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政府商定結構改革方案以鞏固財政

2020-12-16 網易新聞

新華網赫爾辛基8月30日電(記者 李驥志 報導員 徐謙)經過兩天緊張的磋商,芬蘭執政聯盟內各黨派代表終於在29日晚就結構改革方案達成一致。新舉措包括削減地方政府開支、減少家庭福利以及提高退休年齡等。

據芬蘭媒體報導,為精簡地方行政機構,一些小的城鎮將進一步合併,並減少一些政府工作崗位,預計這項措施可節省開支20億歐元。

部分家庭福利將被削減。例如,如果父母中某一方由於產假或兒童家庭護理假等原因在家休假,其子女不能送入政府安排的全日託兒所,而只能享受一天中某個時段的照顧。

政府還計劃,到2025年,將實際退休年齡由目前的60.9歲提高到62.4歲。此外,加稅及提高生產率等措施有望帶來約10億歐元的政府收入。其他多項措施仍在籌備中,將於11月份陸續出臺。

芬蘭央行預測,芬蘭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在2014年升至59.8%,逼近歐元區要求的60%上限。芬蘭經濟2012年萎縮了0.8%,政府預計今年還將萎縮0.5%。

(原標題:芬蘭政府商定結構改革方案以鞏固財政)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芬蘭政府推出基礎教育改革方案
    新華網赫爾辛基2月28日電(徐謙)芬蘭教育部2月28日宣布,針對芬蘭在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成績大幅下滑現象,推出一項基礎教育改革方案,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落實該方案,芬蘭教育部成立了兩個工作小組,分別從「社會中的能力與學習」和「學習動機、學校滿意度以及教學方式和方法」兩方面著手,改進芬蘭基礎教育。在「社會中的能力與學習」方面,改革目標是尋找有效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同時,努力縮小不同性別、區域、種族和學校間的社會和經濟差異。
  • 芬蘭文化財政政策解讀(上)
    在這段自治時期,芬蘭藝術領域因政府資助的增長而增長,而在政府資助不足的情況下,用於發展藝術的社會基金也在19世紀中葉創設。文化財政資助制的緣起在自治的頭十年,對藝術和文化的財政支付,主要流向數量較少的公立文化機構和文學組織。資助制的功能開始於1864年,行政院在其預算中預留出一部分經費,撥付給代表芬蘭形象的優秀藝術形式。
  • 芬蘭政府如何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斯圖布(Alexander Stubb)當選芬蘭最大執政黨民族聯合黨主席,並接替於爾基?卡泰寧,成為芬蘭新總理。2014年6月24日,新政府發布的施政綱領明確提出要建立一個透明、開放、公平和自信的芬蘭。這一施政綱領吸納了芬蘭前總理卡泰寧的執政綱領、結構政策計劃和財政調整等計劃內容。其執政期間的重點是減貧、解決社會不公和社會排斥現象,鞏固公共財政、推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增強競爭力。
  • 廣州制定財政體制改革方案 已為工資改革預留資金
    這些數據目前還在測算之中,而廣州財政將為接下來的公務員工資改革以及公車改革提供財政保障。  「每個公務員最後拿到手的工資有的人可能會增加,但是有的人也可能會減少。」昨日,在廣州市財政局舉行的新年媒體見面會上,該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廣州已經研究制訂了《廣州市全面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涵蓋7大方面22項具體內容,包括政府債務控制、財政績效管理等領域都將有所涉及。
  • 芬蘭各級政府負債率2015年將突破歐盟60%上限
    中新網北京8月12日電(記者 魏晞)12日,中國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宣布維持芬蘭的本、外幣國家信用等級AAA,評級展望均為負面。  大公預計,芬蘭財政赤字在經濟萎靡背景下將小幅擴大,財政鞏固政策在短期內仍難以發揮有效作用。
  • 芬蘭文化財政政策解讀(下)
    王列生 編譯(上接本報9月1日三版)文化財政的技術方案在北歐國家,文化藝術部門主要依賴於公共基金支持。
  • 芬蘭總統接受政府集體辭呈
    新華社赫爾辛基3月8日電(記者李驥志 徐謙)芬蘭總理尤哈·西比萊8日向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託遞交了政府集體辭呈。尼尼斯託接受辭呈,但要求現政府成員以「看守政府」身份繼續處理日常事務,直至新政府成立。
  • 一個縣級財政的40年財稅改革歷程
    從「分灶吃飯」到「分稅制」財稅改革穩步向前   在改革初期,政府能夠且真正放出的「權」,主要是財政上的管理權;政府能夠且真正讓出的「利」,主要是財政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所佔的份額。2007年,為順利推進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改革,平陰縣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集中統一分類政府收支,具體由收入分類、支出功能分類和支出經濟分類三部分組成,新修訂了收支科目。2010年,縣政府調整縣對園區的財政管理體制,自2010年1月1日起執行,實行「劃分收支範圍、核定收支基數、財力增量分享、總體自求平衡」的財政管理體制。
  • 芬蘭各政黨對醫療護理改革難達成共識 政府或陷危機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1月6日電(記者 李玫憶 實習記者 王娜)5日晚開始,芬蘭政府各政黨間就醫療護理改革問題展開激烈地談判。中間黨和芬蘭人黨希望給地方政府下放更多的權力,而聯合黨則認為政府應該加強中央控制並且只保留幾個醫療保障涵蓋的領域。
