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縣鄉村環境美 百姓日子甜

2020-12-20 河北新聞網

鄉村環境美 百姓日子甜

——武邑縣人居環境整治縱深發展紀實

褚鳳娜

乾淨平坦的鄉間小路縱橫交錯,綠樹掩映的農家院落整潔怡人,庭前路邊鮮花怒放,圖文並茂的文化牆添姿添彩。孩子在門前嬉鬧,老人坐在樹下笑,伴著暖風,幸福感拂面而來……秋日裡,走近武邑大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溫馨靚麗的田園美景。「村莊越來越美,日子也越來越甜。」武邑縣武邑鎮大郭王思公村村民韓文仙興奮地感嘆。

這幅生態宜居畫卷的背後,飽含著武邑縣委、縣政府立足民生、改善環境的智慧和魄力。今年以來,武邑縣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工程來抓,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通過建立城鄉環衛一體化、糞汙處理一體化等長效機制,促進人居環境整治向縱深發展,使城鄉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9月18日上午,武邑鎮大郭王思公村的郭雲華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巡視工作。「新華胡同附近有柴草垃圾,團結胡同的地面需要簡單清理……」他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一邊記錄,一邊打電話通知負責胡同衛生的巷長。郭雲華是大郭王思公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村裡平安大街的街長。定期檢查自己所負責街巷的衛生,是他工作的日常。

生活垃圾是人居環境整治的頑疾。為了保證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性,武邑縣遵循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原則,制訂實施了城鄉衛生一體化全域保潔制度。他們建立起鄉、村管理網絡,明確1名村幹部具體負責環境衛生工作,對本村環境衛生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同時,合理劃分保潔員責任區域,推廣完善門前「五包」責任制。武邑縣健全「戶分類、環衛公司收集、環衛公司轉運、縣處理」運行管理體制,力求村容村貌達到「五清、三建、一改」;積極創建全域保潔示範村,通過實施全域保潔機制,保證了人居環境衛生長效性。

在此基礎上,大郭王思公村在全縣率先建立起「街巷長」制度,形成村「兩委」班子負總責,街長、巷長、各戶各司其責的「四位一體」立體化、網格化衛生監管長效機制:街長每天對責任區衛生檢查一遍,發現問題及時通報給巷長;巷長每兩天對本巷內衛生進行檢查督促一遍,對發現存在的垃圾立即清除;各戶每三天對自家庭院的門前屋後清理一遍,保證環境整潔衛生;村「兩委」班子和村內黨員每周對各巷內衛生進行評比,作為年終評選「最美街巷長」「精品庭院」和「星級文明戶」的重要依據。「街巷長」制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有效激發了群眾的內在動力,形成黨員、幹部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幹群聯動、全民參與、全員上陣的環境衛生治理新格局。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另一個頑疾就是汙水處理問題。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武邑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小廁所、大民生」的指示要求,把改廁作為推進人居環境衛生整治的重頭戲,累計改廁44750戶,幫助村民養成了文明、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群眾利益無小事,要想把事情做到群眾心坎上,考慮問題就要多想一步、想深一點。在改廁過程中,武邑縣提出「決不就改廁搞改廁」,而是將糞便和生活汙水收集利用及後期管護考慮進去,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糞汙和生活汙水一體化處理機制。他們將城中村、城郊村25個村納入縣城汙水收集管網,進行集中處理。在8個鄉鎮駐地建設集中式汙水處理站8座,將鄉鎮駐地周邊村莊納入鄉鎮汙水處理管網,進行集中處理。在居住分散、糞汙不易集中處理的邊遠村,他們採用糞汙收集一體化模式。農戶統一配備生活汙水收集桶,經沉澱後用於衝廁,沉澱物倒入三格式化糞池發酵處理。每個鄉鎮選擇合適地點,建設100立方米大型三格式化糞池,進行二次處理,解決糞汙存放問題,再利用乾濕分離車處理。

「以前上廁所,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颼颼;現在改成了衝水廁所,上完廁所用水一衝,又乾淨又方便。」談起村裡的「廁所革命」,楊家莊村民路佔文話語中滿滿的都是幸福感。「不僅老百姓方便了,實行糞汙一體化後,汙水、糞便都有了更好的用處。」武邑鎮一位工作人員接過話茬兒,「處理後的水直接用於灌溉農田、澆花種樹,糞渣運往河北隆大莊園畜牧有限公司進行有機肥加工,做到了糞液滿了有人抽、廁具壞了有人修、抽走之後有效用,形成糞汙『管、收、用並重,責、權、利一致』的市場化服務體系。」

改善人居環境,最重要的是群眾觀念的改變和幸福指數的提升。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武邑縣積極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一方面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日常監管制度納入《村規民約》,增強村民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一方面通過舉辦尋找「最美家庭」、美麗庭院擂臺賽等活動,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的模範帶頭作用。肖橋頭鎮大白塔村在美化、亮化村莊時,黨員幹部和村內企業負責人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積極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在武邑,為建設新農村、扮靚新家園而積極奉獻已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戶戶參與環境治理,人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意識深入人心。

