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老兵劉榮光:日軍投降的見證者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眼前的這位94歲高齡老人不顯蒼老,身材魁梧,身板硬朗,健步如飛,很健談。

  現年94歲高齡的貴州省岑鞏縣思陽鎮桐木村地蔭寨的劉榮光老人,是一位曾經在印度參加過兩年的遠徵軍戰士,回國後,曾是國民革命軍王牌部隊新六軍一名精兵,他鏖戰黑土地,跨過山海關,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參加過中國戰場的對日作戰,見證了南京國民政府接收日本軍隊無條件投降的過程。後來,他自願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過中國革命史上著名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遼瀋、平津兩大戰役,作為志願軍戰士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鬥……劉榮光走過了一段具有傳奇色彩、波瀾壯闊的人生道路。

  時年19歲的劉榮光被抓去當兵,他與十幾個老鄉被人用籮繩捆著,像穿魚一樣捆成一竄武裝押送到鎮遠師管區,體檢後被塞進煤炭車送到貴陽圖雲關進行軍事訓練,之後來到昆明進行軍事訓練。

  1942年8月,劉榮光從昆明機場坐上飛機,便開始上吐下瀉。經過一段時間的煎熬,被通知走出機艙時,才發現來到了印度汀江。走出機艙,劉榮光看到一長溜綠色帳篷,綿延足足有一公裡長,這裡,就是中國遠徵軍的集訓地,按照美軍標準進行集中整訓。這些剛從中國送來的補充兵被集中起來,換衣,洗澡,理髮,清潔衛生,原來的衣服被集中燒毀。穿上美國人提供的軍裝,劉榮光被編排到遠徵軍第一軍22師65團2營6連9班參加訓練。每天都是在叢林縱深的原始森裡裡面訓練,吃的食物是由美國人用飛機空投的,有牛奶、麵包、餅乾、咖啡、罐頭、美國太陽煙(20枝火柴20枝煙)。

  幾個月後,劉榮光參加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戰鬥——白水河戰役。

  經過一個多月的奮勇激戰,中國遠徵軍取得了勝利。在隨後的日子裡面,劉榮光先後參加打瓦洛、孟拱、密支那、卡瑪引、伊洛瓦底江、巴莫等九次大戰役。劉榮光和戰友們一起,大戰數十,小戰無數,和兇惡的日本鬼子拼殺,把耀武揚威的「皇軍」打得鬼哭狼嚎,一敗塗地;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堂堂威風,浩然正氣。在緬甸戰場,日軍所謂的裝備優勢也被強悍的中國打得落花流水,註定了失敗的命運。劉榮光所在的新22師在緬甸血戰,打出中國軍隊的威風,這支部隊也獲得一個光榮的稱號:「中國虎」,威名震天下,成為國民政府王牌中的王牌。

  1944年12月,劉榮光和戰友們一起乘坐飛機回到中國雲南霑益,隨後轉戰到湖南芷江戰場,在雪峰上與西進的日軍決戰,把日軍西進的獸蹄牢牢定死在雪峰山。

  1945年8月15日,南京國民政府接收日本軍隊無條件投降。當時,劉榮光與自己所在的部隊在南京擔任日軍投降時期整個南京城的警戒任務。

  抗戰結束後,劉榮光被送到東北打內戰。劉榮光在戰鬥中兩次被俘。1948年2月份,劉榮光自願成為東北第四野戰軍四縱隊十一師三十三團二營六連九排的戰士,加入到解放全中國的戰鬥行列中。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等著名的解放全國的戰役。1949年2月在解放北平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韓戰爆發後,劉榮光作為志願軍戰士進入朝鮮作戰。1953年12月,劉榮光回到祖國,之後在中南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速成小學進行10個月的文化知識學習。

  打了無數的大仗,他沒負重傷,在緬甸受點輕傷,他伸出腳給記者看,腳上有個傷痕。

  1956年4月,33歲的劉榮光回到了離別十幾年的家鄉,由於長時間沒有與家裡人聯繫,家裡的二哥認為他早已經死在外面,給他燒了很多年的香紙錢。「當時我想,只要沒有被打死,我一定要回老家,我懷念農村。」劉榮光告訴記者。

  同年6月份,劉榮光通過考試如願以償進入家鄉岑鞏縣水利局參加工作,由於工作踏實、認真負責,獲得廣泛好評。直至1979年12月24日,從岑鞏水利局副局長的職務上光榮退休,安享晚年。圖/文 南飛

