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今社會,情商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在交友中,高情商的人更受人歡迎;在工作中,高情商的人也是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小到日常交流,大到生意談判,情商對生活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所以,培養孩子的情商至關重要。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長並沒有重視這一點,在教育孩子時使用了不適合的方法,很可能養出情商低的孩子。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曾在哈佛任教,獲得過四次美國心理協會最高榮譽獎。
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對成功與否的影響比智商更大,而家庭是人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此外,他還指出,以下幾種情況很可能養育出低情商的孩子。
1、忽略孩子的情緒
在這些家庭中,家長會忽略孩子的情緒。其中一個表現是,家長做事並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另一個表現是,當孩子生氣、悲傷時,家長不以為意,認為那"不是什麼大事,一會就好了"。
這種忽略孩子情緒的做法,會讓孩子像被潑了冷水一樣,慢慢地就不會再願意表達內心的情緒。
建議:
不管孩子表達的情緒是正面還是負面,家長都要及時給予關注和回應。如果孩子被消極情緒所困擾,那麼家長要安慰和引導他們去緩解,而不是強迫孩子"不準哭"。
2、父母關係不和
孩子的情商受到父母關係的極大影響。有些家長經常吵架,或者不斷在孩子面前貶低對方,讓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和無助。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容易變得焦慮、自卑、抑鬱。這樣長大的孩子,身體健康和社交能力都不如那些父母關係和睦的孩子。
建議:
父母可以吵架、抱怨,但是要有原則:就事論事,不翻舊帳、不攻擊對方的人格。學會正確表達情緒,不僅營造了好的家庭氛圍,更是為孩子做了個好榜樣。
3、打擊式教育
"你蠢得像頭豬!""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廢物"……這種貶低孩子的話,很多家長都說過。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用諷刺、威脅、體罰等方式來對待孩子,讓孩子驚恐、焦躁、自我懷疑。
這些行為會讓孩子變得敏感而膽小,形成"討好型人格"等自卑性格,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法再對父母產生信任和依賴。
建議:
父母要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比如:"你的XX行為讓我感到很生氣,原因是XXXX。"告訴孩子他的行為錯在哪裡、自己希望他下次可以怎麼做,千萬不要說一些傷自尊的話。
4、亂貼標籤
有些孩子不是天生就低情商,而是硬生生被父母"說"成低情商的。在孩子一件事情做得不好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貼上"笨""沒耐心""膽小"的標籤,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人,產生很大的壓力。
建議:
跟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要謹記"就事論事"的原則。孩子哪些地方做對了、哪些地方做錯了,明確指出就可以,不要直接給他們下定義。
5、禁止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
孩子有時會大吼大叫或者嚎啕大哭,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負面情緒。對此,有些家長會越來越煩躁,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太不懂事、給自己丟臉了。
於是家長"暴力鎮壓"孩子的情緒,讓他們"忍一忍""你是男孩子,不能哭"。可是,這種做法並不能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還會讓他們更加受傷。
這樣長大的孩子,無法察覺和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沒有足夠的情緒管理能力去應對負面情緒,所以經常會被遇到的困難擊倒。
建議:
父母要有同理心,懂得跟孩子"共情",接納並了解他們的情緒和需求,之後再耐心引導孩子學會處理和正確發洩。
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培養良好的情商,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目標。家長們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起好的榜樣,成為他們的指路明燈。
關於培養孩子的情商,我給大家推薦這本書《兒童情緒管理全書》。這本書為0-12歲的孩子量身打造,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也給家長一些教育方面的思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亂發脾氣、過度粘人、社交障礙、不想上學等情況,如何妥善地處理這些問題,這本書中給出了一些建議,感興趣的家長可以了解一下。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