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馬林巴」這種樂器嗎?

2020-12-13 肥仔饞貓

馬林巴是一種體積較大的木琴,也是木琴家族的一員。木琴音域窄,音色明亮,而馬林巴琴音域寬廣,音色圓潤,餘音較長。由於這種極具特色的音響效果深受人們的喜愛,馬林巴琴已成為當今所有音樂學院打擊樂專業的必修課程。馬林巴琴既可獨奏也可重奏,表現形式極其豐富。

馬林巴,作為鍵盤打擊樂器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民間民族音樂中都有出現過,馬林巴最早被稱為馬林布拉,在非洲還被稱為姆比拉、把拉風、巴法洛、伊佔比洛、西林巴等,但是在非洲使用最廣泛的語言班圖語當中則稱這件樂器為馬林巴。馬林巴最古老的只有幾塊音板,當時被稱為大鼓,它們都是現代馬林巴琴的前身。

當時人們在每塊琴板下面用各種果殼、葫蘆或罐頭盒、長方形木盒等做的共鳴體,這些共鳴體的大小、長短是與相應的琴板和音高相適應的。在每個共鳴體上還開有12個小孔,孔上蒙上竹膜、雞蛋膜、溥紙或動物的尿泡。演奏時演奏者用錘敲擊音板聲音由琴板傳到共鳴體和孔上的薄膜上,聽起來嗡嗡作響,產生出一種特殊的共鳴效果。墨西哥國家舞蹈團所用的馬林巴琴板下有用長方形椎形木管作為共鳴體,在其錐形下端有一孔,孔上貼上了葦膜,說明拉丁美洲的馬林巴還保持著非洲的傳統。

馬林巴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在非洲有三種主要樣式種把琴板放置在地坑,用坑作為共鳴體或泥罐上;另一種把琴板排列在兩根圓木上;還有一種把琴板固定在框架上,下面懸掛共鳴葫蘆,而且這種馬林巴是沒有統一和固定音高的每一個村落都會依據自己的喜好去為其定音,也沒有琴鍵數量的規定。演奏方式有坐在地上或掛在身上之分,一般多採用由頭上包有橡膠的棍子敲擊。

馬林巴傳入拉丁美洲是在十七八世紀,後來成為印第安人的樂器。而且,演奏馬林巴也已成為某些印第安部族的儀式的一部分。這些儀式祈求的是宇宙的和諧以及人們的幸福,瓜地馬拉的聖馬可斯德古納地方演奏的馬林巴樂曲與非洲加納的西斯沙拉人的樂曲十分相似。在瓜地馬拉馬林巴被稱為國樂,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瓜地馬拉館每天都會有馬林巴的演出。

現代的馬林巴琴的樣式也就是我們在音樂會上最常見的來自於瓜地馬拉。1894年瓜地馬拉的音樂家塔多依十二平均律法和鋼琴鍵位排列方法對馬林巴琴的鍵位進行了新的排列,加上了半音,使馬林巴的鍵位排列更加的科學,能用來演奏更多的作品。現在有5個八度的(大字一組C至小字三組的c)還有四個半八度的(大字一組F至小字三組的c)還有很多根據演奏者和樂曲的要求專門定做的。

世界上最大的馬林巴是由墨西哥製造的音域有6個半八度。馬林巴的製作極其困難,馬林巴琴最講究的就在琴鍵的材質上,要選用上好的宏都拉斯紅木製作音板,還要經過精細的調音。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樂器製造技術人員對用木箱作為共鳴體的馬林巴進行了改造,把木箱改為了金屬管體,就出現了現在的管式馬林巴。

JAZZ樂的發源地是美國的紐奧良州(1890年,19世紀90年代),由美國黑人創造的,是一種非洲民間音樂文化和美國移民音樂文化的融合產物,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種音樂文化,這種音樂都不會產生,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成為傳遍全世界的一種優秀音樂體裁。用喬治·格什溫( George Gershwin)的話來說:「jaz2樂就是美國的民間音樂,雖然不止一種,但是這種融合在美國人民血液和情感中的音樂比其他任何風格的音樂都富有感召力。

