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提到內向和外向這兩個話題,在許多的家長們看來,性格偏外向的孩子比較受歡迎,因為他們積極、陽光、敢於表達自己,活潑愛動,愛打招呼,總之佔據了所有用來形容好的詞語。反觀內向的孩子就顯得不是太受歡迎,很多內向的孩子很容易就被定義為不愛說話,不愛動,不愛和別人交流和交往等,其實這樣的形容對於內向的孩子並不是足夠公平的。
那孩子到底有沒有內向和外向的區別呢?蘭尼博士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內向和外向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我們想像出來的,因為他確實的是在影響到了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但是兩種性格誰好誰壞,這個我們是不能夠給出一個確切的評判的,因為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都有其獨特的地方,也都有能夠給我們的孩子帶來積極影響的一些地方,所以,他們兩個沒有好壞,只是我們應該怎麼去看待這個問題而已。
許多孩子被「判定」為內向的孩子的家長認為這個性格對孩子以後將來的發展是不好的,都想著怎麼去改變孩子的這種性格,怎麼能夠讓孩子從不愛說話變得愛說話,怎麼讓孩子從不愛打招呼到愛打招呼,於是不斷的去和家人、老師去溝通和交流,去詢問該怎辦?我相信得到的答案應該類似如下:鼓勵孩子多說話,讓孩子多跟愛說話的小朋友一起玩。
當然這些答案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我覺得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內向孩子優勢的發揮。樊登讀書會的樊登老師,別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外向的人,他善於交談、願意分享等,但是在他本人的書中他卻認為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每個人最了解的肯定是自己,所以樊登老師對自己的定義為內向的人是不無道理的,那為什麼在我們很多人的眼裡看來的樊登老師是外向的呢?因為他將自己內向性格的優勢充分的發揮了出來。
那說到底,內向性格到底有哪些優勢呢?著有《內在孩子的潛在優勢》這本書的蘭妮博士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分析,他覺得內向的人有以下的優勢: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懂得停下來生活,熱愛學習,善於創造性思維,謙虛謹慎,容易形成健康的習慣,珍惜友誼等。那這些優勢呢是需要我們成人去觀察和發現,但是這個並不能夠代表說這些優勢只有內向的孩子有,外向的人身上也是有一定的行為表現的。
因為外向的孩子看起來更容易適應社會,更容易與環境等建立感情,所以外向的孩子我們可以看到很容易適應一個新環境,尤其是對於剛入園的孩子來說,同樣的面對分離焦慮,外向的孩子可能會表現的很好,基本幾天就能夠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但是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就不一樣了,內向的孩子可能需要很久,兩周三周,甚至有的都需要一個月。
孩子之間的差別真的很大,所以,對於內向的孩子,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一些展現他優勢的機會,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我們能夠達到的幫助。
第一、親密的親子關係的建立
我們都知道,我們改掉一個習慣很難,而且我們也很難接受別人強迫我們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我覺得孩子應該也是一樣的,孩子也不喜歡別人強迫他們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們不要去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迫孩子去跟自己自己不熟悉的人一起去玩,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做,但是不能強迫孩子去做,因為這個看似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過程確實在損害孩子的自信。
同時,這種做法也不利於我們親子關係的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帶來的不僅僅是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與愛,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帶來源源不斷的信任感,那這種信任感覺會讓孩子覺得他所在的地方是安全的,是能夠給他們帶來足夠安全的,即使不是父母的陪伴之下,只要父母覺得是安全的,孩子都會很快對於對方產生信任。
親密關係關係到孩子的性格
第二、找到孩子的特點,給予符合孩子特點的活動
我們知道每個孩子的性格及能力都是有差異的,同樣的,帶來的就是每個孩子對於一些事情的處理也就不一樣了。我們不能夠按照同一個標準去對所有的小朋友來去要求,就一句老話說的那個樣子:術業有專攻,孩子不同的性格就決定了適合他做的事情也就不同,內向的孩子可能喜歡做一些安靜些的活動,外向的孩子可能就適合做一些比較活躍的活動,所以,我們要找到孩子的特點,給予符合其性格的活動。
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討論和發現,孩子喜歡做什麼事情,願意做什麼事情,那我們就要根據孩子的喜歡來給孩子去提供相應的活動,將孩子的特長發揮到極致要比去要求孩子不斷的改變自己的短處要有效的多。
內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第三、靈活的親子關係的建立
為什麼要說靈活的親子關係呢?因為在建立親子關係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內向的孩子會特別的容易對父母產生依賴,這樣也就導致孩子不願意去和其它的小朋友去交流和交往,隨時隨地的需要父母的陪伴,所以,作為成人,我們不應該僅僅是孩子的陪伴者,還應該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導者,甚至於有些時候,我們還應該做觀察者,有的時候,適當的防守,給孩子一些「耐寒」的機會,對於孩子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靈活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有不同的感覺,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於不同 陪伴下的父母的愛,這樣他們再面對陌生或者未知的東西的時候,就能夠比較好的去面對,而不是只是依賴與父母的身後了。
對於內向孩子,支持和陪伴同樣重要
第四、少講道理,多做示範
內向的孩子本身心思就重,內心活動比較豐富,比較喜歡去思慮一些事情,所以,當我們跟內向的孩子說一些事情的時候,他的內心活動是比較豐富的,是會做比較多的思考的,當我們跟孩子做過多的道理的時候,孩子就會容易想的比較多,由於內向的孩子不願意表達,所以就會導致孩子將自己的一些想法等放在心裡,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所以,作為成人,我們應該多做給孩子看,因為我們知道,內向的孩子觀察能力特別的強,他們會很清楚的發現我們成人所做的事情的一些細節,並且記在心裡,會在需要的時候以他自己的形式表現出來。
內向的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
其實,還是像在文章開頭的時候說的那樣,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特點不一樣,給孩子帶來的專長不一樣,所以,作為成人,我們應該做的是想辦法如何將內向的孩子優勢發揮到最佳,而不是去改變我們的孩子。
另外,作為內向的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不要過多的批評,指出錯誤、給出正確的答案即可,因為內向孩子強烈的羞恥感會讓孩子特別的在意自己所犯的錯誤。理解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的性格,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