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青交奏響純正拉美音樂 首演馬林巴協奏曲
青島新聞網9月13日訊(記者 張力偉) 青島新聞網記者從青島交響樂團了解到,本月17日(周六)晚7點半,青島交響樂團將在市人民會堂舉行「拉美之魅」交響音樂會,在音樂界享有盛譽的拉丁美洲著名指揮家恩裡克·迪麥克(墨西哥)將執棒青交,演奏3首具有拉美風情的經典作品,著名馬林巴演奏家沙爾
-
馬林巴演繹古典與現代之聲
當晚,90後演奏家陳鴿以一襲紅裝奏響古老樂器馬林巴,用單音的輪奏,滾奏,雙音的擊奏,滾奏,連續跑動性旋律音型,裝飾音及和聲的演奏等精湛演奏技巧,令到場眾多打擊樂愛好者一飽耳福。在這場90分鐘的音樂會中,共演奏了《馬林巴協奏曲一號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同一份愛》《必經之路》《馬林巴協奏曲七號 白蛇傳》三首樂曲。據悉,此次音樂會是《白蛇傳》的全球首演。
-
第四屆中國馬林巴藝術節暨中國青少年打擊樂比賽8.10舉行
中國馬林巴藝術節旨為全國馬林巴和打擊樂群體提供學術交流和展示的平臺,普及與推廣馬林巴和打擊樂藝術的專業知識,推動中國馬林巴和打擊樂藝術的發展為主要目的的藝術節。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協會相繼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馬林巴藝術節。此次藝術節期間將繼續舉辦國內外演奏家的音樂會,大師課,比賽等藝術交流活動。
-
澳門國際音樂節 演奏家喬峰首演雙琴《吸引力》
2020年澳門國際音樂節以「致特別的一年」為主題,為年輕音樂人才提供展演平臺的《藝萃菁英》音樂會於10月31日周六晚上在澳門崗頂劇院上演,澳門出生的打擊樂及馬林巴木琴青年演奏家喬峰Andrew(喬峰安德魯)獻上精彩演出,展示了他紮實音樂才華及藝術成就。
-
「馬林巴」奏出快樂童年
和其他學校開展音樂、舞蹈等校本課程不同,海澱區今典小學的特色校本課程卻是一種木琴——馬林巴,就是這種木琴,讓今典小學的孩子們享受到成長的快樂……馬林巴是木琴的一種,它的整個鍵盤可以看成是放大了的鋼琴鍵盤,演奏時用錘敲擊木頭板發聲。作為世界上廣泛流行並且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旋律型打擊樂器,馬林巴在所有的正規樂團演奏中都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
波蘭國寶作曲家潘德列斯基去世,曾在廣州首演作品
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作曲大師」「當代貝多芬」的潘德列斯基,是廣州樂迷的「老朋友」,他是造訪星海音樂廳最多的音樂家之一,其作品《第六交響曲》就是於2017年在星海音樂廳世界首演。他的《第六交響曲(中國詩歌)》則是由廣交聯合委約,2017年9月由余隆指揮廣交首演於星海音樂廳。
-
東京首演成功,《陰陽師》音樂劇為國產IP泛娛樂出海打響頭陣
東京首演成功,《陰陽師》音樂劇為國產IP泛娛樂出海打響頭陣 由網易自研精品《陰陽師》手遊改編而成
-
退休的李桂榮圓夢「馬林巴」
歪打正著學習馬林巴 兩年前,李桂榮退休後帶小孫子。現在小孩子都學習一樣特長,於是李桂榮為孩子選擇樂器——馬林巴,她把兒時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孫子身上。 孫子學習琴時李桂榮就在旁邊看,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打擊方法,有需要時她幫著孫子合奏。 漸漸地李桂榮也喜歡上了馬林巴。
-
您知道「馬林巴」這種樂器嗎?
