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擊棒丟失了,只剩拴繩!
每逢節假日,科技館、博物館等場所成了呼和浩特市眾多孩子們的新選擇。但是,由於部分市民的不文明體驗,甚至一些孩子將科技館當成了遊樂場,導致展館內的展品不同程度的損壞。近日,記者前往內蒙古科技館,對展品的損壞情況進行了採訪。
無視說明直接上手
5月16日9時40分,記者在內蒙古科技館,看到不少家長正領著孩子通過一樓大廳的安檢,有些孩子一過安檢,便直接衝向一樓的智能空間展廳。
記者隨意走訪了幾個主題展區,看到不少互動類展品。不過,記者觀察發現,很多孩子都不看操作說明,一通拍、打、按後,感覺不好玩便去看其他展品了。記者來到二樓的探索與發現、創造與體驗展區,看到「音樂管」展品旁圍著不少孩子在體驗。按照操作說明,參觀者可以用敲擊棒敲擊音階板,響板便會發出不同聲音。記者看到,展品上用來固定音階板的塑料圓扣有不少缺角損壞,配套的敲擊棒有的被磨損只剩下一截,有的乾脆沒有了,只剩下一截拴繩。
一位女家長抱著一個2~3歲的孩子上前,讓孩子蹲在操作臺上,一通敲打之後,乾淨的操作臺上留下了孩子的一串腳印。「動力房」展品是很多小孩喜歡的體驗區,孩子們在踏板上歡快的跺腳、蹦跳,伴隨著踩踏踏板的節奏,周圍的燈光和屏幕上的畫面跟著節奏逐漸亮起來。記者看到,雖然玻璃上張貼著「請勿跳躍」的標識,但是不少孩子一上來就猛跺,陪同的家長不僅不制止,還在一旁給孩子錄像,甚至有的家長也興趣盎然地上去體驗一番。
在創造與體驗展區的「運動發電」展品前,3位男士正在通過蹬車方式進行家電發電,在一通猛蹬之後,一位男士面前的電風扇並沒有轉動。他隨即下來,換了另一位同伴。這位男士蹬起來更加厲害,手扶著車把,整個人幾乎是站立著蹬車。「請按照操作說明正確使用,不要暴力蹬車,這樣運動不僅不會發電,還會損壞展品。」一位科普輔導員看到後,趕緊過來提醒道。記者在「運動發電」展品前停留了約3分鐘,有5名成年人、4名未成年上前進行了體驗,他們沒有一人看過操作說明。
內蒙古科技館信息交流科科長安雪松告訴記者,自2016年開館以來,參觀人數逐年增多。2018年的參觀人數達到81萬餘人。僅今年五一小長假, 4天接待觀眾41344人,較去年同期日均增長2000餘人次。但是,隨著參觀量的增加,也存在一定的展品破損情況,維修人員在每天巡查中,總會發現一些展品遭到損壞。
科技館成了遊樂場
5月18日,在三樓的宇宙與航天以及科技與未來主題展區,記者看到幾個五六歲的小孩在「時光隧道」、「太空飛船」等展品前玩得不亦樂乎,將展品上的按鍵、操作盤等設備隨意拍打、旋按。正帶著孩子參觀的王曉霞說,她經常帶女兒過來參觀,也看到過孩子破壞展品設施的情況。有的孩子年齡小,對於公共物品沒什麼概念,下手比較重,而家長看到後很少有上前阻止的,完全把科技館當成了遊樂場。
記者在調查採訪時,正好遇到了在展區巡查的孫皓、郭永峰。他們是設備管理科的工作人員,平時的工作就是對展區的展品進行日常巡查和維修。
對於展區部分展品出現損壞無法正常演示的原因,孫皓說,館內展品大多是體驗互動類的,有一定程度的損壞在所難免,他們發現後會及時維修。最讓他們頭疼的是,有的參觀者沒分清楚科技館和遊樂場的區別,把科技館當成了兒童遊樂場。有些小孩子喜歡在裡面大聲喊叫奔跑,對感興趣的展品,都要上去摸一摸、敲一敲、打一打。有的參觀者對孩子的錯誤操作不加勸阻,也會造成部分展品出現損壞。
「家長應該給孩子做好示範,先閱讀操作說明,再動手體驗。如果把科技館當成了兒童遊樂場,隨意損壞,幾年後科技館裡還會剩下些什麼?」參觀者霍女士擔憂地說。
不文明體驗比比皆是
「雖然我們加大巡查力度,但是由於人員有限,遇上節假日期間,每天都有上萬人來參觀,根本忙不過來。除了展品的損壞,有些展品的配套設備諸如藍球、敲擊棒等也有丟失的現象。」郭永峰無奈地說。
