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6個月後還緊握拳頭,可能是腦癱的預兆,2歲前幹預還有救

2020-12-16 母嬰參考

孩子腦癱的情況可能發生在出生前、出生的過程中和出生後的圍產期,所以在孕媽的妊娠過程中就需要引起注意。

執筆:張蒙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孩子出生後,家長要花更多的心思去照顧他們,還要時刻關注寶寶的生長情況和身體狀態,特別是剛出生的小嬰兒,父母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否則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現意外。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孩子剛出生時,都喜歡緊緊握著拳頭,醫生說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新生兒抓握反射,過段時間就會自行消失,朋友家的寶寶嘟嘟出生後也有這種現象。

嘟嘟媽之前特意像身邊有經驗的過來人請教過,得知剛出生的小嬰兒緊握拳頭是正常的,不需要強行掰開,她就並沒有太在意。

可等到孩子已經滿半歲了,他的小拳頭還是緊緊握著,沒有張開,嘟嘟媽覺得有些奇怪,不是說抓握反射三四個月的時候就會消失,為什麼自家寶寶到現在還握著拳頭?

在婆婆的建議下,朋友帶著孩子去了醫院,醫生經過一番詳細的檢查後一臉無奈地告訴他們,孩子握拳並不是先天反射,而是患了腦癱,目前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造成這一悲劇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嘟嘟媽的疏忽大意,新生兒抓握反射一般到4個月左右就會完全消失,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就有可能是腦癱預警,需及時去醫院治療。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患有腦癱的人數已經超過1000萬,其中兒童和青少年用戶約佔800萬人左右,且每年會增加4~6萬人。

這一數據十分龐大,說明腦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極高,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家長的不注意,導致孩子最終被腦癱「盯上」,如果在2歲前幹預,說不定還有治癒的可能。

孩子的這幾種現象,有可能是腦癱預警,家長需注意

1、身體軟弱無力

這種情況通常新生兒一個月時就有所體現,如果寶寶出現身體發軟,且自發性活動減少,就有可能是肌張力低下的表現,若持續4個月左右還是如此,基本可判定為重度腦部損傷及智力低下。

2、目光斜視

寶寶在3~4個月時如果出現看人時目光斜視,並且眼珠轉動異常,毫無協調性,就有可能是腦損傷預警。

3、 頭圍異常

寶寶頭圍異常也是大腦發育異常的一種表現,腦癱兒的頭圍會比正常寶寶偏大,父母要仔細觀察孩子頭圍增長情況。

可用軟尺繞頭部一圈進行測量,必須經過眉心處和後腦勺的最凸點,這樣測出來的最終數值就是寶寶的頭圍。

當寶寶頭圍比同齡人低兩個及三個標準差以上,就有可能是頭部發育不良所致,若高於此數值,就要小心是腦積水等腦部疾病引起的,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看看寶寶是否出現有腦癱兒的風險。

以上為3歲以下寶寶頭圍大小的參考標準,家長經過測量後如果處於正常範圍內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若大於或低於同齡孩子的正常標準,就得提高警惕。

4、 姿勢異常

由於腦損傷導致肌張力異常,孩子可能會經常保持一些固定的異常姿勢,比如在床上像青蛙一樣跪趴、呈倒U字型爬行等,通常在出生後一個月顯現,父母需留心觀察。

5、表情異常或反應遲鈍

一般來說,當大人逗弄孩子時,他們會做出大笑或哭鬧的表情,如果寶寶對此毫無反應,4個月時還不能大聲笑,面對父母家人的逗弄反應遲鈍,就可能是腦癱的早期表現,存在智力低下的風險。

為避免孩子出現腦癱,寶媽在孕期可做出這些努力

一般來說,孩子腦癱的情況可能發生在出生前、出生的過程中和出生後的圍產期,所以在孕媽的妊娠過程中就需要引起注意,最大程度降低寶寶腦癱的可能。

1、 懷孕前

準父母做好孕前檢查,排除家族遺傳病史,在確保雙方身體無異樣的情況下再開始備孕。

備孕前三個月和孕期都要及時補充葉酸,每天400mcg為宜,可以有效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減少腦癱風險。

2、 懷孕中

前三個月是胎兒各個器官形成的重要時期,此時孕媽需要格外注意,避免接觸菸酒、噪音環境、細菌感染、輻射源等一切有可能影響胎兒健康的因素。

另外,整個孕期都需要注意控制飲食,保證營養搭配均衡,按時去做產檢,預防胎兒增長過大或出現其他異常,導致分娩時難產,增加腦癱危險。

3、 產後

做好新生兒護理工作,堅持母乳餵養,為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補給,時刻關注孩子身體發育情況,一旦出現表情奇怪、發育遲緩、食慾下降、反應遲鈍等問題應立即去醫院診治,排除腦癱的可能性。

【幸孕說】發生腦癱兒是每一個家庭的悲劇,對父母家人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所以孕媽及準爸爸一定要提前了解預防腦癱兒的相關知識,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以免錯過治療時機,引發悲劇後果。

