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法》
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播出時間:2020年9月11日(周五)14:15-15:00直播 (周六周日同一時間重播)
地 點:昭通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直播間
主 持 人:安然
嘉 賓:昭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科科長 羅國洪
節目編審:陳明洪
節目監製:王志紅
主持人(左): 安然
嘉賓(右):昭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科科長 羅國洪
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2003年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是我國第一部關於中小企業的專門法律,法律明確了國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方針、政府扶持和引導中小企業發展的職責,提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舉措。自2003年1月1日開始實施以來,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擴大城鄉就業等方面發揮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亮點:
一是進一步明確了法律貫徹落實責任主體。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在國務院和地方兩個層面明確了法律貫徹落實的責任主體。
二是進一步規範了財稅支持的相關政策。財稅政策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總結近年來實踐經驗,在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規範了財稅支持的相關政策。
三是進一步完善了融資促進的相關舉措。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將「融資促進」單設一章,體現了對促進中小企業融資工作的重視程度。從宏觀調控、金融監管、普惠金融、融資方式等層面多措並舉,全方位優化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四是更加重視中小企業的權益保護。實踐中關於營造公平的市場秩序、增強中小企業權益保護的呼聲和要求很高,為此,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增設了「權益保護」專章,在收款權益、涉企收費、現場檢查等方面切實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
五是強化了中小企業管理部門監督檢查職能。為了加強法律執行情況監督檢查,保障法律的有效實施,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增設了「監督檢查」專章。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全國來看它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關注、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對實現「六穩」,特別是穩就業、穩預期十分重要,因為這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支生力軍。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在框架上將原法由7章擴展為10章,由45條增加為61條,修訂幅度較大,幾乎涉及到原法的每一個條文。主要內容有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稅費優惠、融資促進、創業創新和市場開拓、服務措施等。
截至6月,昭通市民營經濟組織累計達21.9萬戶(包括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合夥企業等),其中其中中小企業累計 2.8萬戶;上半年全市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220.35億元,佔GDP比重為38.7%;全市民營經濟稅收34億元,佔全市稅收總額的37.5%。
根據《中小企業促進法》第八條的規定,中央財政應當在本級預算中設立中小企業科目,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修改後的中小企業促進法總結近年來國家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實踐經驗,進一步規範了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明確專項資金的使用方式,並明確專項資金重點用於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向小型微型企業傾斜,資金管理使用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實行預算績效管理。
近幾年,我們昭通為壯大中小微型企業群體,開展微型企業培育工作,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給予直接補助和貸款貼息,對成長型好、管理規範給予融資支持和項目支持。近三年,累計為民營工業類企業爭取省級創新發展、技術改造、中小企業建設項目、主營業務收入上臺階和首臺套、升規納規獎勵等專項資金7000餘萬元;為4100戶微型發放直接補助財政資金12300萬元;為886戶微型企業貸款1.7044億元;為451戶微型企業貸款貼息425.14萬元。截至7月底,全市已實際享受疫情防控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有4160戶,退還或減免徵1886.51萬元;對納稅人提供公共運輸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共計為4101戶退還(免徵)稅款539.98萬元。
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昭通在強化政銀企合作方面走在前列,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經濟的信貸力度,積極投入適合民營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解決貸款難的問題。自2018年9月實施《雲南省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實施以來,多次組織開展政策宣講會,政銀企座談會。據不完全統計,參加企業達1000餘戶,收集有貸款需求企業500餘戶,建立科技型、工業及商貿流通類中小企業融資信息庫信息1030餘條,並篩選出優質企業向轄區內10家合作金融機構推薦。截止6月底,各金融機構累計為民營企業發放享受補償政策貸款1112筆25.3億元。昭信融資擔保公司與農信社(農商行)、農行、建行、工行等13家銀行,籤訂合作協議,累計為中小微企業擔保金額 82000多萬元。省農擔公司昭通辦事處累計出具擔保函263筆,擔保金額34360萬元。
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增設「權益保護」專章,加大中小企業權益保護力度,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規定國家保護中小企業及其出資人的合法權益。二是設立拖欠貨款解決條款,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收款權益。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明確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不得違約拖欠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服務款項。中小企業有權要求拖欠方支付拖欠款並要求對拖欠款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三是將規範涉企收費、現場檢查等行為的相關政策上升為法律。規定建立和實施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嚴禁行業組織依靠代行政府職能或利用行政資源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
廣大中小企業界朋友很關心今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
《條例》給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採購貨物、工程、服務支付款項定下了很多具有操作性、實用性的規定!一是付款期限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從中小企業採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30日內支付款項;合同另有約定的,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0日。二是不能以未審計為由拖欠款項。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大型企業不得強制要求以審計機關的審計結果作為結算依據,但合同另有約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三是逾期不支付要計算利息。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應當支付逾期利息。雙方對逾期利息的利率有約定的,約定利率不得低於合同訂立時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未作約定的,按照每日利率萬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四是未按要求支付貨款要被曝光。機關、事業單位應當於每年3月31日前將上一年度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合同數量、金額等信息通過網站、報刊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
根據《中小企業促進法》第四十四條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公益性服務。本條是對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前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修改,與原法條相比增加了完善公共服務機構的要求,主要目的是要求各地在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的同時,注意對現有機構加以完善,並強調公共服務機構提供服務的公益性屬性。
昭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開展服務工作:
1、現場窗口諮詢服務。服務大廳諮詢窗口,現場受理中小企業諮詢、投訴和建議。引導和協助中小企業在平臺辦理各項事務,開通昭通市中小企業呼叫熱線0871-96158和0870-2120637,解答中小企業各項諮詢。
2、信息查詢:為企業提供法律法規、政策、技術、產品、標準、人才、市場、辦事指南等各類信息服務。
3、融資服務:搭建銀政企對接合作平臺,提供投融資信息諮詢、企業上市知識培訓。
4、管理諮詢:為中小企業提供發展戰略諮詢、管理提升諮詢、人力資源諮詢、市場營銷諮詢,運營管理諮詢等諮詢服務。
5、創業輔導:為擬創業人員提供創業信息、商務計劃書編制、創業培訓,以及工商登記等政務代理和相關行政許可申報服務;為初創小微企業提供管理諮詢、項目診斷、市場營銷、財務管理、財稅申報、法律援助等輔導服務。
6、法律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及律師服務,實現其正當權益、提高經濟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範法律風險、維護合法權益。
我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於2017年投入運營,目前已入駐網絡平臺服務機構25家。近三年來昭通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發布惠企政策、新聞動態信息、服務活動信息、政策法規共計1600餘條;開展各類服務活動65場次,發放政策法規10000餘冊,服務企業2000餘戶,服務人數達2500餘人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是為了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擴大城鄉就業,發揮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制定的法規。
來源|資料整理 安然、部分圖片 網絡
審核|楊宇航
編輯|路蕊勵
投稿郵箱|18090547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