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有愛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這5種培養方法有效

2020-12-23 J媽學堂

你在撫養好孩子嗎?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給出了5種培養他們善良的方法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通過對2000名在收入,社會地位,家庭幸福,職業成就等方面的成功人士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表明,這些人在小時候,比其他同齡孩子表現出更多的善良,更有同理心,更懂關心他人,更有愛心。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學家理察·韋斯伯德提出了如何培養孩子有愛心、有禮貌、有責任心的建議,這5點建議可以讓你的孩子更有愛心,在以後的人生中更容易成功。

現在大部分父母更關心他們的成就或幸福,而不是他們是否關心他人。如果孩子在課堂上取得好成績,父母會比孩子參加一個有愛心的社區更自豪。

我們為什麼要培養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因為如果我們想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有道德的人,我們就必須這樣培養他們。孩子不是天生就好或壞的,我們永遠不應該放棄他們。他們需要成年人幫助他們在童年的每一個階段變得有愛心、有禮貌、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五種策略來培養有道德的,有愛心的孩子。

1、把關心他人放在首位

為什麼?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幸福和成就置於孩子對他人的關心之上。但孩子們需要學會平衡自己的需要和別人的需要,無論是把球傳給隊友,還是決定為被欺負的朋友挺身而出。

如何做?孩子們需要從父母那裡聽到關愛他人是頭等大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讓孩子們抱有很高的道德期望,比如遵守承諾,即使這會讓他們不開心。例如,在孩子們退出一個運動隊、一個樂隊或一段友誼之前,我們應該要求他們考慮他們對團隊或朋友的義務,並鼓勵他們在退出之前解決問題。

l 不要對你的孩子說:「最重要的是你快樂」,而應該說「最重要的是你善良」。l 確保你的大孩子總是尊重別人,即使他們很累、心煩意亂或生氣。l 當你和孩子生活中其他重要的成年人互動時,要強調關愛。例如,問老師你的孩子在學校裡是否有幫助到同學。2、為孩子們提供練習關愛和感恩的機會

為什麼?成為一個好人永遠都不晚,但它不會自動發生。孩子們需要練習關心他人,並對那些關心他們、為他人的生活做出貢獻的人表達感激之情。研究表明,有表達感激之情習慣的人更有可能樂於助人、慷慨大方、富有同情心和寬容——他們也更有可能快樂健康。

如何做?學會關愛就像學會一項運動或一種樂器。每天的重複——無論是幫朋友做作業,在家裡幫忙,還是在教室裡工作——都能使關愛成為第二天性,培養和磨練年輕人的關愛能力。學習感恩同樣需要經常練習。

l 不要對孩子的每一個幫助行為都給予獎勵,比如清理餐桌。我們應該期望我們的孩子幫忙做家務,我們只獎勵不尋常的善舉。l 與孩子談論他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關愛和不關愛行為,以及他們可能在新聞中看到或聽到的正義和不公正行為。l 在晚餐時間、就寢時間、乘車或地鐵上,讓感恩成為每天的例行公事。感謝那些大大小小的為我們和他人做出貢獻的人。3、擴大孩子的關注範圍

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只關心一小部分家庭和朋友。我們的挑戰是幫助我們的孩子學會關心這個圈子之外的人,比如班裡新來的孩子,學校的保管員,隔壁的鄰居。

如何做?孩子們需要學會通過密切傾聽和關注他們身邊的人;通過從大局出發,考慮他們每天接觸的人的許多觀點,包括那些脆弱的人。

試試這個

l 確保你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所有人都友好、感恩,比如公交車司機或服務員。l 鼓勵兒童關愛弱勢群體。給孩子們一些簡單的想法,讓他們進入「關愛和勇氣區」,比如安慰一個被取笑的同學。l 利用報紙或電視故事鼓勵孩子思考在另一個國家的孩子所面臨的困難。4、父母做一個強有力的道德榜樣和導師

為什麼?孩子們通過觀察他們尊敬的成年人的行為來學習道德價值觀。他們還通過與成年人一起思考道德困境來學習價值觀。

如何做?作為一個道德榜樣和導師意味著我們需要實踐誠實、公平和關心自己。但這並不意味著要一直保持完美。為了讓我們的孩子尊重和信任我們,我們需要承認我們的錯誤和缺點。我們還需要尊重孩子們的思考和傾聽。從他們的角度,向他們展示我們希望他們如何與他人互動。