馬林巴在jazz樂中的融合與發展一顫音琴(vibraphone)馬林巴早期出現在三azz樂中的形態為小木琴,尺寸、音域都比馬林巴要小,多為主奏樂器和旋律樂器使用。顫音琴( vibraphone)由馬林巴琴演變而來,它的整體造型和馬林巴一樣,但是體積比馬林巴小了很多,音區的跨度與小木琴相似,製作材料也和馬林巴不同。

顫音琴,琴鍵為金屬,琴鍵下是垂直的共鳴管,以琴槌敲打以產生旋律。琴內設有顫音器,使音色顫抖,因此得名,音域也比馬林巴窄,只有兩個半八度,音色夢幻而透徹,敲擊後餘音可延長很長時間,顫音琴附有踏板,用來控制餘音的長短。也有手指制音,利用槌的按壓制音的演奏技巧。顫音琴1910年被發明的時候也叫顫音豎琴,1927年後顫音琴這一名稱為大眾所熟知。

相關焦點

  • 馬林巴這種樂器聽說過嗎?東莞一中學生獨奏《野蜂飛舞》,好聽到上頭
    在眾多打擊樂器中,馬林巴是重要的旋律打擊樂器,集節奏與音準為一體;它還是木琴的一種,將木製琴鍵置於共鳴管之上,以琴槌敲打以產生旋律,但琴鍵較木琴闊,音域較廣,音色圓潤。■可園中學117班學生塗鴻林馬林巴的聲音被稱之為天籟之音,深受人們的鐘愛,獨特的音色和聲響滲透骨髓,也流淌在血液裡。
  • 馬林巴這種樂器聽說過嗎?東莞一中學生獨奏《野蜂飛舞》,好聽到上頭!
    在眾多打擊樂器中,馬林巴是重要的旋律打擊樂器,集節奏與音準為一體;它還是木琴的一種,將木製琴鍵置於共鳴管之上,以琴槌敲打以產生旋律,但琴鍵較木琴闊,音域較廣,音色圓潤。讓我們跟隨可園中學初一年級的打擊樂愛好者塗鴻林的「足跡」,一起領略馬林巴這種「鍵盤」打擊樂的獨特魅力吧!
  • 退休的李桂榮圓夢「馬林巴」
    當時家裡的條件不允許李桂榮學習樂器,因此哥哥就給她買了個月琴,讓她彈著玩。雖然月琴彈奏很簡單,但李桂榮如獲至寶,自己找歌詞、曲調,捨不得放手,一段時間後竟然能夠彈出調。  剛參加工作時她在幼兒園上班,幼兒園有腳踏琴,於是她又開始琢磨腳踏琴,很快就能夠按照簡譜彈琴了。
  • 中國馬林巴青年女演奏家「敲響」北大
    原標題:中國馬林巴青年女演奏家「敲響」北大   發布時間:2013年11月10日 18:56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解說】11月9日,一場「中西合璧」的打擊樂二重奏音樂會在北京大學上演。
  • 12歲洛陽少年玩轉「馬林巴」當上「全國狀元」
    一曲終了,我們問起「馬林巴」的淵源,他回答起來如數家珍:   「『馬林巴』是一種源於非洲的西洋打擊樂器。當地人起初在地面挖個坑,上面排放一些木板,用手拍打,使它發出音律,後來,它演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它的發音方式和鋼琴不同,但音條排列方式是一樣的,而且同樣能單獨演奏出完整的旋律,所以,它不是單一的打擊樂器。
  • 「馬林巴」奏出快樂童年
    和其他學校開展音樂、舞蹈等校本課程不同,海澱區今典小學的特色校本課程卻是一種木琴——馬林巴,就是這種木琴,讓今典小學的孩子們享受到成長的快樂……馬林巴是木琴的一種,它的整個鍵盤可以看成是放大了的鋼琴鍵盤,演奏時用錘敲擊木頭板發聲。作為世界上廣泛流行並且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旋律型打擊樂器,馬林巴在所有的正規樂團演奏中都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 馬林巴演奏一曲,打動上海音樂學院考官