相關焦點

  • 【向老兵致敬】姜立誠:15歲參軍 見證日本投降
    編者按: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每一位老兵的回憶,都充滿熱血與犧牲。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裡,本報記者走訪了四位受閱的抗戰老兵,他們都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歷史的見證者。回憶歷史,是為了不忘戰爭悲劇,是為了向他們和所有老兵們付出的鮮血與生命表達崇高敬意。今年上午,抗戰老兵方隊接受國家與人民的檢閱,他們的心聲如此一致:知道國家還記得自己,心裡特別激動,當年抗戰殺敵,今天參加閱兵,都是此生最大的驕傲與榮光。
  • 老兵呂德銓: 當年險些被日軍飛機炸死
    他們來自人民,守護人民,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抗戰老兵。1924年1月,呂德銓老人出生於浙江紹興市。1941年春,17歲的他報名參軍,上前線抗擊日本侵略者。呂德銓說,當年,他從浙江一路去廣西、湖南,經過3個月的簡單軍事培訓後,就上戰場跟日軍打仗了。在呂老的雙腿中,至今還殘留著當年日軍飛機轟炸後留下的彈片,每到下雨的時候,他的右腿就會酸痛。
  • 抗日老兵:日軍打紅眼施放毒氣屠殺守城官兵
    【老兵檔案】張翠萍,女,1927年出生,河南省洛陽人。1942年因老家饑荒入伍,加入洛陽西工兵營的救護訓練班,三個月後進入國民黨第15軍64師衛生隊,當時是二等兵,在西工民營升為二等兵,1944年在靈寶大車隊為上等兵。1944年,張翠萍參加了洛陽保衛戰,九死一生爬出洛陽城。
  • 紅色記憶①丨唐炳桂:親曆日軍投降 95歲思維清晰下棋是把好手
    老人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兵,雖過鮐背之年依舊身體硬朗。如今,老人四世同堂,兒女及晚輩熱熱鬧鬧給老人過了一個大家庭生日晚宴。抗戰老兵唐炳桂。年少多舛 少小離家老大回唐炳桂,1924年7月12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市楓林市長樂村(現併入太陽橋村)唐家老屋組。
  • 老兵目睹日軍瘋狂殺戮:用刺刀把孕婦的肚皮破開
    老兵目睹日軍瘋狂殺戮:用刺刀把孕婦的肚皮破開 2014-07-06 14:43:41來源:羊城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劉歡   據新華社電 1937年日軍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時
  • 原告——日軍侵略見證者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告——日軍侵略見證者 2020-12-24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位國軍將領死後侵華日軍老兵為何奔赴臺北祭奠
    而衡陽保衛戰是抗戰時期一場極為慘烈的城市防禦戰,中日兩軍展開整整47天的鏖戰,最然最終以守軍放下武器而落幕,但是卻給日軍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被日軍稱為「中日戰爭中唯一苦難而值得紀念的攻城之戰」,戰爭結束多年後,日軍參戰老兵還組團去臺灣祭奠防守衡陽的第10軍軍長方先覺。
  • 故宮太和殿:侵華日軍在此獻刀投降(圖)
    故宮太和殿:侵華日軍在此獻刀投降(圖) 2014-07-07 10:10:20孫連仲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  時間:1945年10月10日  地點:故宮太和殿廣場  受降主官:孫連仲上將  1945年10月10日的北平
  • 一槍一個日軍旗語兵,步槍擊落日軍戰機,抗日神劇並非向壁虛構
    自打1931年9月18號「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一直到1945年8月15號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為止。這整整14年的抗戰歷史中,我們華夏大地上所湧現出來的抗日英雄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白乙化老照片其中有許多革命前輩的一生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就拿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這位英勇的抗日團長白乙化來說,他這一生便留下了傳奇是奇蹟。
  • 澳大利亞拒絕日軍投降,20萬日軍在絞殺之下,僅1萬多人活了下來
    澳大利亞拒絕接受日軍的投降,20萬日軍在澳軍的絞殺之下,最後只有1萬多人活了下來。澳還要求處死日本天皇。東京審判時,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主張審判天皇的國家,且態度堅決,必須處死裕仁天皇。提議被拒後,澳大利亞審判並處決了多達140名乙丙級戰犯,遠超其他國家。基本上,乙丙級戰犯遇到澳大利亞人,就算完了。那麼是什麼導致澳大利亞的如此豪情?
