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兵致敬】姜立誠:15歲參軍 見證日本投降

2020-12-14 新民網

  

  編者按: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每一位老兵的回憶,都充滿熱血與犧牲。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裡,本報記者走訪了四位受閱的抗戰老兵,他們都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歷史的見證者。回憶歷史,是為了不忘戰爭悲劇,是為了向他們和所有老兵們付出的鮮血與生命表達崇高敬意。今年上午,抗戰老兵方隊接受國家與人民的檢閱,他們的心聲如此一致:知道國家還記得自己,心裡特別激動,當年抗戰殺敵,今天參加閱兵,都是此生最大的驕傲與榮光。

圖說:老兵姜立誠。新民晚報記者 魯明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92歲的姜立誠是一名國民黨抗戰老兵。今天上午,包括他在內的數十名國民黨抗戰老兵身穿嶄新的大翻領、黃色卡其布制軍服,與共產黨的抗戰老兵、支前模範和英烈後人一起坐車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他胸前藍色邊框的身份牌上寫著:「長沙第九戰區司令部副官參謀姜立誠,中華民國三十四(1945)年配用」。

  國共兩黨抗戰老兵共同受閱,這在中國閱兵史上還是首次。「感恩國家,這是天大的榮幸。」閱兵前夕,記者在老兵駐地拜訪了姜老,他說,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兩黨老兵一起受閱,對他來說意義非凡。

  國破家亡15歲毅然參軍

  白髮蒼蒼的姜立誠依然精神矍鑠,雖然聽力有所下降,但只要和他說起當年抗戰的片言隻語,他馬上就會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

  8歲時,父親過世母親改嫁,姜立誠靠在寧鄉縣城當學徒為生。1938年,日軍飛機多次轟炸寧鄉,縣城殘垣斷壁,百姓流離失所。年僅15歲的姜立誠毫不猶豫報名參軍。「我一個細伢子(小娃娃),那時已經沒了去處,只有抗日打鬼子。這不僅是我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整個國家唯一的出路。」姜立誠回憶說,3個月時間,寧鄉縣就有1000多人報名參軍。

  1939年3月,姜立誠前往長沙,被編入第九戰區司令部副官處。在炮火洗禮下,年輕的姜立誠很快成長為一名老兵。1942年3月,因第三次長沙會戰大捷,參戰有功將士均被表彰,姜立誠「連升三級」,晉升為副官參謀,負責文書和情報工作。

  初通日語協助審「舌頭」

  當時參謀處有兩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青年,每天輪流在收音室,監聽日本電臺發出的廣播,將有價值的內容翻譯出來。第九戰區駐紮在各地的部隊也會及時送來戰事動態消息。姜立誠將這些情報篩選整理、統一謄寫,作為機密件送給參謀長或科長以上級別長官看。

  雖是文職,但姜立誠每天都能從情報裡感受前線戰鬥的慘烈。「日本鬼子在當地想盡各種辦法殘害老百姓,他們把帶有鼠疫病毒的跳蚤放在瓷壇裡空投,跳蚤到處亂飛咬人,病毒很快就傳播開來。常德城裡非戰鬥傷亡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

  姜立誠少年時學過日文。一次突襲,司令部抓到兩個日軍俘虜,這兩個「舌頭」對於了解敵人在城內的布防情況很重要,但當時負責審訊的一位軍事法庭的法官不會日語,一籌莫展。姜立誠正好路過,便自告奮勇充當起翻譯協助審訊。姜立誠說,審訊中,俘虜交代自己是日本的大學生,被強行抽來當兵的。

新民晚報新媒體 戴佳嘉 製圖

  死裡逃生堅信必將勝利

  1944年長衡會戰爆發,那是姜立誠印象裡最激烈的一次戰役。日軍狡猾地用剪刀戰術,從洞庭湖向南迂迴,繞到嶽麓山後包圍了位於湖南大學內的指揮部。

  姜立誠回憶,當時真是死裡逃生,部隊犧牲慘烈,第十軍全軍覆滅,長沙淪陷,第九戰區開始化整為零進行遊擊戰。

  1945年,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姜立誠與戰友們在寧鄉縣城接受日軍投降。回憶起勝利日的榮光,姜老說,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牢牢地抱著必勝的信念。

  這種信念,來自於他從文書情報中讀到的中國軍人氣節。「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時候,負責守長沙的第十軍,將士個個於戰前預立遺囑。預十師第28團官兵,跟日本人肉搏拉鋸10餘次,最終只有50多人活下來。」

  新民晚報記者潘高峰 魯明 程績


  相關新聞:

  胡正先:八年烽火的「聽風者」
  施宜:"潛伏"偽警局的大學生
  陳炳靖:「飛虎「英雄九死一生
  102歲陳廷儒:最年長受閱抗戰老兵


新民晚報官方微信
微信號: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儂好上海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樂、上海故事、同城活動
每天熱愛上海多一點
加入小儂家族就對啦!

