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一般都有這幾種父母,但願你不是

2020-12-15 duola育兒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情商和智商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數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得其他人。

就是說孩子情商低,跟父母從小的教育方式,行為相處模式有直接的關係。

01

影響孩子情商的幾種父母?

如果父母情緒不穩定,孩子也會易爆易怒。

就像《以家人之名》裡的凌霄的媽,如果沒有滿足她的期待,會開始打壓孩子,抱怨指責,讓孩子感到滿滿負罪感,各種負能量。

和這樣的在一起生活是非常壓抑的,凌霄就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鬱,而他的妹妹從小與母親生活,行為模式就像極了她的母親,容易生氣,總是一副不好惹的樣子,即使開心都會潛意識的做出掩藏。

直到子秋在跟凌霄妹妹聊了之後,她才慢慢開始從媽媽的陰影走出來,她是幸運的。生活中很多人卻沒有,直到談戀愛交朋友,自己情緒時不時爆發,氣走了朋友,作沒了最愛的人,才發現自己很難去調節自己的行為,開始想著改變,而有的人可能一直沒發現。

如果父母喜歡抱怨,孩子也會學著抱怨。

工作中有沒有發現,有的人但凡多做一點活,就開始把老闆全身上下「嘴」上一遍。多一點付出,就會多一分抱怨。

這些人在生活中也一樣,如果朋友有事,約會遲到了,就是一通叨叨叨,本來開開心心的局,讓人滿是疲倦。

而有的人,他們在對待各種困難時,一直秉承著「辦法比困難多」的觀念,積極的看待問題,給予別人適當的包容,而不是一逮著機會就狂轟亂炸。

不過於斤斤計較的人,與人相處也很舒服。而喜歡抱怨的人,自己的生活不是負能量就是隨處碰壁。

如果父母隨意給別人貼標籤,孩子會自卑,也會隨意貶低他人

當孩子沒有做好一件事的時候,有的父母會直接說,你怎麼那麼笨?如果孩子睡個懶覺,有的父母會說,你以為你是大小姐?要供著嗎?等等

常常被父母貼標籤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也很難會尊重別人,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也會通過貶低他人的方式進行溝通,不僅不利於融入集體關係,也會變得自卑易攻擊人,愛戳別人的痛處,讓人反感。

父母的情商低孩子的情商也跟著低。

02

如何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兒童發育教授指出: 情商的發育對於孩子長大成人後能否在人際交往和工作中取得成就起著重要的作用。情商高的孩子,對自己有足夠的管理和自控能力,也能調動他人的情緒。

情商的高低是孩子後天與父母學習的結果,那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做什麼?

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情商這事也一樣。

如果父母自己的情商很低,那麼孩子的情商也不會高到哪兒。當我們發現孩子對人沒有禮貌,說話經常帶刺,沒有同理心,就要開始反思了,孩子經常跟自己生活,他的行為就是父母的生活方式的反射弧。

如果父母喜歡到處背地裡說別人的壞話,譏諷,指責,怨懟,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當中,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慢慢也會變成這樣低情商的人。

想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只有我們自己做到了,再來引導孩子才有說服力,現在的孩子很精靈,你做什麼他做什麼,你不做的,讓他做還要給出個為什麼。

積極的肯定,樂觀的生活態度

做父母有自己的難處,做孩子也有自己的煩惱。一味的鑽牛角尖只會讓日子越過越難。當遇到問題的時候,積極面對,不逃避退縮。

這樣子,面對困境的時候,孩子也會變得積極樂觀起來,心境自然也寬廣,積極看待與他人的關係,不容易走上極端,甚至惡意揣摩別人的想法。

多一份包容,多一點理解

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父母理解的孩子,也更容易理解別人,而那些得不到包容理解的孩子,心胸會比較狹隘,與人較勁,人際關係會比較差,容易得罪人,不隨便把自己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等。

