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上的大裂縫。詹程開/攝
高溫來襲,放暑假的孩子們可以去哪裡撒歡?
除了少年宮,各種科技館、博物館、展覽館也是人氣最旺的地方。不過,暑假還未過半,不少展館的負責人就開始吃不消了——場館裡的各種設備壞了又壞,修了又修。熊孩子們一陣「掃蕩」之後,這些地方都需要「災後重建」。
文明體驗,對這些「無敵破壞王」來說,真有這麼難嗎?
科技館成了避暑納涼地
熊孩子不看說明直接亂拍
昨天早上,錢報記者來到西湖文化廣場。還沒有到開館時間,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和省科技館的門口,已經有不少家長領著孩子在陰涼處等候了。
「這麼熱的天,帶孩子來這裡,消磨時間還能學到知識,挺好的。」市民陳女士一邊說著,一邊還要看管8歲的兒子,畢竟是男孩,一刻不消停,這裡摸摸那裡看看的。
甚至還有爺爺奶奶帶著小孫子小孫女,天天到博物館、科技館來避暑的。
到了開館時間,孩子們都興奮起來,過了安檢直接衝向感興趣的項目。家長們有的跟著,有的則坐在場館的空椅上,看手機、聊天,隨便孩子怎麼玩。
省科技館裡光線相對暗一點,每個項目都需要親自操作體驗。不過,記者觀察發現,很多孩子都不看一旁的操作指南,一上來就隨意觸摸,拍打一番,先來個親密接觸。
在「航海」項目中,沒有工作人員在「船艙」中,兩個男孩隨意掌舵,隨意按鈕,家長就在艙外坐著。
「模擬帆船航行」的設備前,一名小孩直接坐上操作臺,把帆船模型高高舉起,再重重砸在鋼化玻璃做的「海面」上,聲響很大。一旁陪著的家長只是看了一眼,沒有吱聲也沒有阻止。
還有個六七歲的男孩一路「走馬觀花」,在每個設備前都會停下來摁幾下,如果設備沒有反應,他就繼續下一個項目。
場館內設備損壞率很高
不文明體驗是重要原因
錢報記者原本想全部體驗一下科技項目,但是好幾臺設備都貼著「暫停運行」的指示牌,而試過的幾個項目,體驗感也不好。比如,利用虹膜和掌紋可打開大門的項目中,按照規定採集虹膜和掌紋,但是屏幕中的木門就是打不開。附近也沒有工作人員前來指導。
在模擬太空艙中,控制方向的搖杆可以動,但是顯示屏壞了。測反射神經的設備,無論怎麼操作,都沒有反應。無弦吉他也彈不出一個音來……
特地從青島帶著孩子來杭州過暑假的唐女士,表示對科技館非常失望。「原本期待還挺高的,感覺應該還有很多可以體驗可以玩的,但是來了之後才發現,很多器材根本不能用……浪費時間。」
對於館內的設備損壞,浙江省科技館副館長楊英也表示很無奈,「不僅僅是我們館,全國的科技館都面臨著設備維修率高的問題,這是無法避免的。因為這些設備需要動手去嘗試,互動性很強,時間久了之後,也會老化,所以損壞也是正常的。」
設備損壞率高的問題在暑假這個高峰凸顯。楊英表示,除了和人流量的增多有關外,和不文明使用也有一定關係。「我們有工作人員在一旁指導,但是孩子一多,也管不過來,一些不文明現象也是有的,我們只要看到就會勸阻的。」她也在此呼籲,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希望可以根據說明來操作,愛護公共設施。
加大修復頻率增加巡視次數
展品維護進入「暑假模式」
昨天下午,另一路錢報記者來到位於濱江區的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不久前重新裝修過的「兒童天地」展廳,一直都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但工作人員說,來的孩子比較多,展廳內的展品和設施也經常會遭到破壞。
在展廳中,有一個「田園歷險」項目,設計的是一片菜地,上面栽種著仿真的小樹,瓜果,蔬菜,主要目的是加深孩子對瓜果蔬菜以及害蟲的認知。但不少向日葵,還有茄子等瓜果都已經掉在了地上。「原本都是長在樹上的,但是一些調皮的孩子會把果實拔下來,打鬧取樂,有的還用來投擲。」工作人員說。
受傷的不僅只有這片菜地,旁邊的一面用來敲打的大鼓,已經出現了一條長長的裂縫,工作人員說:「這是大孩子用腳踢出來的。」
此外,「揚帆起航」項目中的一艘帆船,船身也遭到了破壞,只剩下一張帆孤零零地掛在上面,「動畫配音」區域的話筒,常常被小朋友們莫名地折斷。
正帶著孩子參觀的家長呂女士說,她來過這裡好多次,也看到過熊孩子破壞設施的情況。「有時候,家長帶著孩子過來,就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去玩,他們就坐在一旁顧自己玩手機,我覺得這樣不好,我是每次都牢牢跟著孩子的,有時候孩子不懂事,我們做家長的就要給孩子引導和勸阻。」
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的館長吉京杭告訴記者,這個月因為趕上了暑假,和上月同期相比,低碳科技館的參觀量增加了22.48%,不但總量多了,來的時間也相對比較集中,再加上還會有一些夏令營的團隊過來。「我們現在每個展廳差不多有3-5名工作人員,負責對遊客進行引導和勸導,遊客少的時候一般都沒問題,但是遊客量一大,就不太顧得過來,所以還是需要家長多多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在參與互動的同時,愛護設施和展品。」
吉京杭說,現在,到低碳科技館來參觀的主要以3-15歲的孩子為主,一般來說,越受孩子們歡迎的展品,孩子們越容易操作的項目,損壞率就越高。
目前,低碳科技館對展品的管理和維護上,也是進入了「暑假模式」,和平常相比,每天巡視的次數增加了一倍,同時,對於遭到破壞的展品,也加大了修復的頻率。
熊孩子的任性,並非個別現象。
5月底,某教育機構在寧波鄞州萬達廣場做活動,工作人員花了3天用上萬塊樂高積木拼了一個高將近1.8米的尼克狐,價值10萬餘元,並用繩子隔離,掛上禁止觸摸的標誌。但展出一個小時之後,作品就被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推倒了。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家長的問題。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認為,孩子的不當行為,和家長有直接關係。孩子的控制能力差,下手不知道輕重,公共財物意識薄弱。家長應該加強教育。「在家本就是山大王的孩子,出門會很講禮貌嗎?不會的,這種事情是在各種細小的事情上體現的。」周主任建議,在孩子3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灌輸規則意識了,性格脾氣能在一定程度得到修正。
一位剛帶著女兒從紐約和華盛頓特區旅行回來的媽媽,在參觀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之後,除了為展品震撼之外,對當地人的行為舉止也感慨萬分——
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很多展示品就這麼真切地展示——沒有玻璃罩。觀眾們屏息凝神,感慨人類藝術的結晶,更不會隨便觸摸。每個人都是輕聲細語,如果有小BABY突然哭鬧的話,家長也會安撫寶貝,並對只有幾個月大的孩子做出「噤聲」的手勢。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中,展示著各類飛機、火箭、飛彈、宇宙飛船及著名飛行員、太空人用過的器物。對於這些真品,觀眾們同樣秉承「只遠觀不褻玩」的觀念。志願者們經過嚴格培訓,對設備、展品非常了解。他們會主動引導孩子操作體驗設備,對於不明白的現象也會進行解釋,讓孩子明白其中的科學。
這位媽媽說,在美國博物館的親身體驗,給女兒上了一堂生動的文明禮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