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新四軍回憶:16歲偷偷跑出家參軍 請鬼子「吃」地雷

2020-12-22 江蘇頻道

導讀:1939年底,鬼子來了,揚州城裡的人紛紛逃到鄉下。家住黃珏鎮的張楓梧,他親眼見到鬼子白天持槍強姦婦女。鬼子在黃珏焦莊設立了據點,把十幾戶居民都趕走了,砍掉了觀音寺幾棵大樹,築地堡、挖壕溝,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張楓梧(左一)與戰友合影

昨天中午時分,88歲的張楓梧正在自家小書店裡整理報刊書籍。周邊的居民都願意到這裡來看報讀書,他們特別喜歡聽張老講打鬼子的故事。抗日戰爭時期黃珏區隊那些生龍活虎、與日寇搏命的戰友如今只剩下他一個人了,可他心中那股革命的豪氣仍在,為人民服務的熱心還在。

16歲偷偷跑出家

參加新四軍

1939年底,鬼子來了,揚州城裡的人紛紛逃到鄉下。家住黃珏鎮的張楓梧,他親眼見到鬼子白天持槍強姦婦女。鬼子在黃珏焦莊設立了據點,把十幾戶居民都趕走了,砍掉了觀音寺幾棵大樹,築地堡、挖壕溝,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當時黃珏是江都縣第九區中心,本是繁華集市,卻變得冷冷清清。在屈辱和惶恐之中,張楓梧長到了16歲。1943年初秋時,他在街上看到兩個新四軍模樣的陌生人,當即回家拿了雙布鞋,跟著他們跑了,一直跑到黃珏西邊陳二房。晚上母親和舅母找來了,可是張楓梧躲了起來硬是不見,她們傷心地哭著回家了,張楓梧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難忘西來庵戰鬥打出威風

1943年10月,張楓梧參加黃珏區隊,區隊當時只有30人左右,區隊長是王玉有。就在當年冬天,成立了甘泉支隊,不久又進行了整編,張楓梧參加了甘泉支隊路北大隊四六連。由於人瘦小,連槍都扛不動,只能幫機槍手拿預備筒,主要是機槍打得發燙不能用的時候,重新更換一根槍管。

西來庵戰鬥的槍聲至今還響在張楓梧的耳邊。老人緩緩講述道:當時甘泉支隊越過揚天公路,夜襲黃珏鎮南首西來庵偽據點一個連,激戰不到1小時,俘虜70餘人。戰鬥中衝在最前面的支隊參謀張鳳挺不幸中彈犧牲,另一個犧牲的是六班長,他是在爬上屋頂揭瓦準備向屋內投擲手榴彈時被敵人打死的。夜襲西來庵打出甘泉支隊的威風。

寫下10多萬字戰地日記

後來,甘泉支隊政治部主任把瘦小的張楓梧帶到了機關裡,他在機關中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經常把一些感興趣的事記下來,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當時記者來採訪,看了他的日記,再經過深入了解,發表了兩篇文章,其中一篇是「請日本鬼子吃大西瓜(地雷)」。首長和戰友們看到與張楓梧有關的兩篇新聞報導,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說來也有趣,剛參軍時他名叫張福武,記者發表文章時把他寫成了「張鳳武」,後來他乾脆就叫現名張楓梧了。

張楓梧參加抗美援朝時是24軍後勤部通聯幹事,他是從浙江南潯療養院跑去的。別看張楓梧只讀過幾年私塾,卻是軍中有名的「秀才」,他的文章被刊登在《人民日報》《志願軍一日》等許多報紙雜誌上。由於經常在前線採訪,他寫下了許多珍貴的戰地日記,前後達10多萬字。

教育兒子以國為家安心工作

張楓梧大兒子是國家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1982年畢業後自願分配到連雲港工作。那裡條件艱苦,兒子一時不適應,老人就將自己的革命經歷寫成家書開導教育,使得兒子長期安心紮根連雲港。