為充分調動村民在遵紀守法、積德行善、保家衛國、發展經濟等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武邑縣還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股權設置中,預留部分股權份額增設精神文明股權,將精神文明與經濟利益聯繫起來,讓文明道德的力量得到更有力的彰顯。

好的行為習慣打造好的環境,好的環境又給人以向善向美的滋養。武邑縣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不僅在潛移默化中讓群眾養成了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習慣,還讓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尋找美、追求美、創造美,讓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縣蔚然成風。如今,武邑縣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滲透、延伸,正結出美麗的果實……

來源:衡水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幸福者說》③婁底:家園美了 日子甜了 百姓樂了
    婁底滾動實施錫礦山區域環境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治渣、治水、治氣,生態修復多管齊下,一場覆蓋「礦內礦外、山上山下、城區鄉村」的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全面打響。每年春天,冷水江浩浩蕩蕩的植綠大軍就會開進錫礦山,栽樹種草,過去寸草不生的山頭,脫下灰袍重披綠裝。如今,錫礦山區域不毛之地實現復綠,本已魚蝦絕跡的青豐河、漣溪河,又逐漸恢復了生機。
  • 百姓富 鄉村美
    百姓富 鄉村美——恩施市板橋鎮推進鄉村振興探索全媒體記者 鄒明鎮 通訊員 張迅銀裝素裹、玉樹瓊枝,12月29日,走進恩施市板橋鎮,道路寬敞明亮、房屋乾淨整潔。地處鄂渝兩省交界的板橋鎮,平均海拔1666.5米,是典型的高山鄉鎮。
  • 歙縣富堨鎮青山村:鄉村環境美 村民生活樂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青山村始終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以點串線、以線帶面的形式,打造微景觀、微菜園、微庭院,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步一景」的美麗格局,走出了一條依託「美麗鄉村」帶動「美麗經濟」的鄉村振興之路。「可別看村子小,一年四季都有花開,空閒的時候到村子裡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別提有多愜意。」
  • 重慶:產業富 環境美 百姓樂 鄉村振興繪就九龍新畫卷
    近年來,重慶九龍坡區以九龍鄉村大振興為總目標,以建設「七彩九龍鄉村」為抓手,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美化人居環境,深化農村改革,致力打造「產業富、環境美、百姓樂」的九龍新畫卷。截至去年第三季度,九龍坡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09元,居全市第2位;增幅9.2%,居主城九區第2位。
  • 重慶九龍坡:產業富 環境美 百姓樂 鄉村振興繪就新畫卷
    近年來,重慶市九龍坡區以九龍鄉村大振興為總目標,以建設「七彩九龍鄉村」為抓手,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美化人居環境,深化農村改革,致力打造「產業富、環境美、百姓樂」的新九農。同時,九龍坡區還把鄉村遊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以向葡萄、城裡橙外、卓潤莊園等農業企業為帶動,形成一批集採摘、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景點,成功舉辦多個特色節會,多渠道挖掘著鄉村旅遊增長極。巧治理靚環境傾力打造精緻鄉村
  • 【「格格」網事㉖】瀏陽北盛:環境美百姓樂 撈刀河畔鄉村振興...
    近年來,建設了「北盛鎮湘贛邊鄉村振興示範片」,創建了「國家衛生鄉鎮」,走出一條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徵拆清零網中聚力擰成實幹擔當「一股繩」日前,隨著最後5棟房屋拆除完畢,經十路項目的徵拆任務全部清零,當前項目已經完成路基施工,部分標段已完成瀝青路面鋪設。
  • 西寧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更美更宜居
    黎曉剛攝  離開喧囂的都市,行走在西寧青山綠水之間,一個個高原美麗鄉村鑲嵌其中,格外炫彩奪目。如今,村民們的居住環境變美了,收入也增加了;  湟源縣大華鎮莫布拉村,村裡的老人在老年幸福院吃過午飯後,就可以到新建的杏園裡散散步,坐在橋邊曬著暖陽,看著碧藍的天空,聽著潺潺溪流聲,分外愜意;  ……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春風」,青藏高原大地上,一個又一個鄉村經過努力蛻變,展露出最美姿態,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正在向世人講述一個又一個美麗、真實、溫暖、催人奮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故事
  • 脫下「滿身灰」 披上「生態綠」 上燒鍋村環境美了 日子紅火了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一幅幅新時代的綠色畫卷正在中國各地的美麗鄉村恢弘鋪展開來!山不綠、村不美成為我們的『心腹之患』『切膚之痛』,也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繞不開的彎、避不開的坎。於是,在1995年,工商、國土、安監部門先後介入管理,濫採濫挖行為得到有效控制,通過治理,2015年後,整個十家滿族鄉保留了14家有證礦山在有序運營中。今年3月10日,村委會與中國新型建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籤署了《礦權整合意向協議》,從此,白石礦資源整合、產業升級就交給了他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武邑縣韓王思公村:「第一書記」李紅展拄...
