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憲法》之父」德斯坦:歐洲的未來是建立一個民族國家聯邦

2020-12-12 界面新聞

12月2日,法國前總統瓦萊裡·吉斯卡爾·德斯坦(Valéry Giscqrd d』Estaing)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去世,享年94歲。

德斯坦於1926年出生於德國科布倫茨,1946年進入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學習,1948年進入法國國家行政學院學習。1956年,他進入法國國民議會,1959-1962年間擔任財政國務秘書,1962-1966年間被時任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任命為財政部部長,帶領法國實現30年來首次預算平衡。1966年,他成立「獨立共和人士全國聯合會」(簡稱「獨立共和黨」),並就任首任黨主席。1969年-1974年間,他被時任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任命為財政部部長。1974-1981年間,他擔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三任總統。

德斯坦最重要的政治遺產是他為推動歐盟成立做出的傑出貢獻。在其總統任期期間,他與時任德國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親密合作,推動創建了歐洲理事會,還推動成立了作為歐元前身的歐洲貨幣體系。德斯坦還批准了歐洲議會的直接選舉,為1979年的第一次歐洲議會直接選舉鋪平了道路。

從法國總統職位離任後,德斯坦依然活躍在推動歐洲一體化的第一線上。2001年,在阿姆斯特丹會議與尼斯會議失敗後,歐洲人意識到歐盟擴大後將難以有效運轉,必須進行改革。作為一員老將,德斯坦受邀出馬擔任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主席,以力挽狂瀾。在他的領導下,委員會於2003年夏提出了一部對《歐盟憲法》的制定至關重要的文件。2004年6月18日,歐盟25個成員國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一致通過了《歐盟憲法條約》草案的最終文本。德斯坦因此被譽為「《歐盟憲法》之父」。施密特評價德斯坦是「一位目光長遠、才華出眾的領導人。在他的推動下,歐洲一體化取得了重要進展。」

雖然時至今日歐盟面臨重重挑戰——2016年英國脫歐更是給歐盟的未來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的陰影——但許多人依然認為歐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起,歐盟通過了「歐洲睦鄰政策」,旨在促進歐盟與鄰國之間的合作與發展,縮小歐盟與鄰國在發展方面的巨大差距。在牛津大學歷史學者胡裡奧·克雷斯波·麥克倫南(Julio Crespo MacLennan)看來,歐洲睦鄰政策以及各項援助計劃大大提升了歐洲經濟圈的影響,這一經濟圈輻射了全球100多個國家。更重要的是,歐盟啟發了全球各地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從1990年代開始,全球經濟合作協議猛增。麥克倫南認為,歐盟是歐洲為人類政治理念做出的最新貢獻,「歐洲在約500年前創建了民族國家,這種組織逐漸擴展,先蔓延到整個歐洲,然後是美洲,到20世紀已經成為國際關係中的核心要素……在20世紀,歐洲又創建了一種在民族國家之上的新政治組織。」

誠然,當下越來越多歐洲人質疑歐盟的存在價值,但德斯坦始終相信只有歐洲一體化,才能讓歐洲在全球化競爭中掙得話語權。在他看來,歐洲一體化計劃的成功,取決於它的合適定位。他認為歐盟應當回到循序漸進、穩紮穩打的建設路線,它應當是「一個民族國家聯邦」,一個經濟與貨幣聯盟,「每位公民在其國家身份認同上還將加入歐洲身份認同」。他呼籲新生代領導人繼續推進這一未盡的事業,為歐洲人的福祉繼續奮鬥。

《歐羅巴計劃:歐洲拯救行動》[法]瓦萊裡·吉斯卡爾·德斯坦 著 石露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9-12

《權力和歐洲人民》

文 | 瓦萊裡·吉斯卡爾·德斯坦 譯 | 石露

為了使這個龐大的計劃取得成功,在我們看來,必須對其進行清晰的描述,來介紹如何為這個計劃制訂路線,以及歐洲人民如何參與到發展中。

我們將走向哪種形式的權力?答案由體系的名稱本身給出:一個民族國家聯邦,保留各自身份,並按聯邦形式管理這些民族和國家授予它的權限。

經濟上和貨幣上一體化的歐羅巴,正好在這個定義的範疇之內。

公眾輿論對這個計劃有明確的認識並認同它,這將是非常重要的。這將使其避免踏入那些為了不承認反歐洲而自稱對歐洲一體化持懷疑態度的人不斷布下的陷阱。這些陷阱中的第一個就是:斷言歐洲一體化將剝奪每個公民國家身份認同的構成。而與之相反的是,每位公民在其國家身份認同上還將加入歐洲身份認同。