    用iPhone4的人都熟悉它特別的鈴聲,來自一種木琴——馬林巴。「我的專長是演奏馬林巴和敲軍小鼓。別人聽我這麼說,不知道是什麼樂器,我就讓他們聽iPhone4的鈴聲,那就是馬林巴的聲音。」南京一中高三女生馬若菡輕鬆通過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專業的加試。和她同在一中交響樂團的另外16位今年高三畢業的團友,也因為樂器特長,被國內外名校提前相中。
  • 木琴與馬林巴的區別有哪些?馬林巴琴和木琴的不同點
    木琴(Xylophone)與馬林巴(Marimba)同屬一個家族,屬於鍵盤打擊樂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普遍應用歐式木琴(梯形木琴),這種木琴與中國的揚琴音位排列很相似,有3組半音域。80年代初馬林把傳入我國(與馬林巴音板排列一樣的木琴也一起進入我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愛這種樂器,但是眾多的人搞不懂什麼是木琴,什麼是馬林巴,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目前,世界上對於這兩種樂器的劃分有較明確的規範,木琴就是木琴,馬林巴就是馬林巴,不能把木琴叫馬林巴,也不能把馬林巴叫木琴,更不能叫馬林巴木琴。為了使大家更好的辨認,我總結以下六點來區分木琴與馬林巴,供大家參考。
  • 陳奕霖馬林巴獨奏音樂會在臨沂大劇院舉行
    25日晚,伴隨著一曲《沂蒙隨想》,陳奕霖馬林巴獨奏音樂會在臨沂大劇院拉開帷幕。14歲的陳奕霖在音樂會上嫻熟地演奏了《大提琴組曲第五號》等8首樂曲,一千餘名市民現場感受了馬林巴獨有的樂器魅力。在彩排期間,陳奕霖接受了大眾網記者的專訪。 陳奕霖告訴大眾網記者,由於父母都是藝術愛好者,或許是受家庭的薰陶,她很小便比較喜歡各種樂器。
  • 邂逅馬林巴丨來小鎮聆聽天籟之音
    第五屆中國馬林巴藝術節暨中國青少年打擊樂比賽於8月6日、7日、9日、10日在小鎮隆重舉行,我們邀請國內頂級馬林巴表演藝術家來到小鎮,與學習音樂、熱愛音樂的人們深度在一起,啟發和帶領大家自由探索藝術之美,以極致珍貴的體驗,滋養生命。
  • 印第安樂器馬林巴琴7月5日登上深圳音樂廳
    原標題:印第安樂器馬林巴琴7月5日登上深圳音樂廳 中國女孩張悉與盧森堡帥小夥組成「追-打擊樂二重奏」組合  深圳新聞網6月25日訊(記者 張玲)2014年7月5日星期六晚8時,深圳音樂廳將迎來一場精彩的「馬林巴
  • 國外大熱,國內卻很小眾的樂器,哪個逼格最高?
    國外大熱,國內卻很小眾的樂器,哪個逼格最高?除了「樂器之王」鋼琴,小提琴、吉他、架子鼓等西洋樂器在中國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還有一些樂器,在國外大熱,在某一國家或地區流行,但在中國卻鮮有人知。跟著小編來看看這些在國內冷門小眾的樂器吧!
  • 馬林巴重奏音樂會全國巡演在上海舉行特別專場演出
    8月4日,位於上海楊浦的百聯又一城「愛·劇場」迎來最新一場的演出——第十三屆全國青少年打擊樂夏令營暨打擊樂比賽馬林巴重奏音樂會全國巡演·上海站特別專場演出。馬林巴是一種世界上廣泛流行,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旋律型打擊樂器——將木製琴鍵置於共鳴管之上,以琴槌敲打以產生旋律,琴鍵較木琴更闊,音域較廣,音色圓潤。
