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6個月前,如果有這些表現,可能是「小兒腦癱」,家長別忽視

2020-12-17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每天觀察孩子生理和形體的變化,注意到細枝末節,否則稍微有一點的疏忽就會釀成大錯,給孩子身心成長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小景去年12月底生的寶寶,由於疫情的原因,出院後一直是自己和丈夫在家帶娃,因為夫妻倆也是初為人父人母沒有什麼帶娃經驗,回到家後一邊視頻求助家人,一邊看一些育兒書籍。

今年的5月假期過完疫情逐漸結束,小景每天都帶寶寶到樓下曬太陽,和鄰居寶媽們進行交流。

突然她發現了一個問題,小區裡和她寶寶同齡的孩子無論是從吃奶、還是發聲、以及手部抓握能力上都比她家寶寶高出很多倍。

帶著疑慮夫妻二人趕緊抱著孩子前往醫院檢查,不料被診斷為「腦癱」,把小景嚇得嚎嚎大哭。

哪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健康上有問題,還好小景發現的早,初期階段好好配合醫生治療相信會很快恢復。

「小兒腦癱」是指剛出生的寶寶腦部發育尚不成熟,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這些信號,絕對不可忽視!

除了抓握能力不行以外,還有一些明顯的反應:

孩子腳的踢動能力比較弱,缺乏自主活動的表現;孩子的身體經常呈現僵硬的狀態,對於外部的聲音刺激不夠敏銳;孩子的頭長得過大或過小;孩子吃奶時吮吸有氣無力;孩子很少會發笑;再有就是孩子的頭部無法自主支撐,眼神長處在飄離狀態,眼中無神。如果媽媽們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應該立即送到醫院,看看孩子的腦部發育是否遲緩。

當寶寶出生後,家長應該需要注意哪些因素,來預防他的腦發育遲緩呢?

01寶寶發育情況

寶爸寶媽在觀察孩子身體發育和身體行為的同時,要每個月去醫院進行定期體檢,看看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是否會化發生遲緩現象。

一旦孩子腦發育發現遲緩,在孩子剛出生的6個月之前幹預是會起到很好的效果的,幹預的越早效果越好,很有可能痊癒。

02親子互動頻率

寶爸寶媽在看孩子的過程中要多與孩子做互動,比如說:讓孩子笑一笑,或者手指動一動或腳撲通兩下。

當寶爸寶媽跟孩子做這些良性互動的時候,可以有力地刺激孩子腦部的發育,起到預防孩子腦部發育遲緩的功效。

03及時檢查

一旦寶爸寶媽發現孩子身體發育上有什麼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要到醫院檢查。如果過了6個月才發現孩子肢體語言不夠豐富,表情比較僵硬,那孩子已經呈現了腦癱的跡象,這時候幹預肯定沒有6個月之前幹預效果要來的好。

所以寶爸寶媽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剛出生前半年的身體發育情況,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

04避免遺傳因素

科學研究調查表明,很多腦癱兒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大部分由於母親在懷孕的時候不注重自己的身體保養。

長期從事高強度的腦力或體力活動,導致沒法關注到肚中寶寶的營養及發育狀況,最終釀成慘劇,導致孩子發育不全,或者很早就呈現腦癱現象。

所以孕期的時候,媽媽們注重保養自己的身體,合理飲食,適度的鍛鍊,降低工作強度,這才是預防孩子腦部發育遲緩的最好辦法。

孩子出生後,寶爸寶媽一定要密切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看看是否跟孩子年齡段應該有的生理發展要求相匹配,如果一旦發現有問題立刻前往醫院檢查。

而預防孩子腦發育遲緩,最好的辦法還是要靠孕期時的媽媽注意自己的合理膳食,適度運動,降低工作強度,這樣才能生育出健康的寶寶。

【文章寄語】:

寶寶出生後,寶爸寶媽不要太大意,新手媽媽一定要了解各個月齡階段寶寶發育,對照一覽表,一般社區體檢時,護士都會發一張參照表。

無論是語言能力測評還是大運動、精細動作、以及交往能力等等都有詳細的對照,家長可以藉此參考,做到心中有數。

【題外話】:

你聽說過小兒腦癱嗎?你是否了解這種情況?