試試這個:

l 每月至少做一次社區服務,樹立關愛他人的榜樣。更好的是,和你的孩子一起做這項服務。l 讓你的孩子模擬陷入一些道德困境,或者問問他們所面臨的困境。5、指導孩子處理破壞性情緒

為什麼?通常照顧他人的能力會被憤怒、羞愧、嫉妒或其他負面情緒所淹沒。

如何做?我們需要教孩子們所有的感覺都是好的,但是一些處理它們的方法是沒有幫助的。孩子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學習如何有效地處理這些情緒。

試試這個: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教你的孩子冷靜下來:讓你的孩子停下來,用鼻子深呼吸,用嘴呼氣,然後數到五。在孩子平靜的時候練習。然後,當你看到她心煩意亂的時候,提醒她步驟並和她一起做。一段時間後,她會開始自己做,這樣她就可以以一種有益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她的感情。

總結:

一個有愛心的孩子,會經常幫助別人,反過來也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有愛心的孩子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善良是一個人最珍貴的品質,善良的孩子以後走得更遠。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父母這5種做法,很可能養出情商低的孩子
    所以,培養孩子的情商至關重要。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長並沒有重視這一點,在教育孩子時使用了不適合的方法,很可能養出情商低的孩子。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父母這些做法,正在養育一個低情商的孩子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曾在哈佛任教,獲得過四次美國心理協會最高榮譽獎。
  • 哈佛大學研究:成功人士在童年階段,一般都具備5個共同點
    每一位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都各不相同,有的渴望孩子有個平平淡淡的一生,而有的家長則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有一些成就。即使達不到王健林、馬雲那種級別,也可以有所成功,這也是培養孩子的一種方向。哈佛大學研究:成功人士在童年階段,一般具備5個共同點: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研究,主題為「一個人的成功與他的童年是否有聯繫」。這個研究共抽取了1000名25歲到45歲的創業成功的人士。
  • 成功人士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如何培養孩子,哈佛大學告訴你
    哥斯大黎加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加夫列拉指出,運動、玩耍是兒童學會觀察、認識、理解、說話和活動最佳的工具,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發育。科學實踐證明,2歲到5歲的孩子中,愛玩孩子的大腦比不愛玩孩子至少大30%,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要掌握平衡、協調心裡、處理問題等十幾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一般具備這5個特點
    在調查中選取了1000名24-45歲的創業成功人士,進行追蹤調查的同時對他們的父母進行了走訪。結果發現薪資高出平均水平30%的人,完成大學學業的有85%,家庭環境相對更幸福,且童年時期一般具備以下5個特點。
  • 哈佛心理學家:孩子是不是真聰明,主要看有沒有這3種表現
    我們都愛聽別人誇獎自己家的孩子聰明,別人一說這孩子真聰明,很多家長都特別驕傲地說:「這孩子隨我」。但是小嘴會說、成績優秀、腦子靈活就是真聰明嗎?我覺得定義聰明這種事兒,還是要聽一聽專業人士的。我之前看過一個美國哈佛心理學家提出的理論,覺得很受益。
  • 哈佛媽媽是怎麼培養專注孩子的?專家:這4種方法親測有效
    乍一聽這句話很有道理,實則「倖存者效應」,只看成功案例,卻不去看失敗比例,這無異於「胡攪蠻纏」。事實上,國際著名大學哈佛大學早就對此進行過研究。在2007年,有人曾專門採訪過數十位考上哈佛家庭的家長,記者試圖從她們身上找出一些共性。
  • 哈佛大學科學家說,這10件事將幫助你培養極其聰明和成功的孩子
    導讀:哈佛大學科學家說,這10件事將幫助你培養極其聰明和成功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心理學家:焦慮不要怕,牢記這5種方法
    為了讓大家能夠有效緩解焦慮帶來的痛苦,不再害怕焦慮心理,知名心理學家總結了5種戰勝焦慮的方法,幫助大家阻止焦慮帶來的困擾:01.相反,如果你能夠擁抱焦慮,就會發現自己很快找到了焦慮的源頭是因為在乎某件事情,能夠更有效地處理這件事情,變焦慮為便利。例如: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種類變化引起的焦慮。有些是可以預期的,也是可以提前計劃好的,比如畢業、生孩子或退休。這些都是快樂的環境,你不會想錯過的。
  • 情商高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功,6個技巧培養高情商好性格的孩子
    「情商」的概念是1990年美國耶魯大學的薩洛維奇和新罕布夏大學的梅耶最早提出的。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還寫了一本驚世巨作《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他通過科學論證得出結論,智商IQ最重要的傳統觀念是不準確的,EQ才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人生的成就至多20%可歸諸於IQ,另外 80%則要受其它因素(尤其是EQ)的影響。