相關焦點

  • 寶寶超過特定月齡,還是緊握拳頭或無法抬頭,可能是腦癱預警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剛出生的小寶寶總是喜歡緊握著拳頭,而且用勁很大,有時候掰都掰不開,當大人伸手去觸碰他們的手掌時,還會立馬做出抓握的反應,不過隨著寶寶月齡增長,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
  • 6個月寶寶緊握拳頭,奶奶發現不對勁抱去醫院檢查,醫生:是腦癱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的長大,可是寶寶出生後卻是很脆弱的,需要父母時刻的關心和愛護,來不得一點的疏忽,特別是寶寶還不會說話時,一些舉動就能反映出他們的身體狀況,如果任由其發展,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 如果到了這個月齡,寶寶還是緊握拳頭,要當心是腦癱預警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小寶寶剛出生不久的時候總是喜歡握著拳頭,但是你知道嗎?隨著寶寶生長發育,一旦過了這個月齡還是緊握著拳頭,小拳頭很難扒開,是需要引起家長注意的。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小寶寶握拳的原因吧。剛出生不久的寶寶總握拳是因為什麼?
  • 孩子一歲前,有幾個動作不會做,多半是腦癱前兆,家長需及時排查
    在0-6歲的兒童中,腦癱兒概率在1.2%-2.7%,我國有接近600萬左右的腦癱患兒。執筆:毛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對於所有寶媽而言,最在乎的事情莫過於自己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長,但「人有旦夕禍福」,有些時候如果孩子被「腦癱」纏上,那很可能就是一個家庭的噩夢。
  • 寶寶六個月了還握緊拳頭,帶他檢查後,家長卻遭受嚴重打擊
    新生兒都有握著小拳頭的特點,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等孩子長大一些之後,家長也能發現這種表現慢慢消失。寶媽雯雯也知道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因此並沒有管過孩子拳頭緊握的問題,直到孩子半歲的時候,雯雯看到孩子的拳頭仍然緊握,於是她開始有些擔心。她詢問了周圍的寶媽寶爸們,發現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在3-4個月的時候手部肌肉變得正常。
  • 寶媽帶寶寶參加聚會,朋友看到孩子小手說:你娃可能有腦癱
    寶寶的生長發育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寶寶出生後幾個月內,還自帶好多「本領」,不過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這些本領會慢慢消失。如果超過一定的月齡仍沒有消失,則多是說明寶寶大腦發育有問題,作為家長一旦發現異常就要多加注意了。
  • 寶寶到了這個月齡,如果還是攥緊拳頭掰不開,當心是腦癱「警告」
    不知道媽媽們是否觀察過,當寶寶剛出生不久的時候總是喜歡攥著拳頭,但是你知道嗎?隨著寶寶生長發育,慢慢都會張開手掌,鬆開小拳頭。但是寶寶如果過了這個月齡還是緊握著拳頭,小拳頭很難扒開,是需要引起家長注意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原因吧!
  • 6個月寶寶緊握小手,奶奶察覺不對帶去醫院檢查,醫生:太遲了
    6個月寶寶緊握小手,奶奶察覺不對帶去醫院檢查夏女士前不久更生下一個白白嫩嫩的可愛寶寶,全家人都把這個寶寶疼在手心裡,而寶寶自出生以來經常會做出一個舉動:緊緊地握著小拳頭,不鬆開。聽了這話,夏女士夫妻倆都很高興,覺得這是好兆頭,但直到寶寶6個月了,小手仍然是緊握著的,沒有一刻鬆開。
  • 寶寶6個月前,如果有這些表現,可能是「小兒腦癱」,家長別忽視
    小景去年12月底生的寶寶,由於疫情的原因,出院後一直是自己和丈夫在家帶娃,因為夫妻倆也是初為人父人母沒有什麼帶娃經驗,回到家後一邊視頻求助家人,一邊看一些育兒書籍。今年的5月假期過完疫情逐漸結束,小景每天都帶寶寶到樓下曬太陽,和鄰居寶媽們進行交流。
  • 握拳出生的寶寶,不是「好橫鬥狠」,過了這個月齡還不張開那是病
