迷窟》中鷓鴣哨上線,深入南宋女屍墓、盜衣拜師,內容體量不大、但密度非常高。
氛圍陰森可怖,節奏緊張高能,動作利落帥氣,夜貓汗毛倒豎。
完美呈現盜墓劇該有的種種因素。
黑水城過墓道的一段大戲,橫刀鋒利削出,他善閃轉騰挪展現十八般武藝,更是帥氣hold住全場,這段動作戲的拍攝、剪輯也都相當可圈可點。
一眾網友高呼:想讓高偉光來個鷓鴣哨半永久。
目前為止,這版《龍嶺迷窟》中潘粵明和高偉光的表現都表現出色,胖子、大金牙一唱一和非常討喜、很有觀眾緣,堪稱完美選角。
唯一的拖後腿因素,在於女主角張雨綺。
臺詞叫人非常出戲。
女主戲份有無必要?
劇作用一個小動畫來講述扎克拉瑪族人和雮塵珠的故事,張雨綺為這一段配音,不到兩分鐘的內容體量、尷尬效果卻讓人非常難忘。
如同「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一樣魔音在耳。
《龍嶺迷窟》前幾集中,張雨綺上線說較為日常的臺詞之時,違和感並沒有如此突兀。
但是,在以畫外音形式配音之時,她臺詞上的短板全部暴露無遺。
《妖貓傳》時期,陳紅在節目裡公開說「張雨綺那個臺詞多做作啊」,但她演被黑貓附體之後的角色,在屋頂上念詩「雲想衣裳花想容」,這份做作恰好就對了。
問題在於,如今《龍嶺迷窟》中張雨綺飾演楊小姐,這個角色不需要這份做作。
但張雨綺顯然沒有熟練掌握「一秒卸掉做作」的能力。
劇組的安排也讓人很費解,這一段是女主向胡八一他們三講述雮塵珠往事,畫面從幾人坐在陝北小院裡開始,轉場切換為動畫。
既然安排了小動畫模式,為何不乾脆換成劇中常用的畫外音?
熟悉原小說的朋友,已經開始疑惑:鷓鴣哨為什麼提前上線了?
胡八一等人在魚骨廟裡的故事,又為什麼提前中斷了?
胡八一、王凱旋、大金牙三人下墓之後的冒險,才是這一出《龍嶺迷窟》中真正的精髓內容,第六集掉下去打個卡、第七集就輕鬆爬出來了?
別擔心,後續內容中一定會讓他們繼續下墓,完成重中之重的盜墓故事。
此處的更改只是調換兩大塊內容的先後順序,一定不會刪減最重要的三人下墓摸金故事。
那麼,劇方為什麼要更改順序呢?
有兩個設想。
第一種,可能是為增加女主篇幅。
小說中楊小姐出現,告訴胡八一等人鷓鴣哨、雮塵珠的往事在後,胡八一王凱旋大金牙三人魚骨廟歷險在前,這本書裡下墓沒有shirley楊什麼事。
如今讓女主提前上線,很可能會讓她和胡八一一起下墓。
如果不改原小說裡的先後順序,完全按照書中安排拍攝,那麼劇中女主角戲份可能比龍套還少。
換句話說,這部劇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女主角了。
如今的改動,可能是出於「影視劇需要女主」的常規考量。
舒心醬不反對為劇作設置女主角,只要她表現好、不拖後腿,不影響劇作高能刺激又爆笑可愛的節奏,那麼加顏值擔當並沒有什麼不好。
問題在於,張雨綺目前為止的表現都很讓人頭禿。
此前背景介紹的戲份中,她似乎和整部劇都有著很嚴重的次元壁,如今畫外音裡亮出臺詞功力、更是讓人質疑她的專業能力。
倘若此後的劇情她一同下墓,或許她的動作戲會有亮點。
如果沒有,希望未來的《鬼吹燈》角色能換人。
不同版本的胡八一換過這麼多演員,網友戲稱從胡八一、胡八二、排到胡八九了,就連管虎導演監製的這個系列裡都同樣有過阮經天、潘粵明的不同人選。
原本眾人都覺得在同一個盜墓宇宙裡,同一個演員從陳玉樓演到胡八一會很有違和感,但事實證明潘粵明演技為王,他這版胡八一除了體重之外無可挑剔。
