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康沛)昨晚,打擊樂演奏家和教育家李飈首度作為指揮,與北京交響樂團合作在中山音樂堂舉辦了一場交響音樂會。作為北京交響樂團2012年百場演出季「華人音樂家系列」中的重要演出之一,李飈身兼打擊樂獨奏和指揮,演奏了巴西作曲家奈伊·羅紹洛的《馬林巴協奏曲》,而擔綱指揮的作品則是華格納的《唐豪瑟》序曲和貝多芬的A大調第七交響曲。這是李飈首次以打擊樂獨奏家和指揮家的雙重身份出現在北京音樂舞臺上。
昨晚演出的最大看點就是李飈同時「身兼二職」。演出以華格納的《唐豪瑟》序曲開幕,李飈穿著西裝在指揮臺上亮相,與北京交響樂團的合作非常默契,把這曲輝煌主題的序曲演繹得濃墨重彩。之後李飈換上他演奏打擊樂器時一貫穿著的中式立領襯衫,獨奏「馬林巴」,與北交以另外一種形式合作。演出的下半場則是貝多芬的A大調第七交響曲作品92號。演出完畢後,李飈被觀眾要求數次返場,返場曲目選了互動性很強的斯拉夫舞曲。
據悉,在《馬林巴協奏曲》中兼任獨奏和指揮的,李飈是第一位。奈伊·羅紹洛的《馬林巴協奏曲》是挑戰打擊樂演奏家技巧和表現力的名作。在李飈之前,從未有打擊樂演奏家敢於接受在這部作品中身兼獨奏與指揮二職的挑戰。而華格納的《唐豪瑟》序曲和貝多芬的A大調第七交響曲,也需要指揮家以出色的指揮技巧和對德國音樂的深刻理解,才能將作品精彩地呈現給聽眾。
■ 觀眾點評
演出結束後,資深古典音樂觀眾張先生這樣評價李飈的這次「雙重身份亮相」:
「作為獨奏音樂家轉行指揮家,李飈的表現可以說很有藝術家的範兒,他獨特的優勢是節奏把握得特別敏感準確,相當有力度和激情,特別是有爆發力的段落中,他的手勢特別乾淨利落。瑕疵也有,在下半場貝多芬的曲子中,第四小節顯得有點亂,不過他第一次和北交磨合,到這個份兒上已經很不容易了。」
■ 人物簡介
李飈 全職打擊樂音樂會獨奏家之一,兼任中央音樂學院和柏林漢斯·埃斯勒國立音樂學院打擊樂教授。李飈曾在許多音樂節上舉行過大量打擊樂獨奏音樂會,如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音樂節、巴特基辛根音樂節等,並與全世界著名交響樂團和室內樂團保持著密切合作。數年前開始師從指揮家克裡斯託夫·艾森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