  • 李飈「分身」挑戰《馬林巴協奏曲》
    作為北京交響樂團2012年百場演出季「華人音樂家系列」中的重要演出之一,李飈身兼打擊樂獨奏和指揮,演奏了巴西作曲家奈伊·羅紹洛的《馬林巴協奏曲》,而擔綱指揮的作品則是華格納的《唐豪瑟》序曲和貝多芬的A大調第七交響曲。這是李飈首次以打擊樂獨奏家和指揮家的雙重身份出現在北京音樂舞臺上。  昨晚演出的最大看點就是李飈同時「身兼二職」。
  • 美洲廣場墨西哥馬林巴琴:最古老的樂器之一
    每天中午兩場演出,悠揚的琴聲傳遞著古老樂器的恆久魅力。 今天是馬林巴琴在世博園區亮相的最後一天,參與演出的小演員們意猶未盡。在早前接受採訪時,馬林巴琴表演團隊負責人介紹,他們都來自「馬林巴之角」,這是2006年在墨西哥當地政府支持下成立的一個音樂組織,針對人群為在校學生,目的是讓孩子們將馬林巴琴這種古老的樂器繼承下去。孩子們每年參加暑期培訓課程。
  • 馬林巴演繹古典與現代之聲
    當晚,90後演奏家陳鴿以一襲紅裝奏響古老樂器馬林巴,用單音的輪奏,滾奏,雙音的擊奏,滾奏,連續跑動性旋律音型,裝飾音及和聲的演奏等精湛演奏技巧,令到場眾多打擊樂愛好者一飽耳福。在這場90分鐘的音樂會中,共演奏了《馬林巴協奏曲一號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同一份愛》《必經之路》《馬林巴協奏曲七號 白蛇傳》三首樂曲。據悉,此次音樂會是《白蛇傳》的全球首演。
  • 馬林巴演奏家張悉:七年歐美學藝 多次國際獲獎
    馬林巴演奏家張悉:七年歐美學藝 多次國際獲獎   一段輕柔的馬林巴琴聲,作為一款流行智慧型手機的內置首選鈴聲,時時迴響於大街小巷的城市空間。
  • 9臺馬林巴演奏《春節序曲》 重慶交響樂團好創意
    古老的馬林巴是曾在印第安人中流行的打擊樂器,幾百年來,已在世界範圍廣為傳播。人們用它的旋律祈福,共祝美好吉祥。明晚(9日)將在市歌劇院藝術廳舉行的「槌言三尺」打擊樂專場音樂會上,來自重慶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們將用9臺馬林巴開場帶來《春節序曲》,這無疑是個令人期待的好創意。
  • 不知道學習什麼樂器,是因為你還不知道這個!
    先為大家普及下樂器的幾大種類吧~首先先說一下最大的幾 大分類,一個是是民樂器類,另一個是西洋樂器類,還有鍵盤類樂器和流行樂器。民樂器類又分民管樂器,民弦樂器,民打擊樂器三種。民管樂器主要是笛、笙、簫、葫蘆絲、嗩吶等。民弦樂器主要是二胡、京胡、琵琶、柳琴、中軟、三弦、古箏、揚琴、箏等。
  • 馬林巴打擊樂下月來滬獻演 奏響東方藝術中心
    日前,提前來滬與媒體見面並演繹兩段樂曲後,張悉又在琴板上擊出一串清脆樂音——人們熟悉的iPhone默認鈴聲就是由馬林巴這一具有5000年歷史的非洲古老樂器演奏的。  張悉幼時偶然接觸到馬林巴,自此專攻,並被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以全額獎學金錄取。在阿姆斯特丹,張悉和她的同學、盧森堡少年洛朗·瓦爾尼耶成立二重奏組合,並在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樂團音樂廳等荷蘭9大音樂廳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