街談巷議微信
微信號:xinminwangshi
街頭訪談,麻辣點評

相關焦點

  • 向藍田這四位9旬抗戰老兵致敬!年紀最大的已98歲
    抗戰結束後,許多老兵選擇回到農村,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在西安市藍田縣就有4位這樣的老兵爺爺,最大的今年已98歲。李金海,1922年出生,現年98人,藍田湯峪鎮肖南村人。16歲半,李金海報名參軍,在第三軍軍部服役,軍長許良鈺,湖南人;田林(音義),副參謀長,四川人;敬一安(音義),正參謀長。李金海平時的工作是書寫各種日常文書。當勤務兵時,李把領導伺候的好,念書靈,愛寫字。晚上李在辦公室點個煤油燈寫字,副參謀長半夜起來見李還在寫,很喜歡他。
  • 南京美麗屋|抗戰老兵,向您致敬
    中午12.30分,小夥伴集結完畢,帶著鮮花、微波爐、取暖器、輪椅等年貨,來到南山園護理院、僑馨護理院以及小區人家,看望了3位抗戰老兵。住在南山園的鄭萬隆老人已經98歲高齡,看到我們很激動,也很歡喜,一直在說「謝謝你們來看望我」。
  • 老兵謝春生:15歲瞞母參軍,多年後回來,106歲的母親仍在等他
    近代歷史上日本因為明治維新改革抓住了工業革命的計劃,並利用甲午戰爭的勝利果實,完成了國家現代化,緊接著日本通過日俄戰爭的勝利確立了自己東亞霸主的地位,日本的野心也隨之擴大。
  • 百歲日本老兵山崎宏去世 在中國贖罪數十年
    百歲日本兵在中恕罪數十年呂寧思:另外一則消息,102歲的日本老兵山崎宏昨天在濟南病逝
  • 漳州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目睹日寇侵略
    原標題:漳州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目睹日寇侵略   「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為新四軍傳遞情報   8 月15 日, 是抗日戰爭勝利 70 周年紀念日, 家住市區防疫中心宿舍的抗戰老兵殷海峰又翻出了綠色的舊軍裝,將一枚枚勳章仔仔細細地別於衣服上
  • 【鐵血記憶】抗戰老兵龍瑞清講述:我在衝繩關島接收日本戰略物資
    龍瑞清的藍色polo衫在人群裡極為顯現,左胸口位置上「抗戰老兵」幾個大字無聲訴說著他不平凡的過往。15歲的龍瑞清此時考入了國民憲兵第九團,接受一年訓練。隨後,他和戰友們收拾行囊,隨部隊輾轉各地後駐紮四川銅梁縣安居鎮,擔任上等兵,身邊每天都有從前線搶救下來的傷員。「日軍到處燒殺搶掠,很多人的家鄉都被毀了,親人也被殘忍殺害,戰友們都抱著怒火,只想把侵略者趕出中國。」每次聽到戰友們的故事,他都更加燃起了上前線的勇氣和決心。    1945年夏秋之際,龍瑞清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趕往前線。
  • 百歲日本老兵山崎宏走了 多年來在中國贖罪(圖)
    百歲日本老兵山崎宏走了1945年起在濟南開診所免費為市民看病,今將捐獻遺體12月1日下午,日本老兵山崎宏在濟南病逝,享年102歲,其遺體捐獻儀式將於2日舉行。1日晚8時許,記者接到濟南市民袁先生電話,他急匆匆地說:「在濟南的那位日本老人去世了。」濟南市急救中心一位工作人員說,急救中心下午5點16分接到家屬電話,稱老人出現病症,請求馬上進行救治。該老人就是今年102歲的日本老兵山崎宏。當急救醫生趕到位於七裡山北村山崎宏住宅後,發現山崎宏平躺在床上,並沒有蓋被子,一隻手屈放在腹部,另一隻手則平放在床上。
  • 永不褪色的記憶——敬禮老兵
    宋文得今年94歲,1939年在河南舞陽參軍,屬30軍30師89團,曾輾轉徐州等地作戰。1942年被保送至黃埔軍校第十八期十六總隊,一年後回到原部隊任排長,解放後回老家務農。2014年9月2日,廣西桂林。雖然已經94歲了,餘國清的軍禮依然莊重而有力,深邃的目光仿佛在訴說著抗戰年代的故事。2014年9月13日,河南洛陽,趙安國在老家院落裡敬禮。
  • 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
    15歲扛起紅纓槍,20歲加入八路軍,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歲月流轉 英雄精神屹立不倒解放戰爭時的劉克群(受訪者供圖)劉克群老人正在讀報直播南陽訊 15歲時,他拿起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全力保護鄉親安危。
  • 青年路街道總工會與蓮二社區聯合開展「童心築夢 致敬老兵」系列活動
    為切實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傳承紅色基因,讓社區的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近期,青年路街道總工會與蓮二社區聯合開展了「童心築夢 致敬老兵」系列活動。7月31日,青年路街道總工會邀請退役老兵黃昌俊和徐振西向青少年講述軍旅故事
  • 92歲老兵憶白求恩:醫術高明 但脾氣也大(圖)
