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希望將自己學習的中醫知識進行一個整合,之前也讀過李辛老師的部分著作,很認可他的理念,所以當看到為期兩個月的線上中醫臨證課"更是一場自我成長,和生命教育的旅程。希望這段旅程,能陪伴你走得更加深入,長久,安定",於是報名加入。
目前還沒有正式開課,尚在預習階段,但已經預感到這會是個好玩兒的課程,於是打算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希望能寫個連載分享下去。
目前還未正式上課,處於課前預習階段,預習的內容很熱鬧,除了要讀的書,竟然還有體育運動。這麼做的初衷是,「喜歡中醫等傳 統文化的朋友,普遍喜歡靜、緩和,所以身體需要動、力量、穩定的一面」,要開闔均衡。
看到需要做的運動練習清單時,我有點懵。我只是想上中醫課而已,一向不愛運動的我,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開合跳。
如老師所言,大部分喜歡中醫的人士都以「闔」為主,「開」的不夠,我也不例外,每天的活動不外乎靜坐站樁,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運動。有的朋友看我經常去西藏,以為我喜歡運動,然而並不是,我只是喜歡西藏,我並不喜歡運動。但是我很擅長暴走,如果去距離幾公裡開車不便的地方,我更願意留出時間步行過去而不是坐公交地鐵。
以前在高原上轉山轉湖,動輒一日徒步幾十公裡,那時我為高原行走所做的準備運動也是簡單直接的暴走。上班時早早出門,用兩三個小時從家步行十幾公裡到單位,下班再步行回家,就這樣把體力拉上來。
雖然覺得這個預習作業略奇葩,但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從最簡單的開合跳開始嘗試,一點點逐步加量。跳了幾天,好像感覺還不錯。然後又按要求去買了跳繩,離開校園後我就沒跳過繩,甚至已經忘了怎麼跳,笨笨的練習著,一點點找回感覺。隱隱的開始感覺到"開"的快樂,心似乎也跟著打開了一些,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果然是要共同進步。
今年利用疫情在家休息的空檔磕大頭,運動量大大超出以往,在炎熱的夏天出了太多的汗,有點體會到「汗多亡陽」的意思,所以這段時間以調理休息為主。我以為的休息是靜坐站樁之類的「闔」,而李辛老師談到「身體的氣機要打開,才有空間闔回來」,我也試試通過「開」實現開闔之間的平衡。
這個月開始,每天運動一點點,每天打開一點點,尋找開闔進退之間的平衡。
[圖片來自「動靜自在」公號]
手機號碼註冊「每日一淘」享各種優惠☟
謝謝你喜歡騎鵝旅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