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科技館博物館「撒歡」 展館設備很受傷

2020-12-23 中國網教育

  鼓上的大裂縫。詹程開/攝

高溫來襲,放暑假的孩子們可以去哪裡撒歡?

除了少年宮,各種科技館、博物館、展覽館也是人氣最旺的地方。不過,暑假還未過半,不少展館的負責人就開始吃不消了——場館裡的各種設備壞了又壞,修了又修。熊孩子們一陣「掃蕩」之後,這些地方都需要「災後重建」。

文明體驗,對這些「無敵破壞王」來說,真有這麼難嗎?

科技館成了避暑納涼地

熊孩子不看說明直接亂拍

昨天早上,錢報記者來到西湖文化廣場。還沒有到開館時間,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和省科技館的門口,已經有不少家長領著孩子在陰涼處等候了。

「這麼熱的天,帶孩子來這裡,消磨時間還能學到知識,挺好的。」市民陳女士一邊說著,一邊還要看管8歲的兒子,畢竟是男孩,一刻不消停,這裡摸摸那裡看看的。

甚至還有爺爺奶奶帶著小孫子小孫女,天天到博物館、科技館來避暑的。

到了開館時間,孩子們都興奮起來,過了安檢直接衝向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們有的跟著,有的則坐在場館的空椅上,看手機、聊天,隨便孩子怎麼玩。

省科技館裡光線相對暗一點,每個項目都需要親自操作體驗。不過,記者觀察發現,很多孩子都不看一旁的操作指南,一上來就隨意觸摸,拍打一番,先來個親密接觸。

在「航海」項目中,沒有工作人員在「船艙」中,兩個男孩隨意掌舵,隨意按鈕,家長就在艙外坐著。

「模擬帆船航行」的設備前,一名小孩直接坐上操作臺,把帆船模型高高舉起,再重重砸在鋼化玻璃做的「海面」上,聲響很大。一旁陪著的家長只是看了一眼,沒有吱聲也沒有阻止。

還有個六七歲的男孩一路「走馬觀花」,在每個設備前都會停下來摁幾下,如果設備沒有反應,他就繼續下一個項目。

場館內設備損壞率很高

不文明體驗是重要原因

錢報記者原本想全部體驗一下科技項目,但是好幾臺設備都貼著「暫停運行」的指示牌,而試過的幾個項目,體驗感也不好。比如,利用虹膜和掌紋可打開大門的項目中,按照規定採集虹膜和掌紋,但是屏幕中的木門就是打不開。附近也沒有工作人員前來指導。

在模擬太空艙中,控制方向的搖杆可以動,但是顯示屏壞了。測反射神經的設備,無論怎麼操作,都沒有反應。無弦吉他也彈不出一個音來……

特地從青島帶著孩子來杭州過暑假的唐女士,表示對科技館非常失望。「原本期待還挺高的,感覺應該還有很多可以體驗可以玩的,但是來了之後才發現,很多器材根本不能用……浪費時間。」

對於館內的設備損壞,浙江省科技館副館長楊英也表示很無奈,「不僅僅是我們館,全國的科技館都面臨著設備維修率高的問題,這是無法避免的。因為這些設備需要動手去嘗試,互動性很強,時間久了之後,也會老化,所以損壞也是正常的。」

設備損壞率高的問題在暑假這個高峰凸顯。楊英表示,除了和人流量的增多有關外,和不文明使用也有一定關係。「我們有工作人員在一旁指導,但是孩子一多,也管不過來,一些不文明現象也是有的,我們只要看到就會勸阻的。」她也在此呼籲,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希望可以根據說明來操作,愛護公共設施。

加大修復頻率增加巡視次數

展品維護進入「暑假模式」

昨天下午,另一路錢報記者來到位於濱江區的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不久前重新裝修過的「兒童天地」展廳,一直都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但工作人員說,來的孩子比較多,展廳內的展品和設施也經常會遭到破壞。

