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愛聽別人誇獎自己家的孩子聰明,別人一說這孩子真聰明,很多家長都特別驕傲地說:「這孩子隨我」。但是小嘴會說、成績優秀、腦子靈活就是真聰明嗎?我覺得定義聰明這種事兒,還是要聽一聽專業人士的。我之前看過一個美國哈佛心理學家提出的理論,覺得很受益。
美國哈佛心理學家戴維柏金斯提出真智力理論:真正聰明的孩子,大多擁有這三種智力,神經智力、經驗智和反省智力。
所謂神經智力,是指神經傳遞的速度和準確性;經驗智力,是指不同領域長時間的學習;反省智力指的是對心理的管理和自我的監控。而這三種智,主要是通過這三種表現去判斷!
一、有超強的專注力(神經智力)
美國哈佛心理學家戴維柏金斯強調,想要培養孩子的神經智力,最重要的是培養他的專注力。可見專注力就是神經智力的最重要體現,專注力好的孩子神經傳遞的速度和準確性就更強,這樣的孩子學習就更有效率。這也為什麼有一句話說:「天才,首先是專注力」。
所以說如果你家孩子經常玩一個玩具,一動不動能坐上半個小時以上,家長值得高興,他擁有神經智力。但如果你家孩子,是一個坐不住板凳、三分鐘熱度的孩子,家長就要心裡有數,這孩子未來的學習成績可能不會太好。有了這個意識,就要提早做打算,將專注力訓練起來。
二、能夠持續學習(經驗智力)
有些孩子三分鐘熱度,但有些孩子對於一個領域的知識能夠持續學習。比如有些孩子學習小提琴能堅持好幾年,這就是擁有持續學習的能力。而這種長時間的堅持,是能夠支撐孩子成為一個領域佼佼者的基礎。所以說擁有這項能力的孩子,才是真正聰明的人,將來也更容易有成就。
但是讓孩子堅持學習一個知識、一項技能難免枯燥,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講,你要想讓他堅持下去就要有方法。把艱難的人物應該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平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練習、去競技,給孩子增加趣味感和成就感。
三、情緒管理能力強(反省智力)
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 ——約翰·米爾頓
這句話與拿破崙對於能夠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的評價是一樣的,這種能力被戴維柏金斯稱之為反省智力,一個人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且能夠將消極的情緒轉變成積極的態度,才是真正聰明的人,與我們如今經常強調的高情商如出一轍。
而這種反省智力不像智商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和提高的。我認為想要培養這種能力,可以通過三個方面去努力。
1、家庭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環境。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一對經常容易情緒失控的家長,怎麼可能教出會控制情緒的孩子呢?
2、不要壓抑孩子的情緒。很多家長的口頭禪是什麼?不許哭、憋回去!這看似是對孩子堅強教育,其實是對孩子情緒的壓抑,情緒壓抑久了,孩子學不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也不會排解自己的壓抑,很容易出現情緒崩潰,自然無法控制情緒。
3、情緒的認知、情商的教育。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適合給孩子做情緒管理的培訓和情商的教育。因為很多家長自己都不見得是一個高情商、會控制情緒的人,建議選擇專業的書籍來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