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形成機制,內向有什麼好處,要不要改變?

2021-02-22 兩情相悅的藝術
有同學問:

關於性格的問題,經常被討論。社會上也有一種流行看法,外向的性格更容易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更容易有人脈。這就讓一些內向的同學,比如這位同學,產生困擾,

那麼,內向到底好不好,要不要改變,性格可以改變嗎?

我們先拋開這位同學的問題,看看內向是怎麼形成的。

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裡的觀點。為便於理解,可以參考英文版本。

現在雖然「裡比多」基本不再提了,但是這種內向機制,經過這些年的觀察驗證,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制定的輔導策略的實際效果,都說明是準確深刻的。

下面結合這些年的經驗,對這個觀點進行解讀。

什麼是內向?是由於從外部現實環境中無法獲得快樂,而被迫轉向,通過自我開發,即主要通過心理活動來獲得「快樂」,但是由於這種心理活動的「快樂」,由於不是從外部現實環境中獲得的,因此沒有「實質」意義,而只是一種心理感受。簡單的說,內向就是主要通過自我的心理活動獲得類似於快樂的心理感受的一種心理狀態。

內向的人為什麼不喜歡說話,不喜歡和更多人交往?這是因為這種內向的機制主要依靠自我的心理活動,不需要外部環境與外人的參與即可實現。甚至外部因素的介入會影響自我心理活動的快樂體驗,因此就不喜歡。這也是包括父母、親友,以及其他所謂「過來人」的教導、告誡、說服要「外向」一些、開朗一些不可能有效果的主要原因,因為這樣做的話會「不爽」,會難受。

那麼,內向到底好不好,要不要改變?

先從內向的演進史講起。

原始社會,基本上沒有內向的人。因為人要活著,必須依賴與他人的協作,獨自無法生存。

農耕社會,也基本沒有內向的人。一是絕大多數人要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需要強烈的情感宣洩與交流來舒緩勞乏,二是在宗族人情環境中生存,所謂「低頭不見抬頭見」必須進行外部交流。可能只有地主或者官宦子弟會內向。

工業社會,應該會有一部分人是可以內向的。手工藝者、藝術家、富家子等等。

而現代社會,生產力和社會財富極大提高,就使大量的人具備內向特質成為可能。

那麼內向好不好呢?

其實內向沒什麼不好,也沒什麼好。就是一種心理特徵。

就像外向一樣,能說外向就好嗎?當然不是。很多不靠譜的人都是外向的。

內向就是一種心理特徵,好不好取決於個人能力,而不是性格。

下面是和一位同學一年前的聊天記錄:

確實能看出來,內向也沒有多麼不善交流,也知道520表白一下。

雖然內向沒什麼不好,但是和外向一樣,也有也有自身的職業適宜範圍。比較適合從事藝術工作與科研技術工作。

多年前就有朋友、學生建議我寫小說,因為素材實在是多。一個一個的串起來,做肥皂劇挺好。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不夠內向,一是坐不住,二是現實推導能力比較強,比如看照片分析人。但是缺乏編故事的想像力,所以寫不出來小說或者電視劇。雖然每天都在寫,但是都是在寫實打實的東西。

所以內向不需要改變,但是職業需要挑選。

雖然內向不需要改變,但是要注意,內向經常與心理問題混淆在一起。

比如,內向並不影響找對象。內向的人也有正常的情感需求,只是他們的情感表達更「默默」一些,但是臉紅的概率遠遠大於外向的人,興奮度也會大於外向的人,所以絲毫不影響力度,此外還有「蔫人出豹子」之說。而且中國傳統婚姻中,外向與內向搭配,本來就是最常見的一種模式,而且這種模式的婚姻很穩固。但是經常把內向和對異性不敏感混淆在一起。

比如,內向並不影響交朋友。現在最火的郭德綱和于謙就是典型的例子。內向的郭德綱與外向的于謙是難得的好搭檔。朋友不在多,一個頂十個!但是經常把內向和社交恐懼聯繫在一起。

再如,內向並不影響事業發展。因為事業發展靠的是本事和實力,而不是能說會道。其實考察每年的百富榜單,會感覺內向的佔比比外向的還多。但是經常把內向同低欲望聯繫在一起。

好了,現在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那位同學提出的問題。

可以看出,這還不完全是一個內向問題,還夾雜著心理問題。

最重要的,可能是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態度、觀點,或者說,內向的人並不「憋屈」,而這位同學有明顯的憋屈的特點(隱忍)。所以,「矯枉必須過正」,寧可得罪親戚,也要突破這種心理障礙。鼓勵去懟,雖然並不對。

其次是待人接物和禮節禮貌的問題。內向不等於不會和人打招呼,不等於不會招待人,更不等於不能判斷他人的真實意圖。既然是親戚,又當著父母的面,因此親戚的話肯定是善意的,雖然不好聽。因此正常的應對,不當回事就行了,根本沒必要「大聲去懟他」。