在展廳中,有一個「田園歷險」項目,設計的是一片菜地,上面栽種著仿真的小樹,瓜果,蔬菜,主要目的是加深孩子對瓜果蔬菜以及害蟲的認知。但不少向日葵,還有茄子等瓜果都已經掉在了地上。「原本都是長在樹上的,但是一些調皮的孩子會把果實拔下來,打鬧取樂,有的還用來投擲。」工作人員說。

受傷的不僅只有這片菜地,旁邊的一面用來敲打的大鼓,已經出現了一條長長的裂縫,工作人員說:「這是大孩子用腳踢出來的。」

此外,「揚帆起航」項目中的一艘帆船,船身也遭到了破壞,只剩下一張帆孤零零地掛在上面,「動畫配音」區域的話筒,常常被小朋友們莫名地折斷。

正帶著孩子參觀的家長呂女士說,她來過這裡好多次,也看到過熊孩子破壞設施的情況。「有時候,家長帶著孩子過來,就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去玩,他們就坐在一旁顧自己玩手機,我覺得這樣不好,我是每次都牢牢跟著孩子的,有時候孩子不懂事,我們做家長的就要給孩子引導和勸阻。」

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的館長吉京杭告訴記者,這個月因為趕上了暑假,和上月同期相比,低碳科技館的參觀量增加了22.48%,不但總量多了,來的時間也相對比較集中,再加上還會有一些夏令營的團隊過來。「我們現在每個展廳差不多有3-5名工作人員,負責對遊客進行引導和勸導,遊客少的時候一般都沒問題,但是遊客量一大,就不太顧得過來,所以還是需要家長多多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在參與互動的同時,愛護設施和展品。」

吉京杭說,現在,到低碳科技館來參觀的主要以3-15歲的孩子為主,一般來說,越受孩子們歡迎的展品,孩子們越容易操作的項目,損壞率就越高。

目前,低碳科技館對展品的管理和維護上,也是進入了「暑假模式」,和平常相比,每天巡視的次數增加了一倍,同時,對於遭到破壞的展品,也加大了修復的頻率。

熊孩子的任性,並非個別現象。

5月底,某教育機構在寧波鄞州萬達廣場做活動,工作人員花了3天用上萬塊樂高積木拼了一個高將近1.8米的尼克狐,價值10萬餘元,並用繩子隔離,掛上禁止觸摸的標誌。但展出一個小時之後,作品就被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推倒了。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家長的問題。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認為,孩子的不當行為,和家長有直接關係。孩子的控制能力差,下手不知道輕重,公共財物意識薄弱。家長應該加強教育。「在家本就是山大王的孩子,出門會很講禮貌嗎?不會的,這種事情是在各種細小的事情上體現的。」周主任建議,在孩子3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灌輸規則意識了,性格脾氣能在一定程度得到修正。

一位剛帶著女兒從紐約和華盛頓特區旅行回來的媽媽,在參觀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之後,除了為展品震撼之外,對當地人的行為舉止也感慨萬分——

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很多展示品就這麼真切地展示——沒有玻璃罩。觀眾們屏息凝神,感慨人類藝術的結晶,更不會隨便觸摸。每個人都是輕聲細語,如果有小BABY突然哭鬧的話,家長也會安撫寶貝,並對只有幾個月大的孩子做出「噤聲」的手勢。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中,展示著各類飛機、火箭、飛彈、宇宙飛船及著名飛行員、太空人用過的器物。對於這些真品,觀眾們同樣秉承「只遠觀不褻玩」的觀念。志願者們經過嚴格培訓,對設備、展品非常了解。他們會主動引導孩子操作體驗設備,對於不明白的現象也會進行解釋,讓孩子明白其中的科學。

