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老北京「借元寶」的日子

2020-12-22 騰訊網

正月初二,明、清及民國時期,老北京有祭財神,"借元寶"的習俗。其中暗含的奮鬥及感恩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按照老的傳統,北京地區初二是祭財神的日子。當時的財神廟主要有兩座:一處是黃瓦財神廟,位於北鑼鼓巷南口東側;另一處則是五顯財神廟,俗稱五哥廟,位於廣安門外六裡橋。

信眾們篤信搶燒頭柱香能大吉大利,所以都想趕在其他人前頭搶頭彩。黃瓦財神廟在城裡,很多人半夜會來廟外排隊,而五顯財神廟在城外,人們就半夜三更地候在廣安門城門洞裡,單等城門一早打開,便立即奔向五哥廟。

黃瓦財神廟的由來

黃瓦財神廟供奉有大家熟知的文武財神,文是比幹,武為趙公明。清乾隆十五年出版的《京城全圖》中標有此廟。原有山門、正殿及配殿,除了供奉財神爺、還供奉著土地、藥王及魯班。現僅存大殿。

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廟不大,上面覆蓋的卻是黃瓦。我們知道明黃琉璃瓦只有用於皇室建築,但該廟沒有相應的記載。

據民間傳說:這座供奉財神的小廟,曾經也是灰瓦。當年雍正還是四爺時路過此廟,入內祈求能夠繼承皇位,達成目標後為了還願,將小廟的屋頂換成了皇宮才能使用的明黃琉璃瓦

雖然不見正史中有記載,但分析起來這則傳說還是很有道理的。首先這裡位於故宮與雍王府之間,四爺上下班沒少路過。如果某日他進入小廟,祈禱了些什麼,他不說,沒人知道,自然也就不會載入史冊。而明黃琉璃瓦,卻更不會無緣無故地蓋在小廟的頭上。

黃瓦財神廟

五哥,土生土長的財神

大家熟知的財神除了比幹、趙公元帥外,還有範蠡、關羽,但五哥的出身卻不是這樣的大名人。他們的來歷有兩個說法,對,"五哥"不是"他",而是"他們"——

一、五哥是五位劫富濟貧的綠林豪傑

《北京廟會史料通考》引《點石齋畫報》記:"廟中列神像為五,貌極修偉。相傳神為盜魁,生時尚豪俠,嘗劫人財物以濟貧苦,誠綠林中豪傑也。"

也就是說這五位出身綠林,幹的是劫富濟貧的勾當,因此,廣受世人敬畏,死後立祠祭祀。而他們死後有靈,向其祈禱就可發財,頗為靈驗。消息越傳越廣,五位不僅在地位上,也在民心裡升格為財神。

二、五哥是五位俠義之士死後成神

五個人生前並無交集,但都好打抱不平、助人為樂。老大曹仁廣,河南人,原是鎮守嘉峪關的偏將,慷慨好義。老二劉義廣,安徽人,幼年不喜讀書,訪名師習武,擊技出眾,專門資助窮人。老三李誠廣,陝西人,好打抱不平。老四葛信廣,甘肅人,曾為人保鏢,遇事挺身直前,一生義勇。老五張智廣,湖北英山人,以奉親施捨為事,周恤孤寡,行俠尚義,扶弱抑強。

明英宗復闢時,五位生前樂於助人的豪傑顯靈,護國佑民,因此被敕封為五顯元帥,建廟祭祀。

無論哪種說法,共同點是:生前秉公做事、濟世安民,死後受人追念、成為掌管錢財的財神。

蓮花池公園裡的五顯財神像

五顯財神廟裡"借元寶"

五顯財神廟是個舉行廟會的地點。廟會日期為正月初二、十六,三月十一,八月二十四和九月十七。

正月初二又是老北京祭財神的日子,清讓廉在《京都風俗志》中記述:

"正月初二,人家市肆,鹹祭財神,或食混沌,謂之元寶。遠近鞭炮之聲,勝於除夕。"

廟會疊加傳統祭財神的日子,又有五顯財神靈驗的好口碑,人們自然趨之若鶩。於是人潮洶湧,香火鼎盛,成為京城最具人氣的財神廟。

為了能燒上財神廟的頭香,初一晚上就有許多人等城門洞裡,待天蒙蒙亮時城門一開,爭先恐後地奔向目的地。七、八裡地的道路上你追我趕,蔚為壯觀。其情其景,令人想起在學校時,男生1500、女生800米長跑考核,只是路程長出數倍,不用數繞操場的圈數。好在在前面等著的是財神,動力自然大大的不同!