30年前的一封普通家書,讓我們看到了張楓梧高尚的品德。老人寫道:「這次閱了你的來信,我有一點感覺:你到連雲港時間不長,人地生疏,有點不習慣,這是很自然的,也是我預料到的。時間一長,慢慢會好的,甚至會熱愛那裡的一切。我16歲參加革命,吃那麼多的苦,跑遍半個中國,沒一處不為我所愛,特別是山東的膠東,浙江的浙東,至今仍使我留戀……要知道,沒有現在的苦,哪有將來的甜。戰爭年代,我吃的那種苦,兒是永遠體會不到的。我們在行軍途中,大地作紙,樹枝作筆,學習文化;跑了幾十裡路,到達宿營地,背包一放,就地坐下,雙膝當桌,寫起文章,編輯油印小報,樂呵呵的。你剛工作,兩人一間宿舍,每人配一床一凳,能坐在床上寫信,我看不錯了。我們北上山東以後,成年累月沒有澡洗,冬天人人身上生風子,身上癢死了。這種日子過了四五年,終於熬過來了。你現在只需跑幾十分鐘能到浴室洗澡,而且又是個很有名氣的『碧波池』,真很不錯了。希望你正確對待生活的小事,看到光明的前程。」

相關焦點

  • 漳州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目睹日寇侵略
    原標題:漳州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目睹日寇侵略   「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為新四軍傳遞情報   8 月15 日, 是抗日戰爭勝利 70 周年紀念日, 家住市區防疫中心宿舍的抗戰老兵殷海峰又翻出了綠色的舊軍裝,將一枚枚勳章仔仔細細地別於衣服上
  • 日本侵華,真正的鬼子進村有多恐怖?看看親身經歷的老兵怎麼說
    抗日影視作品中很多都描述過鬼子進村的場景,每當這時我們看到的情景都是老百姓要麼一臉視死如歸,要麼直接充分發揮出神奇的聰明才智給鬼子製造「驚喜」,什麼自制地雷啊、陷阱啊、地道啊,應有盡有,中國的老百姓真有這麼多招數嗎?
  • 90個第一|新四軍打響抗日第一槍:蔣家河口伏擊戰
    曾擔任原瀋陽軍區後勤部衛生部政委的老紅軍汪浩生前回憶,「經過半年的整訓,隊伍壯大了,戰鬥力提高了,1938年3月,支隊轄第7、8、9團和手槍團3000餘人,向皖東開進,踏上了抗日徵程。」1938年5月,新四軍第4支隊9團進至安徽巢縣(今安徽省巢湖市)銀屏山山區。日軍侵佔安徽巢縣後,經常出來燒殺搶掠。
  • 新四軍老戰士馬貝禾逝世,曾參加解放奉化溪口
    月17日逝世,享年99歲。年輕時的馬貝禾公開資料顯示,馬貝禾1921年11月出生,安徽省巢縣柘皋人,1938年8月參加革命,1939年2月入黨。「鬼子過來掃蕩,我們埋伏在黃豆地裡,他們沒有發現,退路被我們切斷。我們學了簡單的日語,就喊『你們放下武器,我們優待俘虜』,他最後就招手叫我們過去,把機槍抱著,他過來我們過去。」馬老說到這一段的自豪感,從話語裡都能聽的出來。但是戰爭的殘酷,可能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
  • 麻辣點評電視劇《地雷戰》
    抗日神劇啊 這尼瑪地雷留著看的嗎? 看完剛剛開始的五分鐘就不看了。哪有打機槍就衝啊 的? 你分得清敵人有多少麼?啥都不知道就衝啊 心好累。地雷都是蛋好叼的步伐啊!一步兩步 一步兩步 一步一步似爪牙 是魔鬼的步伐 是魔鬼的步伐 是魔鬼的步伐 摩擦 摩擦地雷戰好像發生在河北保定冉莊,怎麼還喝女兒紅?神劇也要合理啊,白瞎了吳越了看第一集就閃瞎我的眼,鬼子這麼笨把地雷全埋路兩邊'人直接從中間跑毛事沒有鬼子都這樣抗戰哪要八年原版電影就是神劇,我就狠小的時候愛看(那時候也沒什麼看的,電視機都是稀罕物)。