這位媽媽說,在美國博物館的親身體驗,給女兒上了一堂生動的文明禮儀課。

相關焦點

  • 孩子科技館撒歡 部分展品受傷
    每逢節假日,科技館、博物館等場所成了呼和浩特市眾多孩子們的新選擇。但是,由於部分市民的不文明體驗,甚至一些孩子將科技館當成了遊樂場,導致展館內的展品不同程度的損壞。近日,記者前往內蒙古科技館,對展品的損壞情況進行了採訪。
  • 127所學校和上海科技館及自然博物館合作 把中小學課堂搬進展館
    原標題:127所學校和上海科技館及自然博物館合作把中小學課堂搬進展館  東方網12月9日消息:除了教室,中小學生還能去哪上課?記者從昨天下午召開的市教委-上海科技館「館校合作」推進會上獲悉,復旦附中、七寶中學、上師大附中、位育中學等16個區的127所中小學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籤訂了合作共建協議,將課堂搬進展館。圍繞「開發一門博物館課程、培訓一批科技創新教師、培養一群學習型學生」的目標,從即日起,自然博物館「館校合作」專屬網頁也正式開通,將為學校提供「定製服務」。
  • 在寧波溜娃,這些博物館、科技館、遊樂場都是好去處!
    1、科技館、博物館『寧波科學探索中心』寧波科學探索中心是寧波首家大型科技館,也是一家主題樂園式的超大型科技館。『鄞州地質寶藏博物館』要說寧波哪個博物館比較特別,那麼鄞州地質寶藏博物館絕對排得上號,因為作為一座博物館,它竟然開在商場裡!
  • 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到重慶科技館考察交流
    【每日科技網】   11月8、9日,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臺中自然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到重慶科技館考察交流,不僅與科技館員工進行了工作交流會,還參與了重慶科技館館校結合綜合實踐活動,應重慶科技館之邀走進人和街小學,開展了題為《星空之美和宇宙之奇》的科普講座。
  • 臺灣科學展館建設運作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借鑑
    對臺灣科學工藝(技術)博物館等6家科技館進行了考察。在10天的緊湊行程中,我們全程參加了ASPAC年會,深入考察了臺灣科技館,並與許多業界人士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對科學中心(科技館)的建設、運營管理和創新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調研,獲取了不少信息,達到了預期目的。
  • 國內博物館引進谷歌虛擬展館
    不過,他認為,要想讓數位化觀展成為一種流行生活方式,各大展館還得連續闖過三大關口。國內博物館多停留在掃碼階段「展館的網站絕不是數字美術館。」若以此兩條標準來衡量,不論國家博物館還是中國美術館都還沒有自己的數位化展示平臺。「單從新技術運用層面來看,國內博物館在世界範圍居於中等偏上的水平。」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屬於十足的新媒體控,微博、微信每天都在更新。
  • 熊孩子又闖禍!上海一博物館玻璃展品被損壞
    為了豐富孩子的暑期生活不少家長會帶著孩子去博物館長長見識然而,最近有兩個熊孩子在博物館裡2016年,為慶祝上海玻璃博物館五周年慶,它由Arribas捐贈,並成為上海玻璃博物館的永久收藏。」目前,玻璃博物館已聯繫藝術家對情況進行說明,並就展品修復問題尋求幫助。
  • Perkins+Will將負責設計蘇州市科技館
    蘇州2018年1月10日電 /美通社/ -- 全球建築事務所Perkins+Will在蘇州市科技館國際設計競賽中從眾多方案裡脫穎而出,最終贏得蘇州市科技館的設計權。這座新展館距上海市西北面約62英裡,位於蘇州市獅山公園新興文化區的中央位置,總建築面積達44036平方米(474000平方英尺)。新展館的設計靈感源自於中式山水的表現手法,著意彰顯項目場地依山傍水的環境優勢,景觀設計進退有序,建築設計筆墨流暢。
  • 熊孩子撞壞展館展品,金額高達45萬,家長:我願意為孩子的錯買單
    文丨巧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熊孩子」一直是家長的心頭病。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總是過於精力旺盛,很容易惹出禍端,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家長這時候不給予正確的引導,那麼很容易導致孩子越來越調皮,徹徹底底變成一個「熊孩子」。
  • 小編帶你玩 篇三十一:盤點京滬9個適合帶娃逛的博物館、科技館 學...
    博物館、科技館也越來越完備,家長們都表示會帶著孩子多次去,因為每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領悟,常去常新。今天小小值就來推薦一些親子熱門博物館、科技館,疫情安全了去邊玩邊學吧。上海1、上海科技館各類學科科普,生動好玩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2000號(2號線上海科技館站)上海科技館是上海必逛推薦。