  • 侵華日軍聽到「日本投降」後的第一反應
    投降前的日本,國力崩潰,戰力不足,在廣闊的駐紮地鄭家屯,滿眼草地,連個可作營房的建築物都沒有,齋藤在師團司令部當小兵,尋不到合適駐紮地,司令部不得不露天紮營。最要緊的是,部隊原本人手一桿槍的武器,也被抽走一半,支援臨時成立的滿洲雜牌軍。
  • 這支日軍投降時提2個條件,還有更過分的要求,八路軍為何同意了
    有我軍早期派往蘇聯學習航空技術的人員,有參加過長徵和抗戰的老兵,也有來自國軍的飛行員及技術人員,此外,被我軍收編的一支日軍航空兵隊伍,對航校非常重要。提起東北老航校,就繞不開「林彌一郎」這個名字,也就是帶隊投降的日本航空兵軍官。從戰犯到航校教官,最後與中國人結下深厚的友誼,林彌一郎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 最後一次閃電戰,蘇軍擊斃8萬日軍俘虜60萬,此人回憶一悲慘遭遇
    在中國戰場上,日軍最終戰敗,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但不容否認的是,侵華日軍在14年裡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然而二戰結束之後,日本一直都在美化侵華戰爭。並且鼓吹所謂的侵華戰爭是幫助中國從歐美殖民者的鐵蹄下解救出來,堪稱是無恥至極,但良知還是在的,有許多日本老兵後來良心發現,紛紛站出來懺悔自己當年的罪行。
  • 日軍真的像劇中那樣不堪一擊嗎?戰場老兵告訴你日軍有多麼兇殘
    在劇中日軍被耍的的團團裝,我軍都是神射手,一槍一個準,出發點雖好,但那真的是真實歷史嗎?真的是我們後人想看到的嗎?  日軍真的向影視劇中那樣不堪一擊嗎?戰場老兵告訴你日軍有多麼兇殘。在四川廣漢有一位九十九歲老兵馬定新,跟鬼子火拼了數年,對鬼子的底細了解的清清楚楚,他看著電視機內的抗日劇嘆了口氣:要是小鬼子那麼不堪一擊,我們用得著犧牲那麼多戰友嗎?戰爭需要打十幾年嗎?
  • 他是日軍高級翻譯官,日軍投降,看到他出現集體蒙圈,說不出話來
    侵華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進一步控制中國,他們開始了奴化中國少年的計劃,強迫十多歲的少年兒童學習日語。有個10歲的兒童叫陳敏學,他被抓進「日語學習班」學習,3年之後,這個兒童成為日軍高級翻譯官,日軍投降時,看到他出現集體蒙圈,說不出話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遠徵軍老兵,痛殺400日軍,流落海外67年,死後用家鄉土相伴長眠
    他是一名遠徵軍老兵,曾痛殺400個日本兵,流落海外67年,86歲回國時向親人說了一聲對不起,死後用家鄉土相伴長眠。他就是遠徵軍老兵劉召回。劉召回是四川嶽池縣裕民鎮陶家溝村人,生於1924年。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隨即將戰略轉向東南亞,企圖從西部圍攻中國。
  • 尋訪湖北鍾祥遠徵軍老兵:出發前集訓學日語
    中新網湖北鍾祥6月18日電(吳奇勇 張君)6月18日,記者經過多方查證,在湖北省荊門鍾祥市找到當年參加遠徵軍的抗戰老兵楊彧。楊老告訴記者,當年他和同鄉100多人參加了青年遠徵軍,四分之一的戰友被支援到緬甸前線,集訓時還主要學習了日語,「說是要打到日本本土去。」
  • 日軍來中方軍營投降,中方特意安排軍官降級接待,日軍卻很感激
    芷江機場美軍拿出報紙慶祝日本投降16日通知岡村寧次到芷江洽降,18日中方開會部署場地,21日日軍代表就要到場,時間緊迫。百年來的中國近代史上,從未有過他國前來投降的場景,如何恰當地開展受降工作,未有先例可循。這一時難住了這些戰場上的將士。為了穩妥,他們特向美國借來德國向盟國投降的紀錄片,由重慶國際電影院為他們放映,才知道個大概。
  • 北平日軍投降上色老照片:在豐臺火車站集中 武器一捆捆地被收繳
    在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對日軍受降儀式後,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就此改稱為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隨後在中國戰區16個受降區內,中國軍隊開始接受日軍的繳械投降,並在各地建立起了「日本徒手士兵集中營」,這些集中營大多是以原來的日本軍營和日本關押中國戰俘和百姓的集中營的改建而成。
  • 日軍大尉拒不投降,嗚嗚哭訴道:繳槍給八路軍,就回不了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了《投降詔書》。山東華豐煤礦一帶的日軍守備隊,得知裕仁發布投降詔書後與各地日軍一樣,如喪考妣,哭嚎、沮喪,頑固不化的則自盡了事。駐華豐煤礦的日軍守備隊,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十一獨立守備隊(相當於旅團),轄6個大隊,4000餘人左右,指揮官是窪田武二郎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