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言教語
古語有云:行百裡者半九十!
在即將走到終點的時候,也要時刻保持警惕、不到最後一刻千萬不能放鬆。
而就在剛剛結束的廣東志願錄取情況中,赫然就出現了這種因為分數不錯,報學校馬虎大意的學生。
632分的高考成績,放到全國任何一個省份都不能算低分,而在廣東省的高考中對應的是7411名的排名。
不過這位考出不俗成績的考生,報考的學校卻並非什麼985、211,甚至普通一本都算不上,只是一所三本院校——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這種失誤,實在有些可惜!
那麼632分在廣東省可以填報什麼樣的學校呢?
2020年985院校在廣東的提檔線低於632分的有:
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湖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等等。
這就意味著,這位考生明明可以上一所全國知名的大學,如今卻因為志願填報的失誤,不得不「浪費」這麼好的分數和排名。
再加上對高考復讀生的限制,這位考生復讀的難度會比往年加大,那麼很有可能就會選擇去上這所三本院校。
正因為如此,這次「降維打擊」的報考才在網上引起熱議。
無獨有偶,近年來,學生高考填報志願時,高分進入獨立學院的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2017年,浙江一位646分考生被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錄取;一位637分考生被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錄取。
而這種現象的出現反映的無非是獨立院校的名字和正牌名校「混淆視聽」、信息差異、馬虎大意等原因。
縱觀容易「撿漏」的學院、專科院校甚至「野雞大學」,往往都是在名字上下苦功夫。
不少學院的前面都會帶著名校的頭銜,實際上自身和名校並無瓜葛或者牽連不大。
但是因為名字實在和名校太像,不少人就產生了誤會。
為了避免以後這種問題繼續出現,教育部在5月18日也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這對於之後考生在易混亂獨立院校名字方面有一定幫助性。
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下,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和信息不同,也很可能導致在志願填報中出現「事故」。
2017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的一段採訪中說的一段話當時引起眾人的感觸:
來自的孩子,考上好學校越來越難,像我這樣出生在中產階級的家庭,又是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在教育資源上本身就得天獨厚,很多外地或農村的孩子,都難以享受到。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並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這也是是祖輩父輩的積累給孩子留下的教育等一系列財富的比拼。
此次填報,讓我們看到了信息鴻溝。
知名學者、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在給女兒填報志願時,根據她的興趣,在專業中作對比,搜集資料,探索就業前景,最終填報了同濟大學。
除此之外,志願填報是重中之重,考生、父母以及學校都應該對此重點關注。
高考結束或者是成績出來後,要多搜集數據,關於學校的和關於專業的重要數據,並且清楚本省份的填報規則,錄取批次等情況,研讀填報指南,再三確認填報志願。
「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考生再馬虎大意,家長也應該細心再細心。
上大學事關孩子的未來,一所好的大學能夠帶給孩子的機會和資源要多得多。
馬虎大意要不得!
不管怎樣,明明考出了好的分數,卻因為志願填報問題,不能去好的大學,這都是一場「不美麗」的誤會。
像這位同學高分「低就」的現象,全國每年都有發生。
但是這種情況卻並不多。
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在高考填報志願時認真查看往年錄取分數線,請教老師、詢問學哥學姐,避免出錯影響自己的錄取。
讀書改變命運,這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話,而真正改變命運的開始,往往就是從考上大學開始,尤其是考上一所好大學。
寒窗苦讀十二年,高考632分,最終報考三本。
我們目前無法得知考生之後的選擇,他是會放棄去復讀還是去就讀,但當下來看,這次填報他錯過了最優選擇甚至直奔最劣選擇。
這個學校可能是他所能掌握的信息當中最好的選擇,在這其中並不能區分電子科技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也或許是他個人粗心大意,未能認真檢查所填報志願,但無論後續如何,這個結果他要自己承擔了。
而這樣一位成績還不錯的考生,其實很難真正願意去三本院校,那麼很大的可能就是復讀。
復讀,那麼勢必就要多花費一年的時間,有過復讀經歷的都知道,復讀是一件很難熬的事情,最大的考驗是能不能端正好心態,重新出發。
所以,希望大家以此吸取教訓,在高考的任何環節,包括志願填報,都要仔細應對。
不僅要考出好成績,還要報對好學校!
本文內容【立言教語】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和分享,請勿抄襲或搬運,為你講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幫助的教育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