    好多寶媽開玩笑說,我家孩子出生的時候,緊緊攥著拳頭,一看就是不好惹的傢伙。還有一些地區,甚至民間傳聞,說孩子出生不鬆手,長大後是「豪橫鬥狠」的角色。在子宮中的姿態要知道,我們的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可是生活了十個月啊,這段時間裡,他們由於空間有限,整個身體都無法舒展,同樣無法舒展的還有寶寶的小手。
  • 寶寶「腦癱」早期有哪些症狀?過4個月後,家長要注意這些表現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都七個月了,但是孩子的小拳頭仍然沒有放開。孩子的奶奶由於在外遊玩了幾個月,回來後就來先看自己的孫子,看到孫子第一眼,發現孩子的小手總是緊握著不放開,孩子奶奶剛開始以為孩子只是這一會握著,過了一會孩子的手仍然沒有放開,奶奶此時有點慌張,認為孩子的情況不大正常,立馬讓王琴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
  • 7個月寶寶總愛緊握小拳頭,奶奶發現不對帶去檢查,醫生:太晚了
    李先生的寶寶剛7個月大,是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由於夫妻倆工作比較忙,之前請的保姆又出現了一些問題,就讓奶奶幫忙帶孩子。可沒想到奶奶來了兩天後發現寶寶的手不太對勁,總愛緊握小拳頭,不管怎麼逗樂都不願意伸開。於是她著急地對兒子兒媳說,趕緊帶孩子去醫院看看。
  • 家長注意:寶寶出現這些表現,要高度警惕是腦癱!
    兒童腦癱的發現有兩個比較早的階段 第一個是3—6個月,這是腦癱兒發現的超早期,如果這時候發現孩子的頭抬不起來,呼喚寶寶也沒有回應或者沒反應,就得警惕孩子可能是得了腦癱。 在超早期發現的腦癱患兒,治癒率是很高的。其次就是6個月到1歲的階段,屬於早期發現,都有治癒的可能。
  • 7個月大寶寶總緊握拳頭,奶奶發現異樣送醫檢查,醫生:來晚了
    最近這段時間陳女士發現,7個月大的寶寶總握緊拳頭,對於初為人母的陳女士而言,小孩的這個舉動無疑把她萌化了,她總和丈夫誇讚女兒有多麼可愛這段時間正好不是農忙季節,奶奶決定來看望孫女兒跟兒子兒媳,距離上一次看到孫女已經是兒媳婦坐月的時候了。如今再看到孫女,孩子的變化非常大,奶奶十分激動。
  • 寶寶半歲還不會坐,小心是腦癱的前兆!
    寶寶半歲還不會坐,家長們應提高警惕了寶寶半歲還不會坐,家長們應提高警惕寶寶是不是腦癱的前兆,一旦寶寶出現以下問題,就要及時到醫院神經內科進行檢查了。1 寶寶出生後一至二個月,身體特別僵硬,穿衣服和活動身體時感到困難不適2 三個月時寶寶雙腿僵硬,不能抬頭,雙手不能支撐地面。3 六個月時不能抬頭,上肢僵硬,將寶寶放回座位時,頭後仰或背向後伸,身體不能自由調節。
  • 孩子「腦癱」有何跡象?兩個時間段會有徵兆,很容易被父母忽略
    小林回到家之後思索了一下,於是趕緊去醫院進行檢查,醫院方面經過對孩子詳細的檢查之後表示小林這種擔心是應該的,因為孩子的這種表現有很大概率是「腦癱」,而經過檢查之後,小林家的孩子並沒有出現腦癱,但是也應當慶幸小林及時帶孩子來了檢查。小林聽到這才鬆了一口氣。孩子緊握拳頭,可能有「腦癱」?
  • 新生兒手握拳超4個月 可能是腦癱!
    9月6日早上,薛之謙在微博曬出一張「一家三口手指合照」的照片,並宣布自己當爸爸了。據透露寶寶小名為「小雪糕」,網友和圈中好友紛紛獻上祝福。不過很快這張幸福感滿滿的造型照片,就被細心的「專業人士」啪啪打臉!
  • 9個月寶寶緊握拳頭,外婆發現不對勁直奔醫院,醫生嘆氣:來晚了
    小紅是一位90後寶媽,生下孩子之後一直都是她帶娃,孩子奶奶身體不好,再加上丈夫工作比較忙,所以小紅只能辭職,成為一名全職寶媽。帶娃確實是一件體力活,但看著孩子可愛的模樣,寶媽覺得再苦都值得。不過小紅髮現,寶寶小時候總是喜歡握著拳頭,一開始寶媽認為這是孩子正常的動作,畢竟小寶寶不像大人那樣懂得控制身體。不過一直到9個月,寶寶仍然緊握拳頭不願意鬆開。
  • 5個月嬰兒緊握拳頭,奶奶發現不正常,去醫院檢查後全家無法淡定
    30歲的小雯今年3月在醫院誕下了一個可愛的男寶。由於是新手媽媽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小雯請了月嫂。在月子裡,小雯發現寶寶的小手經常握著拳頭,掰都掰不開,就非常著急。月嫂告訴她,在月子裡,寶寶這樣的情況很正常的。聽到有經驗的月嫂這麼說,小雯就放心了,之後也沒太在意這事。
  • 寶寶腦癱信號大全,中5個以上就危險了,超過2歲基本「無解」
    專家推測,腦癱多半發生在半歲左右,如果在幼兒出生後的6~9個月之內發現並及時幹預治療,那麼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達到理想的康復效果,若拖到2歲才察覺,最佳治療時期已錯過,基本就沒有辦法治癒了。因此,父母需要緊盯半歲內孩子的發育情況,及時發現異常、儘早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