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廣東在行動——縣(區)書記專訪
開欄語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我國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在此關鍵時間節點上,解決好「三農」問題成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美麗鄉村,成為群眾鄉愁得以安放的基礎,更成就了那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
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全力抓好生態環境治理,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提升鄉村風貌品質,加快建設富有嶺南風韻的精美農村,廣東正在行動。為了更好展現廣東美麗鄉村建設情況,匯總南粵大美鄉村建設的智慧與經驗,即日起,南方日報推出「美麗鄉村廣東在行動」——縣區領導訪談,敬請垂注。
10月14日,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系列評選活動實地考察組來到潮州市潮安區,用腳丈量土地,用心感受變化,近距離體會潮安區近年來鄉村的變化與發展。
最近一段時間,潮安區鄉村生態旅遊興起,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從舊時的髒亂差,到打造一條網紅村;從清路障、清淤泥、清垃圾,到以茶旅為題推行鄉村旅遊;從單一村落整治,到年底打造71個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潮安正在行動。近日,潮安區委書記莊朝惠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潮安區將繼續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以「繡花功夫」建設美麗鄉村,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南方日報: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潮安如何強化相關幹部主責主業?
莊朝惠:潮汕地區有精耕細作的文化傳統品質,積極秉持好、傳承好這種文化特質是我們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重要抓手。在我看來,落實幹部的相關責任,關鍵在於要分析推進精美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鄉村振興「一把手工程」責任,以「繡花功夫」把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抓實抓深抓細抓出成效。
同時,全區各部門要將落實農業農村優先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動員更多力量推動資金、重大項目等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匯聚,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切實發揮好農民主體作用,讓農民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
南方日報:獅峰村在建設美麗鄉村中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莊朝惠:潮安區歸湖鎮位於鳳凰山脈腹地,地處兩條河流交匯之處,資源稟賦豐富,生態環境良好。
鎮域內,有530多年的歷史的獅峰村能從貧困村蝶變為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除了有獨特的自然地理稟賦和良好生態環境外,還依賴於幹事有力的「兩委」班子。村書記帶頭發展淡水養殖,村黨員設崗定職,村民積極性被大大調動起來。配合堅強的組織保障,「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全面深入開展,生態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也取得明顯成效。
區委、區政府因勢利導,以獅峰村為主要節點,以獨特的山水風光和特色茶產業文化為主線,設計打造茶旅生態精品旅遊線路,帶動農旅文旅項目的發展,聚「人氣」為「財氣」。
南方日報: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潮安區如何最大程度讓廣大群眾受益?
莊朝惠: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是最容易、最直接能夠讓群眾受益得惠的一項工作。
潮安區把「三資」清理工作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特別是鄉村治理領域治理的切入點,瞄準農村土地、集體經濟等核心利益,從整體核實村級資金、資產、資源,對歷史欠租、違規佔地進行全面起底,大力整治亂象,有效解決農村利益分配不公等問題。
其次,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結合當地特色和優勢資源著力壯大集體經濟,並在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的同時,深入推進好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示範工程建設,全方位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的投入,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升級版」。
■一線走訪
古村換新貌
美景孕新機
作為村中的老一輩,獅峰村村民蔡建英親身感受了獅峰村從過去髒、亂、差的貧困村變成今日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以前,沒路、沒燈、沒環境,現在家家門口小花園,處處都是好風景,這份變化深深地印在我心中。」蔡建英說。
獅峰村之所以能美麗蝶變,在村委書記李統偉看來,是源於村裡緊抓黨建引領,調動村「兩委」幹部積極性,發揮鄉賢的作用,共同治理家園。「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土地是一個敏感問題,如何能做通村民工作,尤為關鍵。」李統偉說,「對此,我們村幹部帶著規劃圖挨家挨戶地去與群眾溝通,一針一線不放過,有矛盾就馬上解決。」
綠樹小徑,清水竹林,如今行走在獅峰村清澈的白鷺湖畔,讓人感覺寧靜而舒適。向村中遠眺,白牆綠瓦、瓜果滿枝,田園間繁花似錦。「下一步我們將做大鄉村旅遊來增加村集體收入,讓村民都能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受益。」李統偉說。
【南方日報記者】韓安東
【作者】 韓安東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Plus】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