    入韓王思公包村,他和小村結下不解之緣李紅展今年52歲,武邑縣圈頭鄉前高村人,是武邑縣紀委二級主任科員。雖然從出生地和任職單位看來,他和韓王思公村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但為村裡傾情付出多年,他幾乎已經成為了「土生土長」的韓王思公人。這與他16年間,三駐該村有很大的關係。
  • 河北武邑縣:小小喇叭大作用 政策傳到千萬家
    河北武邑縣:小小喇叭大作用 政策傳到千萬家 2020-12-09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儒學融入百姓生活,濟寧讓「裡仁為美」深入人心
    原標題:鄉村儒學融入百姓生活,濟寧讓「裡仁為美」深入人心鄉音,娓娓道來;傾聽,如此真切。這是在泗水縣聖水峪鎮一個鄉村儒學課堂呈現的動人畫面,生動的授課聲,將新風尚在孔孟之鄉默默傳開。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 環境美了 百姓口袋鼓了 安吉以全域旅遊拓寬「兩山」轉化通道
    家鄉變美,一直在外工作的胡斌3年前回鄉辦起民宿。原想一年掙個20萬元便知足,誰知頭一年就掙了50多萬元。餘村「兩山」石碑。通訊員 石紅巖 攝2019年,餘村實現經濟總收入近2.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9萬餘元,像胡斌這樣從事三產的村民有450多人。茶餘飯後,大伙兒總說:「生活在餘村,福氣好!」
  • 鄉村儒學融入百姓生活,讓「裡仁為美」深入人心
    這是在泗水縣聖水峪鎮一個鄉村儒學課堂呈現的動人畫面,生動的授課聲,將新風尚在孔孟之鄉默默傳開。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濟寧立足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實施鄉村文化振興「鑄魂工程」,讓和諧向善、裡仁為美、愛國持家的新風尚在孔孟之鄉蔚然成風。
  • 武邑縣衛生健康局 武邑縣紅十字會 開展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的倡議書
    武邑縣衛生健康局 武邑縣紅十字會 開展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的倡議書 2020-10-16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的環境靚了——人民政協網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對標全面小康加快補上「三農」短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力,水環境治理提速,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不斷提升農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目前各項舉措進展如何,在建管機制以及調動村民參與積極性等方面,各地探索出哪些好做法?記者深入鄉村進行調查,帶回一組「小康之年補短板」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哈爾濱市雙城區希勤滿族鄉 民風好鄉村美日子有滋有味
    鄉黨委書記史敬軒說,鄉村振興,文化建設不能缺失,為此我們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重點打造「德文化、合作化文化、友誼渠文化」三張文化品牌,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文化建設格局。在做好文化創意和文化品牌的同時,希勤滿族鄉更加注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 一條鄉村公路 幸福一方百姓
    ——「醉美海東·脫貧故事」系列報導六 修好一條路,帶動一片產業,致富一方百姓。在海東市平安區,一條條不斷延伸的美麗農村公路,盤山而繞,猶如一條條飄逸的彩帶,串起了一座座大山,連起了一個個鄉村,與農戶住家、產業園區、景點景觀巧妙融合,成為了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致富路、幸福路…… 日前,記者隨平安區交通運輸局項目辦主任孫志雲從城區出發,沿著蜿蜒盤旋的冰馬鄉村公路,來到處處爾溝村,站在紅崖埡口,看到一條寬敞的鄉村公路上一輛鏟車和滑模機正在做路面的護肩帶。
  • 江南區:鄉村環境大變樣 百姓滿滿幸福感 - 縣區動態 - 廣西南寧市...
    揚美古鎮裡的垃圾分類宣傳。古樹婆娑、溪水潺潺、設施齊備、遊客如織——這是南寧市江南區不少鄉村如今的景象。自2013年「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開展以來,江南區與自治區、南寧市同步開展「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活動,鄉村風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潔、鄉村旅遊發展成效明顯,「美麗江南」建設取得良好成效。經過8年的建設,鄉村不僅變美了,還變富裕了,不少村民告別了外出打工的生活,回到家鄉參與鄉村建設,吃上了「種養飯」「風景飯」「旅遊飯」,人民群眾幸福感滿滿。
  • 武邑縣全力打造華北古典家具生產基地走筆
    江鑫閣的老闆李春徵說,武邑從事木匠行業的人很多,以前很多都在北京打工,現在隨著武邑縣硬木雕刻文化產業園的發展,大家都想發揮專長,回來自己單幹,這也促使武邑縣的家具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為搶佔市場份額,大家都爭著提升工藝水平、提高產品質量,這對武邑縣古典家具產業發展絕對是好事。
  • 北京順義鄉村咋就這麼美!
    盛開的油菜花與淺山相映成景(攝影:張璐)   順義鄉村景美、人美、村莊美,美得文化底蘊濃厚,美得各具特色。   如今的順義鄉村格外讓人神往。順義區水系豐富,流經很多村莊,為順義鄉村增添了不少靈氣。近年來,順義區不斷改善水生態環境,結合黑臭水體治理、小微水體治理、農村治汙工程等,不斷改善百姓身邊的水環境,努力構築人水和諧的宜居新家園。在張鎮無名河畔,村莊、樹木、河流相映成景。