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rvan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人不可一日無餐,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越來越完善。現代人飲食注重葷素搭配。而說到肉類食品,豬肉無疑是人們最常食用的肉類。
中國人有多愛吃豬肉呢?
2018年,全球一共生產豬肉1.13億噸,中國人吃掉了其中的5595萬噸。換句話說,中國以不到1/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豬肉。
上圖顯示的是國人對豬肉的消耗量,中國當之無愧排在第一位,而且遠超世界各國。由此可見,我國居民是非常愛吃豬肉的,可以說豬肉就是國人的口糧肉食。
豬肉味道好,最關鍵的是價格相對其他肉類便宜,在2019年之前,豬肉價格在10元左右,即便是普通家庭也不愁買豬肉。
但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從2019年開始,我國的豬肉價的上漲幅度刷新了人們對豬肉的認知。豬肉價在最高峰值時,每斤豬肉價格超過了30元!
以前10元一斤的豬肉突然飆升至30元一斤,一時間讓人難以相信,更難以接受。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豬肉的價格飆升,它仍然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必需品,所以最近,因為豬肉的供應量太低,很多人,即使有錢,也買不到肉。國家為了緩解老百姓的「吃肉難」的問題,於是開始增加儲備肉的數量,增加豬肉的進口,增加生豬的數量,鼓勵農民多養豬。
為了增加豬肉供應,國家也沒閒著從外國進口冷凍豬肉,拒不完全統計,去年我國從海外進口的冷凍肉數量早已超過50萬噸。雖然沒能完全彌補市場供應不足的問題,但是對穩定肉價仍有一定的幫助。
而且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百姓吃肉難的問題,相關部門更是出臺了鼓勵養殖戶養豬的相關政策。隨著這些「規定」的實施,肉類市場的豬肉供應量明顯增加。但豬肉供應的增加並沒有成為豬肉價格下跌的「驅動力」,許多地區的豬肉價格已略有上漲。
那麼問題的關鍵是,接下來的豬肉價格會如何變化?今後是否會繼續上漲?最近一段時間,社會上很多人都在分析豬肉價格的走勢。具體的「焦點」主要是豬肉供應和生豬價格的變化。但這些只是普通人的猜疑,他們的觀點沒有權威性,所以可信度並不高。
要想真正弄清楚未來肉價的走勢,其實我們能夠從國家統計局的回應中找出答案:
前段時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向記者介紹了有關情況。
在這次新聞發布會上,劉愛華談到,中國經濟發展的結論是,經濟繼續保持總體穩定,穩中有進的發展趨勢,主要指標仍運行在合理區間。
對於未來豬肉價格走勢,劉愛華表示:「隨著相關政策措施的逐步實施,養豬產能將逐步恢復,豬肉價格將逐步企穩。」
這應該是官方的「答案」,即豬肉價格不會繼續上漲,而是會因生豬供應量的增加而逐漸企穩。
這確實是生豬市場的一個變化發展趨勢,在考慮未來肉價之前,其實我們應該先搞清楚肉價是怎麼漲起來的,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漲起來的。其實還是由於受到了非洲豬瘟的影響,我國的生豬出欄量受到了影響,加上很多養豬戶停止養豬,導致市場上生豬供應的減少。物以稀為貴,當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價格自然會上漲。
正因為如此,現在很多人都開始加大生豬養殖力度,加上國家的扶持,生豬生產能力已經明顯恢復,最直接的證明就是最近生豬價格整體下降,這是由生豬供應量增加造成的。
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隨著生豬供應量的持續增加,未來肉價勢必會回到正常合理的區間。不過有一點我們還是要注意的,隨著臨近年關,百姓對豬肉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所以近期的豬肉價格可能還會有上漲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