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媽媽們是否觀察過,當寶寶剛出生不久的時候總是喜歡攥著拳頭,但是你知道嗎?隨著寶寶生長發育,慢慢都會張開手掌,鬆開小拳頭。但是寶寶如果過了這個月齡還是緊握著拳頭,小拳頭很難扒開,是需要引起家長注意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原因吧!
剛出生的寶寶為什麼總握拳?
原來寶寶剛出生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總是握拳是與寶寶的大腦和神經發育有關的,剛出生的寶寶由於大腦和神經發育還尚未完善,所以暫時還沒有辦法很好地控制肌肉,導致肌肉力量不平衡。
在人體沒有進行任何主動運動的安靜狀態下,屈肌和伸肌也沒有完全放鬆,依舊保持著一定的緊張度,這個緊張度叫做「肌張力」,可以幫助人體維持一定的姿勢。
正常情況下剛出生的寶寶,四肢屈肌的肌張力很高,而伸肌的肌張力較低,因此在安靜而非睡眠狀態時,寶寶的四肢會呈現出「蜷曲」的姿勢。再加上小寶寶此時屈肌的力量比伸肌要大,所以寶寶們通常會呈現握拳的狀態,這也被稱為「握持反射」。
正常情況下剛出生的寶寶都有「握持反射」,但隨著寶寶的成長,屈肌張力會慢慢降低,到3個月以後,握持反射就會逐漸消失,這時寶寶就可以自主抓握。如果超過4個月後,寶寶的手仍然緊握,而且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家長就要警惕起來了。
除了通過觀察寶寶握拳的情況之外,下面這些情況也提示寶寶可能患有腦癱。
1、腦癱患兒手一般呈現握拳的狀態,而且頭頸鬆軟抬不起頭來,將他懸空抱時,四肢呈下垂狀態。另外還可能出現身體僵硬,肌張力過高,如在仰臥位時給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體或擁抱他時會感到困難。
2、觀察寶寶是否會有反應遲鈍的現象,假如說寶寶的反應很遲鈍,四肢的活動很少,不主動去抓東西或者蹬腿等,也要小心寶寶是否已經出現腦癱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