相關焦點

  • 小兒腦癱勿忽視!寶寶這些表現助您做判斷
    對於小兒腦癱這種小兒疾病,它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同時會增加家庭的負擔,但是腦癱還是有治癒的希望,家長要有信心配合醫生給予的治療方法積極去給寶寶治療,多少會有明顯的療效的。那麼,腦癱寶寶會追東西看嗎?
  • 家長注意:寶寶出現這些表現,要高度警惕是腦癱!
    往往有人會勸年輕的父母們:「寶寶是缺鈣,補鈣就好了。」 其實,有的寶寶並不是缺鈣這麼簡單,很可能是患有腦癱。 很多家長認為,缺鈣的孩子才「軟」,於是盲目給早期腦癱患兒補鈣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其實,小兒缺鈣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異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與腦癱有本質的不同。
  • 寶寶的這些表現可能是「腦癱」?可別再被常見的誤區搞混了
    育兒:寶寶的這些表現可能是「腦癱」?可別再被常見的誤區搞混了   在生活中,當孩子出現「肌張力高」、「足尖著地」、「頭後仰」、「飛機手」這些行為是,父母就開始憂心忡忡,很擔心寶寶是不是得了腦癱,然後就開始了手動上網搜索,越看越怕。
  • 如何判斷小兒腦癱?患兒的這些表現,家長們要注意了!
    小兒腦癱是一個很令人沉重的疾病,是小兒的常發疾病,小兒腦癱是令每個家庭都很痛苦的疾病,小兒腦癱對孩子未來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是患者家庭也不要太悲觀,隨著現在醫療技術的進步,只要及時發現及時對症治療,疾病還是有機會得到康復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診斷小兒腦癱。
  • 怎樣判斷寶寶腦癱?孕媽如何努力避免小兒腦癱?
    對於孩子的健康問題,是每個做父母最操心的事情,從孕期到出生再到成長,家長在寶寶健康問題操碎了心,但是有些時候也不能避免孩子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小兒腦癱的問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孩子來說,是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寶寶傷害的的方式。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出現腦損傷的問題呢?
  • 小兒腦癱有哪些症狀表現?翟向京主任提醒:這5大異常表現症狀,要留意!
    腦癱患兒在新生兒時期表現為動作異常,吸吮反射及覓食反射均差。健康的3個月小兒仰臥位時常有踢腿、蹬踏樣動作,而且為交替踢蹬。腦癱小兒踢蹬動作明顯減少,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有的腦癱小兒則表現為經常只利用一隻手持物或觸物,另一側手的活動減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狀。 小兒腦癱孩子通常是在三至六個月時,就可以從動作上看出異常表現。
  • 小兒腦癱4大表現
    正常小兒3個月時能抬頭;4~5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兩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靜時能在眼前玩弄雙手;6~7個月時會獨自坐在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個月時會爬,爬時雙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動;1歲時能獨自站立;l歲~l歲半時能行走。腦癱小兒在上述年齡階段一般都不能達到正常小兒水平。  腦癱小兒在新生兒時期常表現為動作減少,吸吮能力及覓食反應均差。
  • 寶寶有這幾種「怪異」行為,當心!很可能是腦癱
    隨著時代的發展,醫療設備越來越先進,能治好的疾病越來越多,人均壽命越來越長,但無法忽視的問題是,一些小兒疾病的患病率卻越來越高。自閉症孩子的數量急速上升,小兒腦癱患病率急劇攀升等等,寶寶的健康問題成為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
  • 小兒腦癱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家長可根據這些表現來判斷
    小兒腦癱具體有哪些表現,家長應如何判斷? 首先,如何判斷小兒腦癱?具體有哪些表現?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 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
  • 小兒腦癱這樣預防!家長要分辨清有什麼異常表現!
    小兒腦癱有什麼異常表現?1、運動發育落後運動能力低於同齡正常寶寶,運動自控能力差。輕者只是手、腳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不能抬頭、翻身、坐、站、走,四肢運動發育落後,自主運動困難,動作僵硬、不協調、不對稱,出現異常運動模式和不自主運動等。
  • 寶寶「腦癱」早期有哪些症狀?過4個月後,家長要注意這些表現