  • 熊孩子秒變最乖的崽,解鎖親子遊帶娃花式小tips
    隨著親子遊熱度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家長將親子遊當做與孩子增進感情最好的方式,但是在親子遊的旅途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親子遊帶娃攻略為大家解鎖帶娃花式小tips,讓你家的熊孩子秒變最乖的崽
  • 遂寧市科技館成為打卡地
    9月6日,9歲的陳田恬小朋友在父母的帶領下第二次走進科技館。當然,小朋友不光是來玩的,還有一個疑惑要在這裡獲得解答。原來在兩周前,陳田恬小朋友第一次走進市科技館,兩個小時的體驗讓小朋友意猶未盡。與此同時,她還和市科技館裡的「T型拼圖」項目較上了勁。「第一次沒拼出來,這次一定要拼出來。」「這裡不僅能看,還能讓小朋友動手,讓小朋友在動手中學習科學知識。」
  • 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今起開放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今天前往參觀的遊客在出示「隨申碼」、填寫《兒童健康信息承諾書》、測量體溫後,進入場館參觀。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介紹,從今天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除國定假日外)。兩館實行嚴格的限流措施,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均調整為原定的30%,即上海科技館瞬時承載量為4050人,單日最大承載量9000人;上海自然博物館瞬時承載量為1770人,單日最大承載量4779人。
  • 展館設計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好處
    現在的展館設計大多都是千遍一律,雷同的展廳頗多。走進展廳大多都是展板,造型牆,讓人感覺特別無聊。要想展廳添加些趣味性與互動性,這就需要藉助多媒體技術了。今天,我們就與展廳設計專家水北展陳一起來談談展館設計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好處?
  • 展館的構成元素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接觸過一些展館,如博物館、科技館、科普館等等。在這些展館設計中,總是會被各類創意多媒體互動展項所震撼,這些高大上的展館和數字展項是如何做出來的?策展人從哪裡來的靈感打造出如此酷炫的展項?
  • 中國科技館網絡科普部主任任賀春:我對河南省科技館十分期待
    會議由中國科技館主辦、鄭州市科技館承辦,來自全國47家各主要科普場館及相關單位的共的110餘人參加了會議。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錢巖、河南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王繼芬、鄭州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崔光偉出席開幕式。
  • 楊浦區「5·18國際博物館日」線上帶你看展館
    >中國旅遊日前後,攜手楊浦區博物館聯盟成員單位,連續三天通過騰訊、文化雲、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推出「雲遊」博物館特色活動。 楊浦博物館宣傳視頻 5月18日至20日,歷時3天,將帶領廣大市民線上打卡楊浦區域內國歌展示館、同濟大學博物館、上海海洋大學博物館
  • 玩轉這樣的未來科技館,你會愛不釋手
    叮~歡迎來到未來科技館或許你已經被展館的陳設深深吸引又或許被屏幕上的各類展示內容所震撼還是說,你有這樣的好奇展館內屏幕如此之多是怎麼管理的工作人員應該每天得提早來開設備、播放內容吧?展館的運營人員每天提早到崗,接通電源,開啟設備,通過VNC遠程控制每臺設備的展示內容,各板塊的電子屏幕播放該板塊相關題材的內容。這樣一系列操作之後才能確保開館後觀眾正常參觀。
  • AI技術如何應用在多媒體互動展館設計中
    如今,AI技術在醫療、教育、多媒體展示展覽等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在引入互動展覽展示行業後,更是支撐多媒體互動展館設計行業發展的一大助力。那麼,AI技術如何應用在多媒體互動展館設計中?智能化導覽在博物館、科技館等大型展館設計中,通常展區多,信息量巨大,觀眾通常花很多的時間,也不易快速發現感興趣的展示區域。
  • 上海科技館——能讓孩子們玩上一天的博物館
    前言: 在我的印象中,去博物館玩大概也就2個小時左右,所以我基本沒帶吃的東西。但科技館太大了,我在裡面玩了將近4小時,還是非常趕的玩,所以很後悔沒帶吃的。 其次,科技館雖然很大,但給人的感覺有點「年久失修」,裡面很多的互動設備都有損壞,總不免有點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