  • 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發布
    需要指出的是,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涉及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央與地方關係,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各個領域,涉及到利益關係的調整,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統籌設計,分步實施,穩妥推進,改革過程中要與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創新管理、優化服務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相銜接,與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改革相結合,形成統籌推進各項改革的新局面。
  • 芬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地(上)
    芬蘭教育被公認為全世界最優質的教育之一,其在OECD組織的PISA測試中整體表現一直名列前茅。芬蘭自2014年發布新一輪基礎教育核心課程改革,並於2016年8月開始在全國實施新的《國家核心課程大綱》,其中「基於現象的教學」吸引了全球關注,甚至有報導稱芬蘭將取消學科教學。那麼,什麼是「基於現象的教學」?芬蘭到底如何實施現象教學?
  • 湖南桃源財政:穩步推進政府採購電子賣場改革
    為加強財政預算支出管理,規範政府採購限額標準以下的小額採購行為,常德市桃源縣財政自4月初開始啟動了政府採購電子賣場改革工作。截至10月底,全縣在湖南省政府採購電子賣場入駐單位501家,入駐商家325家,共完成交易893筆,交易額度896.65萬元。   一、宣傳教育全面覆蓋。
  • 芬蘭政府同意提高退休年齡至65歲
    原標題:芬蘭政府同意提高退休年齡至65歲  新華網赫爾辛基9月25日電(徐謙)芬蘭政府、行業工會及養老基金會代表25日達成一致,同意將退休年齡從現行的63歲提高到65歲。   作為芬蘭政府機構改革的一部分,芬蘭政府、行業工會及養老基金會代表針對養老制度改革進行了數周談判,終於就提高退休年齡達成一致。
  • 政府與大學關係變革:瑞典芬蘭比利時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
    芬蘭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對大學採取的是集權控制管理模式,大學是政府管轄下的一種行政組織,因此大學所享有的自主權極其有限。隨著大學地位日益顯著,芬蘭政府開始尋求通過改革促進權力的中心從政府向院校下移,從而提高大學的辦學活力。
  • 芬蘭「最激進的教育改革」來襲?
    芬蘭將廢除傳統學科,開展「主題教學」?今年3月,英國《獨立報》的這一報導引發各國教育界熱議。 不過,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隨即闢謠稱,芬蘭不會取消學科教學,但為了讓學生具備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新的課程改革將重點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能力。芬蘭為什麼要進行這項改革?他們又將如何改革?
  • 體育研報⑥|芬蘭體育治理體系:政府主導與社會主導協同並進
    芬蘭體育的發展和芬蘭的政治制度在時間和內容上都是密切相關的。政治制度對支持體育和體育組織的存在有重大影響。此篇文章,我們將具體了解芬蘭體育治理體系,旨在幫助我國在體育管理機制改革中發展出符合自身國情的體育治理模式。
  •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關於農村改革試驗區請示...
    同時,按中央辦公廳廳字8號文件的規定,明確各省的試驗區和試驗方案要與中央書記處農研室商定,由省委、省政府組織實施,並報國務院備案。現準備工作已告一段落,情況簡報如下。  中央關於建立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決定,得到各省的普遍擁護和積極響應。
  • 芬蘭美女總理推職場改革 男性將享有7個月育嬰假
    歐聯社2月7日電,近日,由芬蘭美女總理桑娜·馬林 (Sanna Marin)領導的芬蘭政府擬定一項職場假期改革計劃,將給予新生嬰兒父母相同的有薪育嬰假期,鼓勵男性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據美聯社報導,芬蘭衛生與社會事務部長艾諾-凱薩·佩科寧(Aino-Kaisa Pekonen)表示,根據職場假期改革計劃,芬蘭男性帶薪育嬰假將與女性產假保持一致,均為7個月時間。
  • 項崢:地方政府該如何平衡財政收支
    面對可能到來的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困難,是繼續以往依靠土地出讓或大量借款維持收支平衡,還是通過改善地方財政支出結構,提升經濟發展的正效應,可以說是地方政府的一個艱難選擇。但無論如何,繼續過去的發展模式與支出結構,已經沒有太多迴旋餘地。
  • 「十四五」時期的財政體制改革 | 比較
    」,據此綜合分析財政不同目標和工具之間的協調配合,並結合中國實際分析現行財政體制有待改進的方向和可能的改革手段,探討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重構的可行路徑,以及優化中國財政政策、加強國際政策環境協調、促進國際財政政策合作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