從騾馬市大街向西一直到五顯財神廟門口,沿途前往進香及逛廟會的人摩肩接踵,兩側有許多賣香和紙元寶的攤販。

五顯財神廟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借元寶"。

燒香、供奉、跪拜、布施、許願之後,偷眼望去,神座下堆著金銀錫箔包裹的紙元寶,趁"沒人注意"(大家都在掩耳盜鈴),順手掂取若干揣進懷裡,這就算"借"了(只是沒徵得正主的同意),回家後供在灶間,以魚、羊肉祭祀。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既然向財神明拿暗偷地借了元寶,發達之後,就得還願。

年內如果發達了,再回廟裡還願,這回需要在附近掏錢買「紙元寶」,借倆還四個,借四還八個,表達自己的真誠謝意。而如果沒能發財,大抵是誠心不夠,需要多供幾個元寶,向財神爺表達心意。因此,廟裡的供人借的「紙元寶」不會短缺,反而越借越多

五顯財神廟裡的紙元寶越借越多

五顯財神今何在?

曾有"南有金山寺,北有財神廟"之稱的五顯財神廟隨著抗戰的爆發和經濟的日漸蕭條,也逐漸衰落了。

1947年,被改造成六裡橋小學。當時尚存山門、戲臺、正後殿各3間,東西耳房、東西配殿,正殿內5座神像也保存完好。

1984年被列為豐臺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修建京石高速公路時被拆除

2013年,北鄰的蓮花池公園復建五顯財神廟,之後的春節也舉辦相應的活動,但時過境遷,盛況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唯二未變的遺存,是位於六裡橋立交橋西南角的兩棵古槐,曾經矗立在五顯財神廟,如今站立道旁,見證了當年的人潮與現在的車流。