既然如此,那麼如果女主表現不好、下一部就理應替換掉。
第二種,付費點播模式的優先級別。
雖然付費點播模式始終被網友痛罵,但視頻網站依舊從中賺到缽盆滿溢。
4月15日起《龍嶺迷窟》也將進入點播模式。
目前已經播出的九集中,鷓鴣哨提前上線出現在七到九集,意味著接下來需要付費點播的內容會是胡八一下墓的精彩重頭戲。
鷓鴣哨在南宋女屍墓的故事拍得也很精彩,但更能拉動觀眾消費意願的應該還是胡八一。
按照目前品相來看,劇作質感非常在線,唯一的不確定因素是張雨綺這版女主。
當然,除去增加女主戲份的槽點之外,劇作中也有優秀的改編。
考究的細節改動
《龍嶺迷窟》中鷓鴣哨雖然沒能搭夥潘粵明版本陳玉樓,但同樣組成了很有意思的三人組。
小說中的情節是鷓鴣哨(道人),了塵(和尚),以及傳教士。
劇版中把傳教士的角色,變成了一個小可愛。
同樣是因為託馬斯曾去過黑水城、認識路,小說中寫的是鷓鴣哨二人脅迫他帶路,劇版中則是鷓鴣哨在渡船上的行為讓託馬斯心生崇拜,主動當起了小跟班。
兩相對比,劇版中鷓鴣哨的角色顯然更和善、更正派。
到達目的地之後,小說中寫為防止他搞事情、二人拖著他下墓,有監視和猜忌色彩,劇版中的改動則是好奇心害死貓模式。
鷓鴣哨怕他出事不肯帶他下墓,讓他早早離開,他卻偷偷跟上。
驟然出現時嚇了鷓鴣哨二人一大跳,營造了一個恐怖的小高潮,同時也更能顯示出鷓鴣哨的悲憫之色。
文字裡的鷓鴣哨,更有亂世梟雄的狠辣質感,有亦正亦邪的複雜特色,影像版本之中時時刻刻一舉一動都很善良,這是一個「主角不能黑化不能同時是反派」的影視劇改編思路。
或許會有觀眾認為這樣的改編很狹隘,但託馬斯的搞笑變動,反而讓人物更有出彩機會、也讓三人組的戲劇節奏更有張力。
小說和影視劇是不同載體,在緊張驚悚的視聽語言節奏中,加入搞笑因素是很好的調劑。
託馬斯在劇版中就是這樣的存在。
和隔壁胡八一、王凱旋、大金牙這三人組隨時隨地能說相聲的畫風不同,鷓鴣哨的三人組裡,他師徒二人都太過高冷、寡言少語,絮絮叨叨的託馬斯加入則是催化劑。
慫巴巴不敢順著繩子過深淵。
眼巴巴羨慕鷓鴣哨的金剛傘,不知天高地厚大大方方討要我也想要一把哎。
在兩尊大神都不動聲色、氣定神閒的時候,這個咋咋呼呼的角色、對節奏也有帶動效果。
摸金話術
《鬼吹燈》系列之所以擁有龐大擁躉,固然是因為奇險刺激的質感,生死與共的情意,爆笑的插科打諢日常,同時也離不開摸金校尉這套話術的神秘質感。
搬山道人、卸嶺力士,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四大門派各有特色,摸金一門又最有規矩最講究。
如果說金庸古龍在傳統武俠中,構築出了虛化的象徵武林和真實存在的門派互相映照的獨特世界,那麼天下霸唱則通過摸金校尉等話術,完成了「盜墓世界」的構建。
上乘風水堪輿之說,下連分金定穴之術,這套話術本身就很有魅力、也很有稀缺性。
《龍嶺迷窟》完美還原了小說中的話術,並且通過鏡頭語言,完成了一次更充分、更高級的展現。
下墓之前,了塵大師禪杖上的新月和天上一鉤彎月之光互相映襯,既有畫面上的美感、又有古老神秘之氣。
下墓之後,無論是方位、數字的考究,雕塑、文字的寓意,都能瞬間將人拉進摸金次元之中。
下局見,摸金校尉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