只需再讀一下定義就足夠了:「這些民族和國家授予它的權限」。在經濟與貨幣聯盟內,絕不涉及分配健康、教育、住房、公共安全、社會保障、文化以及總而言之使我們的生活方式具有特性的所有方面的權限。

重要的是,要讓公民意識到這些目標,相信福祉屬於一個強大、繁榮和自由的整體,而不是萎靡於一個個分散的、註定不可避免地衰落的組織中。況且,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赫爾穆特和我自己身上的事情,在內心深處,我們始終是德國人和法國人,可是當我們在美國或者中國相遇時,我們會感到自己是歐洲人。

為了讓歐洲人民將自己視為這個計劃的合作者,僅僅徵求他們的意見還不夠,必須將他們聯合起來。為此,應當讓那些他們認為最直接代表他們且通常由政治領袖組成的機構也參與其中,也就是各國的議會。

在歐洲誕生時的禮物籃裡有一件珍寶,那就是民主的創造。

這件珍寶如今受到重創。從最初設想到十八世紀加以完善,它的目的在於使人民能夠自主選擇最適合引領他們的領袖。它曾目標高遠。如今,在個人利己主義和消費型社會發展出的貪婪欲望的影響下,它經歷了突變,民主體制向下層翻轉:如今它力求任命的那些人,被認為將會盡力為個人需求服務,而不關心共同的利益。

即使受到重創,民主實踐依然是令人民和權力得以溝通的唯一工具,它因此應當存在於歐羅巴的運轉之中,並從中尋回它的真正本質,不是制定複雜的解決方案,而是讓權力的各種行為接受討論和評判。為此,應當召開「歐羅巴人民代表大會」。

這個代表大會將根據相同的代表統計表格,三分之一是在歐羅巴選出的歐洲議會議員,三分之二是各國國會議員。代表大會將利用斯特拉斯堡現有的設施,每年在固定日期召開,以便聽取執委會主席對歐羅巴現狀及其一體化進展的報告。其辯論將公開透明,並且由於成員包含各國政治領袖,辯論將被媒體廣泛報導,因此這有助於當前極其缺乏的「歐洲政治社會」的產生。

可以設想在實驗期過後,向其移交選舉執委會主席和副主席的權力,主席和副主席將辭去各自在本國所擔任的職務。

我們可以相信議員們具有以最佳方式組織人民代表大會工作的聰明才智。

* * *

有耐心讀完這本書的讀者可能會認為這些建議應當更加詳細地加以說明,但是我們希望由國家和政府首腦構成的執委會提供適當的答覆。

我們只強調一個要點:我們所建議的一體化階段不應使歐洲精神「局限」在專門的機構內,正相反,各國相關的各級政府部門及其議會本身都應當被這種精神所滲透,從而成為一體化的參與者。

這本書的目的不是成為一本公法手冊,而是一種嘗試,激勵讀者去書寫未來的歷史,並睜大雙眼,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結語

赫爾穆特·施密特和我本人都期待這個結語部分成為一個新時代的開篇。

之所以這樣做並非出於一體化狂熱,我們也不敢自詡在歐羅巴一體化進程的終極階段發揮任何個人作用。

赫爾穆特和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都是去打仗,他效力於德意志國防軍,我效力於盟軍部隊,之後我們又都很幸運地參與一個新的歷史進程,讓曾經血洗歐洲的戰爭烏雲遠離這片土地。

今天的歐洲是一片四分五裂的脆弱大陸。在職業生涯中我們有幸見識了美國與中國等超級大國,它們既是今天也是未來的超級大國。要想爭取和這樣的巨人比肩,唯一的辦法就是歐洲的一體化。

本書力求掃清荊棘,引導歐洲走向更深的一體化。道路就在眼前,沿著它前行並非難事。

如果人們穿越時光隧道來到二〇三〇年的歐洲,將會看到一片與今天四分五裂、國家之間相與爭鋒完全不同的景象:那是一片廣袤、和平與自由的土地,人們可以在那裡大展身手、自在生活,感受人類歷史上最豐富、最動人的歐陸文明的魅力。

要實現這一點並不太難。假如赫爾穆特和我能年輕三十歲的話,我們會全身心地投入這一事業當中。胸懷熱切的夢想,我們仿佛周身充滿了力量,相信能夠將歐洲從「二戰」風雲領入那統一與繁榮的明天。