馬林巴,作為鍵盤打擊樂器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民間民族音樂中都有出現過,馬林巴最早被稱為馬林布拉,在非洲還被稱為姆比拉、把拉風、巴法洛、伊佔比洛、西林巴等,但是在非洲使用最廣泛的語言班圖語當中則稱這件樂器為馬林巴。馬林巴最古老的只有幾塊音板,當時被稱為大鼓,它們都是現代馬林巴琴的前身。
-
以《狼圖騰》為背景最新創作的低音提琴協奏曲將在臺北首演
以《狼圖騰》為背景最新創作的低音提琴協奏曲將在臺北首演 新華網臺北3月2日電(記者曹典、李寒芳)「譚盾與朋友們」音樂會將於6日晚在臺北音樂廳上演,作曲家譚盾以小說《狼圖騰》為背景最新創作的低音提琴協奏曲《狼》將於當日舉行亞洲首演。
-
...樂團18-19年度樂季將落幕 想讓交響樂成為中國文化最佳「翻譯」
在即將落下帷幕的上海愛樂樂團本樂季中,最惹眼的便是「中國原創」「世界首演」兩大關鍵詞。據悉,即將落幕的音樂季共推出了12部原創作品並進行世界首演。其中包括作曲家於京君創作的《青少年管弦樂指南中國版》、趙季平的《「蘆葦蕩」詠嘆——電影〈大話西遊〉隨想》以及中國音協主席、作曲家葉小綱創作的管弦樂《消失的銀杏》。
-
李飈「分身」挑戰《馬林巴協奏曲》
作為北京交響樂團2012年百場演出季「華人音樂家系列」中的重要演出之一,李飈身兼打擊樂獨奏和指揮,演奏了巴西作曲家奈伊·羅紹洛的《馬林巴協奏曲》,而擔綱指揮的作品則是華格納的《唐豪瑟》序曲和貝多芬的A大調第七交響曲。這是李飈首次以打擊樂獨奏家和指揮家的雙重身份出現在北京音樂舞臺上。 昨晚演出的最大看點就是李飈同時「身兼二職」。
-
中國馬林巴青年女演奏家「敲響」北大
原標題:中國馬林巴青年女演奏家「敲響」北大 發布時間:2013年11月10日 18:56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解說】11月9日,一場「中西合璧」的打擊樂二重奏音樂會在北京大學上演。
-
馬林巴演奏一曲,打動上海音樂學院考官
用iPhone4的人都熟悉它特別的鈴聲,來自一種木琴——馬林巴。「我的專長是演奏馬林巴和敲軍小鼓。別人聽我這麼說,不知道是什麼樂器,我就讓他們聽iPhone4的鈴聲,那就是馬林巴的聲音。」南京一中高三女生馬若菡輕鬆通過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專業的加試。和她同在一中交響樂團的另外16位今年高三畢業的團友,也因為樂器特長,被國內外名校提前相中。
-
木琴與馬林巴的區別有哪些?馬林巴琴和木琴的不同點
80年代初馬林把傳入我國(與馬林巴音板排列一樣的木琴也一起進入我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愛這種樂器,但是眾多的人搞不懂什麼是木琴,什麼是馬林巴,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目前,世界上對於這兩種樂器的劃分有較明確的規範,木琴就是木琴,馬林巴就是馬林巴,不能把木琴叫馬林巴,也不能把馬林巴叫木琴,更不能叫馬林巴木琴。為了使大家更好的辨認,我總結以下六點來區分木琴與馬林巴,供大家參考。
-
第三屆中國馬林巴藝術節暨青少年打擊樂比賽
由中國馬林巴協會主辦、多家單位協辦的第三屆中國馬林巴藝術節暨中國青少年打擊樂比賽在河南新鄉落下帷幕。來自美國、澳洲及中國的專家教授、演奏家、愛好者及參賽選手歡聚一堂,共同慶祝自己的節日。 王家訓會長表示,「我們2011年和2013年在北京成功舉辦了首屆和第二屆馬林巴藝術節,從第三屆開始,馬林巴藝術節要走出北京面向全國。馬林巴藝術節旨在普及、推廣和提高馬林巴演奏技藝,比賽是為了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更好的提高自己」。
-
馬林巴木琴演奏家喬峰演繹《七子之歌》
來自中國澳門的打擊樂及馬林巴木琴演奏家喬峰Andrew(喬峰安德魯)用馬林巴木琴在天幕下的不同位置穿插演奏,馬林巴木琴純美音色與外型更與廣場中超過十萬棵自然植物交相輝映,用視覺的震撼加之大家熟悉的旋律《七子之歌》,令這一全新跨界合作別具意義
-
12歲洛陽少年玩轉「馬林巴」當上「全國狀元」
剛剛小學畢業的小拙文,之所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得益於他苦練了兩年多的「獨門樂技」——「馬林巴」。 洛陽少年玩轉非洲樂器 「馬林巴」究竟是什麼?昨日,我們懷著強烈的好奇,來到西工區凱旋巷小拙文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