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如何培養孩子,哈佛大學告訴你

2021-01-07 倆寶媽育兒經

哥斯大黎加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加夫列拉指出,運動、玩耍是兒童學會觀察、認識、理解、說話和活動最佳的工具,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發育。科學實踐證明,2歲到5歲的孩子中,愛玩孩子的大腦比不愛玩孩子至少大30%,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要掌握平衡、協調心裡、處理問題等十幾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

每個家長的心裡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個家長都在奮鬥的目標。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才,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長大以後成功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這5個特徵,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方法,孩子成功的機率更大。

一、哈佛大學研究發現

哈佛大學曾經在早年的時候對一千個成年人進行了跟蹤調查,根據他們現在的收入、家庭環境、還有教育水平進行了分析,發現他們的童年時期都有這樣的特徵就是因為這些特徵,才會讓他們在成年以後家庭幸福,收入穩定,擁有相對比較快樂幸福的人生。

二、童年有5項特徵

做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可以幫助孩子鍛鍊手腳和大腦的協調能力,也可以讓孩子更有責任感,更喜歡家庭氛圍和環境,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這一點也是經過調查發現的,不僅是哈佛大學研究發現,而且在國內也做過同樣的調查,調查發現從小就參與做家務的孩子,在上學時期的成績更突出。

性格獨立前段時間在網上曝光了一段視頻,一個10歲左右的男孩子早上自己起來上學,父母沒有出現在鏡頭中,也沒有給孩子做早餐,沒有督促孩子起床不要遲到。都是這個男孩子自己起床,到指定位置拿早餐的錢,然後把家裡的垃圾都帶走,動作行雲流水,一看就知道是經常做這樣的事情。

據了解這個男孩子平時就在家做家務,只有晚上洗碗早上才有早餐錢可以拿,孩子性格非常獨立,一看就知道平時父母在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成才的機會更多,因為更有自己的主見,更明白自己該過什麼樣的人生。

專注力強專注力是決定一個人學習能力強不強的重要因素,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提到過專注力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科學研究的科學家而言,沒有什麼比專注力更重要的事情了。在課堂上能夠認真的聽老師講課,注意力集中,提高課堂效率,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

專注力也是智力的五大因素之一,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記憶力等因素都會影響都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學業水平。事實證明專注力強的人在很多領域都能取得成功,所以專注力真的很重要。

堅持閱讀堅持閱讀就會體會到讀書的快樂,感悟到讀書的快樂。多彩的社會合格多彩的人生,唯有讀書學習才是最智慧最理智的人。選定了讀書,即使物質生活窮了一點,但是精神生活卻很豐富,人是需要精神支撐的,享受精神的追求也是一種智慧人生。

讀書就是在別人的思想體系上建立自己的體系,所以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思考和思路,面對困難不會退縮,不會逃避。在學業上多讀書的人肯定會有更好的成績,完成學業的概率就會更高,能夠找到穩點工作的機會就更大,薪酬也就更高。

抗壓能力抗壓能力其實表現出來分為很多面,比如這個孩子臉皮厚,或者是這個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強。其實有的時候孩子臉皮厚也不一定是壞事,這樣的孩子不會因為被斥責而感到悲傷不已,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就會想到輕生。

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如果抗壓能力不強肯定走不到最後。羅永浩從一個小地方出來,沒有高中畢業就可以當英文老師,之後又成立了錘子,現在負債4億,還清了2億。這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如果不是抗壓能力強,肯定走不到現在。

三、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

帶領孩子做家務做家務的好處大家也都知道了,孩子肯定不會主動做家務還是需要父母進行更多的引導,可以和孩子比賽做家務,就讓能夠增加孩子的積極性。也可以給孩子一點物質獎勵,激勵孩子做家務,讓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

不打擾孩子孩子的專注力最難得,很多父母都喜歡打斷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就是大錯特錯。有的孩子在玩玩具,父母打斷孩子的動作,強行給孩子餵飯,其實孩子吃飯也不差這一會,總是這樣的打斷孩子的行為會讓孩子,會讓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越來越短。

為了讓孩子注意力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應該慢慢的培養孩子專注一件事情。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玩遊戲,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讀繪本,或是帶著孩子一起觀察一樣植物或是動物,慢慢的增加孩子的對一件事情的注意力。