  • 踩到地雷後真的能快速跑開嗎?答案是這樣的
    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踩到地雷後生還的機率有多的大?我想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踩到地雷後的後果,那就是「非死即殘」!地雷這東西我們雖然沒有見過實物,但是從影視劇中不難看到其身影,影視劇中對待踩到地雷的描述,一般就是踩上後,聽到咔嚓一聲清脆的撞針聲,此時這個人已經意識到自己猜到地雷了,而後他很緊張,然後一邊交待遺囑一邊由戰友進行輔助性排雷。針對神劇來說,這顆地雷幾乎能完美的破壞拆除,然後戰友們開始稱讚這個拆雷人員的勇敢和技術。
  • 為抗日犧牲的日本人:曾拿起步槍痛殺鬼子,為救連長壯烈犧牲
    1942年12月18日,日軍一個大隊加上偽軍施亞夫部(約1000餘人),向新四軍蘇中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日偽軍開到雙灰山時,遭到了早已經埋伏在那裡的新四軍1師3旅8團的痛擊。日偽軍被打得四散奔逃,死傷無數。日軍羽田分隊長被打成重傷,鬼子上等兵松野覺扶著日軍隊長一瘸一拐地逃命。兩人在到處是田汊的田野裡,死命逃跑。
  • 《地雷戰》再現抗日神劇劇情:肩扛土炮打鬼子
    褲襠藏雷? 今天我們來學習個抗日神劇的新花樣:肩扛土炮打鬼子。 這一切還要從2015年播出的一部名叫《地雷戰》的電視劇說起。 男主要復仇救人打鬼子,村民急忙搬出了自家土炮。 這土炮可不一般,還是祖傳的。
  • 大雨之夜,彭雪楓寫了10個字,幾天後老百姓紛紛報名參軍
    1938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時期,毛主席親自點將,派新四軍遊擊支隊司令彭雪楓,率部挺進豫皖蘇地區。這支部隊,只有不到400人,加100多條槍,而敵軍卻有一萬多人,武器裝備更是沒法比,彭雪楓深知,只有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才有機會取得勝利!
  • 抗戰老八路講述埋地雷反掃蕩經歷
    經歷: 1944年8月至9月,八路軍山東軍區膠東軍分區部隊在山東省膠河以東地區,向日偽軍發動秋季攻勢。 1942年,還不到17歲的邵仁卿在縣城的一家商店裡當學徒。當時,日寇在城中橫行,濫殺無辜,甚至用刺刀挑起小孩,狠狠摔在地上……躲在店裡的邵仁卿兩眼噴火,恨不得奪門而出,和日本人拼命。 「我要去打日本人,我要為鄉親們報仇!」他找到老闆辭工。 「你有什麼打算?」老闆問。 「參軍,我要去當八路!」邵仁卿說。
  • 【向老兵致敬】姜立誠:15歲參軍 見證日本投降
    編者按: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每一位老兵的回憶,都充滿熱血與犧牲。回憶歷史,是為了不忘戰爭悲劇,是為了向他們和所有老兵們付出的鮮血與生命表達崇高敬意。今年上午,抗戰老兵方隊接受國家與人民的檢閱,他們的心聲如此一致:知道國家還記得自己,心裡特別激動,當年抗戰殺敵,今天參加閱兵,都是此生最大的驕傲與榮光。
  • 戰爭期間:兒子偷偷去參軍,一走就是71年,母親106歲含淚等待!
    戰爭期間:兒子偷偷去參軍,一走就是71年,母親106歲含淚等待!眾所周知,中國在近代史中可謂是傷痕累累,中國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戰爭牽扯到了很多的家庭,一些家庭中的年輕的壯士都奔赴了戰場,只留下家庭中的孤兒老小。