第三,這位同學的狀態和父母有很大關係。比如提到父母是說「我父親」、「我母親」,這是比較拘謹的說法。更自然一些的說法是「我爸」、「我媽」。

還有「我父親說我不該這樣丟了他的臉」,通常能夠這樣說,說明「父親」比較好面子但是不怎麼有面子,而且和親戚之間不夠那麼親。這種弱勢心理必然會影響孩子心理的成長,導致出現一些問題。

還有「我母親說我要改變才能適應社會」,這也體現了弱勢心理,而且還有些「母愛」不足。因為正常情況下,父親一說兒子,媽媽通常會說「你少說幾句,也怪不得咱兒子,他說話也太過分了。」會護著孩子,而經常被護著的孩子,通常不會出現這些問題。當然,這不是說媽媽不愛兒子,而是因為媽媽的弱勢心理影響了愛的表達。一定要理解這一點。

既然已經成年了,重點就不再是和父母如何如何,而是自己的獨立與成熟。所以要擺脫父母的影響,走好自己的路。

切記,不要再在知乎上找答案了。用陝西老話說,就是「小心從靡子地引到麻子地去了」。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又懦弱的人要如何去改變?
    雖然大家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性格還是可以改變的,那麼如何才能改變內向懦弱的性格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長期堅持下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定會收到效果的。在改變內向懦弱的性格之前,我們要認識到內向懦弱的根源是什麼呢?根據我的學習和體會,我認為,內向懦弱的背後是我們對自我的不信任,也就是不夠自信。
  • 內向性格描述有哪些介紹改變內向性格的方法
    ,而白白地浪費時間,他們較為重視考試成績,一次重要的考試沒有考好,他們會十分難過,許多天情緒都振作不起來;內向型性格的人能夠長時間、安靜地進行學習,很有毅力和恆心,堅忍不拔,但有時思維不夠靈活,比較刻板,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也比較慢。
  • 內向性格的孩子就一定要改變嗎?
    著有《內在孩子的潛在優勢》這本書的蘭妮博士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分析,他覺得內向的人有以下的優勢: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懂得停下來生活,熱愛學習,善於創造性思維,謙虛謹慎,容易形成健康的習慣,珍惜友誼等。那這些優勢呢是需要我們成人去觀察和發現,但是這個並不能夠代表說這些優勢只有內向的孩子有,外向的人身上也是有一定的行為表現的。
  • 患上「內向恐懼症」的家長:聽到內向就焦慮,內向真的不好嗎?
    但內向性格也有自己的優勢,並且這些優勢同樣能讓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主動權,為我們日後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幫助。所以,「內向」本身不是貶義詞,不是一種負面的性格特點,對此家長們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孩子內向有諸多好處前面我們提到內向性格也有很多好處,下面我們就聊聊內向性格在孩子身上具體會體現出哪些好處。內向的孩子,天生在專注力上佔據優勢。孩子總是活潑的,思維比較跳躍,很難長時間地將注意力保持在一件事上。
  • 女生內向適合什麼工作 什麼樣的女生是真正內向的性格
    內向的人在工作中有什麼優勢?   女生性格內向怎麼改變自己?   1.內向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如果你並不覺得內向有什麼不好,你喜歡自己獨處,喜歡自己思考,喜歡跟自己分享那些小開心小感動,那麼就繼續保持內向的性格吧,那麼工作怎麼辦呢?
  • 內向不愛說話,要怎麼改變自己?
    第二個是:3歲看大,7歲看老,性格到25歲之後會趨於穩定不變,性格雖然很難去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行為。相信在生活中,會有很多小夥伴的性格都是偏內向,而且有一部分的人他的性格其實是偏內向,但他們一樣可以在各種群場合做到遊刃有餘,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很多都是通過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 性格內向怎麼了?內向的人厲害著呢!不要總認為孩子內向就丟人
    比如:萬有引力、相對論、Google、 iPhone、《哈利波特》、查理.布朗、《辛德勒的名單》、蕭邦的《夜曲》……這些名詞應該都耳熟能詳,那你知道這些名詞都是由內向的人發現或創造出來的嗎?大家是否知道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屬於內向的人?正如美國的一項心理學調查發現的那樣,全球最成功的100個人中,有40%都是內向型人格。
  • 內向慢熱的人怎麼辦?
    是,我當然知道,內向不是一件壞事,內向有內向的優勢,有很多工作的內容適合內向的人來做。但是誰不知道啊?這樣的回答有什麼用呢?性格慢熱怎麼辦?我們首先要明白,這個問題誰會問?那些覺得內向很好,他們很享受的那些會問這個問題嗎?顯然不會。
  • 內向決定孩子的前途,改變內向孩子,3步輕鬆完成蛻變