做好自己,健康孩子。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學生,一般都有這幾種性格,你是否中招了呢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學生,一般都有這幾種性格,你是否中招了呢目前,大家頻頻說起情商這個詞。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情商的本意是什麼,情商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也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人,基本小時候都有這幾種表現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有個高情商,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上,能混得風生水起的往往不是智商高的人,而是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並且能夠在挫折當中重新拾起信心的情商高的人。但不是每個人的情商都高,畢竟情商這種東西是需要從小養成的,否則長大再想培養就晚了,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教授的教育視頻
  • 李玫瑾教授坦言:這幾種孩子的情商低,責任全在父母身上!
    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在某大學開展了一次跟孩子情商高低有關的育兒講座,身為犯罪心理學專家,青少年犯罪心理預防專家,李玫瑾教授開場便點出本次講座的中心——"孩子情商高低,與父母有著最為直接的關係。"當李玫瑾教授話一脫口,臺下響起了一片譁然聲,家長們本意是想著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沒想到開場便被李玫瑾教授來了次"重擊",但在家長們滿懷質疑時,李玫瑾教授接下來的話讓家長們拜服。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家裡有這幾種父母,希望其中沒有你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情商和智商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數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得其他人。就是說孩子情商低,跟父母從小的教育方式,行為相處模式有直接的關係。>01影響孩子情商的幾種父母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若孩子有這3種表現,暗示情商低不了
    在現在大多數的父母們看來,培養孩子的智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其實孩子的情商培養,遠遠要比智商更重要了。很多的名人都談論過關於「情商和智商」的事情,其中馬雲、白巖松、李玫瑾教授和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都有說過情商的重要性。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多半都有這3種家長,怨不得旁人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的情商高與低,家庭和父母是脫不了干係的」!,抗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坦言:一個孩子的教養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是一個明事理的家長,那麼孩子的情商不會差;如果你每天都抱怨,那麼孩子也會模仿,從而影響情商的發展。
  • 李玫瑾表示,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通常情商都很低
    智商是用來評價一個人是否聰明,而情商則是用來評測一個人是否機靈,能否靈活的辦事。而孩子的情商高不高,又和父母平時的做法非常的有聯繫。李玫瑾表示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情商都很低。想要從這些視頻中找到一些更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這樣才能夠幫助我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孩子。視頻中,李玫瑾教授說:&34;聽君一言,猶讀聖賢書。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家長的我們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惑。這時候就可以多聽一聽像李玫瑾教授這樣對教育特別有研究的專家的意見,或許就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千萬不要做以下這幾類父母,不然孩子以後的情商會很低。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的情商是直接受父母教育影響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那麼孩子就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相反,如果父母沒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的情商必然不高。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父母一般有這種特徵,怨不了別人
    孩子將來想要在社會中立足,光靠高智商是遠遠不夠的,同時要需要具備高情商,情商會讓你未來的路更加好走,可以處理好人際關係,所以,家長們要從小培養孩子情商。情商跟智商不同,智商是根據父母遺傳決定的,而情商則需要後天的培養,哈佛心理學家證明:一個人的成功,20%歸功於智商,80%歸功於情商!
  • 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
    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專家,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喜歡埋怨有很多孩子喜歡抱怨,在平時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若是失敗了,就會打開「抱怨模式」,一個勁地抱怨這個沒做好, 那個沒做對,就不知道從自己的身上找毛病,將全部的責任都推卸給別人,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情商都很低。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母,與旁人無關
    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智商和情商對於每個人都至關重要,而一個「雙商」高的人在當今社會是非常吃得開的,尤其是「情商高」的人,這類人能說會道,走到哪都受歡迎。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一般有這三種表現,要及時改正
    情商高的人一般處理事情得當,與他人交往時也會相處融洽。成功等於80%的情商加20%的智商。,孩子要從小好好培養,並不是一天就可以教育好孩子。對此,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在飯桌上大多有三種表現第一種:喜歡吃獨食很多小孩子都有喜歡吃獨食的習慣,就是飯菜剛上來看到很對自己胃口,就立馬把她端到自己的面前,或是全部夾到自己的碗裡,自己獨自享用,絕不允許父母或其他人來吃,如果有人要吃就會很不高興不情願甚至會大聲哭鬧「這是我的,你憑什麼吃?」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第二種:夾菜時亂翻在我國的餐桌禮儀上有一點是不可以的地,夾菜的時候不允許亂翻,不要光挑自己喜歡的吃。亂翻,給人一種在不斷攪拌這個菜的即視感。大家這麼想一下,如果你的飯菜被別人用筷子攪拌了之後,你會是什麼一種狀態?你會很不開心,想一下,別人也是一樣。菜到哪裡就吃哪裡,這是一個禮貌問題。
  • 李玫瑾建議: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
    李教授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第一種:孩子吃飯時大聲叫嚷情商高的人是懂得如何去愉悅其他人,而不是引起其他人的反感,還記得上一次我去餐點吃飯,有兩個六七歲的孩子吃飯時大聲喊叫,還時不時的亂跑亂跳,旁邊吃飯的人都面露嫌棄的表情,但孩子的爸爸媽媽卻習以為常。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餐桌上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注意
    但這周註定是不平凡的一次聚餐,原因就是隔壁桌有一個「熊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跑跑跳跳、大聲喧譁,儘管他媽媽在呵斥他,效果卻微乎其微,我不禁轉頭看了看自家乖乖坐著的寶寶,滿心欣慰。可能很多父母會覺得我對孩子要求過於低,其實吃飯就能看出一個孩子情商的高低。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多半有3種「不合格」的父母,怪不了別人
    李玫瑾教授也認為,孩子的情商低,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情商低的孩子,背後多半有3種「不合格」的父母,怪不了別人。種類型的父母,教出的孩子多半情商低,很多父母卻沾沾自喜1.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母,怨不得其他人
    很多父母都知道,情商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但仍然沒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這是為什麼?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情商和智商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數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得其他人。」李玫瑾:這3種父母,容易教出「低情商」孩子,你還在這樣做嗎?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可別縱容
    李開復教授曾經說過:「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智商高的孩子也許不會成功,但是情商高的孩子註定未來表現非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孩子情商的發展了,每位家長都想要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這樣不僅生活中招人喜歡,就算步入社會也對發展有很大好處。老話說:想要看一個人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有體現,這對於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吃飯,就能看出這個孩子的情商未來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