    老兵口述   白求恩醫術高明,但脾氣也大   我叫張進,1923年出生在河北省行唐縣東正村一個貧農家庭。10歲起在本村小學讀書兩年半,後因家境貧寒而輟學,隨父兄在家幹雜活。   1938年1月,晉察冀軍區五支隊(原平西學生軍)進駐我村,我當即參軍給一縱隊長紀亭榭當勤務兵。
  • 日本二戰老兵:日中關係越來越壞 若再開戰還想去
    在日本,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曾傷天害理卻無處悔罪,他們曾殺人放火卻緘口不語,他們雙手沾滿鮮血卻不肯認錯。隨著時光流逝,參加過侵略戰爭的日本老兵在世的已越來越少,像東史郎那樣深刻反省和站出來講述加害歷史、揭露日軍當年暴行的更是屈指可數。按照日本二戰時的徵兵規定,志願參軍者必須年滿17歲。
  • 老兵回憶鬼子進村:用刺刀剖開孕婦的肚子
    聽抗戰老兵流於民間的硝煙往事8年抗戰,年輕的他們毅然參軍入伍。今天,他們中的倖存者寥寥無幾,其中大多已到耄耋之年。在長陽縣龍舟坪鎮劉家坳村,94歲高齡的黃衍華曾經參加雲南松山戰役,解放華南後才回來故鄉。8月7日,黃老向網友們回憶起往事,他的手掌曾被流彈擊穿,當時溪水被日本兵投毒而不能直接喝。隨後,見到93歲的李子儀,老人見我們來訪特意行一個軍禮,他參加過滇西大戰役,在與日軍的激戰中將一臺微型電臺成功轉移,探清敵情。
  • 深圳發起「致敬抗戰老兵」公益行動
    央廣網深圳7月14日消息(記者鄭柱子)近日,深圳多家機構發起「致敬抗戰老兵」公益行動,市民捐助800元可為一名抗戰老兵敬送一份致敬大禮包。  目前國內健在的抗戰老兵已不足2萬人。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做出過特殊貢獻的老兵們大多隱匿鄉間,一些老兵還在陸續被發現,其中不少人生活清苦,依靠低保或救助度日。
  • 我們不會忘記——紀念日本正式籤字投降69周年
    原標題:我們不會忘記——紀念日本正式籤字投降69周年 1992年,張雙兵從報紙上看到關於華崗勞工向日本政府索賠的報導,得知對日本的民間索賠有了先例。於是,他萌發出幫大娘們向日本政府索賠的想法,並為侯東娥、李秀梅、周喜香、陳林桃4位大娘寫出 「中國大陸受害女性遞給日本政府的第一份控訴書」,通過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向日本政府正式提出申訴,要求日本政府公開賠禮道歉,提供每人十二萬美元的賠償款。
  • 企業界四次「突破」見證「民參軍」實力
    中國企業界的四次「突破」,見證了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可喜變化,也見證了中國大地上硬邦邦的「民參軍」實力。2017年10月25日凌晨3時57分,臨近空間飛行器「旅行者」3號,在新疆攜帶活體烏龜成功進入海拔21公裡的臨近空間,開展實驗任務,進行關鍵技術驗證。當日8時28分順利降落在預定區域,小烏龜被成功回收,生命體徵正常。
  • 日本二戰老兵:隨政府推卸責任 借國家賠償領高額「恩給」
    隨著時光流逝,參加過侵略戰爭的日本老兵在世的已越來越少,像東史郎那樣深刻反省和站出來講述加害歷史、揭露日軍當年暴行的更是屈指可數。按照日本二戰時的徵兵規定,志願參軍者必須年滿17歲。所以,即使按照參軍與戰爭結束的1945年來推算,最年輕的日本老兵也已經88歲,很快他們就將與那場戰爭一起成為歷史。然而,歷史的記憶註定不會消逝,他們給日本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像癌細胞一樣仍在擴散。
  • 抗戰老兵為你講述:「在長沙與日寇激戰了三天兩夜」
    1945年8月15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的鐘聲響起 75年過去了 那些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
  • 蕭山92歲抗戰老兵最後心願 70年前的日本戀人在哪裡
    聽說我來採訪,中年婦女和四合院裡的其他鄰居走了過來,「最近來了好幾批記者,還有日本人呢。」一位鄰居大姐說,周福康92歲了,他以前去臺灣接受日本兵投降的故事,司馬第巷子裡人幾乎都知道,因為他(周福康)腦袋特別活絡,以前的每件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只要別人願意聽,他就會不停地講,「我已經聽他說了四五遍了!」
  • 傳奇老兵劉榮光:日軍投降的見證者
    眼前的這位94歲高齡老人不顯蒼老,身材魁梧,身板硬朗,健步如飛,很健談。  現年94歲高齡的貴州省岑鞏縣思陽鎮桐木村地蔭寨的劉榮光老人,是一位曾經在印度參加過兩年的遠徵軍戰士,回國後,曾是國民革命軍王牌部隊新六軍一名精兵,他鏖戰黑土地,跨過山海關,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參加過中國戰場的對日作戰,見證了南京國民政府接收日本軍隊無條件投降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