然而時光荏苒,歷史的火炬已經傳遞到更有創新能力的年輕世代的手中。

我們由此看到了歐洲一體化的未來,就像當年溫斯頓·邱吉爾所預見的歐洲未來版圖那樣。

歐洲的命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二戰」結束到一九九〇年:戰爭所帶來的苦難令歐洲大陸兩大領頭國家法國與德國的領導人尋求並實現了和解,並構想歐洲共同的未來。

第二階段是消費經濟時代。其間沒有明確的參照物,沒有高瞻遠矚的領袖,整個體系陷入泥潭,公眾輿論也陷入失望。這一時期歐盟二十八國的目標和歐元區進一步整合的目標發生混淆。該階段的時間是一九九〇年至二〇一五年。

第三階段將是新生代領導人的時代,他們更加積極、創新,更加團結,已經開始進入民眾的視線。

我們寄希望於這些新生代領導人來實現歐羅巴的夢想!

這個計劃屬於我們。如果想實現它,必須摒棄各種消極的想法,比如各類政治偏見、自私的個人主義、對改變的恐懼……必須相信你們擁有建立二十一世紀偉大文明的希望,以及它賦予你們的偉大力量。這一力量源自我們歐洲歷史的長河。

請你們一定要成功。

本文書摘部分節選自《歐羅巴計劃:歐洲拯救行動》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較原文有刪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人物|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去世:會說中文的「歐盟憲法之父」
    他在任期間推動了若干對法國社會影響重大的制度改革,擴大了法國公民享受政治民主的範圍;他也致力於歐洲一體化建設,被稱為「歐盟憲法之父」和「現代歐元之父」;德斯坦還曾多次訪問中國,推動了中法友好關係發展。法國前總統薩科齊評價稱,德斯坦一生致力於加強歐洲國家之間的聯繫,「尋求並實現了法國政治的現代化,並將自己的巨大智慧用於分析最複雜的國際問題」。
  • 地球局|法國前總統,歐盟憲法之父,94歲德斯坦因新冠去世
    德斯坦德斯坦逝世後,法國總統馬克龍3日發表聲明稱,德斯坦執政的7年「改變了法國」,「他為法國確定的方向依然指引著我們……他的去世使法國舉國哀悼。」他在聲明中將德斯坦描述為法國「國家的公僕,進步和自由的政治家」。
  • 法國前總統德斯坦:「現代歐洲之父」與「中國通」的學霸人生
    來自總統府愛麗舍宮的聲明說:「德斯坦執政的7年改變了法國,他為法國確定的方向仍指引著我們。 「現代歐元之父」和「歐洲憲法之父」 在任期間,德斯坦和他的朋友、時任德國總理施密特共同主張在「超越國家的強勢歐洲」和「受制於各成員國的弱勢歐洲」之外尋求「第三條道路」。
  • 被稱為「歐盟憲法之父」的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因新冠逝世
    報導說,德斯坦擔任主席的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稱,他因感染新冠肺炎併發症在家中去世。德斯坦於今年9月曾因呼吸道併發症入院,並於11月中旬再次入院。吉斯卡爾·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 1926年2月2日生於德國的科布倫茨市。畢業於綜合工科學校和國立行政學校。
  • 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因感染新冠去世,被稱為「歐盟憲法之父」,1980年...
    據央視新聞,法國當地時間2日晚,德斯坦家族對外發布公告,稱德斯坦身體近期日益衰弱,最終因新冠病毒感染於其家中去世,終年94歲,其葬禮將只有最親密的親朋參加。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德斯坦總統全名:瓦勒裡·吉斯卡爾·德斯坦,出生於1926年,他於1974年到1981年期間擔任法國總統。他也被稱為「歐盟憲法之父」和「現代歐元之父」。他曾於1980年訪問中國。當地時間11月17日,德斯坦因「心力不足」於法國圖爾入院治療。
  • 不幸感染新冠,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去世,他被譽為「現代歐元之父」
    「他的健康狀況惡化了,因感染新冠而去世」,德斯坦的家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並稱他的葬禮將嚴格按照其意願舉行。法國總統馬克龍3日表示哀悼,並稱德斯坦執政的7年「改變了法國」。馬克龍在一份聲明中稱,「他為法國確定的方向仍然指引著我們……他的去世使法國舉國哀悼。」他還將德斯坦描述為「國家的公僕,進步和自由的政治家」。
  • 「現代歐元之父」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因感染新冠去世,曾訪問過中國
    報導說,德斯坦擔任主席的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稱,他因感染新冠肺炎併發症在家中去世。據報導,德斯坦於今年9月曾因呼吸道併發症入院,並於11月中旬因「心力不足」於法國圖爾再次入院。德斯坦1974至1981年間擔任法國總統,他在任內進行了一些自由主義的改革,提高了養老金和家庭補助,通過了「離婚自由」「墮胎自由」等法令。