    對於四個月以內的寶寶緊握雙拳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但是一旦超過了四個月,孩子的小手依然如此,那麼家長就需要注意了,孩子存在腦癱的可能性很大,就需要帶孩子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那麼這裡來給家長普及一下孩子腦癱早期會有哪些症狀呢?
  • 新生寶寶有這3種情況,可能是「腦癱」前兆,媽媽們別忽視
    現在很多寶媽都會對寶寶照顧的特別的細心,也特別害怕有一丁點兒做錯了,就會對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即便是這樣的細心照料,但還是出現了這些疾病。但其實這種典型的「新生兒腦癱」在發作前是有預兆的,如果新生寶寶有這3種情況,可能就是「腦癱」前兆,媽媽們可別忽視。
  • 家長們注意啦!小兒腦癱可從這些表現來判斷
    作為父母總擔心寶寶不健康,甚至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會出現腦癱的情況,因為寶寶總是反應比其他的寶寶會遲鈍。那麼怎麼檢查嬰兒腦癱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那麼,小兒腦癱從哪些方面判斷?3、6~7個月大時的預兆:眼、手、口動作不協調、手沒力氣、抓物不持久或者很快鬆開、 坐位不穩呈後傾或前傾狀,並且姿勢不對稱、頭背屈、肩後伸、手握拳、下肢內旋;仍有原始反射存在。
  • 6個月寶寶被診斷為腦癱,和奶奶的這一動作有關,家人別不當心
    可就在孩子6個月的時候,小劉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孩子的力氣沒有以前大了,以前孩子經常伸胳膊、蹬腿,但最近狀態總是蔫蔫的,而且目光有些遲緩。一開始她以為孩子是感冒發燒了,可量了體溫也沒有任何異常情況,連續好幾天孩子都是這樣的情況,而且怎麼哄都不開心,小劉便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
  • 小兒腦癱常見的症狀表現
    核心提示:小兒腦癱康復訓練腦癱能造成的功能障礙有很多,小兒腦癱患者是由於某種原因損傷了腦癱腦癱的病因患兒大腦的運動支配區,造成姿勢異常、運動障礙為主症的腦癱。腦癱患兒可伴有原發的聽、視覺障礙及癲癇、智力低下、行為異常等合併症。
  • 寶寶出生6個月後還緊握拳頭,可能是腦癱的預兆,2歲前幹預還有救
    造成這一悲劇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嘟嘟媽的疏忽大意,新生兒抓握反射一般到4個月左右就會完全消失,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就有可能是腦癱預警,需及時去醫院治療。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患有腦癱的人數已經超過1000萬,其中兒童和青少年用戶約佔800萬人左右,且每年會增加4~6萬人。
  • 小兒腦癱跟缺鈣有關嗎?怎樣判斷我家寶寶是否是腦癱呢?
    其實,約有70%的腦癱患兒會被家長誤認為「缺鈣」,這極大的延誤了患兒治療的最佳時機,很多患兒因此而遺憾終生。所以,早期識別缺鈣和腦癱是很有必要的,這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小兒腦癱跟缺鈣有關嗎?腦癱又稱大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指患兒在出生前或出生後一個月內,受到各種損傷因素的刺激引起的腦細胞受損,從而出現上運動神經元損傷。而小兒缺鈣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異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與腦癱有本質的不同。
  • 小兒腦癱早知道:常見特徵有哪些?
    腦癱是孩子出生前或出生時、出生後因感染發生的一種非進行性運動功能障礙,重者伴有智力低下、驚厥、聽覺與視覺障礙,行為異常。早發現、早治療對腦癱患者今後的生活自理有極大幫助。在新生兒腦癱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是足月或近足月兒。儘管引起腦癱的危險因素迄今都不甚明了,但近期研究表明,這可能與絨毛膜羊膜炎(包裹胎兒的薄膜發生的一種炎症)有關。對於足月兒來說,預防絨毛膜羊膜炎成了預防腦癱的關鍵。出生後第一個月:若嬰兒仰臥時雙下肢僵直,被動屈曲和外展困難,頭頸伸直,肩臂回縮,雙臂外展,這些都提示家長注意腦癱。
  • 新生兒腦癱表現都有哪些呢?蔣貴明主任:寶寶這些症狀要小心
    近幾年,小兒腦癱患病率一直在攀升,它的出現總是讓很多家庭陷入困境,不僅是孩子要遭受無盡的傷害,家長也要承受長久的痛苦和生活壓力。 腦癱是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新生兒如果患有腦癱,通常起初表現並不是特別明顯,很多父母往往會疏忽,
  • 3歲前寶寶如果有這3個特徵,可能大腦發育出現問題,家長別忽視了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不知道嬰幼兒在一定時間內有什麼特徵,但實際上反映了大腦的發育是否良好,所以今天想和各位家長共享這方面的知識,3歲前的寶寶如果有這3個特徵的話,可能會對大腦發育有問題,家長別忽視了,建議家長一旦發現自己家寶寶是如此,那就趕緊到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