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至先秦時期的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到宋朝文學大家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其間數千年,在江淮大地上,留下了一連串的成語典故,有些成語直到現在還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但你知道有哪些成語是發生在安徽的呢,這些成語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就來和小編一起漲漲見識吧!
揭竿而起
發生地:宿州市墉橋區
典出:秦末陽城(河南省登封縣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名軍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漁陽(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去防守。這些人走到大澤鄉(安徽省宿縣東南)時,趕上連日大雨,路被淹沒,因誤期,就要被殺頭。首領陳勝決定起義,「揭竿而起」由此而來。
△位於宿州市埇橋區的涉故臺(即當年陳、劉起義之地)
不越雷池
發生地:安徽望江縣
典出:東晉鹹和二年(公元327年),歷陽(安徽和縣)鎮將蘇峻叛亂,舉兵進犯建康(南京),江州刺史溫嶠欲領兵東下,中書令庾亮恐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在《報溫嶠書》中說:「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望江縣雷池
洗耳恭聽
發生地:安徽巢湖
典出:相傳5000年前,巢父在池邊牽牛飲水時,批評一代聖賢許由「浮遊於世,貪求聖名」,許由自慚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雙目,表示願聽從巢父忠告。後人為頌揚許由知錯就改的美德,遂將該方池取名為「洗耳池」。
△巢湖洗耳池
過門不入
發生地:安徽蚌埠
典出: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禹治水時,30多歲還未婚,在塗山(今安徽省蚌埠西郊,淮河東岸)遇到了塗山氏,兩人一見鍾情,便成了親。可婚後4天禹就外出治水。13年中,禹曾3次路經家門而未入。
△當年大禹治水之地—蚌埠西郊塗山
捲土重來
發生地: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
典出:在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相傳為西楚霸王項羽自刎之處。唐代詩人杜牧到此憑弔時,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後人用「捲土重來」比喻失敗之後,重新恢復勢力。
△和縣烏江亭
望梅止渴
發生地:安徽含山縣
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此處所說的大梅林,就是現今安徽含山縣的梅山。
△梅山其實並無梅樹,但梅山古蹟甚多,此圖為梅山石礎
百步穿楊
發生地:安徽臨泉縣楊橋鄉
典出:《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養由基是春秋時楚國(今屬地安徽省臨泉縣楊橋鄉)名將,我國古代著名的神射手。
△臨泉綠蔭大道上的養由基介紹牌
一葉知秋
發生地:安徽淮南
典出:《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淮南八公山上的秋天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發生地:安徽淮南八公山
典出:淮南王劉安由於謀反暴露,被迫自殺。人們還傳說劉安不是自殺而死的,而是他長期修煉丹藥,終於獲得了成功。一天他在升仙臺吃下丹藥,其中一些散落在地,被他家裡的雞、狗吃了,結果劉安和他的雞狗一起都飛到天上成了神仙。
△位於壽縣的淮南王劉安墓
打草驚蛇
發生地:安徽當塗
典出:傳說南唐時候,安徽省塗縣縣令王魯貪贓枉法,瘋狂搜括錢財,百姓怨聲載道。一天,王魯批閱案卷,猛地發現縣衙主簿被人聯名控告貪汙受賄。所列罪狀,條條證據確鑿。王魯越看越心怵:「幸虧此案落入我手,以後得多加小心,不能讓人抓住把柄。」看完,他就隨手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引申為「打草驚蛇」這個成語。
△網絡上關於「打草驚蛇」典故意畫的配圖
醉翁之意不在酒
發生地:安徽滁州
典出: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感懷時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為他建亭飲酒賦詩,歐陽修自號「醉翁」,並以此名亭,寫下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成為傳世名句。
△滁州醉翁亭
水落石出
發生地:安徽滁州
典出: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此為歐陽修所描寫的琅琊山一年四季之風景變換,本意指水落下去石頭就露出來,現在多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醉翁亭旁的石刻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發生地:安徽淮南八公山
典出:《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公元383年五月,前秦苻堅不顧群臣反對,決意攻取東晉。失敗潰逃,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驚慌之下,苻堅登上壽陽城頭,見淝水東面八公山上草木搖動,以為都是埋伏的晉兵。
△站在壽縣城頭上遠眺八公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發生地:安徽省靈璧縣東南
典出:《史記·項羽本紀》裡這樣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四面楚歌由此而來。
△靈璧縣垓下之戰遺址
曲有誤,周郎顧
發生地:安徽舒城
典出:《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不但足智多謀,而且精於音律。周瑜聽人演奏時,即使喝了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點兒錯誤,也一定瞞不過他的耳朵。每當發現錯誤,他就要向演奏者望一眼,意思是說:「喂,你錯了。」因此有兩句歌謠道:「曲有誤,周郎顧。」
△位於廬江縣的周瑜墓
班門弄斧
發生地:安徽當塗縣
典出:《蓬軒別記》明朝進士梅之渙憑弔采石磯(今安徽當塗縣)李白墳墓時,看見墓前能寫字的地方,都被前代詩人留下並不優美的詩句辭賦,實在是有點不自量力,他便揮筆題了一首詩:「採石江邊一捧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弄大斧。」
(責編:徐文兵、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