  • 哈佛教授發現: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幾種特徵,很有可能是個天才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有可能成為一個天才?哈佛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霍華德·加德納是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也是哈佛大學「零點項目」的負責人,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把天才分為了8種類型。如果你家孩子符合其中一個或者兩個,那麼說明他很有可能是耨一個方面的天才!
  • 哈佛情商課 前言
    哈佛大學是一座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著名學府,是世界各國學子們夢想的殿堂,哈佛在人們心中已經成為成功的標誌。數百年來,這所萬人景仰的學府培養出了各個領域的高情商名人,共出過多位美國總統、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多名普立茲獎獲得者。
  • 心理學家:具有這4種性格的人,更容易成功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僅需要自身的努力,同樣需要合適的機遇和運氣。可好的機遇和運氣真的就像流星那樣,可遇不可求嗎?美國心理學家理查-懷斯門調查發現,與所謂的「倒黴蛋」相比,幸運兒們更容易得到周圍人的幫助,更容易獲得合理化的建議。
  • 心理學家:這3種性格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心理學家理察.威斯曼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外向的、放鬆地、開放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無論是在事業中還是在感情中,都能夠比普通人更容易做好。一個人的性格不僅影響著一個人的圈子,更影響這個人的感情與工作。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有這3種特徵,暗示智商高,家長要好好培養
    其實,一個孩子智商高不高,我們從小時候就能看出來,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智商高的孩子我們往往可以從小細節就能看出來,哈佛大學研究:孩子有這3種特徵,暗示智商高,家長要好好培養。
  • 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3個方法,輕鬆鍛鍊孩子自控力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麥格尼格爾說:意志力挑戰就是兩個自我之間的衝突。一個你想的是自己的長遠利益,另一個你則想及時行樂。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TED演講中有一期由華裔心理學家安吉娜·李·達克沃斯做的演講——True Girt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家長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要做到這幾點
    享譽世界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發現,一個孩子的共情能力越強就越善於社交,也越有能力感知幸福,更容易獲得成功。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缺少同理心,不善於共情,也不懂為他人著想,那麼這個孩子也會在與人相處時遇到困難,更容易被同齡人排斥。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分心是本能,培養專注力不妨試試這2個方法
    哈佛大學曾針對於專注力,做過一個關於「看不見的黑猩猩「著名的專注力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有六個人要連續走動的傳球,其中要求三個人穿白衣服,三個人穿黑衣服。然後讓同學們觀看視頻時記錄穿白衣服的人總共傳了幾次球。在看完視頻後大家都答出了正確答案,穿白色衣服的人總共傳了16次球。
  • 哈佛大學調查表明:童年時期有這5個特徵,孩子長大後容易成功
    引言每個人生下來,父母的期許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一個成功的人。可這世上哪有隨隨便便就成功的事呢?美國著名哈佛大學就曾經做過專業的調查,他們抽查了1000多位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功人士,在這些人中,他們發現大部分人在童年的時候都有著這幾個顯著特徵,長大後這些技能特徵也幫助他們獲得了現在的社會地位。
  • 哈佛大學教授坦言:父母最好的家教,是讓孩子見這3種世面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會映射出父母的樣子,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優秀的家庭,相反那些問題孩子,也多半都有一個問題父母。對此哈佛大學教授曾坦言到:父母最好的家教,並不是培養出一個滿分學霸
  • 心理學家:焦慮不要怕,牢記這5種方法,焦慮將不再困擾你
    你的焦慮讓你過分痛苦了,那就試著用以下的5種方法,將焦慮轉化為動力,讓它推動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很多人認為,焦慮已經是既抑鬱之後,又一遍布人們生活的心理感冒。焦慮的可怕源於它的無影無蹤,它好像隨時都圍繞在我們的周邊,會因為發生在身邊的某些事,某個心理變化,而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