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繡花」功夫描繪綠化藍圖
——市住建局科學開展中心城區綠化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 李敬澤 郭盛起
林城初夏,綠意盎然。
和著微風,漫步街頭,細心的人們便會發現,道路兩旁、小區綠地、街角公園忽地冒出了大量綠化樹,迎風生長,一派生機。佳龍賓館東側廣場、奧林匹克公園、中俄友誼公園等地更是片綠成蔭。
這是我市精心規劃,深入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以城市綠化為切入點,持續做好「以綠靚城」這篇文章的生動實踐。
綠色,代表生機、象徵希望。一座城市有了綠色的點綴,才有了底蘊與活力。
今年是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開局之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是伊春林區承擔好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歷史使命的重要舉措、是堅持「生態立市、旅遊強市」發展定位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而城區綠化作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重要一環,容不得半點疏忽。
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部署的綠化計劃安排,市住建局作為中心城區綠化項目的管理部門,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作之中,實地踏查、分配任務,跑審批、跑規劃,專班跟進、特事特辦,有效銜接、配套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綠化,是發展所需,更是民心所盼,規劃便顯得尤為重要,規劃的好壞直接影響綠化的成果。
規劃之初,由市住建局主要領導率隊,帶領東北林業大學規劃設計院一行人,走遍了中心城區每一條道路,每一個街角,逐段走、逐路看,哪裡需要補植,哪裡需要大面積栽植,哪裡需要選擇什麼樹種,事無巨細,一行人用腳板子「蹚」出了規劃設計初稿。
立足「生態立市、旅遊強市」發展定位,秉承「喬灌草」結合、宜綠則綠的建設理念,多用本地樹種,讓市花、市樹進城。不搞機械性綠化,不就綠化而綠化,通盤考慮,彰顯伊春特色特點。堅持高標準、高起點規劃設計,確保綠化效果。讓森林走進城市、用綠色裝點城市,展現「森林裡的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獨特魅力。
時間不等人,最快拿出設計,最快定下方案,才能在有效時間內完成綠化任務。主管副市長、市住建局相關領導、本地專家、設計團隊、建設單位多個部門反覆論證,設計單位幾易其稿,最終方案形成,一錘定音。
一場轟轟烈烈的城區綠化戰役就此打響。
14個綠化項目統一安排、齊頭並進,確保年底前將全部建設完成。
5個公園廣場綠化項目,實施面積4.9公頃。重點對沙灘浴場景觀綠地,自行車賽道北側綠化、松韻城五期周邊景觀綠化、健身廣場景觀綠化等現有綠化補植喬灌木4478株,現已完成沙灘浴場景觀綠地、松韻城五期周邊景觀綠化、健身廣場景觀綠化喬木栽植1663株,預計6月30日綠化全部完成。
9個街角綠化項目,實施面積1.2公頃。一是將市民政局西側空地、市人防辦北側安全島打造成街頭景觀綠化;二是對現有永紅小區、廣易集團南側、黎明路三角地、花園路與青山大街街角、新教堂門前景觀綠地、迎賓南路綠地、電視臺門前綠地補植喬灌木進行升級改造。該項目將栽植喬木556株,目前已完成挖樹穴526個,預計6月30日綠化全部完成。
與此同時還將對松韻城三期周邊景觀進行綠化,現已栽植喬木797株;在南郡廣場、細水公園、水上公園等進行喬灌木補植;對佳龍賓館東側廣場項目進行綠化設計,預計栽植喬木2650株;在體育館東側和龍灣假日西側打造紅松公園。
市中心區建設路、制材街、利民街、正陽路、幸福街、育林路、迎賓路、和平街、山珍路、西昌大街、白樺路、黎明路、前衛路13條道路進行綠化升級,栽植喬木2235株,預計6月30日綠化全部完成。
伊美區老舊小區綠化提檔升級同步推進,今年計劃完成23個小區,面積為6萬平方米,將栽植喬木1860株,預計9月15日綠化全部完成。依據創建森林城市建設完成3個森林單位的要求,伊美區還計劃對1個醫院和8所學校進行綠化升級,其中3個森林單位,分別是:林業學校、林業中心醫院、伊春市職業學院,該項目將栽植1300株喬木,預計9月15日綠化全部完成。
今年共計劃栽種喬灌木9萬餘株,新增綠地面積30.1公頃。規劃之細、工程量之大、綠化效果之明顯實屬歷年少見。
「綠化這活兒,就像繡花一樣,需要精細。不僅要選好樹種,還要考慮造價、市場採購難易度,同時要保證存活率,所以,後期的養護必須得跟上。最重要的是,需要開動腦筋,不僅要在空間立體化、層次豐富化等方面下功夫,更要做好細枝末節,讓綠化和城區底蘊能夠真正融合在一起。我們跟每一個建築單位都籤下了合同,要求每一棵綠化樹都要有兩年的『保質期』,從制度上要求他們強化後期的養護。接下來,我們將成立綠化管理服務中心,對每一棵樹建檔立卡,一抓到底,一管到底。」市住建局局長徐鐵成說。
在工作謀劃上,他們科學安排建設時間和工作布局,將城區綠化工作同全國文明城市復檢、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等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同全省的春風春綠活動、春季愛國衛生運動、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統籌協調,齊力攻堅,確保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和綠化目標圓滿完成。
在方法措施上,通過見縫插綠、拆牆透綠、規劃建綠等形式,對「路旁、水旁、院旁」進行立體式綠化美化,合理配置常綠樹和花卉比例,努力實現公園有綠地、廣場有綠景、街道有綠蔭的城市綠化格局。
在後期管護上,突出抓好樹木澆水、垃圾清理等後期養護工作,加強日常巡查巡護管理,全面掌握樹木健康信息,對發現的枯樹、病樹、死樹及時進行清除更換。
具體施工中,三個施工單位加班加點,不僅搶時間、保進度,還要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三家單位嚴格按照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的具體要求,在施工中,戴口罩、不聚集、保間距,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一個又一個項目。
4月中旬,哈爾濱疫情反彈,樹苗運輸受阻,施工單位迎著風險,頂住壓力,幾經周折,最終成功地將樹苗運回,保障了工程進度。
如此工程浩大的城區綠化,引來了群眾的稱讚和支持。「澆水車開進了我們小區,這在以前可是看不到。前些年,我們小區的綠地有的荒廢了,有的被居民種了菜,現在好了,市裡給栽上了綠化樹,環境變得更好了。這不,我帶著小孫子也給小樹澆澆水,咱老百姓也得支持綠化工作,這改善的可是咱們自己的生活環境呀。」伊美區永紅小區居民李大娘一邊哄著孫子一邊高興地說。
離此不遠,正在參與施工的市公用事業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經理王學民說:「三分栽七分管,養護比栽植更重要,接下來,我們還得加派人手進行養護看護,得讓每一棵都能活,都能長好。」
小區升級、公園拓展、道路改造、補綠增綠……每一項工程都飽含著建設為民、綠化惠民的情懷,讓每一個老百姓都能出門見綠,呼吸到更甜美的空氣,欣賞到更悅目的景觀,這不僅是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一個縮影,更是市委市政府綠化為民、綠化惠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