培養孩子的興趣大家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興趣才是關鍵,發掘孩子的興趣,在興趣上讓孩子得以發揮,才能最大程度上幫助孩子走向成功。有的孩子喜歡畫畫,那父母就不應該逼著孩子彈鋼琴,人各有所長,能在自己的長處上得以發揮會更讓人自信。

培養孩子的獨立個性獨立這種品質對一個人來說實在是很重要,每個人都要成長,每個人都會長大,會有屬於自己的道路。不能總是靠著父母親人的幫助,成功人士都會有自己的主見,也會有自己的人生,獨立是讓孩子真正的成為一個大人最主要的品質。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結果:成功人士在童年有相似之處,表現在這4個方面
    但在哈佛大學的研究中,人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成功人士雖然不能複製,但他們也有類似的經歷。實驗過程:哈佛大學選取1萬人進行實驗,對他們的經歷和童年生活,還有他們身邊的各種人進行了調查。結果:在童年時期,85%以上具有以下特徵的孩子完成了大學學業,成年後的收入超過平均收入的30%,家庭幸福。這個結果是意料之外的,但也是合理的。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的時候,大多數具有這4個特徵
    21世紀是高新產品的快速發展的時期,哈佛大學的教授通過對一些高技術人才的童年對比,發現他們在童年其實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哈佛大學一段時間對全球五百強的企業家以及一些地方相比較出名的企業家的童年進行了研究對比,發現他們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的共同點。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都有以下特徵
    每個家長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有出息。 而一個人是否能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之外,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關係,畢竟,孩子出生就像是一張白紙,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有多大的成就,完全取決於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的時候,大多數具備這4個特徵
    對於家長們而言,大家都希望能夠將孩子培養成成功人士,讓孩子在某個領域能夠有一番成就。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們的著重抓孩子的教育,給他們好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的氛圍。其實,想要將孩子培養成成功人士,除了環境之外,還要抓住孩子的性格特點。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大多具備這5個特點
    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都有多不同。有的家長希望孩子平安快樂的過一生;有的家長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大成就。大部分家長都屬於後者。像馬雲、李嘉誠、王健林等成功人士是很多孩子的未來榜樣。雖然成功人士的經歷是無法複製的,但在童年時期他們都有相似的特點。
  • 哈佛大學研究:成功人士在童年階段,一般都具備5個共同點
    每一位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都各不相同,有的渴望孩子有個平平淡淡的一生,而有的家長則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有一些成就。即使達不到王健林、馬雲那種級別,也可以有所成功,這也是培養孩子的一種方向。而成功人士的經歷聽起來就很遙遠,我們也沒辦法完全複製,但是他們童年階段卻有著很多共同點,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借鑑一下,用來培養孩子。
  • 哈佛大學研究證明:成功人士的童年,大多具備以下4個共同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西文化的混合,每個行業的付出都開始被肯定,成功的定義也與以前完全不同。 美國哈佛大學,曾抽樣1000人進行了樣板統計,研究的課題為成功人士的童年有哪些共同點。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有愛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這5種培養方法有效
    你在撫養好孩子嗎?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給出了5種培養他們善良的方法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通過對2000名在收入,社會地位,家庭幸福,職業成就等方面的成功人士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表明,這些人在小時候,比其他同齡孩子表現出更多的善良,更有同理心,更懂關心他人,更有愛心。
  • 哈佛大學調查表明:童年時期有這5個特徵,孩子長大後容易成功
    引言每個人生下來,父母的期許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一個成功的人。可這世上哪有隨隨便便就成功的事呢?,他們抽查了1000多位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功人士,在這些人中,他們發現大部分人在童年的時候都有著這幾個顯著特徵,長大後這些技能特徵也幫助他們獲得了現在的社會地位。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一般具備這5個特點