記者走訪了幾個主題展區,在問及造成展品損壞的原因時,聽到工作人員說得最多的是「暴力操作」和「不文明體驗」。「每個展品旁都有操作說明,參觀者只要按照說明進行操作就可以了。事實上,由於參觀者的不當操作,讓展品很受傷!」在一樓的智能空間主題展區,工作人員劉女士告訴記者,該區域是以人工智慧為切入點,參觀者在此可以體驗機器人和模擬駕駛的樂趣。但是每天總有一些不文明行為在此上演,諸如在操作臺上踩踏、拍打、扔垃圾等。「有一次在檢查汽車展品時,居然發現車中的擋位被弄壞了,這得用多大的勁兒啊!」孫皓一邊檢查汽車一邊對記者說。
主題展區的幾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都有科普輔導員和工作人員在現場指導,對於一些不文明現象,只要看到就會勸阻。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希望能夠養成良好的參觀習慣。
維修配件費用高
「展品非標的零件比較多,許多都需要從廠家定製。加之有的零件過了保修期,重新定製一般需要15天左右,不僅生產周期長,而且價格也會高一些。一個看上去並不大的非標零件,費用往往要上千元。」郭永峰指著一個被隔離的模擬航行展品告訴記者,由於搖杆被損壞,造成展品暫時停用。他們在五一小長假期間就向廠家購買了零部件,由於需要重新定製,目前還沒有到貨。
攀談中,孫皓和郭永峰告訴記者,電磁鞦韆、運動發電、360度自行車等展品的損壞率較高。其中,由於不當操作,電磁鞦韆中的繼電器半年更換了10多次。有的機械傳動類展品,由於孩子們頻繁的錯誤操作,造成一天壞兩回是常有的事。還有一些鑼鼓被敲壞、穿越障礙展品被參觀者當沙袋踢掉的情況比比皆是。每次巡查時發現,他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維修處理。有的大型展品出現損壞,考慮到白天維修會影響遊客參觀,他們會在每天下午閉館後進行維修。為了保證展品的完好率達到96%以上,他們經常加班到凌晨1~2點才能回家。由於展品設備維修率高,每次購買各種零配件的費用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
養成文明參觀習慣
5月20日,自治區心理學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興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科技館內,環境素材新鮮豐富互動性強,通過動手操作,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情智,從而引發他們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學習。但是,如果孩子出現不當操作時,家長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那麼孩子的問題,也就變成是家長的問題了。當然,從眾心理也會造成孩子損壞展品的發生,因為當一個公共物品遭受他人損害的時候,如果沒有受到相應的懲罰,那麼他人就會效仿,並且因其他人損壞而導致的自責心理降低。因此,針對孩子的控制能力差,下手不知輕重,公共財物意識薄弱這些情況,作為家長,除了要以身作則外,應該對孩子從小加強教育,給他們灌輸正確的規則意識,讓孩子養成文明參觀的習慣,教導他們不損害文物、不妨礙他人,遵章守紀,讓孩子的性格脾氣在一定程度得到修正。文·攝影/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溫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