    孩子內向,會有什麼影響?孩子內向,有什麼表現?孩子認生算不算內向? 第1步:孩子害羞,讓孩子多出去見見人 內向的人,會有很多優質的特點,就是能坐得住。像愛因斯坦、愛迪生、牛迪,像這些發明家研究型的人才,都是內向型人格。但作為父母,儘量讓孩子不要太過於內向,這樣不利於溝通,不利於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通過與他人溝通而發揮出來。
  • 性格內向的形成原因 - 矛盾
    但是在這個現實社會中最需要的還是外向者,然而對於那些內向者來說立足於社會中較外向者更艱難一些,除非在某領域有著出眾的貢獻。那麼,本是活潑開朗的外向者,為何會變成一個沉默寡言的內向者呢?其實這種轉變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環境的影響,個體外貌影響等。一、環境因素。
  • 職場英語:性格內向也能做領導,不要改變自己
    康納特很肯定,自己生性內向,特別是做了六七次測試之後。對於一個寧願躲在幕後的人來說,經營一家擁有近2萬名僱員的企業並非易事。康納特說,他需要誠實、紀律和必要的獨處時間來做好領導。如今,作為雅芳(Avon)的董事,在他不忙於保衛雅芳免於被收購之時,他有一份或許最不「內向」的工作:他常常要站在一屋子人面前,告訴他們,你們也可以成為領導。
  • 性格內向的人要怎麼改變自己?
    1.善於觀察性格內向的人要想成為外向活潑的人,踏出的第一步就是要善於觀察,首先你要加入別人話題中,加入之前你要了解別人喜歡聊些什麼,他們聊的話題你是否感興趣,如果你本身不感興趣也沒有必要為了迎合別人而特地加入別人的話題圈,畢竟外向不等於迎合,如果你感興趣,自己還得有閒聊的資本,這個資本是指你自己獨特的見解與對這個實物的了解程度
  • 內向並不是缺陷,不需要改變。
    「你這麼內向,以後怎麼交朋友?職業生涯怎麼辦,內向的人當不了領導的。」你有沒有被這樣那樣地勸說過,要改掉你內向的性格。內向的你仿佛被貼上過社交焦慮、自卑、不快樂、沒有幽默感等等的各種標籤。可是,你真的了解什麼是內向嗎?你真的懂內向的人嗎?
  • 心理學:性格老實內向的人,其實根本不需要改變
    前幾天有一個讀者來找我談心,她說自己最近特別糾結,問我:我需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她覺得自己太老實內向了,有點兒融入不到這個社會當中。 所以她下定決心進行改變,覺得只有自己變得主動積極了,對方才能夠愛自己,其實這種說法是極其錯誤的。 心理學家認為:性格老實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改變。
  • 性格內向的人怎麼改變自己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有很多外向性格的人和內向性格的人,外向性格的人比較熱情,比較喜歡湊熱鬧,而我們公司就有一個同事性格就特別的外向。他從早到晚,不說話會當自己是啞巴,見了陌生人跟熟人似的,特別能聊。見了我們男同事就叫親愛的,我都快無語了。
  • 性格內向需要改變麼?看了你就明白了
    甚至我們為了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逼著孩子出去社交,把孩子鎖在家門外,讓她一定要跟院子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教會他各種社交技能,就為了跟別人交流時更友好。尤其在當今這個「社交至上」的大環境下,大家似乎都偏愛能言善辯的外向型人。
  • 《內向高敏者》:內向、敏感、喜歡獨處?一本書教你認清自己
    德國作家西爾維亞洛肯是語言學博士,從事過多年教學和研究工作,她本身也是內向高敏者,多年來幫助很多性格內向者走向成功,《內向高敏者》這本書就是她寫給內向型高敏感人群的人生指南,這本書可以幫助內向高敏者發現自身的優勢,一步步做出改變,獲得幸福人生。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書,了解內向高敏者與他人有什麼不同;他們身上有何種優勢;內向高敏者又該如何發揮他們的自身優勢 。
  • 內向的人都有什麼特徵?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人的性格有很多種,按照大的區域來劃分的話可以分為內向和外向。很多人說外向的性格比內向的要好,因為外向的人在溝通交流方面有優勢,可能比內向的人有更多的機會。其實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能說各有各的好處。那麼內向的人都有什麼特徵呢?骨子裡內高度內向的人通常會有下列四個特徵。
  • 不要因為孩子內向而逼迫孩子開朗,要正確引導孩子,反之傷害孩子
    小孩子一般分兩種類型:外向型和內向型,在同一件事情上,他們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如果內向的性格不影響到孩子正常的交流與生活,那也不要擔心,內向是一種自我思考的高級模式,說得少了,想得就多,對於孩子情感的培養以及思維能力也有好處的。內向,未必沒有才華,往往是他們更內斂,更懂得修煉自己,厚積薄發。
  • 自我心理學:內向性格如何改變命運
    一、內向性格的優缺點分析1.內向性格的優點內向性格的人他們重感情、敬業、有正義感、對工作認真負責、做人做事都有一定的追求、一旦決定要做就很難輕易改變,有撞破南牆,不回頭的優點等。一般而言,創業也不太合適內向性格的人。三、如何改變內向性格的缺陷前面說過了,能影響到內向性格的人無非就兩點,一是社交能力太差,二是行動能力太差。為此,想要改變性格的話,要注重於提高人際交往以及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