  • 英國脫歐之後,下一個和歐盟分手的國家會是誰?
    圖片來源:VOX從2004年到2013年,波蘭GDP一直保持4%的增長速度,這在歐洲都屬少見。即使是在全球經濟遭到重創的2008年,波蘭都沒有受到明顯影響,人均GDP還迎來了一個小高峰。波蘭在不斷縮小與其他歐盟國家的距離,成了歐盟中最有希望的國家。
  • 穩歐盟、更親美、重振大英國協
    在脫歐後將大英國協這些英語國家重新緊密聯繫一起,形成一個沒有旅行限制,人員自由流動,貿易更加緊密,跨境資金流動更加便利的英語國家聯盟,這對於平衡歐盟影響力,使英國脫歐後成為有影響力的全球大國有著重要作用,而美國總統川普之前也對英語國家聯盟的設想很感興趣。
  • 歐盟多年財政預算框架:一份來之不易的聖誕禮物
    年關臨近,歐洲第二波疫情來勢兇猛,2020年歐洲註定要度過一個鮮有歡樂和團聚的聖誕假期,這一事關歐盟未來七年發展規劃的財政預算方案是聖誕節前為數不多的好消息。危機重重背景下的財政方案「歐盟多年財政預算框架(2021-2027)」可謂誕生於「危難」。
  • 歐盟如果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實力如何?
    歐盟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形成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只能是如今的鬆散制聯盟。要想歐盟統一,只有兩個條件同時出現,第一,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日趨強大,大到歐盟國家踹不過氣來;第二,美國的勢力撤離,不參與和幹涉歐洲和北約事務,只是回到美洲大陸踏踏實實做個土霸王。
  • 分析:法國否決歐盟憲法條約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法國的選民以遠高於預期的多數票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高達55%的法國選民斷然對新憲法說「不」。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同時其引發的連鎖反應也將影響深遠。  歐盟用了相當長的時間起草了該部憲法,而包括西班牙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表決通過了此項憲法條約。同時,葡萄牙和波蘭也紛紛表示了對這部憲法的擁護。但這都是些經濟運行良好的國家。
  • 歐盟「數字憲法」亮相:多國新規劍指壟斷 科技巨頭迎來「強監管...
    一15日提交的兩部法案,是歐盟近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有德國媒體稱之為歐盟的「數字憲法」。根據《數字服務法》,「看門人」企業需要提高網絡廣告的透明度,並加強對極端言論的監管。兩項法案界定「看門人」企業的標準是:公司在至少三個國家開展業務,在歐洲市場收入超過65億歐元,至少有4500萬月度活躍用戶。儘管歐盟並未點名特定企業,但外界普遍認為,這兩項法案將適用於幾家美國科技巨頭,比如谷歌、亞馬遜、蘋果和Facebook等公司。而在目前的歐盟境內,還沒有能達到上述標準的大型科技企業。
  • 德國憲法法院判決QE「部分違憲」 歐洲股市應聲下跌
    德國憲法法院裁定,歐洲央行大規模購買公共部門債務(QE)的行為整體合法,但要求歐洲央行在追求其貨幣政策目標時,對這些行為是否「合乎比例」(proportionate)進行審查。市場分析稱這將對歐洲央行未來的購債計劃造成影響。
  • 歐洲除英國之外唯一大英國協的國家,國家非常發達,甘願進入大英國協
    歐洲除英國之外唯一大英國協的國家,國家非常發達,甘願進入大英國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也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和提升,現在人們也是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品質生活,所以都會選擇出去旅行這種非常放鬆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壓力,一直以來,大英國協在國際上面都是一個頗具存在感的一個組織
  • 波蘭立陶宛聯盟、奧匈帝國及歐盟
    歷史上歐洲人曾採用三種形式來完成歐洲的統一;帝國(武力擴張)、王朝聯盟(婚姻)及歐盟(經濟政治聯盟。) 一,歐洲歷史上的六大帝國沒有統一歐洲。 波蘭立陶宛聯邦是16~17世紀,歐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在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波蘭是事實上的統治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