    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都有所不同,有的家長選擇接受孩子的平凡,當個快快樂樂的普通人足矣;有的家長則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所成就。雖不及馬雲、王健林、董明珠那般優秀,但也是孩子努力的方向。這些成功人士的經歷雖然是沒辦法複製的,但他們在童年時期卻有很多共同點。
  • 哈佛大學發現:成功的人在童年時,大多都具備這「4個特徵」
    我們都希望孩子在未來的旅途中,做一個成功的人,不一定要多富足,位置要坐到多高,只是希望孩子能開心。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都會盡全力去培養孩子。>哈佛大學的專家博士選中1000名24-30歲創業成功人士,通過長時間的跟蹤調查和家訪
  • 哈佛調查發現:成功人士在孩童時期,大多會表現出這4個特徵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家長不僅會培養孩子的能力,也會培養他們的性格。不過,要想有更好的效果,我們得做到"有的放矢"。哈佛調查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大多具備以下4種特徵哈佛大學的專家做了一項調查,研究人員對1000位24-30歲的創業成功人士進行跟蹤調查和家訪,而這些成功人士不僅學業、事業有成,
  • 哈佛研究:成功人士的童年都有這個共性,可不少父母不以為然
    研究人員跟蹤了268名哈佛畢業生和456名貧困家庭的男孩,後來又引入史丹福大學教授對1500名學生的研究記錄,試圖尋找一個答案:那些成年後有成就的人,童年都有什麼相似處?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可不少父母不以為然。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的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都有這4個特徵
    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好而發愁,認為孩子成績不好就沒前途。但其實,孩子未來的成就跟成績並沒有太大關係。那些未來可能會有大成就的孩子,在童年時期大多數都會有這四個特徵。如果你的孩子身上也有這樣的特徵,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未來的成就肯定不會低。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童年時期有這5個特點,長大後想不優秀都難
    有些家長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突破自我,比如能夠考入一個好大學,再高一點的層次來講,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像馬雲、馬化騰、王健林這樣神一般的人物,雖然極有可能達不到這樣高的成就,但是也會讓自己的孩子努力去成為更好的人。哈佛大學對於成功人士做過一個研究,主題就是:一個人的成就與童年的關係程度研究者共計調查了1000名成功人士,他們的年齡都在25歲到45歲之間。
  • 大部分成功人士,6歲前通常有三種表現,父母后天培養很加分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表明,人體的大腦並非一直處於一成不變的狀態,因此人腦智力肯定也是隨之變化的。尤其是兒童,他的智力會根據所處的環境、知識程度和教育逐漸發生變化。:兒童在6歲以前有這些表現,是成功人士的標籤哈佛大學在2003年曾經做過調查,而這項針對30歲以上、20萬美金年薪、家庭幸福的1000名成功人士的調查發現,他們往往在6歲以前,就會出現這些特徵。
  • 被稱為「成功人士搖籃」的蒙特梭利教育,有什麼厲害之處?
    蒙特梭利當時是為了幫助學習上有障礙的孩子,沒想到對普通的孩子也有非常明顯的幫助。 接受過蒙特梭利教育的成功人士數不勝數。從王室權貴、藝術家、大型公司創始人到演員、諾貝爾獎獲得者,社會各個領域都能見到接受過蒙特梭利教育的成功人士。 很多偉人不僅自己接受蒙氏教育,還把子女送到蒙氏幼兒園。 因此,蒙特梭利教育也被愛因斯坦稱為「成功人士的搖籃。」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小的時候,大多具備這個4特徵
    哈佛大學通過對10000名24-45歲的成年人進行追蹤調查,並對其父母進行了採訪,結果發現這些人中薪資高於國家平均薪資30%以上的人,有85%的人都上過大學,並且追溯到他們小的時候,還能發現,他們身上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
  • 哈佛教授用一個詞,概括了成功人士的秘訣,孩子越早培養越受益
    媽咪讀呀 分享知識 作為世界名校,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在錄取學生的過程中特別注重8項個人素質: 1、 Self—confidence 自信心 2、 Warmth of personality 熱情
  • 哈佛大學推薦:14部培養孩子優秀品德的影片
    哈佛大學推薦:14部培養孩子優秀品德的電影4《潁州的孩子》(2006) – 中國 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短片獎。發展中的大陸有個被遺忘的小鎮,由澳洲華裔導演勇敢拍攝。哈佛大學推薦:14部培養孩子優秀品德的電影7《和你在一起》 (2002) – 中國 2003紐約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影片。面對生活,我們如何自我省思。如同小春的琴聲,因反省而更加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