  • 揚州92歲志願軍老兵的回憶:我與朝鮮阿媽尼的「母子情」
    「今年是抗美援朝赴朝作戰70周年,我雖然已92歲了,但還是經常想念當年朝鮮的一位阿媽尼(老大娘)。」老兵宗明深情地說。家住曲江街道窪字街社區的宗明,12歲參加新四軍,從小演員到戰地醫生,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四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四次為重傷員獻血。
  • 最真實的地雷戰和地道戰:用老鼠夾子破日軍掃雷器
    父親說,他一個人什麼事也辦不了,要靠大家想辦法,他只不過是用自己的工兵專長,代替首長們來組織地雷戰和工程保障。  父親向我們回憶道,那時冀中六分區兼警備旅的王長江、曠伏兆和孫志遠對他說:「老王你可不知道,下面民兵和部隊反映我們花了血本,砸鍋賣鐵,鬧了幾個寶貝地雷,都讓小鬼子的『照妖鏡』統統給照了去了。」「什麼?『照妖鏡』?」
  • 老兵回憶鬼子進村:用刺刀剖開孕婦的肚子
    聽抗戰老兵流於民間的硝煙往事8年抗戰,年輕的他們毅然參軍入伍。今天,他們中的倖存者寥寥無幾,其中大多已到耄耋之年。在長陽縣龍舟坪鎮劉家坳村,94歲高齡的黃衍華曾經參加雲南松山戰役,解放華南後才回來故鄉。8月7日,黃老向網友們回憶起往事,他的手掌曾被流彈擊穿,當時溪水被日本兵投毒而不能直接喝。隨後,見到93歲的李子儀,老人見我們來訪特意行一個軍禮,他參加過滇西大戰役,在與日軍的激戰中將一臺微型電臺成功轉移,探清敵情。
  • 參加過侵華戰爭的鬼子,靠什麼贏得了原諒,活了103歲?
    103歲,算不算長壽?當然算!但如果告訴你,一個侵華日本鬼子活了103歲,你什麼感想?咬牙切齒吧?我們中國人說「人若長壽,必然做了很多的好事」,這鬼子能夠長壽,自然有他的道理。今天就來擺一擺這個活了百多歲的鬼子。
  • 覺定法師16歲剃度出家,曾割肉救母,花43年用一磚一瓦建寺廟
    5歲的陳多興在一次和母親外出的時候,在離家幾裡之外的地方看到了一座寺廟。平時不怎麼外出的陳多興第一次見到寺廟很是好奇,卻不想當自己跨進那道門檻以後,聽到的誦經聲卻讓自己為之一振。他從來沒有聽過那樣一種聲音,深厚莊嚴、直擊心靈,讓人平靜。
  • 馬秀蓮:將丈夫和弟弟送去參軍
    97歲高齡的馬秀蓮精神矍鑠,回憶起往事難掩激動。□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夢琪 文/圖「當時沒想太多,自家人都不去,怎能動員他人,國家有需要,我們就上。」近日,在玉溪軍分區幹休所,97歲高齡的馬秀蓮老人向記者回憶起八路軍來動員群眾參軍的往事,她這樣說。短短的一句話,體現出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思想覺悟和奉獻精神。
  • 85歲老戰士憶往事:頂著桌子炸碉堡幹掉5個鬼子
    住在成都的85歲八路軍老戰士郭進財回憶抗戰往事華西都市報記者吳冰清攝影楊濤在成都駟馬橋附近一個小區內,住著一位操著山東口音的老人。郭進財家裡唯一的一隻羊,被日本鬼子當場宰來吃了。他們一家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句話也不敢說。「他們拿著槍呢!」原本糧食就不夠吃,被鬼子這麼一搶,更是沒得吃了。因此,從很小的時候,郭進財就跟著父親和其他鄰居藏糧食:把糧食放在袋子或罐子裡,埋進地裡。「不能都藏在一個地方,要這裡藏一點,那裡藏一點,萬一一個地方被發現了,還有其他地方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