古槐依舊在

非常遺憾,今天丟失了"借元寶"、"還元寶"的文化。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借元寶"給了人們心理鼓勵和精神寄託,回家後仍需自己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創造出財富。而"還元寶"更是一種感恩,是對於所獲得幫助的回報。如果人們懂得了這些道理,五顯財神無論在哪裡,都一定會感到欣慰。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關注、分享、收藏、點讚是給我的最大鼓勵 !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老北京「借元寶」的日子|暗藏奮鬥與感恩的信息
    正月初二,明、清及民國時期,老北京有祭財神,"借元寶"的習俗。其中暗含的奮鬥及感恩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按照老的傳統,北京地區初二是祭財神的日子。正月初二又是老北京祭財神的日子,清讓廉在《京都風俗志》中記述:"正月初二,人家市肆,鹹祭財神,或食混沌,謂之元寶。遠近鞭炮之聲,勝於除夕。"廟會疊加傳統祭財神的日子,又有五顯財神靈驗的好口碑,人們自然趨之若鶩。
  • 大年初二去老丈人家退貨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一陣噓寒問暖過後,全家人圍坐一處,精心準備的家鄉菜便是對回門的女兒、女婿的最佳犒勞。 每年大年初二,在我國北方大地,家家戶戶還要「祭財神」,鞭炮聲晝夜不休。
  • 新年迎財神,老北京人初二都這麼做!這些禮儀不能忘
    在北京,老北京人其實一般並不會在家中供奉財神爺,只有到了大年初二,才會從香蠟鋪中「請」來一幅紙像,這股紙像名為「增福積寶財神」。如是你仔細的觀察紙像,你就會發現其實在紙像上印的財神,就是比幹丞相。既然說到了祭財神,那麼老北京人有時怎麼祭財神的?
  • 大年初二的習俗和禁忌!除了回娘家,你還知道哪些?
    風俗 回娘家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風俗。這一天各地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的民俗。風俗 點心講究初二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也有說餛飩如元寶,舊北京習俗,初二當天早晨的家宴必須是餛飩,也叫元寶湯,因為餛飩的形狀像元寶。吃餛飩就是招財進寶,一般以肉、青菜為餡。
  • 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大年初二, 按照中國春節的習俗, 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 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
  • 老北京人怎麼過年?除了搶紅包也別忘了這些老禮兒
    老北京人拜年,要送拜年禮。送長輩的講究味道可口,送親戚的講究經濟實惠,送上司的講究有裡有面兒,送朋友的講究吉利喜慶。拜財神講究的人家,半夜就在廣安門城門下等著,趕著開門擠破頭去「燒頭香」、「借元寶」呢!
  • 大年初二的習俗與禁忌,你不可不知!
    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看看你都知道嗎?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 今天財神日拜財神摸「元寶」
    今天財神日拜財神摸「元寶」  記者探訪鎮江雲臺山「財神廟」  新華報業網訊 「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一種主管財富的神明,過去每到年尾,鎮江人都要去該市的雲臺山財神廟進香萬凌雲攝  舊時過年流行到財神廟摸元寶  鎮江風俗中,每到春節的正月初五,俗為「財神日」,天不亮,就有人家燃放鞭炮,爭接財神,晚上均喝「財神酒」。據載:舊時是日,多到雲臺山財神廟進香。
  • 大年初二的3大禁忌特別是年輕人一定要注意 為一年討個好彩頭
    大年初二的3大禁忌特別是年輕人一定要注意 為一年討個好彩頭時間:2019-02-05 22: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的3大禁忌特別是年輕人一定要注意 為一年討個好彩頭 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習俗中有很多講究和禁忌,特別是過年的時候最多,這些都是為了在一年討個好彩頭
  • 從小吃到大的老北京銅鍋涮羊肉,原來都吃錯了,其中門道不得不知
    老北京銅鍋涮羊肉,想必都是從小吃到大的美食,一點也不陌生。可是這裡面的門道和講究估計您至今都不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道說道,一來解解饞,二來讓這個冬季大家在享用美食的同時增長一些知識,了解其中門道。老北京銅鍋涮肉主要以羊肉為主。羊肉,性溫補,既可以幫助抵禦風寒,又可以滋補養身,乃冬季肉類之佳品。
  • 老北京風車:年節廟會顏色鮮 消災驅邪保平安
    從這首老北京民謠,我們便知曉,自「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開始,老北京的春節基本上就開始了,從臘八到元宵節,老北京人差不多要把春節過上一個多月,即便是正月十五之後,街上還見有人互道「您過年好!」只要是正月裡有往來,便是至愛親朋,能記上一整年。春節集合了幾乎所有的美食和玩意兒,更體現了最精細的禮數,是老北京人生活享受和精神追求的大展示,若想對此有個切身感受,舊時廟會自是必經的途徑之一。
  • 如果時光可以釀成酒,歲月會是微醺的詩,聊聊老北京的酒
    老北京人愛喝酒,不管有錢沒錢,只要端起酒杯,局氣的勁兒就情不自禁地上了頭。老北京最常見的酒是燒酒(也被叫做白酒)、黃酒和露酒。舊時老北京的街巷裡,經常可以看到被稱為「大酒缸」的小酒館,零售白酒,貯酒的器具是超大的酒缸。
  • 大年初二,回娘家!講究多!看看各地的習俗都有哪些吧!
    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習俗。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 元寶槭
    元寶槭,我更喜歡叫它五角楓。但是當地人卻叫它元寶。       本文標題選用「元寶槭」,是因為它既有「元寶」倆字,還有一個「槭」字,使之聽起來更像是一種樹。而如果只用「元寶」倆字,倒是符合了當地人的叫法,但是在別人聽來,可能會以為是「銀元寶」呢。哪有樹上結「元寶」的呢?真要是那樣,大家還不得搶瘋了,或者家家都得去種「元寶」樹了!       4月6號前後,這種樹就開始結花骨朵了。
  • 老北京人年貨都有啥
    過年最大的年貨就是吃,咱們老北京人的過年歌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只雞,在咱們老北京一下幾種食品那是必須得有的,要是沒有,那就等於沒有過年,月盛齋的燒羊肉,天福號的醬肘子,豬蹄。還有一種就是咱們老北京人不得不吃的一種食物那就是米粉肉,米粉肉在咱們老北京有兩種,葷素兩種,小編當然是吃有肉的一種了,您是哪一種呢,小編愛吃聚寶源的醬牛肉,再來上咱們老北京的燒餅,燒餅中間切開吧醬牛肉加在中間,只要是吃聚福園的醬牛肉還有咱們老北京的燒餅,小編可以吃到天昏地老,醬牛肉可以醬一切。
  • 老北京人都未必知道,正宗北京打滷面有這麼多講究(附菜譜)
    如果說炸醬麵是老北京人食譜裡的家常,那麼,打滷面則是在一些特殊日子裡才能上檯面的一種麵條,它的出現,往往會伴隨有一種儀式感。一個人起碼會在一生之中的三個場合遇到打滷面。至於大年初二的麵條,自然是非打滷面不可。平日裡,老北京請人在家裡做客,是不作興吃麵條的,唯獨吃打滷面可以,這個飯食叫做「炒菜面」,先擺上四碟八碗喝酒,最後吃打滷面。舊時,誰家蓋房,上房梁的時候,往往會準備一頓打滷面,以示重視。打滷面備炒菜的這種吃法,天津更加普遍,也更加複雜隆重,打滷面簡直成了陪襯。
  • 懷念京味老電影《夕照街》詮釋老北京人情味,看完讓人感觸頗深!
    京味老電影《夕照街》詮釋老北京人情味還原真實胡同生活!,打小兒在北京長大的北京土著看完這部電影都表示感觸頗深而且當年的北京人生活和劇中人物一模一樣侷促的胡同,擁擠的雜院,一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每天重複著樸素平常的家長裡短兒,讓人不禁回憶起曾經生活在胡同裡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在採訪中聽王好為導演說拍《夕照街》選演員的時候刻意不找那些標緻的長相兒特別出眾的男女,但他們要有特色
  • 《江湖俠客令》元寶要如何獲取 元寶獲取方法分享
    導 讀 這是一篇關於「《江湖俠客令》元寶獲取」的文章。江湖俠客令元寶如何獲取,獲取攻略。
  • 民間中草藥:元寶草
    元寶草是是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它多生長在坡地的雜草叢中,十分不起眼,但是這種元寶草卻可以入藥,而且藥用價值特別高,能治療人類的多種疾病。想具體了解元寶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可以看看小編對元寶草做的具體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